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自李旦登基以后,政事多赖于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
因为太平公主在拥立李旦时立有大功,被晋封万户,彻底从幕后走到台前,权势地位更加显赫重要,朝中多是其朋党。
知道自己的皇位不是自己挣来的,所以李旦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
每当政事堂的诸位宰相们奏事的时,李旦就会问一句:“这件事曾经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
随后又问一句:“三郎知道吗?”
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
而由于太子李隆基实在太年轻,今年不过二十多岁,所以虽然他英姿拔萃,才敏过人,但太平公主常常以姑姑的身份压人,加之李旦信任,故而权势略高于李隆基。
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
其余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
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过了皇帝李旦,所以对她趋炎附势的人数不胜数。
她的几个儿子武崇行、武崇敏、薛崇简都因为她受封为王,田产园林遍布于长安城郊外各地,为她搜寻珍宝器物的队伍,足迹远至岭表及巴蜀地区,络绎不绝。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李隆基的威望愈来愈高,锋芒渐露。
太平公主认为太子李隆基过于精明能干,妨碍了自己参政,故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
以至于她经常命人在坊间传播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
李旦为了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不得不多次颁下制书晓谕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种流言蜚语。
景云二年正月
政事堂几位宰相才参加完李旦赐下的正月岁宴,行走至宣政殿光范门处,被太平公主拦截。
明目张胆地劝说宰相们更易太子,众相皆大惊失色,这时吏部尚书、同三品宋璟站出来严肃的说道:
“是否更立太子,乃是陛下与群臣需要讨论的,公主虽有陛下的诏令,得以参政议政,但如此明目张胆的要求更易太子,不是太过于逾越了吗?”
“再者说,太子乃储君,是国家的基石,又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劳,册立以来行事没有不合乎礼制的地方,处事公正严明,百官都看在眼里,遑论废立太子呢?”
“今日甚至将我等阻挡在宫门之处,我为了公主考虑,还是速速退去的为好,莫要再说这样动摇国家根基的言论了。”
兵部尚书、同三品白湟亦是出言道:
“韦后余党平定才不过两年,国家还需要休养生息,公主如此急切的想要更换太子,掀起朝堂争斗,我等虽是臣子,但也是宰政,未免太不将我等看在眼里?”
随后,右相姚崇也认为太平公主的话太过于惊世骇俗,还是速速离去,就当没有说过,莫要传了出去,对自己不利。
看着这群宰相都不同意自己的话,甚至白湟还出言威胁自己,太平公主有些害怕,说道:
“哎呀,适才在宴会上酒喝得太多了,尽说些胡话,几位宰相不要与小女子见怪才好。”
“哼!”看白湟严肃冷峻的表情,太平公主行了一礼后,走了。
等到太平公主离开后,白湟对其他同僚说道:
“太平公主行事太过狂悖,朝中官员多是她的党附,甚至如今已经到了将我等拦在宫门的地步,我们不能再任由她这样下去了,这样对国家是没有好处的。”
“对,我十分认同白兵部的话,应该让陛下早下决定,以免国家因此生乱。”
宋璟也在一旁帮腔。
其余宰相没有发表意见,身为秉笔的右相姚崇却有些犹豫:
“太平公主毕竟是陛下的亲妹妹,素来亲近,又有大功于国家,仅凭我等的三言两语,恐怕不会让陛下改变主意,还是从长计议。”
白湟还想说些什么,被宋璟制止,只得作罢。
过了两天,白湟、宋璟秘密进宫,躲避太平公主的耳目,将前两天太平公主拦住他们的事情一一告之,并向李旦进言道:
“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皇帝的长孙,太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之间互相构陷,制造事端,这将会使得东宫地位不稳。”
“太子乃国之储君,国家之本,东宫不稳,国家岂能安泰。”
“为了国家之计,请陛下将宋王和豳王二人外放为刺史;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任命他们为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稳固国本。”
“并将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远离中枢朝政,以免掀起朝政的混乱。”
虽然知道太平公主这样做不对,但李旦果然如姚崇所料的那样,说道:
“朕现在已没有兄弟了,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妹妹,怎么可以将她远远地安置到东都去呢!至于诸王则任凭你们安排。”
于是下制,命今后的诸王、驸马一律不得统率禁军,现在任职的都必须改任其他官职。
而之后当太平公主得知白湟与宋璟的计谋之后勃然大怒,大庭广众之下找到李隆基怒斥道:
“好啊,不愧是太子,竟然想着要将我贬斥洛阳,这样好让你在朝堂上独大是吗,你只是太子,还不是皇帝呢,你如今这样,到底想要干什么?”
虽然李隆基在暗中与太平公主政斗,但明面上却不能给人留下欺上的印象,不得不入宫向李旦奏称:
白湟和宋璟挑拨自己与姑母太平公主和兄长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之间的关系,并请求对他们两人严加惩处。
七月,李旦将白湟贬为申州刺史,将宋璟贬为楚州刺史。
景云三年
此时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争斗已经进入白热化,双方拼杀得难解难分。
不过总体上是太平公主占优,李隆基一直隐忍,不断后退被动接招,甚至就连支持他的宰相白湟、宋璟都被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