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百姓来说,却是多了很多赚钱的机会,日子一天天变得好过了。
只要日子能过好了,比什么都强。
那些上层的恩怨情仇影响不到普通老百姓,说到底,他们也只是想过安生日子,他们自己人之间都打生打死,如今技不如人,被大明朝打了,不也是活该么?
在苦惯了的东瀛百姓眼中,大明早就不是耀武扬威的胜利国,而是充满了大国胸怀的无上大国。同时,大明的思想文化如同潮水一般袭来,东瀛上下都以会说汉语为荣,老百姓手中的书十有八九都来自于大明,通过书籍的美化和歌颂,使得他们对大明更加推崇备至。
许多东瀛人以偷渡到大明,与大明人通婚为荣,甚至还爆发过一次想要将东瀛直接归纳到明朝管辖的热议,民间力量汹涌澎湃,几乎都希望大明能真正接受东瀛,他们以成为大明人为荣。
而秦修文早就锁定了东瀛成为他们除了吕宋外另外一个海外贸易的中转站,能够源源不断地汲取他们国家的财富,攫取他们的人力物力来滋养大明,这才是他所要达成的目的。
虽然冷酷无情,但是在这个大航海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他并不能保证其他国家在明朝如今科技的刺激下,不会出现“异变”,所以高速的发展是必然的目标。
东瀛人对明朝崇拜这样的情结一直延续到几百年后的后世,哪怕东瀛早就成了一个独立的文明国家,每年依旧有源源不断的人去申请华国的各类签证,并且一些旅游签证会成为他们滞留在华国的方式之一,再通过一些黑中介想方设法留在繁荣的华国。
哪怕他们到了华国的日子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依旧甘之如饴。
为此,华国对日的签证官们也是头疼不已,只能加强审核力度,海关也会在审查中对他们更加严格,以甄别他们到底是真正来旅游的还是想要滞留在华国的。
越是审查严格,越让很多岛国人以持有华国签证为荣,只要能够拿到华国的签证,那必将会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而后世的人不知道,这些计划,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一个人已经在默默筹划了。
秦修文心里永远明白,这个凶狠的邻居,他要的不是一片废土,不是一群心怀不轨的好战之士,而是要将凶横的狼驯化成看家护院的狗,让他们把这片土地上的果实,心甘情愿地捧到自己面前。
虽然他看不到几百年后,但是隔着时空落下的每一颗棋子,都会有下一位接任者接着在这盘棋局上下下去。
如此,他们才能桀骜于世界之巅,无人胆敢来犯。
第207章番外九◎开学致辞(上)◎
国子监作为大明读书人都想去进修的书院,这几年来,在秦首辅的改革之下,书院不仅仅教授以前的四书五经,更是将一些新式的学科,例如数学、天文、物理和化学等加入了进去,以往的四书五经因此而科考比例缩小了许多,虽然也有许多守旧文人暗地里骂秦修文的,说他倒行逆施,但是更多的人则是在慢慢接受着这些改变。
科举考试这么多年,四书五经中的题目已经考遍了,再想从中考出新意,只能出一些偏题怪题,而这些题目在实际官场用途中却并没有任何用处。
大明到处都是聪明的读书人,善于勾心斗角,揣摩人心,圣贤书的高洁不能落地,这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一群做实事的人,那么就要在科举这个根子上去改。
现在科考已经改制,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深耕,朝廷也会分科取士,等到考中之后,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直接走马上任,而是需在国子监继续深造三年,将这些不同科目的才子汇聚到一起,进行统一上课培训,并加强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联系,明朝越来越少出现酸儒文人,实干派逐渐在大明朝堂之中占据上风。
国子监不仅仅收纳各地读书人中的佼佼者,也为这些准官员提供了深造之地,这些有才之士聚拢在一起,编纂了不少各方面的书籍出来,成为了引领全大明读书人的风向标。
但凡走出去,说一声自己是国子监的学生,别人必定会高看你一眼,国子监的学生也都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以后必定能做出一番成绩。
但是今日的天之骄子们,个个都有些紧张,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互相打量着彼此的穿着,提醒着好友有没有哪里穿戴的不够整洁利索的地方,就怕一会儿失了仪态。
“你确定是首辅大人亲来吗?”一个大约十六七岁的少年忍不住问身边的人,大家都是一同从京城各大书院考进国子监的,许多人就是自己以前的同窗旧友,沐言来的晚了些,连连扯着人就着急打探起消息来。
个子比较高的白净少年平时里一向沉默寡言,最喜欢的就是解开各种数学难题,智力超群,但是却不爱与人交际,今日却破天荒的回道:“是首辅大人亲来!今日是开学之日,祭酒大人说邀请了首辅大人前来致辞!况且祭酒向大人和首辅大人关系很好,想来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先头问话的少年人沐言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就是平时见这位不对付的卓之山也顺眼了许多,两人一起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就为了能站到前方一点的位置,看清秦大人到底是何模样。
虽然同在京城,但是秦修文如今身居首辅之位,大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出行都是前呼后拥,清场开道,别说没有官身的国子监学生了,就是一些官位低阶一点的,都没办法站到秦修文面前讲话,能够近距离看到自己的偶像,这些少年人又如何不心潮澎湃?
新年过去之后,二月十二国子监开课,这里有新招收的学子,也有已经在这里学了三年快要走马上任的深造进士,不过大部分年纪都在十六七到二十五六之间,很少有三十出头的,显而易见,大明中坚人才正在往年轻化方向发展。
确实,也只有更年轻的人,才能更容易抛弃以前的一些陈规陋见,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思想。
向清作为如今的国子监祭酒,国子监一把手,主导了国子监的各项事务和改革,如今三年一过,已经颇有成效,他这次请秦修文过来,就是希望让秦修文给这些即将结业的进士们打一剂强心针,让他们不要忘了在国子监所受到的教导,即便走到了基层岗位,也牢记为国为民之心。
一个国家的强盛,靠的不仅仅是中枢卓越的策略,更靠所有在各个基层的官员能上下一心,只有这般中央政策下达的时候才能如臂使指,不会出现之前种种改革的弊端——思路正确,但是执行力不够。
当然,对于如今真正称得上日理万机的秦首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