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十月,汉室宗亲刘秀、刘縯兄弟率领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起义,称“舂陵军”。
刘秀、刘縯,今湖北枣阳市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虽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一脉。其父刘钦在南顿县(河南项城市)县令任上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刘縯等兄妹成了孤儿,被远在湖北省枣阳市的叔父刘良所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
这两人虽然是亲兄弟,性格却截然不同。
刘縯性格豪放、个性刚毅、不拘小节、慷慨大方,喜欢结交天下豪杰。
刘秀则不同,性格内敛、处事谨慎、深思熟虑、遇到事情喜欢谋定而后动。
刘秀、刘縯所带领的这群人和绿林军、赤眉军农民出身不同,这群人虽然是落魄贵族,但自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刘秀、刘縯这两兄弟京城上过大学(太学),其他人从小也接受了家族长期从政的熏陶,是真正见过世面的一群人,从一开始起兵就是奔着推翻王莽统治去的。
刘縯兄弟虽然脑袋一热,说干就干了,拉队伍起义了,可队伍拉起来后才惊奇的发现,自己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而且兵力弱小,武器奇缺,简直就是一穷二白,没看见自己弟弟的坐骑还是一头牛嘛,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这时候虽然新市兵、平林兵两支人马已经发展到了南阳,但是只在边缘区域活动,大部分区域还是掌握在官军手中,自己这几千人马在数万官军眼里实在是不够看,弄不好起兵之日就是掉脑袋之时,更何况自己就这么点人马,是立身之本,要是一场战役都消耗没了,哭都没地方哭去,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上过大学的就是不一样,能不流血就少流血,拼脑子。
刘縯兄弟派了族兄刘嘉去联络了绿林军领导,刘嘉向王凤和陈牧表达了愿意归附绿林军,大家手牵手共同走反莽道路的意愿。
王凤和陈牧自然乐意之至,他们也正急于向北发展势力,以便在南阳打开新的局面,对在南阳地区颇有影响的刘氏宗族的合作自然竭诚欢迎。
更何况,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干着同样的大事,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成功的机率自然也大,即使不能成功,多拉一个人下水总是好的。
于是双方兵马合在一起,决定先把南阳周边的官军收拾了,稳定自己的后方,不断扫除着南阳周边的区域,先后打败了长聚、唐子乡、棘阳的守军,队伍不断壮大。
南阳守军最高长官甄阜急了,急忙率领军队开始进攻绿林军,双方在一个大雾天气交战于河南邓县,官军凭借有利的地形和对环境熟悉的有利条件,进攻十分猛烈,绿林军遭受重创。
这次绿林军损失十分严重,士兵死伤无数,刘縯的数十个同宗兄弟都死在了这场剧烈的混战中,刘秀抢了一匹战马独自逃走,途中遇到了姐姐刘元和三个女儿、妹妹刘伯姬,姐姐刘元为了不拖累刘秀,拒绝上马,和她的三个女儿被新军杀死,刘秀只救走了妹妹刘伯姬。
失败后的绿林军退守到了棘阳。
绿林军退守棘阳后,大家议事的时候,所有人都吵的不可开交,跟菜市场一样热闹,绝大部分人都产生了畏战情绪,认为官军人数多、装备好,还死咬着不放,不如先算了,没必要拼命死磕,先跑到南方去,以后找机会再干。
刘縯与刘秀两兄弟看着这群只能打顺风仗,一次失败就溜号的人,摇头叹息。
回到营帐,二人商量了一番,一致认为单凭自己两兄弟是打不赢甄阜官军的,要留住这群人继续战斗,决定挨个去说服。
二人来到刚到这里不久的王常所部这里,见到了王常等将领。
刘縯兄弟:王首领,诸位首领,大家觉得咱们现在局势如何?
王常:官军势力太大,实在是打不过,咱们先撤退比较好。
刘縯兄弟:咱们应该撤退到哪里?
