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仙侠 >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九十六章 打算法

第九十六章 打算法

作者:风中的失落字数:3171更新:2024-11-10 05:52

卯时,所有应该参加大朝的文武官员,全部都在大庆殿外面集中了。

正月的清晨,气候寒冷,吹过的风是刺骨的,不少人身体哆嗦,不停的搓手。

可不要以为大朝会在卯时开始,此刻距离大朝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

在这一个时辰的时间之内,诸多的文武官员,就要在大庆殿的外面卖冻肉。

这就是权势,皇家的权势和威严。

没有谁觉得不公平,大家早就习惯了,历年都是如此。

只是今年参与大朝的人多了一些,主要是殿前三司所属的诸军的统领,悉数参加大朝,还有部分的武官,以前没有资格参与大朝,这一次也参加了。

大宋的朝廷,完全是文官的天下,武官在这里没有多少发言权,最高的军事机关枢密院,同样是文官把持,左右丞相都是枢密使,兵部协助枢密院管理军事事宜,兵部尚书、左右侍郎全部都是进士出身,他们都是读书人。

大宋的军队,皇上直接掌控,枢密院负责落实皇上的旨意,兵部负责落实枢密院的敕书,说到底,掌控军士命运的,都是读书人,而且大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读书人。

军官没有任何的机会进入到枢密院和兵部,取得功名的读书人才有资格。

指挥作战的统帅,必须是文官,武官不得担任主帅,只能够做副手。

由此可见,大宋的武官,身份远低于文官。

吴邵刚年轻,身体好,不在乎寒风,可那些文官就不一样了,有的人跺脚,有的人搓手,绝大部分都是缩着脖子,甚至有人开始打喷嚏。

吴邵刚虽然是低着头,但是他用余光观察周遭的一切。

文官与武官的队伍是分明的,文官在左边,武官在右边,中间隔着近一米的距离。

几乎没有文官朝着武官的队伍张望,倒是有不少的武官,看向左边的文官。

左为尊,文官的地位明显高于武官。

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奇怪。

汉朝的时候,刚刚夺取天下的刘邦,不耐烦陆贾总是要求他读书,于是说马背上夺得天下,看那些书有什么用,想不到陆贾毫不示弱,说出了一句延续几千年的名言: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也就是这句话,道出了文官与武官的区别。

这句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只不过被后来的读书人极致化了,用来拼命削弱武官的地位,宋朝的时候,这等的情形更加的突出,就连应该是武官负责的打仗进攻等事宜,都是文官取代,也难怪有宋一朝,军队基本都是孱弱的。

终于到了辰时。

十二名班直出现在大庆殿外面,每人手里拿着皮鞭。

为首的班直甩动手中的皮鞭,打在地上,清脆的鞭声在四周回荡,接下来其余班直一次甩动皮鞭,打向地面。

清脆的皮鞭声音在大殿外面回荡。

看见这一幕,吴邵刚微微点头,他曾经在一本书上面见过,此举为鸣鞭,从北宋时期就开始了,皇上上朝以及出行,都要鸣鞭,一来展现皇家威严,二来提醒官吏集中精神,三来警告宵小回避。

鞭声尚未完全消散,鸿胪寺官员开始高声唱皇上驾到,百官跪迎。

宋朝的官员见到皇上不用跪拜,唯一的例外是大朝和早朝的时候,跪拜必须双膝着地。

吴邵刚皱着眉头跪下了,这是他穿越之后第一次下跪,很不情愿,不过如此的场合,他一个人若是不跪下,等待的将是无法预料的后果。

大朝终于开始。

三品以上的高官,进入了大庆殿,其余的文武官员,依旧在大殿之外。

吴邵刚的位置几乎在最后面,在这个位置,不可能看到皇上。

不过皇上想要看到某个人很简单,因为皇上的御台很高,不仅能够看清楚大殿之内的情形,也可以一眼看见大殿外面的情形。

皇家威严无处不在。

吴邵刚对这样的大朝,没有丝毫的兴趣,他索性低着头,看着地下,至于说大朝有些什么内容,与他没有丝毫的关系。

鸿胪寺的官员站在大庆殿前方的台阶上面,开始大声的宣读圣旨,这是皇上新年的第一道圣旨,无非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万事平安,文武官员勤勤恳恳,认真劳作等等。

