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都市 > 时空投影,仙秦飞升被后世发现了 >第421章 谣言四起

第421章 谣言四起

作者:月上秦天字数:4131更新:2024-12-25 05:04

如果真的打起来,将会有太多人牺牲。太子丹缓缓走下王宫台阶,远处一道身影急忙迎了上来。那是本应在御书房参与讨论的高渐离。

高渐离走近后,太子丹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询问的疑惑。“见过太子殿下。”高渐离恭敬地拱手行礼。太子丹摆摆手示意不必如此客气,他疑惑地问道:“你不是应该在御书房商议事情吗?怎么出来了?结束了吗?”

“回禀太子殿下,议事暂时歇息了。王上让我等吃点东西,待会儿继续。”高渐离恭声回答。“原来是这样,那你来这里是做什么?”太子丹继续问道。

听到这话,高渐离苦笑一声:“王上派遣我来看看你。他说你已经三天没睡了。”

太子丹闻言微笑道:“无妨,区区三日而已。我也不是那种不眠不休的人。在疲乏的时候,我也会稍作歇息。倒是你,怎么出兵、怎么打、怎么争取六国领导权,都是需要你们来操心的。”

“抓紧吃点东西,回去吧。不要让事情有了变化。”太子丹温声说道。

高渐离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拱了拱手准备离开。

但这时太子丹看着他转身说道:“我有些睡不着。王宫里的气氛太紧张了,我睡不下。待会儿我去你的别业休息一下。”

“嗯。”高渐离点了点头,“请太子殿下保重身体。”

随后他匆匆朝着宫殿某处走去,准备随便吃两口饼,然后赶紧回御书房继续议事。

太子丹在王宫脚下的台阶上坐了片刻,挥手示意周围的侍从退下。

许久后,他才自行前往熟悉的地方。那里早有准备好的马车,载着他离开燕王宫。

高渐离的别业实际上距离燕王宫很近。往日里高渐离要入宫时,经常来这里落脚休息。

同时这也是一处不错的阁楼小筑,高渐离将其打点得井井有条。

太子丹也经常来此与高渐离饮酒击筑、落子手谈。

在这个年代,太子丹虽然贵为太子,是下一代燕王的继承者,但实际上他的权力并不大,甚至还不如一些朝中大臣。他知道这是父王为了不让他过早接触权力,以免年幼被人留下污点,从而影响未来为王。

然而实际上,太子丹的话语分量远比燕王想象的要重得多。否则他如何能够一语便实行诸多政策?

他是未来的掌权人,燕国无人能与太子丹争锋。

即使现在许多大臣还不是太子丹的手下,但未来注定会属于他掌管。

对于一些正确且不错的命令,他们自然乐于前去执行。

至于错误的命令?燕太子丹至今还未曾下过。

尽管在燕王城中,太子丹想住哪里就住哪里,甚至置办上十所八所富丽堂皇的昂贵别业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然而淡泊名利的太子丹对这些却几乎毫无兴趣。

偶尔出城,他也只是为了考察民情、议论政事的同时去散散心。

太子丹是男人,早年曾有他是色鬼的谣言四处流传。

但太子丹对这些谣言置之不理,一段时间后便不攻自破。

这燕王城中有喜怒、有哀乐、有令人向往的美好,也存在让人作呕的杂碎。但太子丹喜欢这里,这是他出生、成长并注定未来还要属于他的国都。

遥望西方,太子丹微微眯起了眸子。

向来平和温柔的瞳孔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怎可能将这一切拱手让与他人?

马车悄然驶入别业后门,当太子丹步出车厢,眼前的景象令他略感意外——此处竟是王城中声名远扬的娱乐之地,醉春楼,亦即人们口中的青楼。...

