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按照惯例,作者在此统计一下夏希羽的经济情况和科研点状况,第四卷以此为准——
夏希羽在第三卷结束为止所有的主要财产:
1套核定容量为6人,极限容量为8人的精装修两层小楼(18平米的书房被挪作希羽组研究室的工作用房间),另有自己为秦若华等六人购买的3号楼和汪星悦家的一号楼;
银行存款:一万余元华夏币,25万米刀左右的外汇和外汇券。
夏希羽在第三卷结束为止所有的科研点数为110(已消耗20)。
累计发表了15篇论文和一本专著。
12篇论文发在SCI2.5区或2区或等价的期刊。(首届IFSCA学会的会议论文按2区计算)
4篇发在SCI1区期刊上。
3篇发在特种期刊(数学)上。【《细胞》、《自然》、《科学》,即CNS这“三板斧”划定到特种期刊(自然科学)上,纯数学和纯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并不多。】
“魔王之眼”决议系列中,独立科研点(30)的决议随时可以使用(需要80科研点的决议二【双倍消耗免去冷却时间】也可以立刻使用),以及合作科研点(395)。
希羽组现有人员名单——
夏希羽的“自己人”(按加入顺序):符雨霄、童晓伊、沈涵曦、司璇、魏思瑜、项天微(外勤)、汪星悦、秦若华(外勤)、丁月朗、常锦诗、楼晓萌、陆宇(外勤)、钱博雅(外勤);
知情人:夏雯莉;
其他正式成员(科研岗):沈钢【男】、李超婷、沙雯宁;
其他正式成员(非科研岗):罗慧楠(外勤)、楚文(外勤)、雷雯婷(司机);
实习成员:王礼【男】、贺晓音;
常态合作协议签订者:刘晓涵。
2022年10月20日下午
天河恋歌
于魔都(考虑到作者的身体状况,这辈子也不太可能离开魔都了,故以后每一卷的说明略)
————分割线(以下为卷首语正文)————
在这次前往高卢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了解了无数我从老前辈们那里根本没听说过的外国,也在刘晓涵小姐以及希羽组的高卢籍华裔翻译丁月朗的带领下,阅读了许多高卢的有关高等教育制度和其他细节相关的文件。
在刚下飞机的第一天,我见识到了夏希羽如何用一昼夜的时间就让我们在改开之后首次招收到了来华的博士研究生——来自巴黎第九大学里的,研究决策优化的前沿理论与技术应用的LAMSADE研究小组。
此后的几天里,我在这位研究生小姐原先所在的科研机构中,看到了许多让我感到情绪亢奋的科研设备。
此外,在LAMSADE,我看到了我去过的几十所国内的不同等级的科研机构没有看到的活力。
LAMSADE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电子计算机应用率和研究生占全体科研人员的比例都远远高出了高卢同类实验室的平均水平之外,还有一个我国现有的科研机构都无法做到的一点——他们的科研与技术和各个相关产业的结合非常密切,我在考察期间有幸接触了其中一些项目,对这些项目的具体情况我会在整理完毕之后,另外做口头汇报,此处不做赘述。
在此期间,我不得不提到夏希羽个人在整个行程期间的作用,大致情况如下——
首先,我们原本应当按照国内的外事工作规定住在大使馆方面指定的住处,但由于当地的共济会大东方会总部对夏希羽有特殊的学术讲座邀请,我们这次才得以成行,更是有了入住顶尖五星级酒店和同等级的度假区的机会。
其次,正如前文中我提到的那样,在刚到巴黎的第一天,身体状况并不好的夏希羽在见到意外前来的罗伊教授和他的研究生。随后他只用了几分钟的交谈就招收到了后者,一位来自新锐的世界一流大学——巴黎第九大学——的博士后讲师,在原则上成功同意到我国读他的博士研究生(相关资料已在行程的第一个休息日传回国内,此处略)——这句话的每一个关键词都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怪异。因为我一直认为,这种事应该发生在我们国内更为确切,或者是夏希羽被某个学术机构看上,并被外方请去担任高级的科研职务。
但事实显然超出了我的预期。夏希羽在通过对方主动找上门询问问题期间,又通过仅仅半个下午的耐心教导使对方了解了我国的大致情况、魔都交大及希羽组的科研环境、来我国读研究生应当遵守的一切规章制度,并与这位我国自改开之后的首位来华就读的外籍博士研究生达成了极大地有利于我方的条例。这一模范案例将为我国的有关工作提供极大的参考价值。
在此事过后,负责商谈占多数的学术合作等相关谈判的夏希羽几乎以一人之力,与负责占少数的轻重工业有关谈判的秦若华小姐共同承担起了之后数日的一切谈判进程。我在谈判后整理的几位外方代表与赛丽娅小姐(我们这次行程的负责人)关于他的评价中找到了共同点——
“多数时候他比他身旁的两位法语翻译(此处指魔都外大的刘晓涵同志和希羽组的高卢籍翻译丁月朗)还要了解我们的真实需求和真实想法,有时能提出极富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
“有些时候带有些过于天真的梦想,但这也只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年仅20岁左右的年轻人必然存在的、在工程领域的实践经验不足所导致的而已,即使是这些梦想也并非一无是处——它们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前瞻性。这或许源自于夏(希羽)本人对工程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
“在会谈期间,他总是能幽默而不失严肃地聊起一些与谈判不同程度相关的其他话题,而且能把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
以上为我私下收集到的最多的三点共识。
……
随后的十余天里,我印象最深的在于:夏希羽等人即使是在休假期间,也在休息之余,进行着各类外文资料的例行阅读,或者对整个休假地点进行各方面的考察。夏希羽和希羽组的所有人几乎无时无刻地不在到处学习。
……
——乔办-教育组-高等教育小组,邓瑜于1981年5月回国后写的考察报告(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