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年底可以结婚
祝愿抿了抿唇。
老父亲忍无可忍,还将肚子里的话都一咕噜得全部给抖了出来,“上次你妈妈回家后还说的,说他已经有一个可以同居的女人,快的话年底就能结婚,怎么还敢来招惹你的?”
“这不就是…叫什么…吃着碗里的又看着锅里的吗?”
蓦地,祝父被自己的妻子给瞪了一眼。
因为有过前车之鉴,他自己也曾是分叉轨道上的一辆车。
所以一下子噤了声,在这种问题上不敢轻易有发言权。
毕竟年轻时,实在是太有钱了,心智成熟得又晚,身边狐朋狗友稍微一提议,就会心动。
还会以这个圈子本来就是这样为借口去找其他女人、去出轨。
后来有了祝愿,妻子声泪俱下地对他说:“如果以后咱们的女儿找了一个男人,那个男人也日日夜夜在外花天酒地,养小三小四与你一样,你不觉得是轮回的报应吗?”
不能因为大多数人怎么选,就默认那条路是常态。
只有掌握真理才是正确的。
哪怕只是少数中的少少数。
也是这么一句话,彻底警醒了祝父。
他开始收心,开始一心一意地对待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再也不进那些声色犬马的场子里瞎玩。
至于那些经典流传的什么“人之劣根性”、“只是犯了一个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而已”之类的话,统统都是借口而已。
洁身自好很难,但并不是完全做不到。
所以如果时光可以重来,祝父发誓,他一定不会再在年轻时胡作非为了。
污渍伴随一身,只能遗忘,无法消除。
也正是因为全部都切身实地得经历过一次,所以祝母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在情感上栽跟头。
如同一开始选择林家结亲的原因一样,她心目中的最佳女婿并不需要多优秀,也不需要能力要多出重。
最重要的是,可以拿捏。
可以被女儿拿捏。
可惜林家那个是演出来的,而现在这个顾京律,别说“拿捏”了,他们作为长辈,跟这个晚辈说几句话,有的时候心里都会犯怵呢。
谈何控制?祝愿不明所以。
听完父亲的那句话,她沉默了半晌,两只垂在身侧的手一直都在紧紧捏着裤子。
正如母亲一开始所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那包不住就不包了呗。
坦白了,她反而还轻松呢。
而且现在父母都在指责是顾京律的错,明明一开始他们会走到这一步,都是她回国之后,出于恶劣报复心态的手笔。
所以不想再让那个无辜的男人为自己背黑锅了。
深呼吸一口气,祝愿颇为耿直严肃地回答道:“如果那一次同居的那个女人,就是我呢?”
她打算快刀斩乱麻,压根儿不给父母任何的反应时间,径直继续说了下去:“那是不是快的话,我们年底也可以结婚呀?”生活如此,可就真的太美满了。
感觉接下来的大半辈子,真的别无所求。
因为笃信顾京律对她的爱,所以不需要她求上苍、求佛、求任何一位神仙,企盼恩恩爱爱长长久久到白头。
那个男人的爱,本身就没有保质期。
祝愿以为只要她说出口,有决心一些,无论如何向来开明的父母都是不会反对的。
没想到那两句话一经说出口,诺大的客厅,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率先捂住心脏,并且喘不上来气的是祝父,一旁管家见了连忙倒温水过来给他顺气。
要不是今年的体检刚做过,没有查出什么心脏病之类的毛病出来,不然这会儿都要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了。
祝母还算镇定,些许是一早就有想到过这个情况。她倒退一步,双手反向撑住了桌面,低声询问道:“你们在一起多久了?”
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
说宽泛一些,可以从她大学毕业回国那一天开始算起,是厮混。
说严谨一些,则是在第一次出差之后不久,她跟着顾京律一起去乡下看望方雀初父母那回,互通了心意。
但自己的父母甚至并不知道她去乡下这回事儿。
解释起来的话,信息量太大了。
祝愿挠了挠后脑勺,含糊其辞:“也没多久,就是最近的事情……”
年轻人嘛,一看对眼又擦枪走火的,其实很正常。
但是父母在婚姻大事这方面,还是遵循着过去那老一套一尘不改的旧思想。一定要先结婚再怎么样的,不允许中间环节出现任何的差错。
听到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时,祝母身子稍微直起了一些,多余的私密事情当着丈夫的面,她也不好多问,只淡淡回答道:“那还好。”
毕竟在那一天清晨是亲眼撞见2601的屋内有个上半身只穿了男人衬衫的姑娘。
要说什么都没有发生的话,她不相信。
三十年前就不玩什么柏拉图式的恋爱了。
晚上睡在同一张床上的两个人,还是男女朋友关系,能给憋得住什么都不发生?
而这一点,也让她更加不喜欢顾京律了。
不知分寸。
女孩子所吃得亏远远要比男孩子多得多。
别跟她谈什么平等之类性无罪的空话!
“还好什么?”祝愿有一丝窃喜,以为是母亲先点头赞成这段恋情了的意思。
不料下一秒,祝母的话就给了她当头一棒,“你们现在还来得及分开,别和我说什么感不感情之类的问题。”
“我了解你,至多三个月不见,你就能把顾京律彻底忘了。”
祝愿一时之间都没能够反应得过来。
旁边喝完了水的祝父也开始帮腔了,“是的,赶紧分手,雍景湾的房子别住了,君庭的工作也不要继续干下去。”
“离那个姓顾的,最好是有多远离多远。”
祝愿张了张嘴巴,喉咙口却嘶哑得发不出一丁点儿声音。
她是有想过父母一开始接受不了这么大的反差的。
毕竟先前她和顾京律的关系摆在那儿,是互相不对付,互相看不顺眼。所以就想着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告诉他们真正的顾京律有多好,是怎么样子的,他们最终肯定是会点头答应的。
可如今,未曾想到这一上来的反对态度就太过于强烈了些。
好像根本就没得再商量的余地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