王常:南方吧,找个官军少的地方,先稳定一下再说。
刘縯兄弟:这么说,大家对于今后往哪里走,也没有明确的想法,兄弟我有一个建议,希望大家共同参考。
王常:刘首领请说。
刘縯兄弟:如今天下,王莽篡位,天下人都在反抗,东北广大区域有铜马起义军,山东、安徽有赤眉军,湖北、河南有咱们绿林军,超过一半的区域都是咱们义军,形势一片大好,咱们根本不用撤退。
王常:可咱们南阳周边官军军队多,打不赢啊。
刘縯兄弟: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原因,上一次咱们失败主要是官军熟悉地形的原因,咱们提前没有谋划好,更主要的是,如果咱们各奔东西,兵力更少,就更没有打赢的机会了。
王常:打不赢咱们还可以退守绿林山,继续逍遥过日子。
刘縯兄弟:王首领,官军难道不会进攻绿林山吗?到时候失败了,大家都怎么办?
王常:大不了,丢了兵器,回家种地去。躲起来,谁也不知道,谁也不认识。
刘縯兄弟震惊的看着傻子一样的王常,你以为造反是过家家,说不玩就不玩了,这是一场以命甚至于全族性命为赌注的豪赌,要么不干,一旦干了就没有退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刘縯兄弟:兄难道不知道翟义的下属王孙庆?
王常猛然惊醒,王孙庆他是知道的,跟着翟义起义,翟义失败后藏了几年才被抓到,被王莽活解剖了。
王常:刘兄弟,你啥也不要说了,我跟你干了,不仅是这一次,从今往后,你说干啥我就干啥,我永远跟着你混。
刘縯兄弟:太好了,王兄弟,如果事情成功,我绝对不会独享胜利,一定让你荣华富贵,咱们以后就是兄弟了。
这真是意外之喜,刘縯兄弟本来是劝说合作的,结果一番慷慨陈词,合作变归附,友军变下属,这顿嘴皮子耍的值,太值了,看来有文化就是好。
接着,王常说服了成丹、张卬,以王常为首的下江兵的态度影响了新市与平林两支队伍,三支义军决心与刘氏兄弟统帅的南阳义军团结战斗,共同反击,并且公推刘縯为这次战斗的总指挥。
甄阜获胜后,决定一举消灭绿林军,率领10万大军南渡黄淳水,前锋到达沘水,在两河之间安营扎寨。
甄阜拆掉了架在黄淳水上的桥梁,摆出了一幅“破釜沉舟”的架势,可事实证明他不是项羽,他的军队更不是江东子弟兵。
更重要的是甄阜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为了轻车简从,把后勤辎重全部留在了后方的蓝乡,更致命的是这个消息被刘縯兄弟给知道了,这要是不好把握一下,实在对不起两个大学生的水平,更对不起甄阜的友情赞助物资。
刘縯趁着半夜偷袭了甄阜在蓝乡的物资基地,把所有的物资搬回了大营,并连夜率军移动到了甄阜驻军附近,决定由刘縯兄弟率兵自西南方向攻击甄阜军,下江兵自东南方向攻击梁丘赐军队,合力打垮官军。
第二天,绿林军开始进攻。
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同时发动攻击,官军仓促应战,双方激战了几个时辰,梁丘赐的这部分军队首先支持不住了,士兵开始溃逃,一看有人逃跑,甄阜带领的军队也失去了抵抗的决心,跟着跑,就这样双方的对战变成了官军跑,绿林军追。
官军跑到黄淳水边,才想起来桥被自家领导给拆掉了,想跑又过不了河,打又打不过,一部分跳河逃命,一部分投降,于是,官军大败,指挥官甄阜、梁丘赐被杀,绿林军趁机收拢溃兵,势力再一次壮大起来,队伍发展到10多万人。
这时候在绿林军中大多数人认为为了统一领导,对抗王莽新朝,应该拥立一位刘姓宗族为皇帝,增强对广大百姓的号召力,集中更多的力量对抗王莽新朝。
由于当时在绿林军中的刘氏子弟基本上都是舂陵侯的后代,而这些人中间的代表人物就是刘縯与和刘玄。
这两个人成为了候选人。
