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红唐姜云志 >第一百五十七章:看不见的武器

第一百五十七章:看不见的武器

作者:三悔人生字数:2206更新:2022-03-11 21:13

相比于后世,这个时代真的是没法看。

如果有电视有网络,五姓七望还敢这么干的话那肯定被喷成筛子了,但有些时候并不代表着这些落后就一无是处了。

有时候,明明是不利的条件却往往能够创造出出人意料的效果。

赈灾粮被劫的消息朝廷已经“尽力”在封堵了,但最后还是被人传了出去,并且迅速发酵了起来。

……

“诶!你听说没?去冀州那边的军队所押送的赈灾粮被抢了!”

“真的假的?赈灾粮还有人敢抢?嫌命长了?”

“你知道个屁!我听说抢粮食的是梁师都的人!”

“梁师都?他不是一直跟突厥……”

“嘘!知道就好,别出去瞎传!”

“嗨!你还不放心我吗?”

……

“诶,你听说了没?赈灾粮被……”

……

事实证明,八卦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那种大八卦,基本上是没有几个人能够憋的住的。

随着人们自发性的议论,消息也越来越离谱了,最后直接变成了谣言。

抢粮食的从梁师都变成了突厥,变成了高句丽,甚至变成了五姓七望。

而五姓七望之说有愈演愈烈的架势,但这一切正是姜云志想要得到的。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

虽然能从事情的经过上推论出一点东西,但那毕竟只是推论,没有实在的证据的话就做不得真。

不过,姜云志知道,其实所谓的消息有时候根本就不需要是真的。

相比于真消息,有时候假消息反而会更加有用。

随着消息的愈演愈烈,姜云志反倒是不着急了,甚至还重新去找长孙无逸做起了搭设水车和滴灌的活儿。

朝廷的态度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在旱灾发生时耗费人力物力去帮助百姓架设水车,第一时间调动赈灾粮去灾区赈灾,哪怕是经过了赈灾粮被抢之后也没有任何的犹豫。

虽然这本就是朝廷应该做的,但有了五姓七望涨价这事儿在前,朝廷所做的一切就显得极为正面了。

其实这釜底抽薪之计很好用,也很容易实施,主要你能够确定对方的真正要害在哪里,最后只要这釜底抽薪之计一成,那就可以说是胜利在望了。

所以说,姜云志用的其实是正儿八经的阳谋,从来都不遮遮掩掩的,就是明摆着告诉五姓七望我要抽你的老底了。

五姓七望其实并不蠢,只是一直以来的高地位让他们丢掉了正确看待事物和事情的这项能力,让他们习惯性的以为对隋朝用的那套方法也同样能够用在李世民身上。

但是等到所谓必定成功的方法用过之后,他们才发现事实跟他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隋末的乱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杨广自己造成的,他太过于急功近利了,而且做的还都是那种虽然利在千秋但罪在当代的事情。

他没能挺得住“罪在当代”的后果,自然也就享受不到最终的利在春秋了。

但李世民不同。

虽然现在的局势可能比起隋末乱世初起的时候好不了多少,但区别在于李世民还是主动的,而且也愿意去做,这就导致百姓们其实对朝廷的怨言没有对杨广的那么重。

相反,当五姓七望用处了那所谓的经济战争的策略之后,百姓们不满的情绪算是找到了宣泄点。

从最开始的粮价之争到现在的赈灾粮被抢,姜云志连着用了两次舆论攻势,五姓七望虽然不能说是苦不堪言,但却也没有多好受。

最后,五姓七望索性祭出了一个大杀器:降佃租。

不是之前平抑已经上涨的佃租,而是在原本的基础上再次下调佃租。

在五姓七望动手之前,大唐的地主们一般都会收取租户们三到六成的佃租,也就是说无论是丰收还是亏损,你每年都要把地里收获的三到六成上缴给地主。

而且说是三到六成,实际上这只是上限跟下限而已,绝大部分的地主都把佃租定在了六成,他们不是不管佃户的死活,毕竟若是佃户都饿死了谁还来种他们的地?

为什么之前五姓七望涨佃租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应,那是因为六成就可以说是一个极限值,除非是那种水土极好的地方,不然的话交完六成的佃租后就基本没有剩下的了。

也就是说六成的佃租刚好能让佃户们活着。

当然了,这世间的好人虽然不多,但也是有的。

也有一部分的地主把佃租定在五成甚至是更少,之所以有三成这个下限在就是有人按照这个标准收取的,只不过这种人极少极少,怕是连一成都没有。

但是现在,五姓七望把他们名下的所有土地的佃租几乎都降价了,不能说全部,但绝大部分都降到了三成。

这已经是最低限度的佃租了,相比之下他们将会在佃租方面比以前少收入一半!

这不得不说是下血本了,不过却是十分的有效果。

事实证明,其实并没有人在乎所谓的名声,只要是有足够的好处,人们就能舍弃一切。

百姓们似乎是忘记了他们之前是怎么在背地里谈论甚至是怒骂五姓七望不人道的行为的,他们只知道三成的佃租能让他们存下很多的粮食。

至于名声,谁又在乎呢?

以前是他们有的选,所以才会在那种时候恣意地骂着五姓七望,但现在他们有的选吗?

三成的佃租差距,那就是没得选。

相比于五姓七望,朝廷似乎完全不为所动。

调动粮食,修建水车,赈济灾民。

朝廷依旧按照原本的轨迹有条不紊地走着,似乎是对五姓七望无计可施,又似乎是对五姓七望的举动毫无反应。

好像是朝廷也认可了五姓七望的举动,甚至已经有人开始议论说朝廷不敢把五姓七望得罪地太狠了,不然的话会闹得没法收场诸如此类的。

但是很快,事实就证明了朝廷并非是无动于衷,他们只是在等。

任何事情的实行都是要有条件的,只有在条件到达最合适的那个点的时候才会取得最大的效果,其他的时候不是不行,只不过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甚至是反效果。

就在五姓七望的减租策略大获成功的时候,朝廷的一道政令让其近乎所有的努力都化成了空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