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皇族既是由关陇门阀逆而篡取前隋江山,岂能不知门阀之于军队之侵蚀是何等丧心病狂?将十六卫大军分驻天下各地的确能够威慑各方,使得政局稳固,但也会因此给予各地门阀渗透、侵蚀军队的机会。
一旦这些军队被各地的世家门阀掌控,不尊朝廷号令,甚至会出现汉末“十八路诸侯讨虎牢”的旧事,弱干强枝,社稷倾颓之道也……
房俊喝了口茶水,淡然道:“郡王放心,十六卫军队驻扎各地之后,将会定时轮换主将,避免军队只知主帅、不知朝廷的陋规恶习。”
武德殿上一阵默然,李孝恭也有些惊愕,张张嘴,最终却没有说话。
主将轮换?
你可真敢啊!
军权来自于军队的拥护,这可不仅仅是军队长官就能达到的,需要长时间的安插亲信、收拢人心,但凡能够臻达一军主将地位之人皆当朝人杰,这样的人耗费无数心血锤炼出来的军队如臂使指、惟命是从,然后你给轮换了?
谁能甘心?
十六卫大军,十六个大将军,哪怕每一年轮一回也要十六年……自今而后谁还能完全执掌军队?
不能执掌军队,军权如何体现?
没有军权,那些大将军如何善罢甘休?
这是直接挑翻了所有规则,将原本属于大将军的军权全部收归皇帝……
能够实施吗?
李孝恭不知道,但如果当真顺利实施,则意味着皇权前所未有的集中,能够真正实现“皇命所至、莫敢不从”。
一旁的李勣表达了担忧:“且不说如此做法会否使得十六卫大将军人心惶惶,单只是十六卫大将军如此轮换,必然导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发生,严重削弱军队战力、影响军队团结。”
房俊不以为然:“当所有军中中上层军官全部来自于‘讲武堂’,经受过最为系统的教育,忠君爱国之心根深蒂固,这些担心便不复存在。”
军队是最为特殊的存在,一个国家若不能完全掌控军队,灭亡是迟早之事,而想要使得军队完全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唯一的办法便是军中所有军官都要经受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他们立志于为国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将国家利益置于一切之上。
当然,在这个时代想要达成这样一个目标,非数十年之功而不能成,期间不仅要对军校建设投入巨大,还要与不舍军权的军中高层展开斗争。
任重而道远。
李承乾一锤定音:“任何改革都不能一蹴而就,但自今而始,这一项政策将成为军队改革之关键,朝廷一以贯之的予以推行,诸位爱卿当竭尽全力配合朕。”
“喏!”
几位军机大臣齐声应是。
时至今日,有着房俊的强力支持,且世家门阀处于极度虚弱之状态,皇帝的权威达到巅峰,甚至较之贞观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太宗皇帝虽然文韬武略、英勇盖世,但世家门阀之强盛却使其有志难伸、处处掣肘。
而李承乾通过两次近乎于死里逃生的巨大风险,得到了太宗皇帝亦未曾得到的皇权集中……
任何一项政策,只要房俊予以支持,旁人谁也不能阻挡,包括“朝中第一人”的李勣在内。
而事实上,谁都知道李承乾天资平庸,对于各项改革之举措必然皆出于房俊之手,换言之,房俊通过李承乾这个皇帝来实现他对于帝国的改变。
这是好事吗?
当然不是,李承乾的作用有些尴尬,几乎等同于“傀儡”,只要房俊愿意,似乎随时都能掌控朝政,完成“权臣”的进化。
是坏事吗?
好像也不算,在场皆乃有识之士,知道帝国潜在的危机在何处,若是按照房俊一系列改革缓步推进,帝国只会愈发强盛。
现如今所展示的皇权无与伦比之集中,皆是假象,假以时日,等到种种改革步入正轨,帝国政治必然再度回到“政事堂制度”,“以集体制约皇权”。
改革需要强有力的力量去强行推动,破开既得利益者的重重阻力,这是大臣们一致认定的,且没有人可以阻止。
“政事堂制度”是将皇权分割成无数份,交由宰辅们通过政事堂去治理国家,这同样也是大臣们所希望的。
既然最为困难的事情已经由房俊在推进,何不顺水推舟乐见其成呢?