眼前似乎正有一场盛大的聚会,众多权贵子弟聚集于此,热闹非凡。

透过门楼的缝隙,太子丹仅仅一瞥,便认出了数张熟悉的面孔,他们的父辈此刻或许正与他的父亲在御书房内共商国是。

太子丹并未在阁楼前多做停留,转而缓步离去。他心中五味杂陈,回忆起自己年少轻狂的时光。那时,他刚从赵国作为质子归来,大约十三四岁,同样放纵不羁,无视礼法。

彼时的他,尚未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也不理解那些官员们复杂的眼神。

如今想来,他们的目光或许与自己一样,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深深的失望。

幸运的是,他后来遇到了秦舞阳,那个高大开朗的青年,是他引领自己走出了那段颓废的日子。再后来,他结识了高渐离,那个让他自愧不如的纯洁青年。

历经两年,太子丹已成长为知书达理、胸怀天下的燕国储君。他遍阅王城藏书楼,学识渊博。

望着远处的醉春楼,他笑着对车夫说道:“真是巧了,我年轻时最常去的地方便是这醉春楼,也是在这里挨了不少打,你还记得吗?”

车夫是位老者,自幼便侍奉太子丹。

自太子从赵国归来后,老者等了十年,终于再次成为他的车夫。

“当然记得,哈哈哈,公子,当年老夫子总是急匆匆地让我带您回来。公子可是触景生情,想再回去坐坐?”老者笑道,能与太子丹如此开玩笑的,在燕国已所剩无几。

太子丹微笑摇头,目光远眺,轻声说道:“怎么可能,现在去还有何意义?再也没有老夫子来抓我了……”

马车继续前行,不久便抵达高渐离的别业后门。

进入别业,熟悉的布局映入眼帘。

这座小庭院虽不宽敞,却别有一番韵味,仅有一个厅堂和三间厢房。

太子丹示意老者去仆人房休息,自己则独自走进房间,躺下小憩。

然而,这一觉并不长久。虽然六国的局势已初现端倪,但未来的道路却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太子丹的思绪纷飞,回想起了与嬴政共为质子的岁月。

那时的嬴政,虽表面上玩世不恭,实则夜深人静时总是勤奋苦读。

太子丹曾翻墙去找嬴政,摸着一个十岁小孩的头,笑问:“你大晚上看什么书,跟哥一起出去玩。”却总被那个小男孩翻个白眼,劝他也要多读书。

岁月匆匆,不过七年光景,两个曾经的顽童已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个成为了燕国的太子丹,声名远扬;另一个则更加霸道张狂,年仅十三便登基为王,以铁血手段统治秦国。

太子丹从回忆中醒来,感到一丝无奈。

如今,朝堂上仍有官员暗示他可以考虑出使秦国与嬴政协谈。

然而,对于这些建议,太子丹只是冷笑置之。

他深知,当年的情谊早已随风而逝,嬴政绝不会因过去的情分而对燕国手下留情。

太子丹起身洗脸,在院中漫步后盘膝坐在棋盘前沉思。

微风吹过,庭院中的桂花树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这颗桂花树在北方难得一见,却在高渐离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这一天,太子丹在这里坐了很久,直到夜幕降临,星辰点点。

高渐离结束商议后回到庭院,看到太子丹静静地坐在桂花树下赏月。

“渐离。”太子丹开口说道,“你曾提及过一位年轻好友,名叫荆轲。不知他此刻身在何处?”

夜色深沉,太子丹与高渐离对坐,语气严肃地询问关于荆轲的一切。...

高渐离微微一愣,有些不解太子丹为何突然询问荆轲。

荆轲与他年纪相仿,武艺超群,堪称一流高手。

他曾向太子丹推荐过荆轲,但当时太子丹虽然表现出兴趣,却并未如此急切。

“启禀太子殿下,荆轲行踪不定,微臣不知他此刻身在何处。但大致方位还是了解的,若要寻找,应该用不了多久。”高渐离回答道。

“能找到就好。”太子丹微微一笑,“渐离兄能否帮忙将其寻来?我有事要与他商议。”

“当然可以……”高渐离疑惑地看着太子丹,平日里他们虽然不拘小节,但从未见过太子丹如此放松。他总是紧绷着神经,而现在却显得格外轻松。

太子丹看穿了高渐离的疑惑,笑道:“我手中还有一张底牌未出。本以为局势尚未如此严峻,但现在看来,是我太过天真了。无论如何,大燕的利益始终是首要的。”

