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巧站在那里, 看着门口的男人进来, 张氏过来拉了一拉秀巧道:“妹子先坐下!听听许老爷说的话, 你再想想咱们是不是在帮你。”
“方才金先生说的一句都没错,女子却是有三不出, 你是朱家明媒正娶的儿媳妇,这一点是没错的。你这三不出,每一条都合地明明白白。无论是谁都越不过你去。你若是在他父母面前自认是女儿了, 自己承认是后来再嫁了,那么才没有了后路。否则朱夫人的名头你是跑不掉的。”那男子言之凿凿说道。
秀巧一脸摇头不说话,那男子以为她害怕道:“夫人不要害怕,我等具是京中饱学之士, 岂能容他如此对你?”秀巧嘴上不说,心里早就恨不得啐了这一丘之貉满头满脸地口水。道貌岸然的这么说,要是放在他们自己身上, 恐怕早就叫那女人上吊了。
“您不要劝我了,我这样挺好的。”
“不需要你做什么,只要你去金殿上点个头, 摇个头即可。自然有人就有本事让当今圣上点头。”那位说的胸有成竹。
“不可能的,圣上我见过, 他对阿蕤哥十分信赖。”
“跟你怎么说不清楚呢?”
“信赖也是要讲道理的,不过是让你拿回你应得的罢了。你且说一句, 你去是不去, 若是不去, 当我们俩白跑一趟。”那金盛安急不可耐地说道。
秀巧一脸踟蹰, 那个张氏问她:“巧儿,你是打算一辈子那样见不得人地活着吗?”秀巧摇了摇头。
“那便好,只要你肯上金殿,只要你肯说出实情,我这里保证你能得偿所愿,朱夫人,京城里的阁老都在为您鸣不平。”那位许老爷如此说,秀巧听李娘子提及内阁的两位相爷,一直是两两相斗,没想到为了这件事,两人居然站在了一起。
张氏说道:“就问你一句话,有人来接你,只要你回答的每一句话都是实情。你愿意去吗?”
秀巧站了很久,眼泪刷地流了下来,点了点头回答:“嗯!”说完掏出了帕子一路快速地往外跑去。
那张氏在里面对着那中年男人满脸堆笑,而门口的街角的马上上窗帘撩开始里面是一个女子,瓜子脸,修长眉,大眼睛,只是美则美,这浑身的气息,让人觉得小家子气了些。
秀巧上了马车,回了家里,秦管家高兴地过来说道:“奶奶,老太爷那里来信了,说老太爷已经好了,还有两日就要到京里了。”
秀巧笑着说道:“好,管家你后天随我一起去码头接阿爹阿娘!”
她往里走去,到了李娘子的院子里,李娘子正在诵经,秀巧等她一段经文念完,看她出来。李娘子看她脸上略带有兴奋地说:“锦颜姐,果然跟你说得一样,他们要我上殿作证,指证相公他不想认下我。”
“到时候即便是朱大人认下你来,也就成了迫于压力,就变成了一个小人。”李娘子呵呵一笑道:“那你答应作证了吗?”
“答应了!”秀巧深吸一口气道:“我必然要收拾个干净,以后不让任何人能说我哥半句不是。”
“嗯,万事你莫慌,你不是从乡下来的,适当的时候,你就拿出乡下姑娘的野性来。皇上巴不得好好修理一番那群老蠹虫。有理有据,适当过分些也不会有事。”
“那就好!”秀巧说道:“他们必然要趁着我爹娘进京之前,哥回来之前落实了这个事情。想来也就在明日了。”
秀巧算是临时抱佛脚,让李娘子教了她面圣的礼仪。
晚上秀巧搂着丸子,对丸子说道:“不管怎么样,阿娘永远是你阿娘。”
“阿娘怎么了?”
“没什么,爷爷和奶奶就要来了,丸子高兴吗?”
“高兴!”
秀巧在丸子的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口道:“丸子乖,睡觉吧!”
丸子钻在了秀巧身边轻轻地“嗯”了一声,闭上了眼睛。
第二日一早,秀巧刚刚起来,推开门来,就看见那个春梅在抄手游廊间徘徊,看见她出来,走过来屈身问道:“奶奶,今儿您出去吗?”
秀巧看向她,见她又拿出一张纸来,秀巧接过,展开一看,是让她在北角门口等着。秀巧将纸头收了进去。
春梅又问:“奶奶,去吗?”
