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科幻 > 江湖十三之风起 >第六十三章 钩沉

第六十三章 钩沉

作者:舞昺十三幺字数:6360更新:2024-11-18 04:25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卢林猎了只野兔吃过后,仔细看起了三叔给他的纸笺,都是四百多年前的事情了,起事反击胡人最初是明州方姓私盐贩子,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入海为匪,私盐贩子被仇人诬告通匪,他便杀死仇家,和兄弟逃亡海上,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召集了数千人开始打劫胡人的海运粮草。

这私盐贩子五年之间三反三受招,世人都说其反复无信,尤其是对待胡人的态度上,此人在反抗与招抚之间反复无常,时反时降,变脸极快。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私盐贩子极为狡诈精明,在这三反三受招之后,其势力越来越大,号称有千百之舟、十万之众,独占明州一带为一方豪雄。传言方氏身材高大,面色黝黑,体白如瓠,力赛奔马,共兄弟五人。

在私盐贩子起事后三年,各地陆续出现许多聚众起事之人驱逐胡虏,当时韩刘借教之名起事,以韩为明王,烧香集众,称为香军,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四方群起而响应之;起事于颍州者,推杜遵道为首,追随者数万;起事于蕲州、黄州者,以彭翼为宗,推徐氏真逸为首,亦有数万之众;起事于三湘、荆楚者,推布王三、张椿、孟海马等人为首;起事于彭城者,推彭大、李二、赵三为首。

及至后来,势大者有三,其一徐氏真逸,大别山南麓黄州起事,号称完王,以黄州为本部根基之地,攻占下汉阳后向东南扩张,占据江右、楚州、三湘以及两淮、益州一带大部分地方,势力最为雄厚。

其二是韩刘势力,最初起事走漏了消息,遭遇围杀,韩被捕遇难,其子走脱,起事后立韩之子为小明王,向北攻破中州,占据了汴梁,然后又破潼关、武关,最后却又被胡人援军击溃,不敌退走,后又鏖战数年,东自青州东莱,西至雍州,北达徐州,南至两淮、荆楚部分。

韩刘之外,还有尊小明王者,乃是濠州郭氏一路,当初也响应起事,只是略晚一些时日,濠州郭氏与孙氏、俞氏、鲁氏、潘氏四人共同占据了濠州,称为五大元帅,五人主张经常不一致,孙氏、俞氏、鲁氏、潘氏四人出身农户,性格粗直,见识短浅,随后五人渐渐就离心离德,貌合神离,郭氏遭受其他四人排挤,于是就成了两派,明面上各自安好,私底下互不相让,争权夺利。

后来彭城被破,彭大、赵三败退逃到濠州,李二不知所踪,孙氏主张接纳了彭大和赵三,彭大和赵三进入濠州后,濠州五帅都尊彭大、赵三两人为前辈,遂以二人为首领;期间,赵三与孙氏等人来往密切,彭大与郭氏相厚,组成新的两派势力。

不久之后,赵三和孙氏等四人合谋绑架郭氏,准备杀了;但因彭大和朱兴宗及时搭救,郭氏才幸免于难。自此之后,两派之间的争斗则愈演愈烈,有些不可开交了,此时胡人大军进围濠州,两派人马暂停内斗,一致对外御敌,胡人围城五月未破,濠州城中粮食即将消耗殆尽之时,胡人大军却发生主帅病故之事,遂退兵。

濠州城守下来了,没有了外地,内斗又渐渐开始,等到了年底,彭大和赵三各自称王,郭氏、孙氏等五人仍是五帅,各自追随彭大和赵三。

朱兴宗是郭氏义女婿,初入军伍之时,因为精明能干,处事得当,对阵杀敌颇为勇敢,机智灵活还粗通文墨,得郭氏看重将养女嫁于他。濠州城攻打下来后,五帅开始争权夺利,朱兴宗不想参与其中,于是回乡募兵,开始自己组建起了队伍,正因如此,才有实力和机会救下了郭氏。

