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弘光元年二月二十六日。
今日的阳光格外明媚。
前日迎来了一场雨,终于让人感觉到了春意。
朱由崧看见路边的田野里,有农民在劳作。
近四万人的大军,于今日一早渡过江,抵达了应天府城外燕子矶。
对于这次卫辉之战,朱由崧一直隐而不发,现在回到应天府,觉得是时候开始宣传一波,让大家都知道了。
数名背上插着令旗的勇卒,骑着高头大马,分成几波,带着捷报,从应天府城各城门飞奔而入。
皇帝御驾亲征,全歼建奴正蓝旗,活捉建奴和硕肃亲王豪格的消息,被分成几波入城门的传令兵快速传开。
当捷报传令兵骑着战马,背着令旗,从聚宝门飞奔而入,口中高喊:
“捷报!捷报!陛下御驾亲征,全歼建奴正蓝旗,活捉和硕肃亲王豪格!”
“捷报!陛下御驾亲征………………活捉建奴和硕肃亲王豪格!
整个应天城所有人都懵了,震惊、不信。
“捷报?咱们朝廷什么时候打仗了?”
“御驾亲征?皇帝带兵去打仗了?什么时候的事?”
“那个从小征讨蒙古,多次领军入关抢劫大明的建奴和硕肃亲王,被抓了?”
“这那里来的传令兵?他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无数问号从应天城百姓心中升起。
咱们皇宫那位昏庸无能、贪杯好色的皇帝御驾亲征了。
这怎么可能。
要不是传令兵背着黄色令旗,撞死人不赔,还得吃官司,有人都狠不得把传令兵拽下来马来问个清楚。
这是个假情报。
无数人心中是这样想的。
中午时分,四万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南京城中,后面那一千多满清俘虏,用绳索串成长长的一大串,当然也是一起押入南京城中。
首辅马士英听说皇帝回来了,还跑去卫辉打了一仗,顿时觉得皇帝太任性了。
什么?
皇帝卫辉府一战捉了建奴和硕肃亲王豪格!
哦,这实在是太好了。
我老马这一阵子都快顶不住了。
满城百姓议论纷纷,群愤激昂,民意汹涌,已经有人在暗中闹着要皇帝退位,把皇位还给那北来太子了。
现在皇帝回来,马士英总算松了一口气,立刻率领文武百官,迎接皇帝。
“臣等恭迎陛下凯旋而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崧骑着马,由身边一众武将簇拥着,他居高临下看着跪在地上的一班官员,淡淡的开口,
“众卿平身!”
“陛下,您终于回来了,眼下南京城内人心混乱,民间百姓议论纷纷,都快变天了呀。”
马士英满脸担忧之色,立刻诉苦,他这几天都快急死个人了。
阮大铖也急匆匆的出来说道:
“陛下,有人心怀不轨,冒充崇祯太子,请您下旨严惩。”
朱由崧大声说道:“阮大铖,事实未明,休得妄断,朕至今无有子,如若那少年真是烈帝遗孤,当入住东宫。“
“陈明遇!”
“臣在。”
“速速将那少年寻来,要多加看护,得免遭了歹人陷害,朕的亲人已经不多了。”
弘光天子态度很明确,一副表明了要护着那北来太子的样子。
阮大铖听到朱由崧的态度,明显急了,“陛下,那所谓的崇祯太子,处处行为可疑,说的话也是漏洞诸多,岂可随意轻言入住东宫呀。”
“朕多日长途跋涉,乏了,先回宫。”
朱由崧都已经表演完了,当然得赶紧回宫了,断定真假太子是三言两语在这城门口能决定的吗。
他得赶紧回宫,还有大把事情要忙呢。
“陛下啊,这………”阮大铖还要再说些什么,被马士英悄悄拉了一把,示意他稍安勿躁。
朱由崧回到皇宫后,立刻召来司礼监的几个大太监。
朱由崧为什么不先传捷报回京,是因为他要马上准备办报纸,快速抢占舆论市场,正好可以把卫辉之战作为噱头,引起轰动效果。
如果真以为现在南京中汹汹民意不可为,吓着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历史上朱由崧就是被这些群愤激昂,汹汹民意吓着了,在处理北太子案时出尽昏招,马世英吓得含含糊糊不敢直接表态。
朱由崧倒是认为出现这种事不用慌,这些只不过是一丢丢人在使坏,小部分人跟着起哄,大部分民众抱着吃瓜的心理凑热闹而已。
报纸他早就规划好了,要不是去了趟河南,早都已经搞起来了。
到时候卫辉之战通过报纸,慢慢的详细报道出去,分散百姓们的八卦之心。
再说他今天在城门口,大声表明了自己对北来太子的态度,自己没有儿子,可以让他入主东宫。
当然前提是他得是真的崇祯太子,朱由崧自然不说,要让别人去说。
都这样了,要是还有人在起哄,那就是别有用心了,这时候就轮到陈明遇出手了。
他准备把报纸交给司礼监去办,司礼监跟皇帝相处的时间最多,也离皇帝最近,能有效的向外传达皇帝的意愿。
明朝内廷二十四衙门有一套完美的选拔制度,明朝中后期能进入司礼监的太监,几乎个个都是人才,叫他们办报纸写文章都是小意思。
司礼监是明朝皇宫内廷特有的建制,明朝内廷共设24衙门,而司礼监居内务府12监之首。
司礼监设立于洪武年间,最初只不过是由太监组成,给皇帝起居内务的普通机构。
司礼监在明初时期,并不起眼,朱元璋预见了太监干政的危害性,他对太监的权力严加限制。连字都不让太监们认,文官武将丝毫不把他们放眼里,可以说就是一群小透明。
直到永乐年间朱棣才慢慢启用太监,朱棣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监管力度,开始派身边的太监到军事、政治部门担任重要职位,还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太监,就是七下西洋的郑和。
但是朱棣自己是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皇帝,虽然太监权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张,但还没形成固定的制度,被重用的太监也不全来源于司礼监。
司礼监真正发展壮大是明朝中叶以后,那时皇帝对文官集团越来越难以把控,加上部分皇帝爱上了躺平摆烂。
那些躺平摆烂的皇帝,懒于代行理政,把许多本该皇帝自己做的事交给了身边太监去做,比如非常重要的票拟和批红。
如此一来,皇帝身边的司礼监慢慢将内廷各衙门的主要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如调派往各地的镇守太监、提督京营、掌管东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