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都市 > 自请替嫁九千岁 >分卷阅读207

分卷阅读207

作者:乌尔比诺字数:2403更新:2024-11-10 15:10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猜到了他在这里。

“是我太轻忽,想到他们或许会找人证的麻烦,但怎么也没想到,曹鹧尤竟会直接痛下杀手。”叶观澜嗓音低哑,眼眶底的血丝密到骇人,便是西北战事吃紧那会,他也没憔悴成这副模样。

“公子已经尽力周全了。”曾雉咕哝着说,“你安排他们外逃,是李家执意要办完儿子的亲事,才延宕下来。公子实在不必太自责。”

“不,”叶观澜摇头,声音放得愈发轻,“李家的亲事是一早就定下的,若非因为我,他们本就不必外逃。”

曾雉仿佛要将胸中郁气一抒而尽,重重叹息:“世能祖祖,鲜能下下。此事一出,直隶官场搅混水的搅混水,瞧热闹的瞧热闹,谁又还记得,北勒河底多出的这条枉死冤魂。”

闻言叶观澜转过脸,清亮如湖泊的眼眸写着认真:“我记得,曾兄也一样。祖祖为亲,下下为君,大梁朝堂有你这样的御史,那些河底的亡魂就不会一世含冤。”

曾雉行将湮灭的意气,就让这样一句话重新引燃。

他拖着那只伤腿,迎着河面,缓慢地趋前几步。浪头拍来时,他还是迟疑地站住了,却在踟蹰几秒后,坚定地继续向前。

“燕国公状告督主种种,无非在指异象之事为子虚乌有。但天象有假,所言之事未必不真,如能证明混元妖社仍旧猖獗于世,那么咱们对于漕帮的清查也就名正而言顺了。”

叶观澜道:“话虽如此,仅凭几本经书和三五信徒,也可以说是广元寺案的余孽,不足以成为大兴搜查的理由。”

曾雉又一次陷入沉默。

等他再开口时,河面上已撒遍碎金一般的落日余晖,折进他眼中,如萤烛微光熠熠不灭,终是耀亮了那双眸里原已黯淡的山河。

“我翻看过叶总兵的陈词,那书商之后刻印的《十诰经》,皆为拓本而来,伙计并不清楚最初的印模去了哪。我想燕国公许是担心,重要物证流于人手会对自己不利,但这样一来,反成了指认他私结妖社、煽动乱党最有力的罪证。如果我们能找到那块印模,今时困境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叶观澜思忖道:“这么要紧的东西,他兴许早已毁了也未可知。”

曾雉道:“正因为至关重要,以燕国公的脾气秉性,才不会轻易毁掉。无论如何,咱们都要试一试。”

叶观澜沉吟有顷,说:“我这便知会陆阁主,让他挑几个得力的阁中密探,夜访国公府,看能否找出一些端倪。”

曾雉却仿佛没有听见一样。他没再接话,只是长久注视着落日余波,眼底的光点愈耀愈亮,逐渐连缀成星辉,璀璨无限。

他在心中暗下了一个决定。

“久仰曾御史刚正之名,今日得见,果然不同凡响。怪道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夫总算信了。”

曾雉坐姿板正,侧看就像一柄削薄的刃,听了燕国公的话,他几乎脱口而出道:“下官年前才过三十一岁生日,早已不算少年。”说完大概又觉生硬,勉强挤出个笑,但怎么看都像王八残了背甲——假得没边。

燕国公也是没想到有人说话这般口无遮拦,哽了下,旋即跟没事人似的,继续谈笑风生。

“曾御史代天子巡狩,自是一路奔波辛劳,又听闻您鲜少与人交游。今日大人能拨冗赴约,实为曹某之幸!”

曹鹧尤举杯,“我敬御史大人。”

以燕国公的身份身份,实在不必对一个七品御史礼贤下士。但后者全无感激的意思,只顾僵坐着不动,这让燕国公举杯的手显得有点尴尬。

孚渡刚想发作,被燕国公一记眼风止住。

曾雉又是干巴巴的一句:“下官为国家社稷监察地方,行前曾对祖宗庙堂进香盟誓,游历在外,不徇私情,不受请托——有负此心,神明共殛。下官此来非为吃公爷的席面,而是为了谈公事。”

燕国公淡了笑,搁下酒杯问:“哦?大人所指为何?”

席间安排了歌舞,侍女曼妙的身姿如风中细柳,款摆着照曾雉身侧拂来,他却几乎本能地让开。曹鹧尤微蹙着额令丝竹乐声暂停,曾雉仰面挺膺道。

“公爷状告东厂提督陆依山一事,近来无人不知。臣为天子耳目喉舌,当为陛下体察民情。打过北平以来,臣发觉北直隶治内漕帮林立,彼此争强斗殴、窝奸藏邪之事屡有发生。公爷虽不干预地方政务,可漕运之害累及的却是燕地百姓。大宁府欲肃清漕运乱象,原是安藩利民的善政,公爷何苦要阻挠呢?”

他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摒开了一切托词,点破燕国公的企图。曹鹧尤一时语结,孚渡怫然道:“明明是他陆依山妖言惑众在先,意图搅乱藩地政务,御史大人怎么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曾雉也是个不饶人的,与他针锋相对道:“国之大者,利国利民。是非善恶黑白,原不在臣的口舌之间,而在民生得失也。”

孚渡还欲再争辩,被燕国公叱声打断:“不得对曾大人无礼!”

孚渡悻悻退后,燕国公摆手让无关人等都出去,提壶自饮起来,他说:“御史大人既说到利国利民,你可知,仅漕运一项收入,便占据了直隶行省每年赋税的十之三四。一条运河,养活了沿线多少官员商民,贸然清查,岂非动摇整个直隶的赋税之源?边地才经战火,百姓更得休养生息,他陆依山此刻滥行峻法,本公参奏,何错之有!”

“正本才能清源,漕运不法,剥削民力,败坏官纪,伤及的亦为民生根本。此弊端由来已久,非重典不能根治。”

曾雉丝毫不为他的慷慨陈词打动,字字铿锵:“官仓实而民生苦,公爷仍再三强调漕运之重,难道不是舍本逐末?”

斟酒速度缓下来,曹鹧尤意味不明地笑一声,“后生好口才,本公佩服。”

旋即口气转厉。

“曾大人口口声声为民生计,可知去岁冬春之交,北勒河上游决堤,多少百姓流离失所。若无漕帮容纳流民,州府凭靠什么来调剂赈荒,户部又有多少银两绥靖地方?”

曾雉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却在这句话上卡了壳。

早从咸德年间西北战乱开始,各省年年上报亏空,逋欠国债十不归一,库银吃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燕国公口中那场水患,虽不能全然归于漕帮之功,但若无几名老把总接受了官府以工代赈的提议,流民因为饥寒而生变的可能性也绝非没有。

眼见曾雉无话可说,燕国公再次端起了酒杯,“再说官漕勾结,更是无稽之谈。清水池塘难养鱼,在朝为官,总得学着和光同尘,不然这路如何能走长?前朝的养廉银,如今的炭敬冰敬,都是一样的道理。曾御史入仕时间不久,等日子长了就会明白,这天底下哪有什么黑白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