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驱逐了歙州兵马对还醇的残害,白颖就暂时待在还醇处理当地的事情。
他重用当地有名望的人作为助手,通过仅存的几个小吏处理政务,没有两日就将还醇县彻底安定下来。
期间有遁入山林的陈硕真残部听闻歙州兵撤出还醇,而还醇没有兵马驻守,下山劫掠。
却被白颖阻止的数百民兵击退,保住了还醇县的安全。
随后,白颖又让白玄道带兵出城剿匪,同时派出山中那些匪徒的亲人前往招降,承诺放下兵器,既往不咎。
在亲人的劝阻下,山中的贼人纷纷下山投降,白颖果然按照约定免去了他们的罪责,并为他们分发土地,让他们安心种地。
其余曾经参加过陈硕真,害怕朝廷清洗的百姓见此,纷纷从山上下来,归籍。
那些铁了心要落草为寇的匪徒,也被白玄道带领县城派出的民兵,与当地乡里派出的壮丁剿灭。
如此还淳县彻底的安稳下来,百姓们也在白颖的鼓励下,重新出城耕地,开始恢复生产。
临近几个县的百姓听闻还醇恢复了生产,而且没有兵匪的袭扰,居然纷纷逃籍,自称流民,请求归附还醇。
在几个来到此处的百姓口中得知,如今整个睦州由于处于军管,所以很多地方都优先提供军队粮食,导致当地县城出现断粮。
白颖见状,立即给在睦州城的房仁裕写信,请求他放开一部分军管,让百姓出城种植庄稼,不然来年当地粮食不足,将又是一个祸乱之源。
同时,他利用自己转运使的身份,从临近州县低价购入军粮,运至睦州各县,一部分交给军队,一部分由转运司出面分发给百姓粮草。
这才没有导致睦州出现饥民遍地的情况。
面部白颖的种种不符合常理的动作,房仁裕不由得冷笑道:“这位小白大人,可真不是一般人啊,好人都让他做了。”
“那我们用不用。。。”一名亲信暗示需不需要给白颖使个绊子,或给他找不痛快。
房仁裕摇了摇头:“随他去吧,不过还淳一县而已,反正他都是从歙州人口中夺下来的,自有歙州官不满,我们手中掌握的几县他没有插手。”
“说明他还是懂些道理的,而且施粥于民,也有助于稳定当地民心,对我们也有好处,不然百姓真的乱起来,我们也没有好果子吃,静观其变吧。”
“再说了,白颖是钦差,若他在给圣人的奏书中说些什么对我们不利的话,得不偿失。”
“吩咐下去,只要转运使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全力配合。”
“遵命。”亲信躬身受命,随即退下。
等到房间里没有人后,房仁裕磨蹭着下巴冷笑道:“白氏?哼哼。。。”
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与白氏合作的想法,那么如今,他决定放弃这个想法,因为现在他看清楚了,他们就不是一路人。
在他的眼中,那些白氏出身的子弟,就好似一群卫道士,和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学子一样。
一不爱财,二不爱权,可要说爱名,有时候为了那些蝼蚁般的贱民,就连名声都不顾了。
对,在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子弟眼中,那些百姓只是蝼蚁,只配成为他们升官发财的耗材。
实则不仅是大族子弟,就连声称爱民如此,自称百姓君父的皇帝,除了少数真的将百姓当人的皇帝,大多数皇帝都是将百姓当作数字。
完成自己皇图霸业,丰功伟绩的数字。
永徽六年九月,平定睦州陈硕真叛乱的战报已经送至长安。
李承乾得知江南民乱已定,十分高兴,一方面命令房仁裕班师回朝,同时下令授其幽州都督,晋爵清河郡公,左领军卫大将军如故。
另,擢婺州刺史崔义玄为从三品御史大夫,加云麾将军,授勋护军。
擢婺州司功崔玄籍为正六品婺州长史,授勋骁骑尉。
承奉郎、扬州转运使白颖,授正八品监察御史,加给事郎,授勋武骑尉。
兰溪县令白辰义,因功迁为正七品睦州录事参军,加朝请郎,授勋武骑尉。
兰溪城门尉左伯平迁从九品桐庐县尉,授勋武骑尉。
兰溪县县尉杨义理迁从八品晋王府行参军,授勋武骑尉。
江南平定,算是除了李承乾心中的一个祸患,因此几天上朝都是十分高兴。
直到一封密信呈上他的御案。
“放肆,真是胆大妄为,难怪各地都没有百姓作乱,独独睦州出了个陈硕真,好一个睦州刺史啊。”
李承乾看着白颖呈上来的关于调查睦州当地民乱的具体原因,以及战后一切所谓的潜规则。
不过李承乾果断略过了那些官兵,变兵为匪的事情,因为这种事情并不在他的关注范围内。
私开税种,截留赋税,勾结豪强,欺压百姓,这才是李承乾关注的,因为他明白这才是会动摇他统治根基的东西。
至于兵匪一家,自古有之,本来歙州的兵马,就是当地临时召集起来的退役府兵,没有军纪在他的意料之中。
只要他的现役府兵不是这样子就好了,这不算是什么。
“来人,把太尉、侍中、左仆射、右仆射、中书侍郎给朕召至政事堂。”
不多时,太尉长孙无忌、侍中崔敦礼、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褚遂良、中书侍郎白遐,五人联袂而至政事堂。
互相见过礼后,五人按照座位依次落座,等待李承乾到场。
这五人,便是如今大唐的五位宰相,其中长孙无忌以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位,相当于首相。
其余依照权重,依次为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志宁。
尚书右仆射、太子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褚遂良。
侍中、检校太子詹事(实际上的太子老师)、同平章事,崔敦礼。
中书侍郎、太子少师、同平章事,白遐。
政事堂乃太宗皇帝李世民所设,当初因为掌握出令权的中书省和掌握政令审核的门下省不时因政见不同而互相扯皮、推委搪塞。
李世民有鉴于此,决定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其地点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设置于门下省。
入政事堂议事者,只能由皇帝指定,多为加“参知政事”、“参豫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实则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