高渐离闻言,顿时明白了太子丹的意图。他急忙说道:“太子……”

太子丹轻轻摆手打断了高渐离的话,他眼神坚定,毫无犹豫。

“我曾告诉你,在赵国时我与嬴政有过交集。实际上,我们不仅是交集,更因为同为质子的身份而关系亲密。曾几何时,我们也曾夜谈天下,尽管那时只是少年的妄言。”

高渐离沉思片刻,沉声道:“太子殿下始终是太子殿下。若大燕需要太子殿下一人对抗秦国,那岂不是说我们臣子无能?”

“这与无能无关。”太子丹笑道,“若我出手能挽回局势,遏制秦国的步伐,减少大燕子民的牺牲,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身为太子,我有责任守护大燕的安定与繁荣,这功德之大,无以复加。在七国纷争的当下,我在重大抉择面前迟疑过久。”太子丹的声音沉稳而坚定。

高渐离注视着太子丹,内心情感翻涌,复杂难言。

太子丹继续说道:“我深知,无论是昔日的嬴政,还是今日的秦王,若我亲自前往,他虽会戒备,但必定会见我。派遣刺客前往秦国,无疑是最直接且成功可能性最大的方法,大臣们的建议不无道理。”

他终于迈出了那一步——利用儿时的情谊,派人刺杀秦王政,以助燕国崛起。

太子丹的面容平静,眼神柔和,他一向礼贤下士,此刻谈论刺杀之事,却如同在讲述一个普通的计划。

高渐离曾亲眼目睹挚友间的背叛,那些为了利益而舍弃友情的人,让他深感不齿。

然而,当这一切发生在眼前,太子丹决定背弃旧日情谊,高渐离的心情却变得五味杂陈。

太子丹的笑容平和,但高渐离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与挣扎。

这位平日里温文尔雅、内心却无比骄傲的太子,究竟怀着怎样的心情,才能做出派人刺杀儿时友人的决定?

二十四岁的高渐离缓缓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那是对君王的敬意。

“太子殿下,若您真意已决,欲召荆轲前来,微臣可在三日之内将其寻得。”他稍作停顿,然后坚定地说道,“荆轲的绝学长虹贯日,定不会让您失望。”

言罢,高渐离深吸一口气,大步离去。

太子丹独自坐在树下,星光洒落,月光如练,为大地披上银纱。

他并非真的想刺杀嬴政,刺杀也未必能成功,但他别无选择。

为了燕国的未来,他必须一试,即便失败,也只是损失一个荆轲,却能赢得大臣们的支持,使燕国在六国联盟中占据有利地位。

然而,太子丹心中却充满了不安与挣扎。

他握着茶盏,望着浑浊的茶水,脑海中嗡嗡作响。

坐上马车,穿过繁华的街道,他回到了王城。

望着满天星辰,他心中却难以平静,记忆中全是嬴政在赵国苦读的身影。

与此同时,咸阳城中,晨光初现,星辰在朝阳中隐去。

御书房内,嬴政伸了个懒腰,语气中透露出难得的轻松。“终于,都处理完了。”

他看着整洁的书桌,心情大好。

自登基以来,嬴政面临无数挑战。他果断铲除了吕不韦与华阳夫人,为秦国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也导致人才短缺,他不得不亲自处理大量政务。

幸运的是,他得到了荀子的帮助,荀子的思想与他高度契合,行事果断,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尽管如此,秦国的事务仍然繁重。南北两地的治理、居民安置、守卫配置等问题都需要他亲自决策。

幸亏李斯被派往西边处理羌支部落和夷部落的问题,否则他更是分身乏术。

“所有的事情最终都落到了我的肩上……”嬴政感叹道。

幸好他修炼了龙皇撼世经,身体与精神与大秦紧密相连,否则真的难以支撑。

如今,秦国终于逐渐稳定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