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鲁肃和诸葛亮,刘珏置之一笑,劳资刚回到西陵,都还没有歇够呢,哪有功夫去见你们?
所以刘珏当即决定,先把鲁肃和诸葛瑾晾上半个月,自己好好陪陪老婆才是硬道理。
刘珏这边十分地淡定,但是诸葛瑾就没法淡定了,鲁肃就更加不能淡定了。
在柴桑的这段日子里,诸葛亮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两个,每天邀请两人游山玩水,可以说是十分的惬意。
但是鲁肃和诸葛瑾却轻松不起来。
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彭泽的甘宁频繁操练水军,每当看到那一艘艘的轮船,在长江之上驰骋的时候,鲁肃的神经都是紧绷的。
除此之外,黄忠也在南昌操练兵马,并且以围剿山贼的名义,不止一次地在新淦附近转悠。
两路人马,都摆出一副厉兵秣马,随时都要出兵的姿态,让鲁肃和诸葛瑾觉得心惊肉跳。
更让鲁肃感到担心的是,刘珏手下的这些兵马,可谓是军容整齐,士卒的精神面貌,远不是黄祖在时可以相比的。
鲁肃觉得,就算是曹操的中原雄兵,也不过如此吧。
而且鲁肃还收到了消息,刘珏平定荆南的时候,还顺势拿下了苍梧和南海,交趾太守士燮服软,派士壹送上珍宝玉石,把南海郡拱手相让,只求刘珏能停止兵戈。
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鲁肃再也无法淡定了,连忙将柴桑这边的情况,立刻派遣随从去向孙权禀报。
就在昨天,随从带回来了孙权的命令,要不惜代价缓和与刘珏的关系。
除了战败的原因外,也是因为山越又开始不安分了,又开始出来劫掠县城。
毕竟几个月前的洪灾,江东受灾也颇为严重,山越自己的粮食不够吃,只有出来抢劫汉人的粮食。
这对江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孙权又要忙着镇压山越了。
鲁肃听到这个消息,真想把山越的祖坟给挖了,你们特么能消停消停吗?
因此鲁肃每天去见诸葛亮,上来就是询问刘珏的行踪,但是每次诸葛亮都说不知道。
鲁肃都急得上火了,只是现在江东处在弱势,有求于人,他每次都必须笑脸相对。
甘宁、黄忠的军队每日操练,可能只是做做样子,但鲁肃却不敢去赌,因为江东已经输不起了。
刘珏能够攻入江东腹地一次,就证明他没有任何的顾忌,并且也有这个能力,再来一次也不是不可能。
孙权给鲁肃的书信上,赋予了他极大的权利,但是现在没有卵用,因为他连刘珏都见不到,谈判的事情只能一直搁置。
鲁肃觉得十分心累,叹气已经成了常态,同时也生出一种荒谬感,号称水军第一的江东,竟然会反过来怕对方的水军。
鲁肃觉得世道变化太快了,上一次周瑜征讨江夏,刘珏的水军还要避战呢。
这一天,鲁肃一如往常一样,来到了柴桑太守府,得知诸葛亮在书房内,也不叫人禀报了,直接就走了进去。
来到柴桑快一个月了,鲁肃几乎是天天来,府中的守卫都已经认识他了。
书房内,诸葛亮一袭白衣,右手拿一卷兵书,左手则是一柄羽扇,正在专心地看着。
听到外边的脚步声,诸葛亮抬起头来,见到来人是鲁肃,当即就笑着说道:“哦,子敬又来了。”
目光在鲁肃身上打量着,就看到了鲁肃眼中,那掩饰不住的焦虑。
诸葛亮淡淡一笑,也没有幸灾乐祸,当然也不会同情,要是这次战败的是江夏,那么头疼的就该是他了。
见到诸葛亮这副笑容,尤其是听到那个‘又’字,鲁肃觉得心情更加糟糕了。
但是,鲁肃又不得不挤出笑容,问道:“孔明先生,现在已经快一个月了,难道刘江夏还在荆南没有回来?”
或许已经习惯了,说这句话的时候,鲁肃说这话的时候,心里跟本没抱太大期望,觉得今天又要白跑一趟了。
但是让鲁肃意外的是,诸葛亮笑着说道:“子敬来得正好,我刚刚收到消息,我家少将军,日前已经回到西陵。”
鲁肃喜出望外,手都有些发抖,连忙说道:“这可太好了,还请孔明先生,带我去见刘江夏!”
“子敬稍安勿躁!”
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子敬来此的目的,我已经向少将军禀报过了,子敬只需要前往西陵,和少将军见面就行了,通行的文书我已经准备好了,稍后我会派遣一队护卫,带子敬先生前往西陵。”
“多谢孔明先生!”鲁肃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对着诸葛亮深深的行了一礼,随即拿起文书走出了书房。
怀着焦虑的心情,在柴桑等待了近一个月,总算能见到刘珏了。
鲁肃心情十分激动,当即回去做好准备,一天都不愿意耽搁,第二天就和诸葛瑾一起,带着那些厚礼前往西陵。
来到西陵之后,鲁肃已经平复了情绪,虽然马上就能见到刘珏,但能不能谈判成功,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鲁肃送上拜帖之后,开始静静地等待,终于在到达西陵的第二天,刘珏同意和他见面,并且约好了时间。
次日,鲁肃和诸葛瑾一起来到了太守府,这座府邸鲁肃有些熟悉,因为上次为了周瑜的事情,他来过这里一次。
只是这次的心情,比起上次还要糟糕。
肩膀上的担子很重,但鲁肃却没有退缩,不管刘珏会怎么对待他,他也要强忍下来,完成孙权交代的任务。
在府中护卫的带领下,鲁肃来到了书房,一眼就看到了一袭浅色衣袍,跪坐在主座上的刘珏。
跟上一次见面相比,此时刘珏给鲁肃的感觉,气势又上了一层楼,如同渊渟岳峙,安静地坐在那里,却让人不敢忽视。
“刘景升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啊!”
鲁肃心里叹了一声,立即上前拜道:“外臣鲁肃,见过刘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