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下去,惊为天人。
红薯粉条居然这么好吃,周盐真情实感夸赞:“师父,你是天才!太厉害了!”
一桌子人,对红薯粉赞不绝口,入口爽滑弹牙,却不硬,非常适合老人小孩儿。
硬着头皮尝试后,霍琚一秒破除对蚂蚁上树的成见,不愧是他夫郎爱吃的食物,就是美味。
霍琚冲凌息竖起大拇指,说了句凌息爱听的话,“很好吃,会卖爆。”
这话自然是和凌息学的,见男人一本正经的模样,凌息忍俊不禁,揽住人肩膀和他撞了撞脑袋,“那是当然。”
凌息已经筹划好了,红薯粉条、红薯干、红薯片、薯粉、薯条……
“跟哥混,保你发大财。”
第134章
继红薯大丰收后,百姓们迎来了花生大丰收,他们以为花生只是普通的果子,虽然喜悦花生的高产,却不似红薯那样疯狂,毕竟看看红薯的个头再看看花生的个头,难免有所偏爱。
直到凌老板开始大量收花生,他们才知晓,花生居然可以榨油!
花生油的诞生令无数穷苦沾不到荤腥的百姓大喜过望,在这个时代,肥肉比瘦肉价贵,猪板油更是得早起去菜市抢购,百姓肚子里缺油水,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荤。
平时做菜用蘸了油的布擦一擦锅底,哪家女人要是多用点油,在家会被婆婆汉子骂败家娘们儿,在外名声也会臭,骂她是个贪嘴货色。
谁不想见一见荤腥,肚子里多点油水呢,但生活所迫,大家不得不栓紧裤腰带过日子。
现在花生油横空出世,价格算不得低廉,却是普通百姓咬咬牙买得起的,而且他们相信,随着种植花生的人越来越多,花生油的价格迟早会降低,总有一天他们每个人都能吃上。
到闭城来的商人们被这一套接一套的新鲜玩意儿弄得心潮澎湃,钱啊!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除去花生油,各大酒楼食肆,干货铺子,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花生,有生的花生直接卖,有炒熟的香酥可口的花生,还有仅仅放了点盐巴就香得不行的煮花生。
后面更是发展出多种口味,蒜香味,麻辣味,椒盐味,油米花生,卤花生……
下工后买点花生回家,配着一壶当季好酒,小日子别提多美。
花生风靡一时,成了无数酒鬼喝酒必备的下酒菜。
脑瓜子聪明的人,利用花生做出花生酥等小食,酥香的味道吸引了老老少少前去购买,原本战战兢兢试试水的妇人大喜过望,懊恼自己怎么没多做些。
类似的小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凌息顺势开了家粉店,卖酸辣粉,肥肠粉,一开始百姓纷纷绕着走,居然有人卖肥肠,粉条那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要往里面加屎!
而且肥肠粉还敢比别的粉卖得贵!老板莫不是失心疯了吧?!
全城百姓统一认定这家店没几天就会关门,但当老板站在一口大锅前,生燃火,锅盖尚未揭开,浓郁的香味飘散出来,争先恐后往路人鼻子里钻,勾起他们肚子里的馋虫,啥玩意儿这么香?
众人伸长脖子张望,锅盖揭开,奶白奶白的汤汁在大锅里翻滚冒泡,里边煮着什么白色的东西。
他们正疑惑那是啥,突然听人大喊:“啊!那是肠子!”
“哕——”众人下意识反胃。
其实肥肠的味道非但不难闻,反而很香,一股浓浓的肉味儿。
围观人群中不少人跃跃欲试,但在他们的观念里只有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才会吃这些玩意儿,一时拉不下脸进店。
“你这肥肠当真能吃?”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走出来问店家。
老板拍拍胸脯保证:“当然能吃,我们处理得很干净,绝对吃不出半点异味,平日我们自家就爱吃,客人要来一碗吗?你是第一个,可以免费给你添一碗粉。”
相当于一碗的价钱吃两碗粉,微胖男人立刻决定试试,他故意说:“要是有异味,我可不买账。”
没想到老板居然答应了,“行,不好吃不要你银子。”
看热闹的人们霎时骚动起来,接二连三有几个人坐下,略心虚地喊:“老板要是不好吃,我们也不给钱啊!”
不知是不是老板对自家吃食过于自信,面对类似的话语,他通通豪爽答应。
有他这句话,进店的人越来越多,有抱着好奇心试一试的,也有打定主意管它好不好吃,必须说难吃蹭白饭的。
“嚯!好快!”大家见老板抓了把泡好的粉条进竹篓里,竹篓带动粉条浸没入奶白的汤锅中,来回几次,再丢入一些时蔬,快速烫软,翻转竹篓扣进碗中。
三两下一碗肥肠粉就做好了,小二将粉端给第一位客人,热腾腾的白烟扑面而来,筷子搅动间,麻辣鲜香的滋味尚未入口便已将人口水馋了出来。
一位位客人快速吹口气,迫不及待大口嗦粉,各种滋味在口腔中炸开,酸辣麻轮番轰炸人们寡淡半辈子的味蕾。
即使烫到舌头也舍不得慢下来,最后连汤底都给喝完了,更别提里面的肥肠。
肥肠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清理得十分干净,非但没有半丝异味,反而脆生生的,越嚼越香,遗憾一碗粉里怎么就这么点。
“好吃!老板再来一碗!”
“老板,可以加肥肠吗?”
顷刻间店里热闹非常,那些企图吃白食的人也不好意思在这个节骨眼上嫌弃难吃,肥肠有怪味。
而且……
他们盯着自己连汤都不剩的碗,摸摸鼻尖,要是真难吃,他们怎么吃得这么干净?
红薯粉条和花生方便储藏,可以放很久,无论海商还是陆地上的商人都很喜欢,船只和马匹拉着宁王治下的特产送至千家万户,迅速攻占市场。
宁王封地的变化,作为邻居的州府自然最先察觉,他们本打算静观其变,可财帛动人心,眼见一辆辆马车途径他们地界,前往宁王封地,无数好东西被商贾们带去远方高价售卖。
哪怕闭着眼睛也能猜到其中利益,终于,两地知州暗暗碰头,细细商量一番,决定去见宁王。
以前宁王醉心军事,从不插手朝政,朝堂上下皆知他乃一介武夫,最为厌烦政务,在国子监学习那会儿成绩回回倒数,骑射课比谁都积极。
今时不同往日,朝中变化波云诡谲,从前无心帝位不代表如今亦是,否则宁王这连番动作是要干什么?
两位知州打算先试探一二,再另行定夺。
宁王这边难得迎来客人,皇都那头同样迎来了远客。
皇帝大寿,举国欢庆,北绒等战败国以及周边一些附属小国,带着奇珍异宝前来贺寿。
此次寿宴,既是为皇帝贺寿,亦是扬大盛国威,顺便收些贡品。
毕竟之前连年征战,举国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