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王翦和蒙骜,秦国还有一批年轻的将领,如王贲、蒙恬、蒙毅等,他们都已经崭露头角,名声在外。但据我所知,秦国还有一位不凡的年轻将领,他颇具大将风范,名叫李信。”
“李信?”楚帘闻言一愣,“这个名字我听说过,是不是当初在黄河边狙击赵国将领颜聚率领的救兵的那个秦国将领?”
廉颇将军点头确认:“正是他。李信所驻守的地方,在陇西郡的西北方向,那是秦国最北边的边疆区域。如果当初颜聚率领大军越过祁连山,就会遇到李信的驻军。所以后来秦王才会派遣李信前往黄土高原狙击颜聚。”
“这个李信领兵打仗很厉害吗?他好像并不出名啊。就算在黄河岸边击败了两倍于己的赵国敌军,也多半是靠兵器的锋利和赵军的长途跋涉吧?”楚帘有些疑惑地问道。
“并非如此。”廉颇将军摇了摇头,“你忘了李信驻扎的地方了吗?那是秦国的最西北边陲啊。”
“那边……有月氏部落!”楚帘恍然大悟。
“没错,那边就是月氏部落,一个与匈奴并称的强大游牧民族。此次大战之后,赵国遭受了匈奴的入侵,而你看看月氏部落,他们有何动静?”廉颇将军缓缓说道,说完剧烈地咳嗽了几声。
楚帘急忙上前想要搀扶,但廉颇将军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如此。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
“要知道,月氏部落常年与匈奴交战,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部落。他们的士兵作战能力丝毫不逊于匈奴,甚至因为部落凝聚力更强,战力还更胜一筹。然而,这次他们为何没有行动?为何没有趁机进攻秦国?”
廉颇将军缓缓说道,他虽已年迈,头发斑白,但此刻的眼神却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缓缓伸出三根手指:“在我看来,原因无非有三个。”
“第一个是他们认为秦军损失不大,难以讨到便宜,所以不去攻打秦国。但这显然不合常理。稍微一想就能明白,即便是秦国和平时期,他们也会经常去骚扰秦军。此次大战之后,秦国必然有所损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第二个是月氏部落今年粮食充足,风调雨顺。但这也不可能。”楚帘接口道。
“没错。”廉颇将军点头表示赞同,“月氏是游牧民族,不事耕种。即便风调雨顺,他们也只是依靠游牧的牛羊为生。很多人是难以度过严冬的。”
“这个原因也可以排除了。”楚帘深吸了一口气,疑惑地问道,“难不成……这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名叫李信的将领?”
廉颇将军点头表示肯定。对于楚帘能猜出最后一个原因,他并不感到意外。如果他说了这么多提示,楚帘还猜不出来,那才让他感到失望呢。
“没错,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月氏部落没有趁秦国休养生息之时进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李信无疑了。”廉颇将军缓缓说道,他的目光仿佛穿越了广袤的山河,回到了那熟悉的战场。
“我曾经打听过这个名叫李信的将领。自从他抵达西北边境之后,与月氏部落进行了数十场战斗,无一败绩。这与当年的白起简直一模一样。”
廉颇将军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李信在战场上的英勇身姿。
“而且你知道吗?祁连山南边的这些地方,因为常年遭受月氏部落的侵袭,这里的秦国百姓民风彪悍,性情野蛮,常常不听从秦国的命令,外人难以管理。但自从李信去了之后,这种情况就大大改变了。他一个人前往边境游说,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对外说是恩威并施,但实际上他可能是对那些秦国民众进行了严厉的镇压。”
“这分明是杀一儆百的手段,那些敢于挑战李信权威的族群,几乎被彻底铲除。对外宣称是恩威兼施,实则李信下手毫不迟疑。他心硬如铁,行事残忍无情。如果楚小友打算去西北,一定要特别提防这个人。”
楚帘冷哼一声,说道:“我明白了,这种人确实该杀!”
“李信在祁连山一带声势显赫,虽然那里的秦国军队数量不多,但绝非等闲之辈。月氏部落近年来与李信多次交战,虽然败多胜少,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情报。如果你们打算进攻那里,不妨先去月氏部落,与那里的游牧民族取得联系。他们虽然以游牧为生,但一旦听说你们要攻打秦国,定会鼎力支持。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也值得你们参考。”
楚帘点头表示赞同,沉默片刻后继续说道:“廉将军足不出户,却能洞悉天下大事,了解如此多的信息,为何不去西北,共同成就一番伟业呢?”
“秦国的君王倒行逆施,是天下动乱的根源。如果廉将军能够前往西方,铲除秦国,必将名震天下。以廉将军的声望和威望,如果能够联合各国军队一同出征,六国的义士们定会唯将军马首是瞻……”
楚帘还没说完,就迫不及待地继续说道:“我知道将军曾在西北长平与秦国有过一场大战,难道因此而心灰意冷?说实话,这绝不是将军的错。将军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只是当时赵王听信谗言。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六国联手,将军可以一展身手,直至消灭秦国……哎呀,我说得太直接了,请将军恕罪。”
年轻人心直口快,没有太多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廉颇听后笑了笑,摆了摆手。
“多谢小友的开导。长平之战确实是我心中的一道坎。但自从那之后,我一直在反思,即使当时挡住了白起,我就算赢了吗?我与秦国军队的本质区别到底在哪里?”
“其实,秦国从崛起到现在,不过百余年的时间,自商鞅变法后才开始强盛,称霸也不过四五十年。而我们六国加起来,强盛的时间何止数百年?”
