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42章自谋生路
京西木材厂破产后,越来越多的职工走上了自主创业的步伐。
脑子活络一点的,会主动揽活,或者开一家个人工作室,要么跟着装修队,成为游击队的一员。
那些适应比较慢的职工,通常是早上带着一个木板/纸板出门,然后往招工的地方一座。
【精通木工手艺,擅长家具制作、木门窗安装,熟练使用各种木工工具,多年木工经验……】
反正意思都差不多。
看天吃饭。
有活就干,没活就干坐着。
这是大部分下岗职工的写照。
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揽活,以前在工厂,他们根本不需要跟客户/业主接触。
只要把份内的工作做好,就能拿到工资。
现在则不然。
且不提下岗的职工非常多,天桥下、路边,到处都是竖排揽客的人。
即使没有大规模的下岗职工,仅凭这样的拉活手段,也很难抢得过那些下海已久的木工。
而今,木工活算是熟人生意。
通常是这家介绍那家,一家一家作。
真从路边找木工的,很少很少。
即便有,大部分也是零活散工。
运气好的话,饿不死。
运气差一点,只能饱一顿,饿一顿。
期间,也有人找过李杰,希望让他帮忙介绍一点活。
能帮的,他基本都帮了。
那些帮不了的,那是真帮不了。
毕竟,他又不是主做家装,而且部分人的手艺又不达标。
拒绝的次数多了,来的人就越来越少。
一些风言风语也传到了他的耳中。
什么‘变了’、‘有钱不带大家一块发财’之类的话,他压根没放在心上。
他是不是那些人的爹。
凭什么样样管?
早几年,三分厂里的部分职工就提前下海了。
那些人才是他的心腹。
提前下海的那批人,不说人人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至少是吃喝不愁,手头宽裕一点的,凑一凑也能买得起房子。
二环内买不起,四环也是可以买的。
好歹是燕京的房子。
再不济,还有通州、昌平那边。
那边的房价很便宜,只要2000左右一平,部分楼盘,一千大几也是有的。
虽说现在荒了一点,但十几年一过,还是很繁华。
毕竟是首都。
哪有差的地方?
就像陈晓鸥买的那套房子,位置在丰台附近,搁在老燕京人眼里,三环外都是郊区。
但现在差,不代表以后差。
一套90多平的两居室,一共花了40万不到。
平摊下来,一平方只要4000多,十几年一过,至少翻十倍,甚至更多一点。
买到就是赚到。
当然。
如果要算上通货膨胀,物价等因素,涨幅肯定没有十倍那么多。
90年代末的四十多万,跟后世的3、400万也没有多大差别。
这时候的钱,它值钱呐。
白住十几年,还能卖出几百万,不论怎么算,那都是赚的。
有了房贷压身,陈晓鸥过得更节俭了。
房贷。
哥哥姐姐借的钱。
都是大山。
往年换季,她肯定买上两三套衣服,现在只有夏天买买新衣服,秋冬换季,能不买就不买。
以前的衣服又不是不能穿。
另外,各种聚餐,她也去的少了。
别人请客,总归要回请,哪有白吃的?
既然不请客,那就不去聚餐。
我不吃你的,你也别吃我的。
偶尔,陈晓鸥也会怀疑自己,为了一套房子,值得吗?
就这还是房贷的钱。
如果算上装修,压力还会更大。
不过。
她只是偶尔这么想想,真让她重新选,她肯定还是选择买房。
有自己的房子,总归会安心一点。
而且,再面对催婚,她也有了借口,还是他哥亲口说的。
未来没有子女,她就靠房子养老。
有房,她的腰杆都直了。
如果以后升职,挣了大钱,她还准备买房,到时候自己住一套,租一套,退休日子就不用愁了。
……
一转眼。
下岗的人,更多了。
从97年开始,每年下岗的人数都在几百万。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包括陈晓鸥,也是心惊胆战。
虽然她上班的公司是外企,但外企终究也是要靠市场活着的,如果经济越来越差,他们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97年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已然是肉眼可见。
陈晓鸥他们公司,去年的年终奖直接缩水了50%。
腰斩!
少了那两万块,对她来说,那是雪上加霜。
换做没买房,她还能找哥哥姐姐借一点,但现在不成了。
买房的时候已经借了一大笔钱,现在哪还好意思?
为了省钱,她已经搬回家里住了。
几百块的房租省下来,足够支付食宿费用。
剩下工资,三分之一换贷款,三分之一还哥哥姐姐,另外三分之一是她的个人开支。
打车?
不打!
能走路,不坐车。
能坐公交车、地铁,绝不打车。
打车,必须要是公司能报的那一种。
咖啡?
不喝了。
忒贵!
免费的白开水,不香吗?
各项开支缩减到极致。
先苦个几年,等账还清了,日子就好过了。
然而。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98年年末,陈晓鸥失业了。
不是她一个人事业,他们办公室处的所有人,集体失业。
工资一断,陈晓鸥的压力,更进一步。
房贷,那就是催命鬼。
哥哥姐姐的钱,倒是可以迟一点,等找到工作再还,但银行的钱可不行。
晚一天都不行!
对于她这样一个卡极限的还款人,丢了工作,不亚于做生意资金链断裂。
没办法。
她只能天天游走于人才市场。
但。
工作没那么好找。
就业市场不止有大量的下岗职工,还有海量的应届毕业生,毕竟,毕业包分配已经成为历史。
名存实亡。
那些大学毕业生是她的直接竞争对手。
她的优势只有工作经验,但有时候,这不一定是优势。
不少大公司,更加倾向于培养应届毕业生。
像他们这样的‘职场老油条’,有时候是劣势。
不得已。
陈晓鸥只能降低要求,不盲目的追求高薪的外资工作,只要薪水达标,港资、合资,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