大朝的时间其实不长,因为不讨论具体的事情,就是皇上与文武百官见面,顺便告诫大家几句话,倒是早朝,有些时候时间延续很长,官员甚至可能在内廷发生争执。

吴邵刚身边是殿前司所属踏白军统领常明全。

常明全与吴邵刚的态度完全不一样,看上去颇为激动,而且一直都是抬着头,试图看到大庆殿内部的情形。

吴邵刚感觉到好笑,但也能够理解,他毕竟是穿越之人,对这些事情不在乎,常万全可不一样了,进入到大内,本就是非常激动的。

圣旨太长了,足足宣读了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鸿胪寺官员宣读完毕圣旨,所有文武官员再次跪下,领旨谢恩。

吴邵刚感觉到不耐烦了,参加这样的大朝有什么意义,纯粹是耽误时间,难不成皇家的威严,需要从这些地方体现出来吗,有那个闲心,还不如多多关心百姓的生活,多多关注崛起的蒙古草原。

不一会,鸿胪寺的官员再次走出大殿,手中依旧拿着圣旨。

这一次,鸿胪寺官员宣读圣旨的时候,吴邵刚集中了精神,禁不住抬起头。

他听到了一个词:打算法。

这个词,在南宋是很有名气的,也是卫国公、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提出来的。

所谓的打算法,就是针对合州与鄂州之战的,具体的做法是,朝廷派遣官员,赶赴各地清理参与作战的诸军的支出,诸军需要全力配合,清算的方面包括所有的收入支出,每一路大军被抽调征伐的时候,朝廷都会专门拨付军饷,这些钱财是可以使用的,但除开这些钱粮,其余的钱粮都是不准征收和使用的。

打算法要严惩的文武官员,就是在征战过程之中,动用了地方府库的钱粮,或者是临时征收了百姓的钱粮,不管这些钱粮是不是用于军需开销,主帅以及主要将领一律严惩。

罪名也很是明确:侵盗隐匿罪。

听到侵盗隐匿罪这个词的时候,吴邵刚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

这是一个异常严重的罪名,绝非千年之后的理解。

大宋律之中的重罪,包括五项,分别为谋反、杀人、忤逆、**以及侵盗。

寻常的百姓,被确定为侵盗隐匿罪,那是可以直接处死的。

战争时期,钱粮消耗巨大,钱粮缺乏,以至于影响到作战,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动用地方府库的钱粮,这是有可能的,只要及时的禀报,且说明情况,那就应该允许,当然这里面有贪墨的情况,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贾似道提出来的打算法,没有任何的例外情况,凡是动用地方府库的钱粮,一律定罪,这绝不合理,也不会让人心服。

不合理的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就是军队贪腐之情况非常严重,到了必须要狠下决心整顿的时刻,所谓乱世用重典,要么就是有人想着算计他人,排除异己。

只有这两者可能性的存在,不会有其他的可能性。

历史上的贾似道,是著名的奸臣,影响很不好,这样的一个人,难不成会下狠心去整治贪腐,似乎不大可能,那么剩下的就是排除异己了。

吴邵刚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不管是合州之战还是鄂州之战,最大的功劳被贾似道获取,特别是黄州之战,斩杀千余的蒙古鞑子,这个功劳,被贾似道获取,因为是贾似道英明的指挥,可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从蒙古使者郝经那里,吴邵刚已经知道,贾似道根本不敢与蒙古鞑子作战,就在蒙古鞑子兵分两路进攻SC与京西南路的时候,已经吓破了胆,派遣使者与蒙古鞑子议和,后来亲自领兵出击,驰援鄂州之时,更是多次派遣使者,前往黄州与忽必烈接触,恳请议和,承诺拿出钱财,忽必烈因为草原部落的内乱,必须要回到草原继承汗位,故而同意议和。

此事被贾似道完全隐瞒,给皇上和朝廷禀报的时候,大肆宣扬自身的功劳,夸大朝廷大军取得的胜利,甚至说是大败蒙古鞑子,让皇上异常的高兴。

参与作战的诸多统帅,不可能个个都是瞎子,什么都不知道。

贾似道未必不心虚,心虚的情况之下,那就要出手整治,让所有人都屈服。

难道这就是打算法的真正目的。

想到这里,吴邵刚不寒而栗,不敢继续多想了。

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渺之中,若不是忽必烈忙于稳定草原,恐怕京城临安早就危险了,南宋也将提前灭亡,这个时候,身为卫国公、右丞相、枢密使的贾似道,没有想着如何加强自身防御能力、抵御蒙古鞑子的进攻,却开始在内部排除异己,稳固自身的权势。

如此,南宋的灭亡,就是老天注定了。

吴邵刚闭上了眼睛,内心隐隐觉得不舒服。

不过是瞬间,他睁开眼睛,眼睛里面闪过一丝的光芒,他似乎明白自己穿越的意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