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那我们就明天见?到时候你来找我?”
“好,我明天去你家找你,然后再去伟菘老师那儿。”
“大概几点?”
“九点吧,早了我也爬不起来,而且我又不上学,你又不上班。”
“OK,bye-bye。”
“Bye~”
夜。
在和孙燕姿告别后,筱晓回到了自己在新加坡的家。
是的,为了她能在这边更好的工作,周建辉大手一挥,走了华纳的账,给她租了套房。
由于这边的房屋面积普遍不大,所以筱晓的‘新家’空间其实和台北的那套公寓大差不差,但位置倒是很不错,透过窗户,就能瞧见鱼尾狮。
“小夕,你回来了?今天聊得怎么样?”
“还行吧,还算顺利。”
“那明天?”
“明天正常起,和今天一样,八点叫我就行了。”
“好,那你早点休息,洗漱换下的衣服放卫生间就好,我来收拾……”
筱晓都来新加坡了,那身为助理的刘媛就不可能不跟着了。
不过,和台北的情况不同。
在那边生活时,刘媛还得认识一下商超,认识一下周围环境,但在新加坡嘛……
她倒是啥都不用管。
一来,是筱晓在这儿的名气也就那样,就算身边不跟人,那也不会丢;
二来,是待在台北时,筱晓有时候还会在家里吃饭,但新加坡?
抱歉。
绝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不在家里做饭的。
原因也简单,新加坡有自己的饮食文化,食阁。
新加坡的房屋构造比较的特殊,这边房屋的厨房系统是不完善的,它没有通风口,就算有油烟机,过滤后的油烟还是往屋内排的,正因如此,久而久之,大家便不愿在家开火了。
外出吃饭也就成了主流。
而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为了方便大众用餐,也为了更好的盈利,各种各样的餐饮店便自发的汇聚在了一起,最后形成了统一的规模,食阁。
呃……
好吧。
若是非要形容,食阁这个东西啊,其实就像大学食堂。
嗯。
它的味道也很大学食堂。
你甚至可以在这边找到披萨味的小笼包。
那天,筱晓刚咬破了小笼包的皮,接着,浓郁的番茄芝士味便霸占了她的味蕾,刺激着她的神经,而从那时起,筱晓便明白,为啥孙燕姿在瞧见她后就要拉她去街上吃饭了。
因为只要是品尝过中华料理的人就会发现。
黑暗料理界这个称呼啊,它就不该存在于《中华小当家》里。
一想起这事,筱晓便有些反胃,果断钻进卫生间洗了个澡,想要用温润水流冲走不适,而后,回到自己房间的筱晓便对白天的事儿进行了复盘。
在和李偲菘、李伟菘聊完孙燕姿的首专后,筱晓便和他们一同研究了一下自己的二专。
接着,她便学习到了很多。
首先,筱晓知道了,流行乐坛里,歌手的二专思路其实是不用寻找的。
因为当一名歌手杀出重围,从出道走到了二专时,他的首专啊,肯定就是成功的。
那在这种情况下,二专的曲风啊,所要展现的歌手形象啊,只要和首专相同就行了。
这不是说让歌手待在舒适区啊。
而是在成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能保证你的作品更容易成功。
由于李偲菘和李伟菘知道,先前,包小柏在带筱晓做首专时,用郭富城举了例子,所以在聊起这里时,两人还是以郭富城为范本,给她讲了一下二专的商业操作。
郭富城的首专《对你爱不完》是流行+舞曲。
当其收获成功后,二专《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也就沿用了首专的标签。
那张专辑里的流行歌曲有很多,而舞曲则是《爱情到底有多危险》。
然后,持续的成功让他获得了香江乐坛的最有前途新人奖。
嗯。
这其实是一个搞笑的例子。
郭富城没成功时,在香江那都是人厌狗嫌的,虽然出身于TVB,但领导并不待见他。
但,等他火了后,就算他一直都是在宝岛转悠,香江那边也还是把他拉回去了。
说他是香江的骄傲。
当这种难以言说的风向真的存在时。
在李家兄弟的眼里,筱晓的二专啊,依旧可以用RnB和慢板抒情这两条腿同时走路。
前者,那是对《恋人未满》和《夏天的风》的延续;
后者,则是拥抱《勇气》《怎样》《小幸运》的普世。
至于摇滚、嘻哈和Rap?
