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传媒业,言辞犀利那叫有态度。
可是对于柯立芝来说,罗克的新闻发布会,就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罗克都已经表态了,降低关税是为民众谋福利,把更多的利润留给企业,降低民众生活成本,为了促进全球经济繁荣。
那柯立芝还能说什么?
话都让罗克说完了。
让柯立芝更措手不及的是,罗克举行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胡佛在接受电台采访时,明确表态支持降低关税,敦促美国政府尽快和南部非洲联邦政府达成一致。
“毫无疑问,尼亚萨兰侯爵是一位真正的绅士,他的话发人深省,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尼亚萨兰侯爵还是一位真正的骑士,他的谦逊,他的荣誉,他的怜悯,以及谦逊和公正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们在很久以前就是朋友了,当时我还在远东工作,而尼亚萨兰侯爵还在南部非洲比勒陀利亚警察局工作——”胡佛在罗克大肆吹捧,这当然也是为了吹自己一波。
胡佛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估计已经忘记了和罗克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这没关系,政客嘛,得有唾面自干的心理素质,还得能卧薪尝胆,能忍胯下之辱——
反正就不是人干的事。
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声音,柯立芝的身体是僵直的,目光是呆滞的,呼吸是急促的,面色是潮红的——
不能再描述了,否则就会出现奇怪的东西。
别误会,面色潮红是因为壁炉烧的有点热,虽然已经是五月份,不过华盛顿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倒春寒。
别杠五月会不会有倒春寒,上面写了是“罕见”。
“副总统先生太过分了,他怎么能这么说——”弗兰克·凯洛格脸色难看,他作为美国国务卿,想通过电台说点什么都要预约,胡佛这明显不是预约,一早就安排好了的。
不过这个事不能问,问就是我大漂亮国自有国情在此。
别听美国人嘴上说得好听,媒体可以没有立场,资本是有立场的,而媒体是受资本控制的,这个逻辑谁都懂。
现在的美国,对于舆论阵地的重视还不够,要等到冷战时期,思维才会从热战逐渐转移到冷战上。
这就便宜了罗克,罗克舍得花钱,又有尼亚萨兰侯爵的身份加持,美国人很愿意为一位英国侯爵工作,更何况罗克开出的薪水还挺丰厚,福利待遇什么的也不错,所以在这个时代,罗克简直不要太如鱼得水,
和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不同,电台的报道就是潜移默化的。
这个时代的媒体,思路还停留在“妖魔化”的层面,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形容德国人都是吃人的魔鬼,居然有很多美国人深信不疑,真的认为德国人就是魔鬼,哪怕他们的邻居可能就是徳裔。
罗克控制的媒体从不这样做,要论洗脑,软文远比“妖魔化”更犀利有效,罗克当然也不会忘记例如“夏令营”啊,“下水道”啊,“煮饭仙人”啊之类的经典案例,放在21世纪已经烂大街的梗,这个时代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鲜事物。
“都是利益,很正常。”财长梅隆稳如老狗,他就是那个“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的梅隆。
梅隆家族是美国十大财团之一,以金融起家的垄断资本集团,梅隆财团所控制的金融机构,除梅隆国民银行外,还有匹兹堡国民银行和通用再保险公司。
除金融机构之外,梅隆财团还控制着在美国铝制品行业占据垄断地位的美国铝公司,另外在钢铁、石油、化工、电气、甚至武器制造方面都有涉猎。
“我们该怎么做?”柯立芝心乱如麻,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罗克这还没发力呢,柯立芝已经自乱阵脚。
“尽快和南部非洲签订协议。”梅隆是支持降低关税的。
虽然降低关税对梅隆家族的生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不过梅隆家族的核心利益在金融,如果南部非洲和美国相互放松限制,那么梅隆家族也能进入南部非洲,这对梅隆家族来说是好事。
现在的企业,早已不是上个世纪那种单打独斗的垄断时代,交叉控股收购兼并都很正常,比如梅隆家族拥有的阿姆科钢铁公司,就是和洛克菲勒财团、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的;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也是与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还是与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
“这样的话国内——”弗兰克·凯洛格担心国内无法交代。
梅隆哑然失笑,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担心国内支持率,胡佛这么在电台上一说,柯立芝已经失去了连任的机会。
另一个时空,柯立芝决定不再参加下一次总统大选,记者问柯立芝为什么,柯立芝说对总统这个职业已经失去兴致。
不对,柯立芝说的是:“总统没有提升的机会!”
