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林程走去生活超市找三伯借小货车。
村道两旁的稻田,禾苗绿油油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溪水叮叮咚咚地流淌。
公鸡、母鸡在溪边的草地上觅食。
小鸭子在溪水里觅食,它们游过之后,尾部拖着长长的波纹。
树上的蝉鸣声一天比一天嘹亮,一天比一天密集。
林程经过一棵大树,听到响亮的“知了知了”,停下脚步,在树干上找了一会。
看到了趴在树干上的蝉,黑褐色,表面覆盖有金色的绒毛,前后翅透明。
这是他今年见到的第一只蝉,之前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身。
三伯和三伯娘开的生活超市是用自建房改造的。
一楼是超市,二楼和三楼自住。
楼房右侧单独修了个楼梯,直接通往二楼,不用每次回家都从一楼的超市进入。
房子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另外带有前院和后院。
以前没有限制自建房的面积,村里的房子都是往大了建,而且一建就是两层起步。
村里很少看到只有一层的房子,甭管有钱没钱,建了就要建大、建高。
然后一问,两三层的大房子,家里常年只住着老两口,或者独居老人,年轻人一年到头住不了几天。
还有很多宽敞的大房子都是空着的,有些可能过年回来住几天,有些几年不回来一次。
这是月溪村的常态,也是很多村子的常态。
等老人百年了,可能房子也就空着了。
没有人住的房子没有人气,会破败得更快。
三伯和三伯娘在后院里养了鸡鸭鹅。
开了生活超市之后,拆掉了前院的围墙,连同房子前面的空地,一起铺上了水泥。
他们在上面放了几顶大的遮阳伞,伞下放了桌子凳子。
农闲时,经常有村民坐在这里下棋、打扑克、嗑瓜子闲聊。
林程走过去跟聚在超市门前的叔伯婶娘打招呼。
看到林安国,林程马上想起了三花猫的事情,于是问道:“国叔,你家的猫是怀孕了吗?”
“是咧,你想要小猫崽?”林安国问道。
一般有人问母猫是不是怀孕了,基本都是想要小猫崽的。
“嗯,想养一只猫,如果还没被预定完的话,麻烦国叔给我留一只。”林程点头。
“行,没有人预定,到时生了告诉你。”
林安国笑道:“我也不知道它怀多久了,应该这个月能生。”
猫咪的怀孕周期一般为60-63天。
农村里的猫都是放养的,几天不回家是常有的事。
尤其是春天,万物复苏,动物们开始躁动,猫咪可能十天半个月都不见回家一次。
有时母猫能在外面生了崽,再把崽叼回家。
林安国一看自家猫,怀是怀了,什么时候怀上的,他没留意到。
林安福也在,坐在轮椅上,面无表情,皱着眉头。
自摔到脊柱瘫痪以来,他的面相都变了。
以前虽然干活晒得黝黑,但看起来精神,面相柔和。
现在眉宇之间有点郁结,长时间拉着脸,变得苦相了。
林程跟他打招呼问好,他只点点头不说话。
遇到这样的变故和打击,从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变得不能自理,打击太大了。
无论外人怎么开解,可毕竟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能不能走出来还得靠他自己。
“咦,小程过来了。”吴彩冬听到他的说话声,从超市里走出来。
“伯娘,我想借用小货车,不知道什么时候方便?”林程说道。
“现在空闲着呢,我去给你拿钥匙。”
吴彩冬拿了钥匙给他,问道:“你去镇上吗?”
“嗯,去镇上买肥料,顺便买些喂鸡的谷子、玉米粒那些。”林程答道。
“镇上的菜市场对面新开了一家早餐店,你回来时帮我买两碗豆腐脑,那家的豆腐脑可好吃了。”
吴彩冬前几天去吃了一次,回味到现在,要是这家早餐店开在村里,她能天天去吃。
“好咧。”林程答应道。
“对了,你三伯让你别给小货车加油了,他说你再这样,他就不把车借给你用了。”吴彩冬叮嘱道。
“好的,伯娘,这次一定不加。”林程从善如流地说道。
“你注意安全哈,别忘了买豆腐脑。”吴彩冬挥了挥手,对豆腐脑心心念念。
林程坐到驾驶座上,刚想开车,忽然想起今天是赶集日。
他赶紧打电话给老婆:“佳佳,今天是赶集日,你要不要去看一下,带妈和孩子去逛逛。”
“赶集?”
许诗佳轻快地应道:“好啊,我给娃收拾好东西就出发。”
“嗯,我现在出发,先去买肥料、玉米粒那些,很快的,你们到了等我。”
林程说完,不放心地叮嘱了一句:“你让妈开车。”
“知道啦。”许诗佳回道。
周曼的驾龄十几年了,车开得很稳,经验丰富,能临危不乱,应变能力强。
许诗佳拿到驾驶证之后不太敢开车上路,只鼓起勇气开过两次,把林程吓坏了。
为了老婆的安全,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也为了他人的安全,林程让老婆别开了。
许诗佳是考证一次过,文化课的成绩特别优秀那种。
但架不住心理素质不行,一开车上路就紧张。
越紧张就越容易出错。
其实许诗佳自己也不敢再开了。
她很庆幸上次只是出了个小车祸,没造成人员伤亡。
每次回想起来,她都一阵后怕。
林程到了镇上,直奔农资店,买了肥料,再到旁边买了喂鸡的谷子、玉米粒等。
然后到停车场跟老婆汇合。
“妈,佳佳。”林程一下车,看到丈母娘和老婆,问道,“等多久了?”
“差不多十分钟。”许诗佳说道,“走吧。”
“先去市集看看,再逛别的?”林程问道。
“可以。”周曼和许诗佳都点头同意。
赶集,是以前经济不发达的时代留下来的一种贸易形式。
很多村镇每旬逢“三、六,九”或“一、四、七”或“二、五、八”为赶集日。
镇上的赶集日,以前是每旬逢“一、四、七”的日子,一般说是“赶圩”。
后来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买卖商品越来越方便,人们不再依赖市集。
赶集日的周期便拉长了,现在一旬只有逢“七”的日子是赶集日。
也就是说由一个月九天变成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