这些,在他们看来,那都是可以替换融合的。
缘由嘛,则是歌手在制作二专时的第二个重点。
那是人声型歌手和创作型歌手的转型时间。
没错,就是转型时间——
只要是关注流行乐坛的人应该都知道,没有一个歌手会在同一种曲风上钻研太多时间。
这里的太多时间指的不是不研究啊。
而是每一名歌手的专辑曲风是会随着出道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改变的。
以蔡依林为例,她出道时的专辑风格就是小家碧玉,但在经历够多后,她的身份就变成了《舞娘》,而造成这一改变的原因便是同一风格的形象、同一风格的歌曲出现多了,歌迷就会有审美疲劳的情况,虽然死忠粉依旧会喜欢你,但同时他们也会稍微关注些新人。
当歌迷对一个歌手产生疲态后,如果歌手不改变,那……
他们可能就会被时间抛弃了。
这是一个很残忍但真实的事儿。
既然知道这一切,那只要是有志向的歌手就会居安思危。
因为当外界需要你转型时你再去转型那其实就已经来不及了。
而就算居安思危了,很多人其实也抓不准时间点,大家都是第一次当歌手,所以鬼知道最佳的转型时机在哪里啊!但,有关这件事啊,李偲菘和李伟菘有着自己的经验。
他们告诉筱晓,人声型歌手转型很难。
当他们的特点就是声线时,很多不符合声线的歌曲就是不好演绎的。
但创作型歌手就不一样了。
当他们唱的都是自己写的歌时,不管他们怎么唱,那都是原唱。
“所以——”
“我们的想法是,你可以在三专里尝试一下其他曲风。”
“因为微创新也是创新。”
“而在拥抱成功的情况下进行创新,能让你用最低的成本去试错。”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能在大众对你失去兴趣之前找到新的路,那你将继续成功。”
“一直成功。”
“永远成功。”
有一说一啊,当李偲菘和李伟菘拿起白板,将创作型歌手可以使用的创新套路以树状图的方式展现在筱晓的面前后,筱晓的脑子里顿时就冒出了一个人啊。
咳。
不是小狮子啊。
是肥伦。
因为筱晓忽然发现了,在她的前世,周杰伦就是这么做的。
周杰伦的首专是非常标准的。
《Jay》是以抒情RnB、说唱为主攻,酸爵士等冷门曲风为配菜,和世人见面的。
在首专成功后,周杰伦在制作二专时便主动的继承了首专的优点,继续以抒情RnB和说唱为主要卖点,但,因为酸爵士那些曲风大众的确不喜欢,所以像《印第安老斑鸠》那种歌就被拿掉了,然后,周杰伦将摇滚啊,日本民族乐啊,加入了自己的专辑。
接着,《范特西》便问世了。
然后,他的二专又成功了。
但同时,他的创新其实是较为失败的。
所以,到了三专时,他便继续用抒情RnB,用说唱为卖点,然后把二专失败的东西拿掉了,把异国风味,东欧那边的快版音符加了进去,就比如说《米兰的小铁匠》。
接着,《八度空间》出来了。
然后,他的三专又一次成功了。
但,还是同样的问题,他的创新是较为失败的。
在筱晓的记忆里,她其实清楚的记得,周杰伦在发到第三张专辑时,外界是有很多抨击的声音的,说他的专辑没有新意,说他的专辑像复制拷贝,说他……
江郎才尽。
由于当时筱晓并不懂这些啊,所以,她觉得,外界的评价其实没啥问题。
因为她当时也没从周杰伦的专辑里听出新意。
她只觉得《可爱女人》《星晴》《安静》《简单爱》《暗号》,好像都差不多啊。
但……
如果按照李偲菘和李伟菘说的思路来看,那所有喷肥伦的都是大傻逼了。
因为他在第四张专辑里再一次拥抱了前三张专辑的成功元素,继续坚持以抒情RnB和说唱为主攻,但同时,他也去掉了失败的东西,玩起了西式古典和中国风。
然后……
《晴天》《东风破》和《以父之名》就在同一张专辑里出现了昂。
再然后……
他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万年老二了。
这不是说他冲不到第一啊。
而是他找到了下一个流行曲风。
中国风为他续命了嘛……
说实话啊!