“为什么我们曾经强盛的时候,没有像现在的秦国这样强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赵国土地肥沃,楚国物产丰富,都曾强盛一时,但为何没有秦国的……”
楚帘打断了廉颇的话:“廉将军,我楚国只是暂时处于弱势。国难当头,总有英雄挺身而出。我有信心,楚国定会振作起来,团结一心,君臣共勉,共同面对敌人。”
“这样一来,将来我们定能击败秦国,一雪剑门关前的耻辱。而且这场战斗的关键在于蒙骜率领的军队太过强悍。为了振兴楚国,这个魔头必须除掉。蒙骜一日不死,楚国就一日不得安宁。因此,我认为在六国联手攻打秦国之前,必须先杀掉蒙骜,以他的首级祭奠亡灵,告慰九天之上的大楚英魂。只有这样,神仙才能再次庇佑我大楚!”
“至于那个小秦王,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有什么可畏惧的?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廉颇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笑着点了点头:“小友见解独到,我受益匪浅。不过,在我看来,有些事情还是值得去做的。蒙骜这个人虽然名义上是将军,但实际上狡猾奸诈,在战场上很会影响人心。他很懂得如何教化部下,哪怕有些事情对士兵来说并没有实际帮助,也会让他们参与其中,向他们灌输不败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这样或许能激发士气一两次,但如果次数多了,士兵们真的会相信自己不败,从而打出骄人的战绩。”
“当然,蒙骜的这些鼓舞人心的手段是有问题的。这种日积月累的激励虽然能激发人们的血性和必胜的信念,但一旦遭遇一两次失败,这种信心就会大幅下降,甚至可能物极必反。”
“说到底,蒙骜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军队和军伍之中,难以长久维持。毕竟没有人能够永远不败,鼓吹自己无敌绝非靠口号就能实现。他们现在看似狂热、勇猛,但将来一旦失败,就会土崩瓦解。他们现在有多强悍,未来崩溃时就会有多凄凉。”
……
九月,韩国的都城新郑已经摆脱了夏日的酷热,微风吹拂着秋意渐浓的空气。现在是秋收的季节,新郑城中的每一位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淡淡的阳光洒在宽敞的庭院中,梧桐树的叶子开始逐渐发黄飘落。
大人们穿过王宫的走廊和道路,尽量走在阳光洒落的地方,让金色的光芒温暖他们冰冷的心房。
御书房外有等待觐见的房间。宫女们从侧门走来,端来了暖胃的热粥。众人谢过之后,各自端起一碗粥来填补因匆忙召集而未曾进食的肚子。
韩非坐在房间最角落的凳子上,手里拿着碗和勺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粥。他坐姿端正、面色冷静而沉着,与平常无异。很少有人能看出他内心的想法。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就流露出一股儒雅的气质。
韩非是那种让人一眼望去就能心生好感的人,这与李斯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正如李斯给人冷静沉着的印象一样,韩非回到韩国后,人们第一眼看到他时都会下意识地将他归类为那种公正无私、为民请命的人。
实际上,这样的归类也并非毫无根据。
不久之后,外面传来了召见的声音。韩非肃然起身,与周围的几位高官同僚拱手致意后微笑着打开房门,一拐一拐地朝着御书房走去。
自从半月前韩非潜入咸阳劝说荀子失败,在回来的路上被李斯打断一条腿后,他的伤口至今还未完全痊愈。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国联合进攻秦国的事情已经无法掩盖。随着第一波消息的传来,无论是自发的还是有人故意传播,所有人都开始行动起来。关于六国联手围攻秦国的消息在六国的国境内迅速扩散。
韩国自然也不例外。这种消息至少在表面上对韩国是有利的。随着消息的扩散,越来越多的韩国年轻人开始报名参军投身军伍。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韩国军队的数量就增加了三成。
然而这种事情很难说是有利还是有弊。因为军队数量的增加也意味着这场战争不能失败。
赵国和楚国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尤其是赵国更是战败的典型例子。
其他五个国家中,哪怕是面积最小的魏国,国土面积都是韩国的两倍。他们如果战败了还有机会撤退,可以回到自己的境内休养生息。
但韩国不同,韩国面积狭小,甚至还不如秦国一个郡县的一半大。如果这次战役六国战败了,韩国紧邻秦国,肯定会首当其冲成为秦国的出气筒,承受无尽的怒火,灭国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也正是之前韩非想要寻求两面机会的原因。
然而,即使将整个事情的线索都分析清楚,将其他五国的举动都公之于众,韩国境内的许多民众恐怕也不会多想。
在众多韩国民众的心目中,秦国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沉甸甸地压在他们的胸口,令他们难以喘息。每时每刻,他们都生活在被侵略的阴影之下,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如今,这种情绪在韩国民间愈发蔓延,许多人认为,与其继续这样战战兢兢地生活,不如放手一搏,借助当前六国联军的机遇,与秦国决一死战。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一旦战胜,韩国就能扩大领土,增加耕地,从而真正实现国家的强盛,摆脱长期的恐惧。
事实上,这种心态不仅存在于民间,韩国朝廷中也有不少官员抱有同样的想法。他们已经厌倦了长期的躲藏与忍耐,渴望通过这一战来彻底改变现状。
即便这场赌博的风险极高,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但韩国人已经无路可退。他们只能将这颗毒药吞下,寄希望于赌博的胜利,期盼国家能够因此走向繁荣。
近几日来,韩国朝廷内关于六国联军如何进攻秦国的讨论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