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该知道,不日我就要拖家前往雁门关。”
在古代,一次远行,或许就会要了一个人的性命。
水土不服引发的细菌性痢疾,在这个时代可是不治之症。
芹娘垂眸看了看怀中熟睡的孩子,再抬头,眼神异常的坚定:“奴愿随郎君去雁门关,若病死途中,那也是奴的命。”
谢蕴:(⊙?⊙)
这事变得有些棘手。
芹娘无疑是打算一条道走到黑。
若非刘夫人病重,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刘府上不是不能多个婢女;但这么一倒推,刘夫人身体康健,哪里还瞧得上她这个‘乡野小子’,恐怕那匹锦缎就是她们最后的交集。
就在芹娘说出要跟着去雁门关后,流民中有人跟着道:“小民……小民也愿意卖身为奴,跟随郎君前往雁门关。”
那是个五短身材的男子。
甚至比陈二狗还要矮上半个头。
瞧着三十来岁,面相自带几分愁苦。
即便是买牲口也得看看牙口,又有芹娘这个模板在,男子也学会依样画葫芦:“奴名程五,是桐乡人士,一路逃难至珩阳,家中以卖棺材营生,奴会木工,亦懂简单的雕刻。”
说完,顿了一顿,才意识到自己落了什么:“奴也不要卖身钱,只求跟着郎君有个温饱就行。”
古往今来,手艺人都是很吃香的。
谢蕴想起那对木雕小人,应该就是这程五的作品。
她有些不理解对方的卖身动机:“若你所言属实,到了平昌县,你自可去木材行或棺材铺招工,只要成了县衙登记在册的木匠,不怕养不活自己。”何必要为奴……
程五微微张嘴,想说什么,然而,一双关节粗大的黑手搓着布衫,终究只是默默低下了头去。
“因为并非所有人都如郎君这般不看重皮囊。”
是芹娘先看不下去,开了口:“在大邺,容貌有所残损,或四肢短小,一律被视为不详,官府还有世家选择匠人,往往不会要仪容欠缺者。”
随着芹娘话落,程五就差把头埋到地里。
先前在坞堡他不是没去自荐,那木材行掌柜看到他的样子,当即面露厌恶,直接让学徒将他驱逐出门。
那棺材铺亦是如此。
虽说棺材铺做的死人生意,却也不愿放个不祥之人给自家召晦气。
程五很清楚自己方才干的事不厚道。
他这样的人卖身为奴,说他想占主家便宜都不为过。
谢蕴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当然不信什么祥不祥的,但看着一群深信不疑的古人,她还是决定不做无谓的争辩。
再看向程五,谢蕴不免有些同情:“我不买奴仆,你若真想去雁门关,到时候,与我们一道即可。”
雁门关是边塞之地,又与胡羌比邻而居,民风必然较之中原更为开放。
程五去了那里,或许能找到新的活法。
要实在不行——
谢蕴倒不介意养个木匠。
至于芹娘……
谢蕴想了个折中的办法:“等到平昌再说吧。”
一个能在逃难路上护住女儿的年轻妇人,绝对不是菟丝花,况且,谢蕴与芹娘几番相处下来,也察觉到这个小妇人的聪慧。
芹娘会织布懂刺绣,外形也没问题,到了平昌县,是可以在织布坊或绣坊找到一份活计的。
有了收入,养活自己与女儿也就不成问题。
在有选择的前提下,谢蕴不认为还有人会想卖身为奴。
现下芹娘作出这样的决定,无外乎是在长途跋涉之后身心俱惫、对未知前程生出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