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科幻 >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795章 文昌案收拢权势,权归己身官制

第795章 文昌案收拢权势,权归己身官制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字数:2578更新:2024-10-20 05:25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文昌之案清洗结束后,李治趁机剪除了李义府在朝中的影响,又惩治了大批贪官污吏。

成功从一位名义皇帝成为实权皇帝,为了掌控权利,他重用小族、寒门出身的官员。

先是擢工部尚书阎立本为尚书右仆射,又擢刑部尚书赵义为左仆射。

为了保证世族官员不兔死狐悲,李治任用了世族中温和的裴炎继任右相之位,却让阎立本出任首席宰相,秉笔政事堂。

却又将政事堂迁移至门下省,由左相白侃在阎立本沐休时,代理秉笔。

其次门下省也是距离李治最近的省衙,出现大事他可以第一时间抵达。

除此之外,李治还拔擢了御史中丞魏元忠补缺御史大夫,重振御史台的职责,开始发挥其监察百官的职能。

又右迁告发李义府的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为礼部侍郎,召回远在杭州的狄仁杰任大理寺少卿,直接从六品升至从四品,连升两级。

不仅跨过了五品这个局部大吏的槛,还直接进入京城要部,成为一部副手。

实现了权利转移,李治适时下令改元“总章”,以体现新气象。

总章元年(文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跨年的最后一天,李治罕见的将左相白侃诏入宫中。

“朕这些天查验政令文书,左思右想,还是认为永寿新政不适时宜,三省六部之名已经深入人心,改为左相右相匡政等,反倒让行文裹杂,不利于朝政。”

“朕决定重新署理官制,左相可有什么建议教朕。”

改官制,是李治的政治手段,白侃当然清楚其中的意义。

当初李治初登基,皇位不稳,急需获得朝臣支持,故而弄出了左相、右相,以拉拢白侃和李义府。

如今李义府被流放,白氏一下子就显得那样碍眼,故而白侃当即就明白了他想做什么。

“陛下,改官制并不是您一人这样想,古往今来帝王者必有臣辅,天下才能安定,而臣子并不是一个,故而有一套合理的官制,使一切有理可循。”

“夏商时期,君王管理天下如同草原上的牧民放牧,故而粗狂,只有简单的一切官职。”

“后来周公制《周官》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官制体系,一切的源泉都是它。”

“周朝天子与贵族共治天下,故而对内实行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对外实行分封制。”

“后来及至秦汉,贵族的权利已经很小了,但仍旧影响着国家,故而汉帝对内运用三公九卿,对外实行郡国并行。”

“再到现在,贵族几乎已经消失,反观是世家大族大行其道,故而晋夏对内实行省部,对外运用州郡制。”

“北周宇文泰想过复古拖制,也是这样做的,但最终还是改回了省部制,这证明省部制度,是天下人心所向。”

“因此陛下将官制名称改变,这才会造成的混乱。至于对于新官制的看法,历代先帝已经十分明确的告诉了您答案,怎么需要臣来多嘴呢?”

白侃从商周讲到了现在,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已经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央集权必定愈加强盛。

而且如今三省六部制是最适合的制度,若贸然改制,人心思变,北周就是最好的下场。

属于给一个甜枣,给一大棒。

中央集权没错,但你若是天天摆弄制度,使得天下思变,人心转移,别怪我没有提醒你。

李治何等精明,自然听出了白侃的话外音,但并不恼怒,因为他知道这是忠贞之言。

而且他还听出了白侃并不会阻止他,继续分割宰相权利,这要是李义府,恐怕早就跳脚了。

“左相之话,朕已经听明白了,会好好思量的。”结束这一话题,随后话锋一转:“不过,若朕没有记错,左相今年也六十有五了吧。”

“正是,臣何等荣幸,能让陛下记住。”

“呵呵,左相休要如此,你与白公乃世宗朝的元老,为国贡献良多,怎样赏赐都不为过。”

又是年纪,又提白遐,话外让白侃自己致老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

“臣惶恐。”

“这样,听说左相的长子白云成如今在渝州做刺史,朕决定擢他为吏部侍郎,也好让左相能够享受天伦之乐。”

“老臣多谢陛下赏赐。”

“左相,如今朝中许多位置空缺,你乃朝中老人,可有贤才推荐给朕。”

若是白遐,肯定就回绝了,因为他代表的是一整个白氏,不可能展现出很强的进取欲。

但白侃不是白遐,他只是白氏的一个核心弟子,即使身后代表一部分利益,但也并不是白遐可以比拟的,李治并不会忌惮。

“依臣之见,魏元忠、狄仁杰、苏味道、李峤、韦安石都是良臣俊杰,陛下可擢才而用。”

“嗯。”很满意,李治十分满意白侃没有推荐那些大族子弟,也没有推荐本族俊杰。

“你说的这些,朕都有关注,至于白望宗、白仕唐、白安平三人你为何不说?”

“请陛下恕罪。”

“呵呵,无妨,举贤不避亲,你终究还是有所顾忌的,这很好。好了,这些事朕都心中有数,你先退去吧。”

“臣告退。”

等到白侃消失在大殿后,李治继续考虑接下来的事情,既然要改官制,肯定要向着他有利的地方改。

既然弄出了左相、右相,他就不准备换了,也算是给那些官员一点甜头,不管有没有权利,至少有个相字。

之前官员中流传的宰相,毕竟只存在于私下交流,上不得台面,包括公文行书,自唐以后,几乎已经断绝了相这个字。

而今后哪个官员有权利,哪个官员没有权利,必须要由他来控制,太宗设置的这个政事堂,能有最大用处。

总章二年正月五日

李治发布了他针对官制的新政令。

保留左相、右相的称号,左相署理内朝,右相署理外朝,权重上右相甚于左相。

除此外,其余永寿年间改称的所有官职名称恢复原状,比如不再用匡政这个官名,重新称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

东台、西台、中台重新改回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之名。

接着又在大唐律例中,明确规定了大唐权力中心是政事堂,没有政事堂的印章,一切诏、制、敕视为无效。

而进入政事堂的资格,完全由皇帝把控,只有皇帝才有授予进入政事堂的资格。

政事堂的准入资格分为三级:

最高级加衔“同中书门下三品”,可以参与决定政事堂事务,政事堂首席秉笔也在这个头衔的人中挑选,可称为真宰相。

次一级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辅佐“同三品”主持政事堂,可以在政事堂会议中发表意见,可称为假宰相。

最低级加衔“参知政事”“参议政事”“参知机务”“参议朝政”等。

可以与会政事堂会议,但没有皇帝与同三品准许,不得在会议中开口说话,违例者逐出政事堂,可称为参宰相。

除此外,还有三公三孤,等是为名义宰相,即有名无实。

按例,以其他三品官职参与政事者授予“同三品”,资历不及三品者加“平章事”,资历不及三品且其他官职参与政事者加“知政事”。

今后,就算是左相、右相,若没有皇帝加授“同三品”头衔,也只能作为名义宰相。

至此,李治才是真正将所有权利都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