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直系家庭的分崩离析,王莽顾不得内忧外患,一心还想要组建新的家庭。
就在这时,一个名叫阳成修的郎官,看穿了王莽的心思,献上了一条符命。
他说如今没有“天下母”,要再立皇后才行。
这条符命的出现,给王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
尽管天下都知道现在禁止献符命,但王莽却欣然接受了这一条。
一时之间有人猜测,这很可能是皇上自己授意的。
于是,在天下已经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时刻。
王莽却一面大放悲声,毁坏汉武帝、汉昭帝的宗庙,将自己死去的子孙葬于其中。
一面又兴奋地派遣中散大夫、谒者各四十五人分行各地,访求淑女,准备立新的皇后。
他的这种行为,让朝野臣民感到震惊与不解。
人们纷纷议论,这样的皇帝,真的是当年那个坚守儒家信念、志在天下的儒生王莽吗?
他曾经的理想与抱负,是否已经在权力的诱惑与人性的复杂中烟消云散?
正在这时,魏成郡的一位大尹,名叫李焉,他竟与一名江湖术士王况勾结在一起,上演了一场惊世骇俗的谶书闹剧。
这王况,本是个算命的江湖骗子,却被李焉视为至宝,两人合力编造出一套神秘莫测的谶书。
书中言之凿凿,声称当年与翟义一同起事的刘信并未身死,
而是隐匿于江中,蓄势待发,誓要报仇雪恨,恢复祖宗基业,卷土重来。
更令人咋舌的是,书中还提及一位自称樊王的大盗,同样刘姓,
正率领千万人众,结成不可一世之势,誓不接受招安与赦免,意图动摇西都常安与东都洛阳的根基。
更预言十一年后,太白金星将大放异彩,岁星木星也将贯入井宿,预示着天下大乱,战火纷飞。
王况编完这谶书,仍觉意犹未尽,他狡黠一笑,对李焉说道:
“李大人,这万一篇幅太短,无法显示我们通天彻地的能耐,
何不将王莽朝中大臣们的吉凶祸福应验之日也一一推算出来?
汇编成册,定能令天下人震惊,更有震慑之力!”
李焉一听,觉得甚妙,当即拍板决定,并找来十几个下属分头抄写。
然而,世事无常,其中一个抄写者心中恐惧,深知此事若败露,必将身首异处。
他暗自思量:“这分明是要谋反啊!
我不过是个小民,为了几个小钱,难道要把命搭上?
我可不能和李焉大人相提并论,
那算卦的说了,姓李的属火德,天生是辅佐汉朝的,我又不是,跟着瞎掺和也没什么好处。”
想到这里,他毅然决定告发此事,以求早日脱身,免得陷得太深无法自拔。
王莽还在为王临之事难受不已,这李焉刚好撞到枪口上。
人赃俱获之下,还搜出了一大摞谶书。
王莽一看,大惊失色,怒斥道:
“这等胡言乱语,竟敢用来与予对抗天命,
实在可恶!杀无赦!”
当即派使者将李焉、王况就地正法。
然而,王莽心中却犯起了嘀咕:
“说不定他们说的还有点道理呢,
谶纬这东西很深奥也很灵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有备无患。”
想到这里,他忽然记起王况曾说过姓李的要在荆楚一带兴起。
于是,他当即任命侍中掌牧大夫李婪为大将军、扬州牧,并赐名“李圣”,主管荆楚一带的行政事务和军事行动。
想必李焉若泉下有知,看着自己辛苦半天的“功劳”却被别人摘去,定会懊恼不已。
李圣刚上任不久,王莽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前些日子,王匡与廉丹本欲东征讨伐,却因接连不断的丧事而耽搁。
如今听说赤眉军势力愈发猖獗,竟将太师的属官羲仲景尚都给杀了。
王莽深知,若不派些精兵强将前去镇压,恐怕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他下令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在东门外为王匡和廉丹送行,希望他们能凯旋而归,平定天下大乱。
吉日虽已选定,可大军出征之日,天空却下起了倾盆大雨,将士们被淋得个个如同落汤鸡一般。
王莽端着酒杯,满脸肃穆地为将士们壮行,亲自祭祀路神。
为首的是太师将军王匡、更始将军廉丹,他们准备赴关东远征樊崇军。
王匡是王音之孙、王舜之子,还很年轻。
廉丹是新朝老将,廉颇后人,经验丰富。
两人位高权重,带领十万大军出征,寄予了王莽一举荡平关东的厚望。
其他官员也只得跟着依样画葫芦,纷纷送上“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的祝福。
然而,在这庄严的场合中,却有一个看热闹的老头在一旁嘀咕道:
“还壮行呢!
出征赶上下雨,这古书上有讲究的,
叫‘泣军’,
是老天爷为这帮送死鬼伤心呢!”
王匡和廉丹一听这话,心里顿时像被浇了一盆冷水。
王莽自然也听到了这番话,心中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将这不识时务的老头宰了。
但碍于场合与颜面,他强压下怒气,转而心生一计,微笑着对那老头说道:
“这位老先生恐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吧。
不错,古书上确实有‘泣军’一说,
但您记错了。
出征遇见小雨,衣服不湿,那才叫‘泣军’,是凶兆。
可今天的雨如此之大,这在古书上叫‘润兵’,又叫‘洒兵’。
是大吉大利的祥兆!
不懂的事就随便胡说八道,您这不是在扰乱军心吗?”
王莽一番话,说得那老头哑口无言,心中暗自庆幸今天捡了一条命。
太师王匡原本听了那老头的话,心里挺不是滋味。
但经过王莽的一番解释和安慰,心中的阴霾渐渐散去。
然而,真正将要哭泣的,却是那些饥寒交迫的关东饥民。
王莽一面大肆出兵,一面又深恐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专门在发兵文告里做了解释,大意是如今大旱、蝗灾、霜灾接连不断,饥荒也随之而来,百姓生活困苦,许多人四处流浪。
他对此深感悲伤,因此特派东岳太师待进褒新侯开放东方各处粮仓。
太师公去不了的地方则由大夫、谒者代行开仓放粮之职责,以求保全百姓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