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葛淙真为了以表诚意,同样也为了拉对方“上船”,便将襄城县的相关文书分作两部分,其中一部便交给了李旭保管。
故而葛淙真在听说张商英同李旭密谈后第二日便启程回京,心中大惊。
张商英名义上是代官家来汝州抚恤百姓,但实际上却是为了调查瘟疫防治延迟一事。
眼下刚同李旭见了面,两人密谈了一夜,第二日便回了京。
张商英既然回京,便是官家交代的事已经办妥。
或者换句话说,张商英已经查出了此事的前后缘由。
在听闻张商英不日便要回京的消息后,葛淙真怀着最后一丝侥幸和希望,备了一份极其厚重的大礼,贿赂了张商英身边的侍从,请求见其一面。
但对方强硬拒绝的态度让葛淙真如坠冰窟。
汝州通判廨舍。
“说了不见!”李旭闭紧了双眼,此刻半躺在软椅上,身旁的侍女在一旁服侍。
“可是…………………”舍役面露难色,毕竟这可是知州亲自扣门,他一个小舍人,怎么敢回绝第二次。
“小的先前已经传达了您的意思,但知州却不应,一定要亲自见您。”
“小的这么个低贱之身,实在是没法子。”
李旭眉头一皱,此刻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摆了摆手,身旁的侍女便会意停了手上的动作,恭敬的退到一旁。
“你是为谁办事?”
舍役一愣,下意识便回着:“自然是通判您。”
“那不就是了。”李旭说罢,身子又往后靠了靠。
“你隶属通判廨舍,是本官的属下,他葛淙真即便是知州,也还管不到你头上。”
“况且。”
李旭顿了一秒,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汝州知州马上便要换人了。”
……………………
垂拱殿。
“臣要弹劾汝州知州葛淙真。”中书舍人张商英出列,先俯身行了一礼。
弹劾葛淙真?
前列的韩忠彦听罢眉心一跳。
身旁就站着章惇,为了不让其看出异常,韩忠彦尽力稳住心态,佯装淡定。
可虽然面色如常,但韩忠彦此时的注意力已经全部放在了后侧张商英的身上。
“其明知襄城县出现疫病,知县张叔夜数次上报请求朝廷派遣医官援助。”
“却知情不报,扣押不批。”张商英直入主题,一字一句道。
“致使襄城县疫病未及时得到防治,其县内百姓病染过半。”
群臣一片哗然。
先前众人都以为此事定然是襄城知县张叔夜刻意隐瞒之罪,还因畏惧获罪污蔑知州葛淙真。
谁知现在竟全然翻了过来。
变化如此之大,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张商英未被众人的反应所影响,此刻继续道:“葛淙真身为汝州知州,其辖内出现疫病一事,却漠然置之。”
“汝州现在瘟疫严重,其根本罪责便全在其一人之身!”
“口说无凭。”
眼见葛淙真被定了如此大罪,韩忠彦当即出言反驳。
“须得拿出证据。”
韩忠彦笃定张商英在州衙内搜查不到有关襄城县上报的文书,此刻心里颇有些底气,直接道:“否则便是妄言。”
“届时诬陷者要反向治罪。”
“张中书还是考虑清楚自己的措辞。”
韩忠彦的意思十分明显,便是警告张商英要“谨言慎行”,若是继续弹劾葛淙真,则自身都会遭受反噬。
张商英面色如常,只是回道:“若无证据,岂敢此言。”
不知怎的,看着对方如此坦然自若的模样,韩忠彦心中莫名有了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只听张商英紧接着便开口。
“现有汝州通判李旭为人证,且在通判廨舍查到了汝州知州葛淙真隐匿不报的襄城县文书。”
张商英说罢,便从袖口中拿出一叠厚厚的文书,侍立在御座旁的宦官立刻会意,接过张商英手中的文书,而后恭敬的送上前。
“在通判廨只查出了三封,但就以汝州通判李旭所言,知州葛淙真还扣押有襄城县文书四封。”
文书……………
坐在珠帘幕后的向氏自是瞧见了这一幕,她先是惊异于葛淙真的愚蠢,居然留下了这么一个把柄,如果罪名成立,很大程度上还会连累韩忠彦。
而若是依照寻常惯例,宦官会将手中的文书分做两部分,一部分给皇帝,一部分给自己看。
当下为了体现自己的亲和,在宦官手捧着文书微躬身子走来时,向氏先抬手示意了一旁的侍从。
这侍从先前一直在朝会侍奉在向氏左右,此时见了立马便明白太后的意思,当即俯着身子,双手恭敬,小心翼翼的便要拨开珠帘。
眼见着珠帘已经被慢慢掀开一角,为了向群臣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严,向氏当即便换了一副端庄神色。
本想着珠帘掀开后会有宦官进呈文书。
可待珠帘慢慢拨开,当向氏看清前面后,顿时一愣。
她所能看见的,只有那宦官的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