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科幻 > 刘邦穿越刘禅,重铸大汉辉煌! >第35章 风

第35章 风

作者:大日高玄字数:3303更新:2024-12-21 21:24

此时,远在蜀中的刘邦同样没有闲着。

他密切关注朝中事态,埋头制定一项又一项计划,以巩固自己对朝堂的控制。

他知晓徐美人虽表面婉顺,但其背后却是阴谋重重。

于是,他故意在一次朝会中,表面上宣布徐美人的兄长徐壕之功,以试探群臣反应。

张绍本以为时机已至,便抢先附和,却不料刘邦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近期边境的重重压力,最终力排众议,虚情假意地“暂缓”了对徐壕的奖赏,将局势控于手中。

刘邦心中明了,须以隐忍之心等待契机,通过坚定不移的意志与眼光如炬的忠臣,方能驱除奸邪。

刘邦深信,姜嗣必不负所托,定会平息边境动荡,铲除内外敌忧。

翌日拂晓,姜嗣召集将士,在校场上施展所长,又亲上火线,激励士气。

他并未闲待,细心观察每一个士兵的表情与动向。

而赵广果然在此时露出马脚,言语之间激动失态,混淆士气。

姜嗣借机施计,迅速将其拿下,并展开深入调查。

经过几番拷问,赵广终于吐露了与徐壕的秘密联系,以及如何意欲搅动边境的全部细节。

姜嗣当机立断,将这些信息传回刘邦处。

与此同时,蜀中朝堂之上,刘邦慢慢将手中的竹简放下,长舒一口气。

虽道路坎坷,还需小心前行,但此刻他确信,有姜嗣这样的忠心良将为伴,定可应对一切风雨。

同他一起的,是不屈涅槃之蜀汉。局。朝堂之上,暑气弥漫,蜀汉殿堂内却宁静如深山,无人敢轻易开口。

这片刻静默被张绍打破,他一改往日的懒散姿态,锋芒毕露地质疑姜嗣,“边疆动荡,皆因你措置不当。姜将军,滥杀无辜,是否太过残忍?”

姜嗣微微一笑,神情淡然,回敬道:“张大人言重了。姜某从未滥杀,只对那些意欲谋反之徒,依法处置。正因严明军纪,边疆才能稍安。莫非大人认为,应忍其作乱?”

此言一出,在场诸臣窃窃私语,目光频频投向张绍。

张绍脸色微微一变,急声辩解,“我岂会包庇反贼!只是姜将军的手段,恐难服民心。”姜嗣不动声色地反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觉察的刁钻,“那么张大人可有更好的办法?或者说,与徐壕一道的,是何立场?”

这番话像是一柄剑,刺入张绍内部软肋。

张绍面露愠怒,欲言又止,却无从反驳。

殿内众人更是目光交替,密切关注着正在台上的这场唇枪舌剑。

刘邦倚于龙椅,冷静旁观这一切的发生。

张绍的愤懑和姜嗣的沉着,令刘邦心底的笑意更为明显。

朝堂中的每一种声息,皆化为他手中的一枚棋子。

此时,刘邦轻拍竹简,微微开口,将焦点引向其他几位至今未发言的重臣,“诸位爱卿,看法如何?”

他的发问,似乎漫不经心,却处处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绍欲再言,终被众多低语打断,满脸愁苦,只得暂时偃旗息鼓。

姜嗣则站得笔直,心中早已成竹在胸。

他知刘邦对自己信任无疑,边关之重任,再无人敢小觑。

此时此刻,刘邦清晰地感受到自己隐忍背后的力量。

他知在这风起云涌的时局中,如姜嗣般的忠良乃是其屹立不倒的根基。

通过点滴策略,他定能在蜀中开创新的未来。

“此事暂且到此。姜将军,边疆事务,仍由你全权处理。”刘邦果断地结束这一场交锋,稳如泰山地将一切掌控于手。

这不过是逆转三国格局的又一步,蜀汉的未来,定是一片光明。

大殿内,各位重臣尚未从刘邦的话语中回过神来,徐美人却微微侧身,似是无意地将目光投向她的兄长徐壕。

徐壕察觉到徐美人的示意,心中权衡利弊,倚仗着多年盘桓于朝堂的经验,他决定谨慎行事。

“陛下,”他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谦卑,“姜将军的策略虽好,但我以为不妨多听取诸位爱卿的意见,毕竟蜀汉安危,非一人之责。”

张绍见徐壕开腔为自己辩护,暗中松了口气,便附和道:“徐大人所言不虚,如今局势复杂,我等也需多方权衡。”

刘邦微微一笑,眼神一扫众人,语带警示:“多听意见是好事,只是要谨防人心不稳呐。”此言一出,殿内一时静谧。

刘邦这不动声色的提醒,让徐美人心中暗惊,刘邦的眼神仿佛直刺人心,让她心底升起几分畏惧。

这时,姜嗣抬头,眉宇间多了几分坚定,沉声道:“陛下,臣以为,眼下最要紧的是稳固蜀汉根基,而非因内讧而自乱阵脚。”

