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玄幻 > 调教大唐 >第327章 登闻鼓响了

第327章 登闻鼓响了

作者:凤鸣岐山字数:3859更新:2024-01-09 19:13

景隆十年五月初一,李贤突然下诏,宣布纳东罗马帝国公主凯瑟琳为昭媛。

朝野为之乱议者不少,更有些老古板上本表示反对,理由还是老一套——天家血脉不容蛮夷女子玷污。

李贤直接在其中一本奏本上批复曰:卿娶妾时,何尝问过朕,既如此,朕娶妾,又干卿何事?

此批语传出后,大赞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

大体上来说,百姓们大多当美谈来看,唯有那些食古不化的老酸儒碎碎念个不休。

但,不管是反对也好,赞成也罢,诏书既下,纳凯瑟琳一事就已成了定局。

聘礼便是李贤自掏腰包,从内库拨出二百余万贯,为东罗马帝国还清了军火欠款,并赐东罗马帝国皇室一批珍宝,宣布东罗马帝国皇族受大唐帝国的保护,任何针对该国皇族的行为,都将视为对大唐帝国的挑衅。

凯瑟琳公主对聘礼极为的满意,倒不是看重那些财货,她真正要的就是最后那一条。

而这,也确实化解了东罗马帝国内部的尖锐矛盾——因不满君士坦丁?利昂提奥斯在前番大战中的碌碌表现,帝国内部风起云涌,被废黜的原皇帝查士丁尼二世趁机拉拢了一大帮文武,准备发动兵变。

但,当大唐的使节将李贤的承诺当众宣布出来后,查士丁尼二世所拉拢的那些文武们立马迅速转变了态度。

这一点都不奇怪,别看唐军的主力已经撤走,可在中东、中亚还有着四个师的兵力在,随便开一个师过来,就可轻松荡平整个东罗马帝国了。

在此情形下,自是没谁肯为了查士丁尼二世而丢了自家性命,君士坦丁?利昂提奥斯则是趁机以谋反罪,将查士丁尼二世逮捕,于公审后,枪决,算是彻底解决了内乱之源。

消息传扬开后,原本因君士坦丁?利昂提奥斯是篡位者而不屑与之交往的欧罗巴各国立马纷纷派使节前去君士坦丁堡,在要求与东罗马帝国恢复邦交的同时,也都表达了向往大唐的意愿。

这,真就令君士坦丁?利昂提奥斯好生风光了一把,算是真正坐稳了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

有军情局在,这么些消息自然瞒不过李贤,不过,他对此却并不是太关心,概因他目下正绸缪着攻克阻碍大唐走向永世鼎盛的最后一道难关——教育体系的变革。

此事,绝不是一道诏书就能搞定的。

原因很简单,满朝文臣尽是儒家子弟,武将们也没少受儒家思想浸染,李贤要动手掘儒家的根,又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他只能玩上一把温水煮青蛙。

但显然,并没能瞒过那些精到了骨子里的宰辅们。

“陛下,臣以为此事断然不妥,教化百姓,当以圣人言行为准绳,否则,人心一旦纷乱,却恐祸端暗藏,长此以往,社稷危矣。”

这不,一次宰辅例会上,李贤言明打算成立一家师范学院,培养出一批略通数理化的教员。

以便在各省陆续创办小学、中学等学校,作为机械工程学院、海陆军学院等高级院校的下级学院,从而提升各级学院入学新生的质量。

结果,他话音方才刚落呢,宋璟就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陛下,臣以为宋大人所言甚是。”

“陛下,教化百姓,关系到社稷安危,实不可盲目而为。”

……

紧接着,郭正一、狄仁杰等人也都表明了同样的态度,唯有刘善沉默不语。

“卿等所虑不无道理,这样吧,师范学院还是得办,不过,下级学院一事可以先试点。”

“三年后,待得第一批师范生毕业时,就先在洛阳周边开上几所小学、中学,以五年时间来看效果,若是可行,那就推而广之,若真有碍绥靖,那就废除好了。”

“此事,朕意已决,卿等就不必再多进言了。”

骗不过,那就来硬的好了。

李贤的态度很坚决。

“陛下……”

事涉儒家根基,宋璟自是不肯退让半步,张口便又要强谏上一番。

“朕说过了,此事无须再议,卿等若有意见,可以保留,刘善,筹备师范学院一事,便交给卿了。”

