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苏棠和李志兰回省城给李章儒过的第一个生日,李志兰还是希望一家能团聚的。
苏棠想了想,说那天中午一起聚餐,店里中午没有晚上那么忙,李志兰和林国庆也可以白天回来,晚上再回山上去。
到了这天,李志兰和林国庆先去了铁路大院那边的新店,等苏棠忙完,三个人买了些东西,一起回了家。
苏棠没把李志兰他们要回来的消息告诉李章儒和温礼香,所以老两口一看到他们,都是又惊又喜。
“志兰,国庆,你们怎么回来了?山上那边走得开吗?”
自从过完年,李志兰和林国庆搬到山上去住,温礼香已经许久没看到他们了。
“妈您别担心,山上招了一些村民和工人,村长现在跟国庆处得可好了,还给我们介绍了几个人帮着干活,都挺好的,我们出来一趟,不耽误啥事。”李志兰一边说着,一边脱掉棉袄,往厨房走去,“今天准备做几个菜啊,我来做吧。”
之前苏棠只说是今天中午给李章儒过生日,没说别的,温礼香只准备了鸡鱼肉等几样常见菜。
苏棠把蛋糕盒放在餐桌上,也去厨房帮忙了。
今天李志远他们一家四口要上班,只能午休的时候过来,正好大家一起吃顿饭。
看她俩都要往厨房走,温礼香连忙说:“我都准备好了,再添两个菜就够,你们都怪累的,就别伸手了。”
苏棠笑着挽起袖子:“姥姥,今天姥爷过生日,我准备了一样新菜,我来做吧。”
温礼香拗不过她:“那你就只做这一个菜,做完就去歇着。”
苏棠答应了,把几个塑料袋里的食材倒出来。
听到盆里一顿叮当响,温礼香看了过去,顿时一惊。
只见大盆里有螃蟹,皮皮虾,各种海螺贝类,一个比一个大,一个赛一个的鲜活。
“你怎么买了这么多海鲜,这得多少钱啊!”
江阳市不临海,想吃海鲜只有从沿海的城市运过来,成本高,海鲜的价格就跟着水涨船高,可不是普通人能吃得起的。
这么一大堆海鲜,至少也得花两百多块吧!
苏棠拿过水管往盆里接水,说:“姥姥,您是不是忘了我是开饭馆的啊,我去市场买菜那都是批发价,那些老板抢着互相压价呢,这些海鲜便宜得很!”
苏棠这话半真半假,随着新店开张,主动来找她的供菜商的确不少,但是海鲜的成本价本来就高,所以价格也没有便宜很多。
她记得李章儒无意中说起过喜欢吃海鲜,只是家里条件不好,几年也吃不到一次,所以今天,她特意买了一大盆海鲜,想着让李章儒好好吃上一顿。
温礼香知道她是孝顺李章儒的,又是心疼,又是感动。
“你这孩子,以后可不许买这么多了,你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李志兰在一旁笑着接过话:“对,以后棠棠别买了啊,等我和你小姨夫挣了钱,我们给爸妈买!”
最近山上的种植养殖事业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李志兰只觉得浑身都是干劲。
不就是海鲜嘛,以后她也能买得起!
温礼香哭笑不得,拍了她一巴掌。
“钱还没挣到手呢,就惦记上怎么花了!”
几人说说笑笑着,拿起刷子把虾蟹等食材刷洗干净。
温礼香本以为苏棠买的都是海鲜,她随手拿起一个青灰色的虾,却发现自己根本不认识这是什么。
“棠棠,这是什么呀,有点像我们小时候那个?蛄。”
苏棠抬头看了一眼,说:“这叫小龙虾,咱们郊区有搞这个小龙虾养殖的,价格不贵,还好吃,我就买了几斤,给家里人尝个新鲜。”
其实七八十年代就有人开始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了,只是那时候产量小价格高,所以温礼香没见过也没吃过。
“这个能养殖?”李志兰顿时来了兴趣,凑上去仔细看了看,“这么小一个,能好吃吗?”