秀巧点了点头,看着春梅露出了笑容。
回到屋子里喝粥,吃早点。丸子不要吃鸡蛋,要吃萝卜干,被秀巧点了点手指道:“鸡蛋一定要吃,要不然长不高成个小矮子。”
“嗯,我要跟阿爹一样高!”。
秀巧捏了捏他的脸颊,示意陆青把门给关了,等陆青回头,秀巧说道:“昨日那些人你探查清楚了吗?”
“就是蔡次辅一派的御使大夫吴大人下面的一个主簿,吴大人如今紧紧咬着咱们爷不放。今天说是有重要证人到场。”
秀巧笑着说道:“说的就是我!”
陆青认真说道:“您还是别去了,那群御史个个牙尖嘴利,您一个姑娘家那里是他们的对手。到时候岂不是给自己去置气?”
“问题是他们说你家爷的事情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凭什么咱们就要认下?等下我坐人家的马车,你到时候得跟着我,万一跟丢了,仔细你们爷问你要人。”秀巧说道。
“省得,小的还想要活命呢!您是咱家爷的命啊!”
*
大殿之内这已经是第三日了,吵吵嚷嚷地说着伦理纲常,皇上说了一句:“有什么等朱蕤回来再说,他在南方主持赈灾,安抚灾民,你们就扯他后院的事情,还让不让人好好地干活了?”
“万岁,此乃理正,纲常!如果连恩义都不想报的人,怎能做好一朝大员,怎能为陛下的肱骨?”吴御史双颊消瘦,说话却铿锵有力,略微昏花的老眼,死命的瞪大,好显得目光如炬,也更正义凛然些。
只是他拎出来的两个证人畏畏缩缩进了殿内连抬头的本事都没有,之前还信誓旦旦地说要扳倒那个没有良心的负心汉,这会子就趴在地上,能有一句答一句就不错了。
朱蕤未出嫁的姐姐的那个丈夫和他又娶了的填房。两人的身份让朝堂上的人觉得略有些头疼。这算个什么事儿?
他们俩还记得要形容王秀巧,死命地往好的地方形容,要突出朱家的忘恩负义。所以从开篇就是朱蕤病重,王秀巧冲喜开始说起……
这三天已经翻来覆去说了无数遍的故事,再被说一遍。
赵曦敲着桌子问道:“有没有点子新鲜的?人家家里的事情,让自个儿解决去。放这里翻来覆去,搅来搅去有意思吗?吴御史,你要是再不拿出点新意来,就给朕收起这些废话。”
“圣上,朱蕤的发妻王氏要上殿鸣冤!”
皇上坐直了身体一脸惊奇地问道:“王氏?鸣冤?”是他认识的那个王娘子吗?他都已经想好怎么处理她的身份了,不在家呆着,她来凑什么热闹。
“正是!她才是真正的苦主。”吴御史说道。
“宣上殿来!”
众位大臣已经听了整整三日的吵闹,大多数都没有见过这个被吵闹之中的主角,朱侍郎的发妻王氏。
只见大殿门口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妇人,肌肤如雪,鬓发如云,一步步地走进了大殿。进了殿内盈盈拜三呼万岁。
自有太监问道:“下跪何人?”
秀巧回答:“民妇王氏!”这个称呼是跟李娘子商定的,毕竟她还没有封诰。
“抬起头来!”
顺着这句话,秀巧跪直了身体。很多朝臣原来想,这朱侍郎难道长了个猪脑子?已经失身的女人带回京里来做什么?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如今一看眼前的这个女子,就有能推己及人,要是自己面临这般的女子也未必就能做出明智之举了,英雄难过美人关也是正常。
赵曦问道:“吴御史说你要来鸣冤?”
秀巧还没回答,那吴御史就代为回答道:“王氏生性怯懦,她能出来给自己鸣冤已经是鼓足了勇气,恐怕无法把话说清,待臣问她,只需要她回答是与不是。”
秀巧听完他说话,一声哼笑道:“民妇与吴大人素未谋面,您怎知民妇怯懦?”这哪里有半分的怯懦,简直就是十分的强悍,一点都不客气,一个乡下女人,怎么就有这个气势。殿上的大臣都觉得有意思,有看头。
皇上精神一震,笑道:“王氏,你且平身。说说今日为何而来?”