奈何,李贤根本不打算听这么些所谓的“逆耳忠言”,悍然独断乾坤了一把……

“陛下,微臣已拟好了师范学院的初步章程,还请您过目。”

刘善的办事效率一向很快,三天内就拿出了初稿。

“嗯,这方略大致是可行的,不过,朕觉得有四点应改上一改。”

“其一,国学的占比无须那么高,只当普通课程来上便好,另外,《四书五经》就不必都上了,以诗词、散文为主就好。”

“儒家典籍么,朕看上上《论语》就够了,朕给出了白话文的文本,回头让任课老师对照着教也就是了,教学还是要以白话文为主,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就不必了。”

“其二,师范学院要有竞争意识,入学后,当分级,考核不合格者,劝退,成绩一般者,二年毕业,安排去教小学,成绩优秀者,再进学两年,毕业后,安排去教中学,最优者,可适当安排进朝廷各部任低级官员。”

“其三,小学学制为四年,中学四年,课业内容,朕会抓紧时间整理出来,小学入学年龄为六岁,毕业时,会安排统考,合格者,进入中学学习,同理,中学毕业后,也会安排统考,优秀者,按志愿入各院校学习。”

“其四,小学、中学当多建,以普及教育,这两级院校学费全免,不用怕花钱,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他们才是我大唐的将来。”

对刘善所拿出来的章程,李贤并不满意,这就先扬后抑地来了番长篇大论。

“陛下,微臣担心朝野间对此恐有所非议,万一要是……”

在听完了李贤的阐述后,刘善的额头上顿时就见了汗,无他,李贤这是要掘了儒家的根啊,一旦消息传扬出去,那些文人墨客还不得群起抗议。

“朕不怕告诉你,等中小学普及开后,朕会取消科举,另设行政学院、律法学院,学员就从中学毕业生中择优录取。”

“两所学院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都将进入官府体系。”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了,一切都得等中小学普及开后再来详细规划,卿不用担心一时之骂名,待到将来,卿必会留名青史,后世人怕是少不得要尊称卿一声‘大唐教育之父’呢。”

刘善猜得一点都没错,李贤就是要掘了儒家的根,概因儒家那一套固步自封的东西已经无法适应大唐的蓬勃发展之需要了。

不革新,大唐就无法与时俱进,一旦别的国家赶了上来,大唐迟早会走向衰败。

而这,是李贤断然无法接受的。

“微臣不敢,微臣惶恐。”

李贤倒是满不在乎地开着玩笑,可刘善却是有苦难言,奈何,李贤主意既定,他也不敢再多进言,不过,心下里却是做好了被文人们群起攻讦的思想准备……

刘善的预感很快就变成了现实——第二版的教育大纲都还没正式搞定呢,朝野间的滔滔激愤就已掀起了。

不止是民间那些名流在骂娘,朝廷中也有不少官员上了本章,弹劾刘善妖言惑众,蒙蔽圣上。

喊打喊杀声震天狂响,直整得刘善差点就成了过街老鼠。

好在李贤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明确表示刘善所为乃至出自他的主意。

并公开宣布:“朕向不以言罪人,有什么反对意见都可以提,只要合理,朕便会采纳,但,教育革新势在必行,不愿学的,可以不学。”

“但,十年后,朝廷将取消现行的科举制度,改为从各大院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官员。”

“另,朝廷将会在中小学普及后,新建三十所大学,以确保足够多的优秀中学毕业生能进入大学深造。”

对李贤的这么番讲话,反应最为热烈的无疑要属那些工坊主们了,不为别的,只因他们苦技术员稀缺久矣——目下各大院校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被工部招去了,能流落在市面上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这状况,让那些想将工坊做大做强的工坊主们无不为之大伤脑筋——没谁会跟钱过不去啊。

理所当然地,他们对朝廷要扩大院校规模的决定,自然是欢欣鼓舞,不少工坊主纷纷表示愿意捐资助学。

对这等表态,李贤很满意,但却并没急着接纳,概因目下大规模办学的条件尚不具备,终归得等师范院校先建立起来后,方才能奠定个基础。

而这,显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

饭得一口一口地吃,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所以,李贤也就只是在礼部名下新设了个司——教育司,将原本的学政体系全都归并进了其中。

再有便是将师范学院招生考试的科目以及课本刊印了出来,发行天下,并宣布招生考试将会定在每年的七月初一,考点暂定为洛阳、长安、扬州、平郭四地,待得师范院校普及到各省后,朝廷自会另有安排。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