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顺利平息这场尚未得逞的兵变,还能同时实现自己“辽人守辽土”的战略构想,可谓一箭双雕。
袁崇焕正愁着怎么找到突破口,合理安置这些客兵。
说实话,这些客兵还是有些人很能打仗的。
于是袁崇焕不顾幕僚邓祯,粱稷,傅于亮等人的劝阻,带着谢尚政装作一个低级武将,就进了看似龙潭虎穴的广武营。
袁崇焕向来胆略过人,他心里清楚得很,眼前这些来自辽东的将士们,没一个人胆敢在自己面前狂悖无礼的。
只见袁崇焕一脸严肃地说道:“不就是区区两个条件嘛!
无非就是不想去锦州白白送命,再加上想讨回被拖欠已久的军饷罢了。
好啊,本官现在就如你们所愿。统统给我站起来讲话!”
袁崇焕的话刚刚落地,一旁的谢尚政便迅速响应道:“巡抚大人有令,起身答话!”
紧接着只听得一阵整齐响亮的应答声响起。
“喏。”“喏。”
随着这一声声回应,众将领纷纷在一片甲胄碰撞的铿锵声中站直了身子。
众将听闻巡抚大人能够解决欠饷问题,皆屏气敛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袁崇焕,静静等待着他的回应。
然而,袁崇焕并未直接答话,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名身材矮小却精明强干的把总和另外两名小队官。
\"呵呵呵,胡老三,郑德兴、赵二成,方才本官在后方可是听得一清二楚,你们三人竟然将自个儿的战马与棉甲统统变卖!
那么,你们倒是说说,本官应当如何惩处你们这三个胆大妄为之人呢?\"
袁崇焕的声音不大,但其中蕴含的威严却令人不敢忽视。
被袁崇焕点到名的那三个倒霉鬼,尤其是那位卖马的胡老三,此刻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甚至连裤子都湿透了。
谁能料到,巡抚大人居然早已在背后偷听许久,而胡老三自己更是无法回忆起到底说了多少咒骂官府、上司以及长官的话语。
这会子袁崇焕说出来这句话,都够他们受得。
胡老三等三人噗通噗通又跪了下去,还有不少人腿肚子转筋,也是想跟着跪下去,他们当时也是跟着吵吵嚷嚷起哄,也是干过倒卖军械战马的事情。
哪知道袁崇焕话锋一转,没有接着说怎么处理,而是重新把话题扯到了弥补欠饷的事情上。
那三人就那样直挺挺跪着,一直跪着听着袁崇焕讲话。
袁崇焕目光坚定地看着眼前的众人,他深知要想守住辽西走廊,现在必须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彻底改变客兵的属性。
于是,他给了这些人两个选择:其一,跟随他袁崇焕一同将家眷接至辽东,届时每人都会分到田地、牲畜,并参与屯田耕种。
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只要坚决贯彻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的策略,那么仅需六万名辽西士兵便足以镇守关宁锦防线。
相比之下,如果继续维持现状,则需要动用包括客兵在内的十几万人马,但实际上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却寥寥无几。
这些客兵来自五湖四海,各自有着不同的问题。
南方士兵大多娇生惯养,稍有不适便会头痛发热,对当地饮食也颇为挑剔。
而陕西籍士兵则常常一击即溃,毫无斗志可言,逃跑速度更是超乎想象。
面对这样的局面,袁崇焕明白唯有让这些客兵彻底扎根于此,成为真正的辽西士兵和百姓,他才能安心地调遣他们 。
第二个选择便是听从安排,然后领取些许钱财返回家乡。
无论是哪一种抉择,客兵们均可自行决定。至于军饷一事,无论他们作何选择,袁崇焕都会如数补齐发放。在补发兵饷这一点上,袁崇焕还是颇具信心的,毕竟崇祯帝给予了他相当数量的军费支持。
然而,关于辽东客兵的某些具体情况和细节问题,袁崇焕直至此刻方才察觉。
正是通过这些被忽视的细微之处,袁崇焕意识到,曾经令他引以为傲的辽东关宁铁骑,或许在某些方面已经逐渐偏离了他的掌控范围,而这种变化竟然发生在他离开职位、返回故乡休长假的这大半年时间里。
袁崇焕凭借一己之力成功地平息了这场兵变风波,赢得了十三营全体士兵们的衷心感激与敬仰之情,甭管之前是怎么咒骂埋怨巡抚不发军饷的,现在发了军饷,那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了。
相比之下,那谢尚政简直如同一个毫无存在感的背景板一般微不足道。他最多只能算是关公身旁的周仓罢了,就像一个专门负责捧刀的角色。想
当年,关羽孤身一人前往敌阵参加宴会之时,实际上周仓也一同随行,但却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出了广武营的袁崇焕,面沉似水,毫无喜悦之情。
他默默地跨上战马,任由凛冽的寒风吹拂着脸庞,一路疾驰,不多时便抵达了巡抚衙门。
此时,衙门口早已聚集了大批官员,宁远总兵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兵备副使郭广等人皆在此恭候多时。
此外,还有率领祖字营专程前来护卫监军文官的副将祖大乐。众人见到袁崇焕到来,纷纷簇拥上前。而监军太监王德化则领着手下站立在一旁。
在这辽东镇上,袁崇焕可谓是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