苏棠神秘一笑:“等做好了,小姨你就知道了。”
说着话的功夫,食材已经收拾好了。
按照苏棠的嘱咐,温礼香把螃蟹蒸熟,花蛤海螺蛏子等焯水,李志兰则把几样虾都下进油锅里炸熟。
苏棠在锅里倒了一些油,下入蒜蓉和花椒辣椒等,爆炒出香味,然后把锅移了火,在里面放盐,酱油等调料调味。
拿出一个大号不锈钢托盘,把各种海鲜码放好,淋上炒好的蒜蓉料汁。
把托盘放在蒸锅里,蒸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苏棠关了火,掀开锅盖,一股热腾腾的白汽立刻升了起来。
白雾散去,这一大盘海鲜便露出了真面目。
深红的小龙虾,鲜红的螃蟹,白嫩的贝肉螺肉,散发着浓郁的海鲜香气。
李志兰不由得咽了下口水,笑道:“这也太香了,我从来没闻到过这么香的味儿!”
温礼香回过神来,连忙拦住苏棠:“小心烫,我来端吧。”
装满海鲜的托盘又大又重,最后还是李志兰和温礼香两人用布垫着手,一起搬到餐桌上的。
李章儒早就闻到蒸海鲜的香味了,只是他刚才都不敢相信,现在亲眼看到,满脸都是惊讶。
“这么多海鲜!?是棠棠买的吧,这也太奢侈了。
苏棠笑着说:“奢侈什么?姥爷您要是爱吃,我天天给您做。”
李章儒被逗笑了:“哪能天天做呢,你当你姥爷是地主还是资本家啊?”
说着话的功夫,李志远一家进屋了。
才走进门厅,他们就闻到香味了。
“好香啊!”
“这是棠棠的大衣,肯定是棠棠又做好吃的了!”
“快快,快进屋,我闻着这味儿都饿了!”
李志远四口人的到来,让屋里更加热闹起来。
去厨房帮忙端菜的,商量着喝点什么酒的,给李章儒拿生日礼物的,房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很快,一大家人便团团围坐在桌旁。
李章儒看着儿女孙辈都在自己面前,又是欣慰,又是感慨。
“我过个生日,你们都来了,还给我带了这么多东西,我今天特别高兴!”他的目光落在苏棠脸上,眼眶不由得一阵湿润,“要是志玉还在,我就再也没有别的遗憾了。”
提起李志玉,餐桌上的气氛不由得低落下来。
温礼香用力眨了眨眼睛,故意推了李章儒一把。
“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给你过生日,咱们不说那些了。”
李章儒知道自己失态了,也点点头:“好好,志玉要是能看到今天棠棠和诚诚过得好,肯定也很高兴。来,咱们喝一口,咱们今天都高高兴兴的!”
男人们喝酒,女人们喝汽水,纷纷说着祝李章儒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吉祥话。
渐渐的,大家才重新高兴起来。
“这些海鲜是棠棠做的吧,我还没见过这种做法呢,闻着就香!”李婷看着那一大托盘的海鲜,冲苏棠伸出了大拇指。
苏棠说:“这道菜的名字叫海鲜大咖,吃了它啊,保证能红红火火,诸事顺利!”
大家说笑着,纷纷把筷子伸向中间的托盘。
温礼香给李章儒拿了一个螃蟹,掰开壳放在他碗里。
红彤彤的螃蟹,里面的肉却是白生生的,又嫩又鲜,蟹膏细腻无比,看着就馋人。
配上蒜蓉蒸出来的香味,那滋味别提多鲜美了。
温礼香自己则夹了一个小龙虾,这东西看着像?蛄,吃法应该也差不多。
掰掉虾头,剥开虾壳,一大块饱满的虾肉便凸显出来。
蘸上一点蒜蓉料汁,入口就是一个字,香!
李志远则夹起一块肥嫩的蛏子肉,放在口中慢慢咀嚼着。
口感滑嫩,滋味鲜美,再喝上一口酒,美滋滋!