听听,这能是总统应该说的话,就跟首富说后悔创立那啥一样,老扎心了。
真·凡尔赛文学鼻祖。
“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了,我们先要平息民众的情绪。”柯立芝也慌的很,不跟南部非洲签合同就是损害美国民众利益,事情何至于已经演变到这种程度?
柯立芝备受煎熬的时候,麦克阿瑟也很煎熬。
伦纳德·伍德被调回美国之后,麦克阿瑟接手伦纳德·伍德的烂摊子,成为美国驻菲律宾总督。
1925年的菲律宾用四个词可以形容,经济凋敝,民生艰难,内忧外患,群狼环伺。
菲律宾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800万,1898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成为美国殖民地。
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日本在亚洲的矛盾加剧,菲律宾作为美国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随时面对日本八八舰队的威胁。
伦纳德·伍德担任总督时期,美国驻菲殖民政府和南部非洲的矛盾激化,同时导致和英国及东印度的关系紧张,再加上隔岸观火的法国和闷声发大财的葡萄牙,菲律宾殖民政府的日子并不好过。
偏偏这时候巴拉望岛又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叛乱,殖民政府无力平息,彻底失去对巴拉望岛的控制,所以麦克阿瑟上任之后面对的局面就是内外交困。
“南部非洲人正在马尼拉招募工人,前往狮城修建樟宜海军基地,樟宜海军基地的进展速度很快,南部非洲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建,并且囊括了德光岛和柔佛州的一部分,和之前相比,总面积扩大到至少150平方公里。”麦克阿瑟的副手也是罗克的熟人——巴顿。
不是南部非洲的巴顿啊,而是“加利福尼亚男孩”那个巴顿。
世界大战后,巴顿工作调动频繁,先是在骑兵部队服役,而后被调去研究装甲兵,研究了一阵,因为美国孤立主义抬头又被调回骑兵,期间随麦克阿瑟一起参与了对华盛顿老兵集会的镇压,然后又去了陆军军事学院进修。
麦克阿瑟被任命为驻菲总督之后,理所当然的想起了巴顿这个在世界大战期间表现出色的猛将,于是选择巴顿作为自己的搭档。
为了让巴顿的军衔配得上驻菲美军总司令,美国战争部还破格授予巴顿少将军衔。
“南部非洲人要干什么?”麦克阿瑟又气又恨,气的是美国政府不争气,恨的是南部非洲印度洋舰队的豪富。
狮城总面积才700多平方公里,樟宜海军基地扩大之后,总面积差不多相当于狮城的五分之一。
之前的樟宜海军基地总面积才86公顷,不到一平方公里,现在一个德光岛的面积就小25平方公里,再加上柔佛的一部分,印度洋舰队这哪是在马六甲海峡弄个立脚点,而是在马六甲海峡安了家。
“一旦樟宜海军基地建成之后,南部非洲就可以凭借樟宜海军基地控制整个马六甲海峡,继而辐射大半个东南亚,往返马六甲海峡的船只都会受到南部非洲印度洋舰队的监控,南部非洲人还从马尼拉工人中抽调出一部分加入保护伞公司,并且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我现在担心的是,万一这些人返回菲律宾——”巴顿心情沉重,南部非洲在东南亚不止樟宜海军基地一个据点,整个东印度都可以算是南部非洲的殖民地。
当然南部非洲是不承认殖民地这回事的,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非洲和东印度签订盟约,成为同盟国家,一旦东印度受到第三国攻击,南部非洲就会对东印度提供支援,甚至直接参战,东印度这边也一样。
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远征军中就有东印度部队参战,要不然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也轮不到东印度接手。
“联系东印度舰队的唐力将军,我要和他谈谈——不不不,先联系卢克·席尔瓦吧,我要听听卢克·席尔瓦是怎么说。”麦克阿瑟脸色阴沉,这种情况绝对不允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