朱兴宗最初便聚集了七八百人,随后逐渐壮大;彭大、赵三分别带着这五帅先后攻下盱眙、泗州等地,同时朱兴宗也打了几个胜仗,然后又打下了滁州,朱兴宗知人善任,一路过来更是虚心听从谋士之谏言,整肃军纪,不乱杀人,严惩扰民滋事,掳掠妇女之事,此举大获人心,因此而收拢了大部分降兵,到得后面已有三万之众;等到郭氏来滁州之时,朱兴宗立即交出兵权;这三万兵马军纪严整,旗帜鲜明,可谓是少见兵强马壮,令郭氏大喜不已。

卢林看到这里,才知晓这朱兴宗这明月朝立朝之祖,当初也只是个小兵,是一步步慢慢壮大起来的,至于后面如何成就明月皇朝,还不清楚,便继续看了下去。

其三是张氏九四,号称诚王;张氏当年本是亭户,又兄弟四人,都以操舟运盐为生,暗中也会贩运私盐;传言说诚王是:少有膂力,负气任侠,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诚王得知各地起事后,与泰州反胡官员里应外合,率领十八人起事,攻取泰州城,杀了盐官开仓散去财粮于城中百姓,再一鼓作气攻陷兴化等地,并且袭取了高邮城,胡人派大军来围,眼见就要兵败身死,不料胡人内部发生矛盾,主帅被解除了兵权,换了人,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诚王可以说是死里逃生,于是奋起一战败胡人后,隔年在夺取姑苏、湖州、松江等地,就此成事;所得之地乃是最为富庶之地,在诸豪雄之中财力最为厚实。

卢林看完这些,对这四百年前之事略微有了一些了解,这濠州城遇见胡人主帅病故而得以存活了下来,然后渐渐成事,这些人运气是不错的;而诚王守城守不住的时候,竟然遇见胡人换帅得以解围脱困然后成事,同样运道极好,这些都是很难遇见的。

感慨了一番后,卢林继续再往后看,后面写着这几方雄豪最后的结局,其中很多写得不详细,当时徐氏真逸势大称帝,最后大权却落在其手下大将谢汉手中;据说是手下丞相要图谋徐真逸,事败后遁走,去投奔驻守黄州的手下大将谢汉,却为谢汉所杀,谢汉因此得以取而代之,并掌握了实权,其后又趁徐真逸想迁都豫章,途经江州之时,设计部署,待得徐真逸来江州之时,杀尽徐真逸部属,然后挟奉徐真逸居于此江州,立国大义,自称汉王,不久后杀了徐真逸称帝。

.

彭大在称王后没多久病故,其子继位,继续与赵三火并,其子被赵三所杀,不久后赵三遇挫,前去青州投奔旧日起事手下毛部将;此时毛部将已是大将,率其队伍勇猛冲杀,转战千里,稳稳占据住了青州,其攻势可以说是势如破竹,攻城略地,无坚不摧,两次向北进军,直打得胡人惶恐不已。

毛将军因此成为韩刘势力最厚实的力量,在这大好形势之下,本欲在青州大展宏图,这赵三来投,却是祸患来了,当初在濠城赵三就和孙氏等人合谋,差点就杀了郭氏,这来了青州后,故技重施,设计杀了毛将军,夺了权,赵三万万没有料到此举会惹来天大的麻烦。

毛将军作战有勇有谋,治军有方,深得部下爱戴,其在徐州作战的部下得知此事后,随即就挥军南下青州,杀了赵三为毛将军报仇,此事一出,青州韩刘势力顿时乱了,自相残杀了起来;胡人借机攻来,夺下了青州。胡人夺青州之时,亦同时攻打韩刘大军本部汴梁,韩刘部众最终不敌败走蓼城。

.