如若成功,大家的权力并未削弱。
如若失败,所有责任推给房俊一人承担即可……
进可攻,退可守。
故而,当房俊将组建左右金吾卫之事宜呈递上去,且举荐左右金吾卫大将军之人选,诸人皆无异议。
谁都知道这不仅仅是陛下对于房俊在叛乱之中所立下战功之褒奖,更是陛下信任房俊由其负责京师治安之举措。
但李孝恭还是忍不住道:“‘金吾卫’之名,想必是源自汉武帝之‘执金吾’,闻听越国公对于其权责之介绍,亦是不遑多让……只不过京师禁地,赋予一支军队这般超然之权力,是否妥当?”
按照房俊组建之后的金吾卫职权范围,包括徼循京师、禁备盗贼,逮捕罪犯、审治狱案,京戍屯卫、临时征伐,京师巡警、烽候、水火、道路皆归其职……权力太大,几乎整个长安城尽在其所辖之内,数万人马穿梭京师无所节制。
想当年即便是中兴之主光武帝刘秀都曾艳羡的说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其阴丽华”这样的话语,可见“执金吾”滔天之权势。
由房俊组建、领导的“金吾卫”控制京师,固然能够力保皇权稳固,但与此同时将整个京师置于自己掌控之下,权柄滔天,难免触动旁人的利益,导致内部权力争斗,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李承乾对于这一点却是不容商榷:“太宗皇帝东征,抽调关中无数钱粮,其后连续两次叛乱,关中各地更是动荡混乱,不臣之辈此起彼伏。京兆府、百骑司、左右武卫等权责交叉、管理混乱,致使屑小之徒投机钻营、危及社稷,如今以左右金吾卫统一权责,实有必要。”
金吾卫掌控长安内外,对于皇权的确威胁甚大,但只要金吾卫掌控在房俊手中,李承乾便可安枕无忧,根本不会去考虑皇权安危之问题。
相反,之前关陇、晋王两次叛乱的过程之中,不仅朝廷中枢运转停滞,整个长安的防御、治安、缉盗等等更是完全崩溃,叛军不仅大张旗鼓攻城掠地,更在城内城外进行策反、刺杀、扰乱,致使偌大的长安城人心惶惶、空不设防,若非使李靖坐镇春明门外威慑各处城门,怕是长安城早已沦陷。
太极宫内,由百骑司、禁卫负责宿卫,太极宫外,则全部交由左右金吾卫负责,权责清晰、职务分明,定能更好的管理长安、防御长安。
毕竟等到关于土地、税赋之改革缓步推进,他这个皇帝极有可能成为天下人口诛笔伐之“昏君”、“暴君”,若不能将整个长安城里里外外布置得铁桶一般,搞不好哪一天就要被世家门阀里外勾结予以刺杀……
唯有将长安城之防御交给房俊,他这个皇帝才能安枕,旁人他一概信不过。
诸人只能默然,只不过心底难免叹息,金吾卫之权责通天彻地,与此同时,执掌金吾卫的房俊可谓权柄滔天。
若非房俊执意不肯管理政务,怕是大唐第一个“权臣”已经出现……
但房俊识大体、懂进退,深藏敬畏之心,主动对政务避之不及,只掌控兵权,留有余地。
*****
晌午由御膳房准备了膳食,皇帝与几位军机大臣在“军事处”的值房内简单用过,会议持续至傍晚时分,才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关陇、晋王连续两次兵变,显示出现在的军队体制存在着巨大问题,改革实属必要,只不过面对皇帝、房俊两人的大刀阔斧,李勣、李靖、李孝恭三人分别持谨慎态度,时不时表达出反对之意,但由于薛万彻全程跟紧房俊步伐,只要是房俊提出的他全部赞成,这就导致陆陆续续多项提议皆被通过。
搞得李勣、李靖、李孝恭三人很是郁闷……
他们并无维系以往既得利益者的意思,但是眼瞅着政事堂被薛万彻这个毫无原则的浑人搅合得一滩浑水,自然多有不满。
就算将军机大臣的名额削减一个,也总比将薛万彻这个不学无术的浑人在这里瞎搅合为好吧?
五人的军机处房俊、薛万彻各一票,加上陛下的两票,总能在“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之下将一项项政策顺利通过……
李勣等人终于见识到了皇权集中所彰显出来的威力,简单一句话,那便是“九五至尊,口含天宪”,皇帝的意志将会得到毫无阻碍的贯彻实施,帝国上下、俱为一体。
当然,前提是皇帝英明神武不至于刚愎自负独断专行,且不会受到权臣之蛊惑、胁迫……
(本章完)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