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祁逢吉说道,“陛下,历代王朝都有征收丁税,且丁税占我大明税赋的重要部分,如果贸然废除丁税,那势必造成国库空虚呀。”
朱由崧看都没看祁逢吉,这个人曾是两淮按察使,户部侍郎,原时空可是重要的降清派,和赵之龙一起打开南京城门的人。
这个祁逢吉要么是那些士绅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个守旧派,觉得随便改动税制,触动士绅利益,会造成朝廷动荡不宁。
改革是一种利益的重新调配,任何时代一定都会有反对的声音出现。
祁逢吉认为,历朝历代都收人头税,怎么能废除了呢。
反正人头税都是普通百姓们才要承担,他们这些官员是有优免名额的。
像祁逢吉这些朝堂官员,想方设法维护士绅,却从未有过想去减轻百姓负担。
想到这些朱由崧就来气,
“朕倒要问问诸位,为什么我大明坐拥江南这片膏腴之地,数万万亩良田,一年税赋却才几百万两银子。”
左懋第出列说道,“陛下,税赋不足,是因为地方士绅隐田太多,大量诡户,士绅瞒报土地,地方吏治混乱,偷税漏税所致,应加大清查地方隐田力度,但是贸然取消丁税,的确应当慎重考虑。”
朱由崧点点头,“左先生言之有理,那这次税赋改制,暂时先从南直隶试行。”朱由崧看向一帮朝臣,大袖一挥,以不容质语的语气说道:
“先从南直隶开始,所有田地都必须在明年春耕前清查出来,地方官员有推脱懈怠者,革职查办。”
祁逢吉摇摇头,躬身退回班列,心中不以为然,心想皇帝这样做,肯定还是要玩不转的。
南直隶这么大,清查隐田地方会出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阻力都有,怎么可能玩得转。
朱由崧扫了一眼祁逢吉,也懒得马上处理这种人。
为什么呢?
因为这大明官场上的人,大多都是心机深沉的老狐狸,个个都是影帝级的人物,把自己隐藏的人模狗样。
假如把祁逢吉这个管仓场的户部侍郎换了,谁又能保证接替他的人会更好。
祁逢吉起码是明面上反对自己改革税制,要是换个表里不一的人,明面上支持你,暗地里却反对搞破坏。
那到时候反对新税的敌人躲在暗中,这对改革税制来说,反而更糟糕!连敌人都找不到。
所以在政治层面,并不是把你不顺眼的人,和反对你的人全部干掉,你就赢了。
若是把提反对意见的干掉了,今后连正确意见都没人敢出来提,皇帝变成独裁者,是要出大问题的。
这样并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政治抱负。
但是大明这个税赋制度是一定要改革的,现在手里有兵,朱由崧非要动动南直隶这块硬骨头不可。
朱由崧看向内阁大臣张有益,说道,“户部需尽快重新拟定一个田亩税标准出来,以不超过产出两成为例。”
如果以两成产出来收税,是非常高的税赋了,但这是一切税赋都包在里面,连傜役都加在里面。
张有益暗暗咂了咂嘴,这事难搞啊,但自己本就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人,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明着跟皇帝唱反调,于是出列应道,
“臣遵旨。”
朱由崧又看向通政司的一众官员,用一副不容质疑的语气说道,“等户部拟定好新的税制,朕不管你们通政司用什么办法,用报纸也好,那怕是一个个去乡坊口口相传,也要把这个新税法在南直隶民间宣传开来。”
到了明末,通政司这个部门可以说就一小透明,左右通政司使带头应道,“臣等遵旨。”
“谁要是敢阻挠丈量土地,和清查隐田的政令,就是对抗朝廷。”
接着朱由崧直接丢出一句,“朕会把神机营调去分驻地方,京师有金吾卫,虎贲卫,羽林卫镇守足矣。”
朱由崧的意思很简单,谁敢不服要闹事,朕就调兵去砍他。
雍正能对南方实施摊丁入亩改革,是因为他有八旗子弟做基本盘,谁不服,就砍谁,当时南方士绅被吓得瑟瑟发抖。
朱由崧现在同样有拥护他的军队,并不是像以前那样,单纯靠依赖文官士绅的皇帝了。
原本存有一些小心思的朝臣听到皇帝要调军,内心一震,看来无锡乡民的暴动,让皇帝彻底恼火了。
现在哪怕是用武力压迫,也要实施清查田亩的政令了。
接着朱由崧让太监拿出一份文书分发给朝臣们,说道,
“朕结合我大明税赋征缴制度,进行了改动,你们都仔细看看,提提意见。”
朱由崧把税赋征缴做了一个调整,在南直隶各地设粮站,今后农民要缴粮税时,把粮食全部送往粮站,粮站会用银子统一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
今后各地税课司局收税不收实物,农民只要把粮食运到各地粮站,拿到钱后再去税课司交税。
各地税课司局和官吏不再负责税粮的转运,朝廷所需用的粮食,用税银直接和粮站对接。
也就是税粮不再经过地方官吏的手,这样大大的减少了朝廷税赋成本。
也少了地方官吏盘剥百姓的那一道环节。
百姓自己把粮食运到粮站,后面就由粮站调度运输粮食,运输火耗这一块就没有了。
袁继咸出列说道,“陛下,若是依此法征缴税赋,严禁地方加派,的确少了地方官吏上下其手,但是地方没有钱粮预算,这势必造成地方朝廷政令无法运转,还需从税赋中提留部分钱粮在当地。”
朱由崧摸着嘴角的小胡子,暗暗沉思,这个时代可不比后世有电脑,还有大数据,中央朝廷要给地方拨款是很不方便的。
总不可能把税赋先全部运回国库,再重新分配运回地方吧。
近的地方还好,要是上千里路的地方,来回运输成本就够受的了。
“可以给个名目,从当地税赋中,按比例分出一笔钱粮,划给地方库衙留作行政运转资金。”
一帮朝臣在下面低声探讨了一番,很快袁继咸就出列说道,
“陛下,除了当地县衙要留下钱粮外,还有各地州府也要统筹兼顾,大家认为县衙的就叫提留钱,州府的叫统筹银。”
“提留钱?统筹银?”
朱由崧一阵恍惚,感觉历史惊人的相似,居然提前几百年出现了这个提留款和统筹款。
“可,就以此名目吧。”
这时张有益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
“张卿请讲。”
“当前我大明江南税赋粮食不折色的情况下,一年接近3000万石,怕是没有那么多银钱周转。”
“而民间银钱成色不一,地方大户还好,要是小门小户兑换银钱,往往又被地方官吏从中获利。”
“他们按照官价收取,然后克扣的中饱私囊,把劣质银子上缴国库,如此一来循环往复,怕是又要损害朝廷利益。”
这就是大明货币问题了,不过朱由崧早就考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