朱兴宗十分机警、格外谨慎、隐忍,对郭氏表现得极为恭顺,不敢有丝毫怨言;随后朱兴宗被派往驻守和州,没多久濠城孙氏、俞氏、鲁氏、潘氏四人缺粮带兵找朱兴宗求助,朱兴宗答应了,不过旬日,得知此事的郭氏就来了和州,顿时就起了风波,孙氏被郭氏擒拿住了,朱兴宗也被孙氏部下擒住了,都是投鼠忌器,最终双方互相交换人质结束。

郭氏来和州本欲杀了孙氏等人报仇雪耻,却是空来一趟事未成,因此郁郁寡欢,不过两月后就病故了,归葬于滁州。孙氏一派知道后,趁机发兵来夺滁州,被朱兴宗手下大将杀了。朱兴宗也不去滁州依旧驻守和州,时间一长粮草供应成了问题,恰好有巢湖水军前来归附,于是接纳后,渡江攻克采石,一鼓作气,攻克太平,次年借诚王与胡人交战之机,又拿下江宁,终掌大权,小明王封朱兴宗为吴王,并用谋士之策,屯田纳士,暗中积蓄力量。

汉王此时见朱兴宗羽翼渐丰,势力渐成,欲和诚王联手东西夹击,平分朱兴宗的领地;朱兴宗得知后大惊,召集谋臣应对,最后一致判断诚王不会同意,但大多数人认为诚王势弱,可以先打诚王,最后朱兴宗认为汉王自恃兵力强大,性情强硬而多疑,若是攻打诚王,汉王必会来攻打自己,攻打汉王,则诚王会坐视;于是定下了防范诚王,主攻汉王之策。

策略定下之后,朱兴宗部下有人献计用汉王老友为饵,引诱汉王来追,双方短兵相接,激战于龙湾,汉王中计大败,被朱兴宗追击到慈湖,汉王再次败退,朱兴宗大军继续乘胜追击,三败汉王于采石,汉王只能放弃太平,退守江州,朱兴宗派军趁机夺取舒州。

汉王回江州整顿之后,夺回舒舒州,朱兴宗则亲自带军再夺舒州,汉王不敌,败退,部下纷纷献城投降,汉王只能弃老巢江州败退至汉阳。

在朱兴宗大败汉王后,诚王乘机派部将突袭进攻蓼城,韩刘向朱兴宗求救,朱兴宗不顾部下劝阻率军赶到蓼城,救出小明王等人,并在滁州建造宫殿让小明王等人居住。

眼见疆土日益减少的汉王,极为不甘心,制造了数百艘楼船战舰,这些楼船战舰均为三层,高数丈,船上船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船体都用铁皮包裹住。在诚王和朱兴宗相斗之时,认为机不可失,于是尽起兵马,进攻豫章,围困八十余日而不能破城,得到朱兴宗率军来援后只能撤走。

双方相遇于鄱阳湖,大战三十余日,汉王集合战舰,以连锁为阵;朱兴宗水军攻击不力,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渐支持不住了;但是随即刮起了东北风,朱兴宗和谋士谋划后决定用火攻,下令用船携带易燃之物冲进汉王战舰舰队后点火进行焚烧,汉王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此时湖上大乱,朱兴宗的船虽小,却轻便易行;汉王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朱兴宗损失也不小,另一边还有诚王需要防范,于是写信给汉王,希望各安一方,以待天命。汉王收到信后怒不可遏,不予回信;不料最后在突围之时,汉王探头出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当即死去;顿时,汉王大军土崩瓦解。

此役汉军太子被擒,汉王尸首和次子被部下救回汉阳,次子继承王位;次年朱兴宗亲自率军征讨汉阳,汉王次子出降,汉王一部自此灭了。

三叔在这之后备注了一些疑问,汉王次子后被迁移去了高丽,生活清苦,汉王次子亡故后,再往后一代不知所踪,再无消息。卢林不知道为何三叔会标记这些,想了半天也不明白,看完这些已经是子时了,后面还有几张纸笺,想着明日再看了,躺下后再回顾了一遍才睡去。

.

