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科幻 > 南山村1980 >第100章 专题讲座

第100章 专题讲座

作者:昇记笔谈字数:4152更新:2024-12-09 14:15

打了张雪花膏和香皂的欠条,李大国顺利得到了秦文静的支持。

接下来她和几个闺蜜会共同设计一批瓷器、玻璃工艺品,大概率能为陈庄创造一笔不菲的收益。

暂时搞定了钱的问题,李大国商量多增加两个小组以及芯片制造专题培训的事情。

“李教授已经联系了我的学校,五个同事正在赶来路上,后天可以赶到南山村。”黄玲怡讲了下她的进展。

鄂北到省城大概一千公里,这个年代坐火车要一天半的时间。

至于专题培训,那就看李大国的安排了。

人员都是现成的,随时可以开始。

经过一天的短暂备课,李大国的第一期专题讲座开始了。

这一期讲座全部针对芯片制造研发,包含了硅提纯、晶圆切割、图纸初缩、精缩、蚀刻、掺杂、多层蚀刻、芯片封装等方方面面。

课程主要的讲授对象是从事芯片制造的研发小组,每天从下午的六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半,共计两节大课,四节小课。

不过从第一次课开始,电研所的科研人员几乎全员到场,偌大的教室被一百号人挤的满满当当。

夏培晓、李沛沛、黄玲怡、汤定远、沈志刚等专家学者如数到场,就连秦文静、麦冬也跟着来凑热闹。

刘剑锋和魏向东作为安保负责人也每场必到,他们要确认安全和保密工作没有遗漏。

硅提纯的工艺流程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都已经了如指掌,可是当听到李大国后续还要持续将其纯度提升到九个九的时候还是全都大为吃惊。

晶圆切割,李大国重点讲了下一代的金刚石轮的切割工艺,以及借助研磨材料对晶圆进行更精细化打磨的技术,汤定远等机械设计人员听了更是大呼侥幸。

原来他们以为自己之前设计的划片机奖励一万块理所应当,可听完了李大国的工艺,他们感觉砂轮切割和金刚石轮想必差了不是一个数量级。

图纸初缩技术用上倭国进口相机之后,汤定远一度认为电研所的初缩技术已经傲视群雄了,可当他听到等一代小型机研制成功之后会开发绘图程序,更是差点惊掉了下巴。

借助绘图程序直接就能将图纸缩小十倍甚至更多。这就等于下一代的设计图缩小可以多达三次以上。

到那个时候,也许1微米的工艺真不叫难题。

精缩技术李大国重点介绍了光学镜头的研制,镜头打磨设备马上投产,到时候借助镜头的改良,还可以将图纸的比例持续缩小。

蚀刻技术不是李大国的强项,化学属于他最薄弱的环节,可是他详细介绍了多层蚀刻的工艺,就是先蚀刻第一层的晶圆,再上面镀铜形成电路,铜的上面继续添加一层晶圆,然后再次蚀刻。

通过多层蚀刻,不仅可以大大提升芯片的集成度,还能提高芯片的运算性能,这一工艺,直接将所有人都听呆了。

这特么都不是人脑能想出的方法。

掺杂课李大国讲了两天,八个课时才完成。

这其中黄玲怡在进行的化学掺杂,他没过多的赘述,他重点讲的是物理掺杂。

由于物理掺杂要借助激光、等离子等技术,他又重点介绍了激光设备和等离子设备的研制及在物理掺杂工艺中的用途。

这部分内容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当然得属黄玲怡了。

原本她认为自己研究的化学掺杂已经是当今半导体界的天花板了,可当她认真听完了物理掺杂的过程之后,她才体会到什么是差距。

化学掺杂由于药水的腐蚀性,不能保证药水对晶圆的精准腐蚀,但物理掺杂就不同了,借助小型机的控制,物理掺杂可以精准的控制掺杂的量和位置。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芯片的工艺提升到0.5微米以下,采用化学掺杂因为精度不够,就很容易导致晶体管大量被腐蚀坏,很难达到生产要求。