不管是螃蟹皮皮虾,还是扇贝花蛤,配上苏棠做的这灵魂小料汁,都能将海鲜独有的香味完全激发出来,鲜甜可口,美味绝伦。
一时间,桌上竟然没人顾得上说话,所有人都在埋头吃海鲜。
这么多品种的海鲜,每一样都那么好吃,他们都吃不过来了!
李志远和林国庆甚至都忘了喝酒了,喝酒哪有吃海鲜香!
直到每个人面前都堆满了虾壳蟹壳贝壳,大家才放慢了吃饭的速度。
李婷嗦着一个小龙虾头,一脸意犹未尽的表情。
这小龙虾也太好吃了,她感觉自己就能吃下去一大盆!
温礼香也觉得这小龙虾好吃,她问李志兰和林国庆:“棠棠说这个小龙虾能养殖,你们要不要也试试?”
听说山上挖了鱼塘,能养鱼的地方,应该就能养小龙虾吧。
一句话提醒了李志兰,她连连点头:“应该能,山上还有泉水呢,养出来的鱼虾肯定好吃。”
苏棠笑着说:“姥姥,小姨和小姨夫难得回来一趟,您就让他们放松一下嘛,吃个饭都不忘了挣钱的事。”
温礼香也跟着笑了:“那钱还嫌多的?能挣钱的法子,那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李志兰顾不上跟她们说话,回头就吩咐林国庆:“回头你去打听打听,这小龙虾怎么养?”
这么好吃的小龙虾,肯定销路很好。
养鱼也是养,种地也是种,小龙虾也可以研究一下嘛。
林国庆附和道:“行,回去我就找人问问去。”
苏棠既然能买到小龙虾,就说明省城或者周边已经有人养殖小龙虾了,大不了他去交学费,争取把这个本事学到手。
两人吃着饭就研究上挣钱的事了,还是李章儒跟他们说话,才把他们兴致勃勃讨论小龙虾的谈话打断。
“志兰,国庆,青山是不是快要中考了啊?”
李志兰一拍巴掌:“看我,都忘了跟大家说了,我们青山啊,被学校推荐去参加中考了!”
这个时代的中考不是所有初三学生都能去考试的,而是有名额限制的,这个名额是由学校来推荐的,考试名额有限,学校就只会推荐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去考试,其他人可以选择毕业或者下次再考。
反正这时候留级生非常普遍,留级两三年甚至四五年都很常见,听李志兰说,林青山他们学校有个学生足足留了八年。
所以,对于第一年就能被推荐去参加中考的林青山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纷纷对李志兰和林国庆说着鼓励和祝福的话。
“青山这下可是要出息了,学校能推荐他去中考,那他成绩肯定是全校前几名,肯定能考上!”
“对了,青山是考中专还是师范?”
“不管考啥,都让他往省城考,到时候咱们一大家子就能团聚了!”
林国庆喝了点酒,高兴得满脸通红。
“肯定往省城考啊,就算考不上,也让他来省城,正好跟我们一起种地种菜!”
他话音未落,就被温礼香打断了。
“可不兴这么说,青山肯定能考上!”
要知道,去年林青山来省城的时候,还是一副混不吝的样子呢,没想到回去不到一年,就有这么大的改变了!
林国庆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挠着头嘿嘿笑。
“对对,妈说的对,青山肯定能考上!就让他考那个,那个学种地的学校!”
一番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李志兰一边笑一边拍打他:“什么种地的学校,那叫农业学校!”
“啊?是,是农业学校!”
在欢声笑语中,大家给李章儒唱了生日歌。
吃完蛋糕,这顿生日宴就结束了。
李志远一家要回去上班,先走了。
李志兰和林国庆不着急回去,留下收拾桌子和洗碗筷。
知道新店那边忙,温礼香也不多留苏棠,赶着她快点回去。
苏棠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便跟李志兰和林国庆他们道过别,走出了家门。
温礼香出来送她,顺便把垃圾倒了。
苏棠推起自行车,抬头无意中看到了隔壁的院子。
几天没留意,不知道什么时候,隔壁院子已经开工了。
院子里堆了些木板和石头,也不知道是要打家具还是要修院子。
“姥姥,旁边这家住着什么人啊,您见过新邻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