八月二十一日,山间行走快不起来,天黑前,卢林在艾邑附近的建昌江畔寻了个地方歇息,也就走了昨日一半多一些的路程,卢林在江里抓了几条鱼来烤。

艾邑是江右最西北了,翻过幕阜山就出了江右,是荆楚永安地界,路也会好走多了;艾邑离鄱阳湖有四百余里;鄱阳湖地处江州和豫章之间,当年汉王久攻豫章不下;等到朱兴宗解决完了诚王突袭蓼城的危急,回头赶来,两军在鄱阳湖相遇,大战三十余日,最终还是朱兴宗胜了。

细细想来,若是这些都是真的,汉王还真是有些气数不及,大战之初,本是局势大优,没料到起了东北风,连锁为阵强大水师战舰被火攻破了,损失惨重,这是其一,突围之时汉王是从船中探出头来指挥作战,就被飞箭射中,好死歹死怎么就这么死了?卢林真有些不明白,或许意外就是这样吧。而且这事似乎和茶馆听说书的说的火烧赤壁有些相似了。

卢林本不信什么天命所归,但是有些意外还真就是这样造就出来了,汉王中箭身亡之前,朱兴宗还写信给汉王,希望各安一方,以待天命。汉王意外身亡,或许朱兴宗自己也就这样以为真的是天命所归了。只是如果是汉王反过来呢,没有起东北风,刮的是西南风,汉王是不是在鄱阳湖一战击杀了朱兴宗,就没有明月一朝了,那是不是另一种说辞了;只是没有如果,时也命也。

三叔也曾经说过,成王败寇,成的都是不可再现的,那些机缘巧合稍有不同结果就完全不一样,汉王实力最强,运气实在是不好,朱兴宗的成就,是不可再现的,三叔写的这些不是很详实,都是粗略写了出来,那天三叔还说了谋断之事,这里看不出多少,只看见朱兴宗定下了先打汉王之策,别的没看见什么。

豪杰并起,诸雄争霸,这天下总有一个人会胜出的,想想当年七国争雄,秦王一统,魏蜀吴三国争霸,最终是魏武一统,只是不是曹氏坐了龙椅,是司马氏;再说洛城之比,这么多人来参加,再差也会有一个第一,这几方相争,早晚肯定会决出个胜负,不是朱兴宗就是汉王或者诚王,看谁把握住机会了,不存在什么天命之说;秦王、司马氏、朱兴宗能成,本朝高祖能成,都是不可再现的,卢林一边吃着鱼,一边胡思乱想着,迷迷茫茫的想不太明白。

吃过鱼,卢林洗漱了一番后,继续拿出纸笺,继续看了起来,朱兴宗在鄱阳湖大胜后转头就去和诚王争锋去了,这一打就陆陆续续打了近三年,初始朱兴宗还连连失利,后来调整了过来,直到湖州被朱兴宗大军破了,诚王就已经是大势已去。

朱兴宗能够和汉王大战获胜,还有一个原因是方氏率兵攻打诚王,牵制住了诚王,连败诚王部将七次,诚王也因此降胡,私盐贩子这才退兵。诚王降胡本就不是真心,虚与委蛇而已,方氏降胡也是反复得很,诚王此举是只求方氏退兵,和方氏力拼不是什么好事,非他所愿,方氏也没有再和诚王交战,退兵了,诚王降胡后来得了封官,还藉此官身与高丽王交好。

朱兴宗此时仍是吴王,对外还一直称以小明王为尊,三年前诚王突袭蓼城之时,朱兴宗率军救援,当时是以臣子身份礼迎小明王的,随后在滁州城建造宫殿给小明王居住;破湖州之后,大局已定,朱兴宗派遣部下去迎接小明王来江宁,记载说是途中遇狂风巨浪掀翻了舟船,小明王一众人等皆死于此风浪倾覆之中。