但是采用物理掺杂就不一样了,它可以精准的控制往每个微型晶体管中掺杂多少磷或者多少硼,这样的精细化控制,不要说微米级,哪怕是到了纳米级都能游刃有余。

芯片封装李大国也详细介绍了后世比较流行的几种封装工艺,相对于当下的烤瓷封装,其对芯片的保护效果更佳,合格率也更高。

第一期课,一直持续了六天的时间。

黄玲怡的两个新实验小组的同事也在第三天课的时候赶到了,他们正好赶上了李大国的物理掺杂课程。

起初他们对一个年轻人的课程完全不感冒,多少有些嗤之以鼻,甚至李大国在讲解物理掺杂的时候,他们还认为这只是一种设想,根本就无法实现。

人类怎么能对小到不能再小的离子进行精准控制呢。

等他们听到李大国介绍的等离子设备和激光设备的原理之后,这才对李大国的惊人想法表现出了万分钦佩之意。

夏培晓此次也是收获颇丰,她终于明白了科学无止境的深层次含义,原来芯片制造背后还隐藏着如此众多的新技术、新学问。

她甚至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从光学所挖几名骨干过来,先将激光和等离子的技术研究开展起来。

“科学无止境,我认为英特公司的摩尔定律也适用于我们电研所的每个研发小组,也就是说未来的每18个月,芯片的工艺也好、性能也罢都能得到成倍的提升。希望在座的各位同仁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这一目标持续努力奋斗。”

课程的最后,李大国用摩尔定律为其画上了小小的句号,摩尔定律是科技的研发规律,也是他对电研所,对每个小组,甚至是对每个科研人员的期许。

“小李老师,等咱的制造工艺提升到0.1微米,摩尔定律依然还会适用吗?”

课程结束后汤定远率先发问。

这六天来,每次课并不是说到十点半就结束了,下完课所有的科研人员都得围着李大国问东问西,大家还给了他一个亲切的称呼:“小李老师”。

这些科研人员的问题可不像是初出茅庐的学生那般好应付,几乎所有的问题问的都很刁钻,有相当的难度,这也导致,李大国很少有在零点之前能回家的。

“肯定会适用的,咱不能以当前的技术去评估未来的工艺,可能未来蚀刻技术有瓶颈了,但其它地方又会有突破,就算全都没法突破了,但可能另一种颠覆式的技术又会诞生。总之只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就能至少保证出这一迭代的节奏。”

李大国自信的给出答案。

“小李老师,如果芯片的迭代速度是这样,那计算机的进步速度也能达到这个水平吗?”夏培晓也亲切的叫着小李老师。

她关心的还是整体性能的提升速度,而不是某项单独的工艺。

“不敢当,夏教授您还是叫我大国为好,计算机的整体性能也适用于摩尔定律,现在咱们的计算机是分模块设计的,其实每个模块的进步潜力都非常大,就以主存储器为例,当前是以K计数的,但若干年以后呢,诸位有没有设想过,如果主存储器的容量达到了G,那会是什么概念?”

主存储器的容量能达到G?在场的所有人全都露出无以伦比的震惊之色。

“再比如说夏教授您主导的双面磁盘研发,说不定未来的磁盘容量能达到TB呢。”

李大国这些天的言论太劲爆了,劲爆到好多人都分不清楚他所描绘的技术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里可以企及的目标。

在场的科研人员仿佛是置身到了一场一场的幻境之中,他们根本就不敢想象,如果李大国所描绘的技术如数实现的话,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一番情形。

“好了,今天先到这里吧,下一场专题,咱们开始探讨个人计算机的设计。”

李大国见时候不早了,于是不顾众人的不舍,结束了这次的讲座。

“大国,你脑子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奇思妙想?”