绿林军的将领们在两个人中间立谁为皇帝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南阳的起义军、王常等新加入绿林军的人支持刘縯,是因为他们在这些战斗中看到了刘縯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既然自己没啥希望,那就选择跟着有能力的人混,有前途。
可刘縯出众的能力,恰恰是另外一群人坚决反对的原因。
以王匡、王凤、张卬等为代表的老牌绿林军首领支持刘玄。
他们忌惮刘縯的才能和威望,这要是让他当了皇帝,自己这群人马上就变成了马仔,哪有现在说一不二的权利,到时候尿不到一个壶里,肯定是刘縯看他们不顺眼,他们看刘縯更不顺眼。
反观刘玄就顺眼多了,这家伙既没有才能,也没有脾气,人缘也一般般,但是他听话啊,这不就是最大的优点嘛,有这一点就够了,他要是太能干,还要我们干啥。
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形势对刘縯极为不利,因为这时候的刘縯还在前线指挥战斗,他在前面玩命,其他人却在后方谋划分最大的果实,压根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等到前方战事结束返回后方的刘縯,面临的是已经形成的决议。王匡、王凤、张卬等为代表的老牌绿林军首领逼着刘縯表态。
刘縯知道这群家伙已经形成了决议,现在表面上看是征求自己的意见,实质上就是逼着自己同意,于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打算暂时糊弄过去,以后再找机会。
刘縯表示“现在赤眉军在青州、徐州崛起,拥有数十万人,势力不比咱们弱,要是让他们听到咱们绿林军拥立了一位刘姓皇帝,他们恐怕也会拥立这样一位,到时候双方难免开战。”
“现在咱们的主要目标是消灭王莽,不应该在起义军内部搞对立,而且咱们拥立了皇帝,更容易成为天下攻击的目标,这是一笔怎么算都不划算的买卖。不如咱们先不要拥立皇帝,拥立一位王爷,以王爷的身份发号施令,等咱们收拾了王莽,消灭了赤眉军再拥立皇帝也不晚。”
到底是读过书的人,脑子清晰、逻辑缜密,一席话说的在座的绿林军将领频频点头,大多数人都支持了刘縯的看法。
但是以张卬等为代表的少数人死活不同意。
张卬更是武力威胁,拔出剑砍在地上,大声呵斥道:“我们要对起义有信心,这样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的,还怎么成功,今天就这样决定了,任何人都不能有二心。”
无奈的刘縯只能同意了。
公元23年二月,刘玄在淯水之畔称帝,改元更始,是为更始帝。以族父刘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其余都拜为九卿或将军。
更始帝将绿林军兵分两路进攻,以扫平前往长安的官军,主力由刘縯带领进攻宛城(河南南阳),以夺取洛阳,攻入关中;另外派王凤、王常、刘秀带领一路绿林军率军北上,攻克昆阳、郾城(河南郾城南)、定陵(河南舞阳东北)等地,以保障主力围攻宛城。
王莽得知消息后,为了显示自己镇定的情绪,已经六十多岁的王莽染黑了花白的胡子和头发,并立杜陵人史谌的女儿为皇后。扩充了自己的后宫,遴选了嫔妃一百二十人。
王莽派严尤和陈茂率领大军进攻刘縯带领的绿林军。
为了对付王凤、王常、刘秀带领的绿林军,征召通晓六十三家兵法的人为军官,任用巨人巨毋霸为垒尉,又赶来虎、豹、犀、象等猛兽以助军威,下令各州郡现抓民夫,由当地地方官亲自带队到洛阳,把留在长安、洛阳的主力和打算去东线镇压赤眉军的队伍集中起来,统归大司马王寻、大司空王邑指挥,共计42万人。
这已经是王莽的全部家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