卢林看到这里,觉得这风浪之说怕是掩饰其原本之真相了,不太相信,汉王当初是明着来,先挟持了徐真逸,自立为王后杀了;朱兴宗打下了江山,拱手相让是不可能了,怕是明着是迎接小明王,暗中做了什么不好说,于是就有了这说辞,等到朱兴宗建立起了明月王朝后更是无人再提过了。之前朱兴宗对待郭氏也是面子功夫做得很好。

诚王与方氏有些相似,都是做过私盐买卖,都曾反胡又接受了招降,朱兴宗发布檄文声讨诚王之时就提及过,等到湖州城破后,诚王所据姑苏就成了孤城;朱兴宗大军从北、西、南三面合围,在城外构筑长围,又搭起木塔、筑敌楼三层瞰城中,用锁城之法,日夜攻击。

诚王拒绝招降,苦守八月,数次突围亦失败,城中经历这么长期的封锁断绝了粮草而陷入饥馑,朱兴宗此时转头攻向城东,破两城门,顿时降军一片,诚王收拢残兵二三万,亲自率领出战,兵败而回,欲自缢,却未死绝,被救活而受俘,然后又押送至江宁,最后仍自缢而亡。

三叔在这后面写了一个疑问:诚王妻子刘氏在城破后,积柴薪于楼下,令人纵火焚楼,自己则是自缢而死;但是诚王有二子年幼,未闻死讯,不知所踪。诚王一部也自此灭了。

朱兴宗这边大胜之后,又发兵东南区征讨方氏,之前方氏打诚王可是七战七捷,朱兴宗本以为会是难打的,不料未过两月方氏就投降了,这倒是符合方氏屡反屡降之举,朱兴宗因此善待方氏。

后人评价说:方氏首乱,反覆无信,然竟获良死。言语之中是惊讶不已,确实方氏降了后,在江宁生活了七年,是因病才亡故的,后人谓之:乞降善终。其兄弟儿子都在明月朝为官。

还有一张纸笺写着一些评价之语:

诚王起事后,所施之政,善待百姓,深得民心,然其止于小富即安,而无远图,一地之豪杰尔。

汉王剽悍狡诈,大困不馁,愈蹶愈奋,能开拓封疆,一世之雄也,然其志骄,时运亦不济也。

方氏曾言,末世豪杰虽并起,智均力敌,吾只保境安民,以俟真人之出,斯吾志也。得偿所愿。

朱氏隐忍狡诈,深谋远虑,好学且知人善用,亦是雄主,能成事得天下,是其时运当道也,后驱虏而置之大漠之外,乃不世之功。

至于后人对于诚王、汉王、方氏等人冠之以贼、寇、匪之名,其行为为弑、篡、僭越,其政权为伪之说,不置可否,只有评价:后辈动辄书寇,夫寇非所言也。彼未我臣,何寇焉。俱田间布衣,贩夫走卒之辈,拔剑起事,驱逐胡虏,光复之勋不可抹除,虽仁暴悬殊,亦自有幸不幸焉。

卢林看完这些,也不知道这是谁的评价,算是中肯吧。在驱逐胡虏之时,这些人也曾是齐心协力相互支援,一同抵御,不管是谁坐了龙椅,这胡虏是驱逐出去了。

对于在汉王、诚王后人没有消息的地方,三叔都另有标注之语,方氏倒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这都过去四百余年了,明月朝都亡了近七十年了,如今是玉龙李氏皇朝了,卢林不明白为何三叔要寻找汉王和城王后人的消息?虽然不明白三叔是为何,但是三叔写了这么多,还特意交代了,卢林想着等到了朱氏再说了,朱氏同意的话,就仔细看看,就不知能够看到些什么记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