回家路上,秦文静精神抖擞,兴奋的抱着李大国的胳膊好奇的询问。

现在是九月底,夜空虽然繁星点点,但由于没有月光,几乎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她怕踩到雷,于是便自然而然的搀着李大国的胳膊。

当然夜路黑可能也是个借口,她就是想挨得李大国近些。

因为讲堂上的李大国太有魅力了,简直犹如唐僧转世,在高坛上为人诵经传道,而她就是那个痴迷的女儿国国王。

“当我想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习惯性会去想各种办法,就拿拖拉机为例,我当初就是想造一台拖拉机,没有铁那就自己炼,没有图纸就去买书,没有零件就自己造模具铸造。

其实造芯片和造拖拉机没任何区别,你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总会能找到方法的。”

李大国早就为自己那无师自通的学问找到了借口,造拖拉机的方法论适用于解释他任何的学问。

“骗人,拖拉机怎么能和计算机比呢,计算机比它的难度高了一千倍,一万倍。”秦文静依旧不太相信。

“再难的东西化整为零之后还是会有办法的。”

李大国一边解释,悄悄抓住了秦文静的巧手,她的手除了绘画功底超级棒之外,绵绵软软,让人浮想联翩。

难得的是,秦文静并没有抗拒,任由他拉着自己。

身后不远处的麦冬仿佛是察觉到了异样,身体跟着也绷紧了一下,暗骂了一声:“臭不要脸。”

当然她肯定特指的是李大国,通过这些天的接触,她已经和秦文静情同姐妹。

“李大国,你好像比我想象的还要厉害很多。”

秦文静此刻仿佛小迷妹一般犯起了花痴,原本她以为李大国只是在机械领域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和造诣,没想到原来机械在他那儿只是个业余爱好,芯片和计算机才是人家的主打强项。

可能自己的教授吴天铭都未必比得过李大国这个妖孽。

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技能更是差得太多了。

“知道厉害还不赶紧叫声师叔。”

李大国原以为他的调侃会换来秦文静的暴击,没想到听到的却是一声嗲嗲的“师叔。”

而且秦文静这声师叔是在他耳边叫的,李大国都能感觉到她吐气若兰。

“师叔想检查一下你的听课效果。”

李大国同样坏坏的在秦文静的耳边嘀咕。

麦冬实在是受不了这俩货在她面前拍电影了,还好这时到家了,她快速闪身进了自己的房间。

“怎么检查?”秦文静像是被施了定身术,站在大门内一动不动。

“当然是全面检查了。”

麦冬担心李大国的安全,借助自己超强的听力听着院子里的动静,可惜除了一阵窸窸窣窣,什么声音都没有。

“给不给检查。”

“嗯。”

“叫师叔。”

“师叔。”

听着院子里的悄悄话,麦冬一时有些感慨,大半夜的,这俩人怎么学习如此的刻苦。

九月的最后一天正赶上立冬,天气开始冷了。

李大国哆哆嗦嗦起床洗漱,吃罢早饭和秦文静一同赶往简易办公区。

“办公室搬了之后给你也留间公寓吧?”

李大国蹬着自行车询问后座上的秦文静,秦文静搂着李大国的腰,一改平时的大大咧咧,害羞的像个小媳妇。

“嗯。”

她很明白李大国的想法,六道沟离家远,天冷了往返不方便,公寓那边有暖气,而且也方便被李大国检查作业。

“那就说定了。”李大国突然将自行车蹬得飞快,秦文静则是用小拳头敲着他的背大喊:“傻样,慢点。”

俩人来到办公室,李广顺正在和李沛沛、夏培晓商量电研所的搬迁之事。

经过连续多日的赶工,电研所的科研楼和单身公寓终于可以交付了,他们在挑日子准备搬迁。

科研楼是三层的筒子楼,装下二三百人同时办公不成问题。

单身公寓交付了两栋,共计120套,人手一间也绰绰有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食堂还没完工,还需要用临时棚户凑合一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