他的声音虽不大,却在大殿中引起一阵共鸣。

朝堂之上,不少忠臣纷纷点头,显然对姜嗣的观点十分赞同。

刘邦注意到殿内微妙的反应,心中已评估了局势。

他淡然回应:“如此,姜将军暗中做好准备,一旦边疆有异动,立即禀报。”姜嗣领命,应声:“是,陛下。”

徐美人看着这一切,心中怅然若失。她知道,刘邦早已洞悉她和徐壕的盘算,而这位姜将军已成为她们兄妹最大的绊脚石。

她收敛神情,藏起一切不安,暗自思忖着如何在这无声较量中找到突破口。

刘邦见整个大殿的态势已然掌握,复又话锋一转:“诸位爱卿,蜀汉未来,仰赖尔等戮力同心。”

他的一番话,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令人不禁深思蜀汉的前途。

大殿内,虽然表面仍旧波澜不惊,但心思各异的朝臣们均已心潮澎湃,暗流涌动。

刘邦俯瞰众人,那双眸子灼灼如焮,予人一种不可亵渎的力量。

战争的阴霾还未彻底挥去,而刘邦知道,他必须以更为精妙的策略一步步冲破眼下的困境,唯有迎难而上,才能真正缔造那三国之霸主的伟业。

就在徐美人心中惶恐不安时,大殿内气氛愈发紧张。

刘邦站在高高的御座之上,眉头微蹙,双眼流露出深思。

他知道蜀汉内忧外患,必须想办法稳固根基。

忽然,大殿外传来一阵喧哗声,打断了朝堂内短暂的静谧。

一位身穿华丽衣裳的妇人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神情傲慢。

她大声嚷道:“陛下,我乃庞氏,特来面见,请求给我亲属安排要职!”刘邦的目光锐利如刀,掠过庞妇,带着几分冷意。庞妇不甘示弱,继续说道:“若不从,我便要请长老们评理!”

眼见情势急转而下,姜嗣毫不犹豫地上前一步,慷慨陈词:“庞氏,你也该知道,何为国之大义。蜀汉正是用人之际,岂可因私事而扰乱朝纲?”

庞妇一怔,面对姜嗣的坚定目光,她不由得畏缩。

姜嗣的气势如一座大山,令她怯步。刘邦见状,神情始终冷峻,从容不迫地说道:“回去吧,朝堂不是你等可以放肆之地。”

庞妇面色微变,不甘却也无奈,只得匆匆退去。

她的身影渐行渐远,大殿内恢复了宁静。徐美人暗自振奋,这一幕让她对局势的把握更添几分信心。

然而,刘邦的眼神仍透着深邃的谋划,似乎早已看穿一切。

“姜将军,”刘邦略带赞赏地说,“你的果断维护了朝堂的庄严。我需要你继续留意那些心怀叵测之人。”

姜嗣点头,声音沉着:“臣明白,定不负圣望。”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上,姜嗣心中已了然于胸。

刘邦的意图昭然若揭,不仅是将计就计,而是立下长久之策。

他知道,这场博弈,关乎整个蜀汉的命运。

周遭群臣静默不语,但心中早已波涛汹涌。

刘邦让他们看到了蜀汉未来的蓝图,那是宽广而光明的道路。

他们心底清楚,等待刘邦的,将是更艰难的抉择,而他们也将在这历史的洪流中,被迫迎接挑战。

庞妇离开后,大殿内依旧显得有些沉静,姜嗣走到大殿中央,微微躬身,神色凝重而专注,“陛下,我提议由大臣们共同举荐要职,以维护朝堂的稳定与公正。”

周围的大臣们低声议论,刘邦则微微笑了笑,他望向姜嗣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赞许,“姜将军此言极是,国家的未来不仅仅靠某个人,而是靠所有人齐心协力。”

丁点的阳光透过殿宇的窗棂洒落在刘邦的脸上,映照出他眼中的坚毅。

“我们需要的,是能为社稷鞠躬尽瘁的良才,而非一己私欲的傀儡。”徐美人站在角落,见刘邦决意明确,心下暗自思忖,她知道自己必须重新调整策略,不能再贸然行事。

毕竟,她的兄长徐壕也在这朝堂博弈的风口浪尖。

这时,张绍从旁起身,沉声出言:“陛下,此意见固然正直,但愿朝中能平心论事,不受干扰。”

张绍的语气中带有丝丝不安,显然对姜嗣的提议有些许担忧。姜嗣看着他平静地答道:“大家为国操劳,自当无私公正,切勿因一己之私毁了大汉基业。”

旁边的一些大臣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而徐壕则暗自皱眉,他送的目光略过对方,心中盘算着后续的应对。

刘邦见众人反应,思索片刻,接着发话,“既然众卿有意,便依姜将军之议。选出贤能之士需仰赖各位今后的共勉。”

大殿上的气氛在这一刻重新凝聚,群臣心中異光闪烁,朝局的变动已势不可挡。

而此刻,姜嗣心中亦做好准备,他知道,这将是蜀汉走向更辉煌未来的一步。

散朝后,姜嗣与幾位忠诚的同僚聚集殿外长廊,他们彼此对视,心灵神会,无需多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