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男生频道 >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第324 崇祯的日常生活,辛苦批奏折,那是不存在的

第324 崇祯的日常生活,辛苦批奏折,那是不存在的

作者:韧竹万杆斜字数:1541更新:2024-06-04 04:15

有些老百姓的心里还在盘算,这里之前是一块没人要的沙化地,种啥都不活,除了那不能吃的胡杨和风滚草。

现在好了,有了这么多死人埋在沟壑里沤肥,还埋的那么深。

那地里的肥力是持续不断的,多少年都不需要施肥。

庄稼长在上面,只要不是太断水,肯定收成好。

一亩地别人能收一百五十斤小米,这里肯定能收二百多斤小米。

这是良田啊,上好的良田啊!

老百姓中许多人想到这里,他们的眼睛都亮了。

纷纷做下了决定,一会儿一定要想法占下这片荒地。

这是很多人的想法。

至于可怜悲哀那些人的死,抱歉,他们已经没有这份情感。

·······

崇祯元年,眼看燎原之火的陕北流寇群雄起事,即将席卷陕北,蔓延到关中和陕南,整个陕西都要糜烂之时。

可转眼就被延绥巡抚洪承畴一人,带着一万人马给生生熄灭了。

洪承畴第一次领军,依靠着榆林镇官兵和自己的抚标营人马,转战十几天,扫荡了所有有名气有诨号的流寇。

经常是一日之间连破好几处流寇的城寨,这时候的流寇根本就不敢跟官兵野战,除非是避之不及的遭遇战。

虽然逃脱了几位渠首,却也是不打紧的。

这件事情,别的不说,西安府城的秦王朱宜漶听了,直接呕血三升,昏迷不省人事。

他老人家被太医救醒之后,第一时间就跑到王府的太庙里。

对着那一排排的先王牌位就痛哭不已,直呼儿孙不孝,让祖宗蒙羞了。

······

陕西的事情告一段落,视线还是要落回到我们的崇祯大帝身上,毕竟他才是主角不是?

草长莺飞二月天,崇祯这些天,尽忙活一些礼仪上不得不做的大事情。

祭拜完天坛地坛,还到了四号厂皇庄,旁边礼部官员奏乐,他下地做样子,牵牛耕地一番的崇祯,确实是有点疲累了。

他的身体不累,就是心里有点疲累了。

都说国人都有种地的基因,其实也不然,崇祯就不一样。

他喜欢劝人农桑,却是自己不喜欢亲自农桑,做个表率。

再说他性喜极简,直来直去,实在厌烦那些繁琐至极的礼仪程序。

现在的崇祯,正在养心殿军机处这里处置公务。

登基这么长时间下来,崇祯也养成了自己的规律。

一般白天上午就是在军机处待着,批批重要的奏折,和李邦华、倪元璐两个军机大臣聊天,磋商国事。

另外要说的是,崇祯觉得李邦华和倪元璐能力是有的,就是有点呆板了。

他想调剂一下,军机处死气沉沉的君臣教学味道。

已经下诏让湖广武陵人,没有错,就是桃花源故乡的杨鹤,立刻官复原职。

杨鹤还是都察院的右佥都御史,不过不再去巡抚南安和赣州了,而是来京城当京官。

当然崇祯的目标不是杨鹤,而是他的儿子杨嗣昌同学。

为了能让杨嗣昌出来为朝廷做事,崇祯也是费功夫了。

先提拔他的父亲杨鹤,才能慢慢提拔他。

总之,孝道重于天的明代,哪有父亲戴罪在家,儿子出外做官的道理。

崇祯就是一个皇帝,也不能任性,总是要遵循一下旧例陈规的。

当然旧时空的历史中,崇祯也不是没有干过这种事。

一边玩命用着儿子杨嗣昌,另一边把他老爹杨鹤贬到了贵州吸瘴气,最后还死在了贬谪之地。

不过杨鹤是罪有应得,当个三边总督,却不是那块材料,白白贻误了军机。

杨嗣昌同学也不再干他蓟镇兵备副使的职务。

而是一步登天,成了通政司的中书舍人。

最重要的是成了,位卑权重的军机处候补军机大臣。

听说也就是这两天,杨嗣昌就会到京城了。

崇祯求贤若渴,让杨嗣昌进京就去军机处当值。

不必再在贤良寺等候觐见面圣,这些繁琐的程序了。

也就是说去年袁崇焕,经受的那些面圣程序,杨嗣昌统统都不用领教了。

话题再扯回来,还是接着聊崇祯的日常生活。

崇祯用一上午的时间,处理完重要的奏折。

处理不完的,只要不是军国大事的奏折,暂时搁置。

实在十万火急的,由内阁票拟,军机处和司礼监批红就是。

反正崇祯一天的时间,不打算全部留在批奏折上。

他算是想明白了。

除了京畿地区,和他的四大巡抚以及两个总督管辖的区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