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不吉利。
事实上,弘历、弘昼也没心情回东宫了。
康熙帝病了,病得厉害。他腿脚肿得厉害,吃不下饭,药也时常喝着喝着就吐了。
国事全交给太子处理,太子拿不定主意的,先和老三胤祉,老十三胤祥,张廷玉商量,实在是无法决断的,再来请旨定夺。
老二胤礽搬到了乾清宫侍疾,康熙帝时常要握着他的手,才能睡着。
精神好些的时候,康熙帝就慢慢说起从前。
“世祖去的突然,阿玛刚登基那会难的哟。鳌拜居功自傲,盛气凌人,外头也不太平,你额娘时常宽慰我。那会我和你额娘也像咱俩现在一样,就在这间屋子里,小声说着话,骂鳌拜,畅想亲政后该如何如何治理国家。你额娘聪慧、坚强,是天下女子的典范。朕昨晚做梦,还梦到你额娘了呢。她可不怕朕,指着朕的鼻子骂朕没管好你。”
胤礽眨眨眼中的水汽,笑道,“皇阿玛待儿子极好,额娘她一定不是真的生气,弘昼弘历你们说是不是?”
弘历猛点头,出生就立为太子,亲自养在乾清宫,这还要怎么说不好?九皇叔之前就常叨叨,说皇玛法眼里只有老二这个儿子,他们都是凑数的。
弘昼呆了呆,这种话问我们怎么知道?我和弘历还能去地下问问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不成?
他也跟着猛点头,“二皇伯说得对。”
康熙帝视线扫过三人,笑笑又道,“你小时候没少在这张龙床上睡觉,有时候朕批折子到半夜,你不知道什么时候醒来了,也不闹,就睁着眼睛看着。看朕忙完了,才说要吃点心。咱们父子也不管什么养生不养生的,大半夜一起吃饱喝足了相拥而眠。
你们兄弟小时候都淘气,在上书房打架,捉弄先生,大选的时候躲在御花园对秀女品头论足……朕都知道,只是朕那会太忙,懒得管你们。
那会朕其实没想着要你兄弟们个个都成栋梁之材。就是太闹腾,吵得朕脑袋瓜嗡嗡的。朕一寻思,还真没功夫一个个教训你们,就全都去上书房读书吧。半夜就起床读书,下午练骑射武艺写课业,看谁还有精神上窜下跳!”
胤礽不好意思的笑,“儿子们让皇阿玛费心了。”
弘历听得弯起嘴角,皇叔们小时候也一样跳脱呢。他脑子里出现了四爷的严肃脸,不自觉的抖了抖。阿玛邹着眉,抿着唇,一板一眼的说哪个秀女长得好看?
弘昼心里“喔嚯”一声,一屋子小学生和中二少年,当爹的是顶不住。被课业榨干了精力,就蹦跶不起来了。原来您培养孩子的出发点是这个!
“没想到啊,你兄弟们都是好样的,勤学苦练,都有拿得出手的本事。”
【然后谁也不服谁,九子夺嫡,圈的圈,死的死。】
康熙帝眼皮都没抬,许久没被心声奚落了,听着还怪亲切的。
胤礽面上一僵,很快露出个笑来,转移话题,“皇阿玛今儿说了好多话,先喝杯茶润润嗓子。”
弘历转转眼珠子,现在一个被圈禁的皇叔都没有了,应该也不会有皇叔死了吧?
康熙帝这场病断断续续的,或许是心爱的儿子日日在跟前,也或许是没到时候,虽然中间好几次病危,但他挺过了这个冬季。
没撑过年的是福宜。
第52章
福惠满月后,福宜就去了。
年氏大病一场,几度昏厥。四爷抱了福惠在她面前,她才从悲伤中挣脱出来,有了求生意志。
四爷不敢在年氏面前露出悲伤情绪,痛苦全藏在心间,两鬓头发都白了。
康熙帝在病中,四爷悲痛欲绝也不敢像当初窈窈早夭时一样,求一个福宜的身后事。
弘历、弘昼默默的回东宫,送了弟弟最后一程。
福宜和其他早夭的皇子皇孙一样,悄无声息的葬在黄花山。
开年第一次大朝,康熙帝高坐龙椅上,一边咳嗽,一边亲自宣布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二阿哥胤礽办差细致,在康熙帝卧病在床期间衣不解带侍奉汤药,日夜小心看护有功,特晋为瑞亲王。其余阿哥这几年也各有功绩,大阿哥胤禔和十六阿哥胤禄晋为多罗贝勒,刚立下战功的老十四胤禵和为大清远航未归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晋为郡王。十五胤禑和十七胤礼也得了贝子爵位。
还未出宫建府的小二十胤祎,在弘昼弘历面前长吁短叹,“娘怎么没把我早生几年呢!”
皇阿玛为何在这时候大封皇子?还不是因为太子四哥是个“铁公鸡”!皇阿玛这是觉着,太子登基了,也不会给兄弟们大肆封赏呢。
新皇登基,大肆封赏兄弟是惯例。这场封爵,本该是留给四大爷来昭示兄友弟恭的。
弘昼觉着,康熙帝封了那么多儿子,其实只有老二胤礽是他真正想赏的,其他人都是为迷惑四大爷顺带的。
他心里清楚,老四当了皇帝,定会给兄弟们封赏,也一定不会晋老二胤礽为亲王。他给老二瑞亲王的名号,是在提醒老四。这是他心里认为吉祥美好的儿子,老四要是对老二不好,就是不孝。
第二件:他死后,施行火葬,地宫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
满朝哗然。
满族入关之前多是火葬,史上不少朝代也流行火葬。但那是佛教本土化之后,因释迦牟尼死后是火化,民间为节省治丧钱财,才流行起来的。
中原皇族可不兴火葬。
每一代皇帝即位后,就要为自己寻找风水宝地修建陵墓。修地宫可不仅仅是为了放置梓宫,是要大量心爱之物,珍宝陪葬的。
火化烧的是皇帝自己,也没说不让他们死后入土为安,身为臣子本不该置喙。但皇帝都下旨,自己要“清清简简”的走了,做臣子的,墓地里就不好多放财物了。
满朝文武神色复杂,太子不让他们生前富有,皇帝叫他们死后也当个穷鬼!
但朝臣不敢反驳。
皇帝刚封赏了那么多皇子,此刻不管是谁站出来,都要遭受皇子们集体口诛。他们一个个年轻气盛,伶牙俐嘴,其中不乏尖嘴薄舌的,句句引经据典,黑的都能辩成白的。
满朝文武已经吃过几次亏了!
自从康熙帝突然封雍亲王为太子后,这朝上的形式,就越来越叫人看不懂了。
之前明明是有本事的皇子们,不是对那个位置蠢蠢欲动来着,就是站好了队,明争暗斗。
好像一夜之间,皇子们就换了脑瓜子,像是被一股看不见的绳拧在了一起。
纵观历史,没有哪朝哪代,有这么多皇子能戮力齐心,真协力做事的。但,这种情景,正在他们眼前上演!
哦,他们还个个都有点本事在身上!
文一排,武一队,简直不给满朝文武活路!
腹诽归腹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