当筱晓发现,自己可以用前世的记忆去验证李偲菘和李伟菘的思路后。
在那一刻啊,她是真的很震惊啊!
因为在她的前世,人们一直都在说,周杰伦能笑到最后只是因为他活的长久。
但从来就没有人说他为什么能活的长久。
而现在……
李偲菘和李伟菘告诉她,这家伙从第二张专辑开始就在试错了?
这种视野也高的太他妈离谱了吧!
当然了,在感慨的同时,筱晓其实还发现了,李偲菘和李伟菘的确很强昂。
虽然他们没有给筱晓固定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许在很多穿越者的眼里,他们说的都还是废话,因为只要是重生人士都知道,未来火的曲风是中国风嘛。
但……
这种观点是有一点点偏激的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李偲菘和李伟菘已经把业内制专的套路讲述完全后,筱晓觉得自己以后可能就不要制作人了,因为唱片的玩法不就是保留基本盘拥抱新未来嘛?
而从她当下的情况来看,在保留RnB、慢板抒情的情况下融入一些别的曲风?
好让歌迷感觉惊喜?
前两个筱晓暂时没有想抄的歌曲,但能让歌迷喜欢的惊喜嘛……
她暂时不想抄中国风。
她觉得有点太早了。
因为只要是经历过互联网洗礼的人都知道,文化自豪感是和大环境挂钩的。
生活越好,人们越自豪,越会有天朝上国的感觉。
所以,最起码得到01年之后,加入世贸,先让经济跑起来吧?
那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融合……
想到这儿,筱晓钻进了空间。
一阵寻找后——
“回忆里想起模糊的小时候~”
“云朵漂浮在蓝蓝的天空~”
“那时的你说~要和我手牵手~”
“一起走到时间的尽头~”
“从此以后我都不敢抬头看~”
“仿佛我的天空失去了颜色~”
“从那一天起~我忘记了呼吸~”
“眼泪啊永远不再~不再哭泣——”
嗯,没错,一说起新意啊,筱晓的脑子里便冒出了飞儿乐队的《我们的爱》。
这首歌完全就是一个大杂烩啊,它即有西式古典的巴洛克,又有日式流行风,就是昭和年代冒出来的J-pop,除此之外,它还有爵士,有电音,等等等等。
不过,大杂烩,并不是这首歌的真正亮点,它真正的亮点是,就算飞儿往这首歌里融了一堆曲风,它最后还是一首非常大众的流行抒情。
这种改造是很牛掰的昂。
当筱晓的前世,飞儿乐队能够凭借这首歌一炮而红时,筱晓相信,若是将这首歌当成亮点放在自己的二专里,那是肯定能让大众满意的。
呃……
好吧,虽然到目前为止,她的二专八字还没一撇呢,RnB和慢板抒情还没找到呢,但万事开头难对吧?既然找到了第一首歌,那后面肯定就好找了!
或许是因为开心?
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曲谱就摊在桌上?
第二天早上,孙燕姿刚来喊她‘上工’呢,便瞧见了屋里的简谱。
而后……
“你这是一首摇滚?”
孙燕姿眯着眼睛看了半天。
“嗯。”
还是起来晚了,正在那儿吃早餐的筱晓点起了头。
《我们的爱》的确也是一首摇滚。
“这是我昨晚想的二专的歌,怎么了?”筱晓解释了一嘴。
在她看来啊,孙燕姿这是见猎心喜呢。
因为这妮子就喜欢摇滚嘛。
所以她得提醒一嘴,省的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突破口就这样被小狮子给薅掉了。
然而,孙燕姿压根就没想这事,在盯着《我们的爱》看了半晌后,她忽的笑道——
“没想到你这么喜欢摇滚啊?那你给我写一首英文摇滚呗……”
“……”
陡然而来的索要让筱晓眼前一黑。
这不是她不想给歌啊!
她已经答应孙燕姿要给她写英文歌了!
而是在孙燕姿说出摇滚的那一刻啊,筱晓只觉得定制的噩梦啊,他妈的又飘过来啦!
奏凯!
奏凯啊!
泥奏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