秀巧应声站了起来,看了看赵曦又看了一眼何谦,只见何谦对她略微一笑,她收敛心神,暗暗告诫自己不要紧张,腰背挺直,双手放置于身前,站姿分毫不差。她略低头说道:“圣上,请容民妇禀告。”
“你说!”赵曦看她这有模有样的姿态,有些兴致勃勃,想要看戏。
秀巧声音柔和,不紧不慢地说道:“先插一段题外话。让民妇来给众位介绍一下这两位。民妇的大姑姐薄命,十岁往生而去,自幼与这位金先生结亲。这位金太太后来许给了金先生。婆母以继女之礼,携着民妇去金太太家中送嫁。却看见这位金太太坐在门槛上埋着脸痛哭。婆母问她为何哭?她说她母亲不肯为她置办一丝一毫的嫁妆。婆母彼时准备两床被子,一箱布料。这点东西在京城来说可能不算多,但是放到咱们家里那个时候,真的嫁女也不过如此。阿娘看她冬日里还穿着薄布衫,心里不忍,回去与公爹商量,是不是家里出钱给她置办嫁妆?”
“你拉拉杂杂说这些作甚?”那吴御史听她开口已经知道今日不能善了。
“你且听我把话说完。既然已经吵了几日,不如听个前前后后,有个清楚明白的结果。您着急这么点时间?”秀巧看向他,丝毫不给他留脸面,心里想着皇上是朱蕤的兄弟,定然会帮着她的。一定要一口咬死他们,才能彻底解决这些麻烦的事情。
赵曦在龙座上对着吴御史皱眉道:“就是这个道理,你吵了几日,朕都没嫌弃,她不过是想要说清楚罢了。王氏别着急,你慢慢道来。”有了皇上这一句话,吴御史也不再多言。
“公爹说既然认下这门亲,就当是给大姑姐出嫁的东西了。他去卖了三亩水田,凑了五十两银子,给她置办了全付嫁妆。从家具到碗筷一应俱全。”秀巧看向跪在地上的那一对问道:“你俩说说,我说的可是实情?你们三朝回门,回的是我家,进来跪的时候叫的是亲爹娘。”
那张氏抬头看向秀巧,她见秀巧的裙角流光溢彩,里面分明是捻了金线的缎子,往上是一见织锦缎的褂子,脖子里一圈珊瑚璎珞,耳边坠着两颗明珠,头上是钗环玲珑。一派大家夫人的打扮。在秀巧的目光之下,她点了点头说:“具是实情。”
秀巧低头与她对视道:“你生下孩子,哭着说没有尿布,我阿娘连夜回家扯了两床旧床单,给你缝了三十四块的尿布过去,给孩子替换。怕你月子里受寒,阿娘每日吃过早饭过来给你洗尿布。你家大郎的鞋子,哪一双不是出自我的手?即便是亲娘,能做到阿娘这样的也不多吧?相公考上解元,你到处说这是你的亲弟弟。”那张氏看秀巧这个冰冷的脸色已经不敢再多言,在她的印象中秀巧就是朱家那个柔柔弱弱的童养媳,没想到她有这样的气势。
秀巧冷哼一声之后说道:“可家里遭难的时候呢?家里被埋,全付家当全部在泥石之下,阿爹断腿,阿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不要多,问你借二十两银子,救个急,你怎么回她的?铜钱没有,砻糠可以倒给她一碗,你拿阿娘当叫花子打发,阿娘一路哭着回来。”
“我才迫不得已,找了人牙子,想要卖了自己。”秀巧说道这里眼泪滚了出来,她哽咽着继续说下去:“阿爹不舍得,他不想治了。阿娘想要卖了她自己,她哭了整整一夜,阿娘一夜之间像是老了十岁。阿爹求着人牙子,只愿意跟她签长工,说了破了嘴皮子,才让那婆子应下。我用那工契支了刚刚好二十两。从那一刻起,朱家和你金家就断了关系。”
“张氏,金盛安,你们怎么有脸来见我?你们心黑到什么程度,才能来这里污蔑朱家。朱家欠你们吗?”秀巧从怀里取出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泪水。
“巧儿,我们就是给你打抱不平啊!”张氏叫道,她这话才出口就被身边的金盛安横了一眼,说这些还有个屁用。
秀巧哼了一声道:“不需要你们这样的忘恩负义的人来打抱不平。”
“既然想要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那我今日就给大家伙儿好好地说上一说。”
秀巧开始从头讲起,跪在地上的两个人已经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