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不知道皇帝为何叹息,余煌小心地道:
“若是改为一日九十六刻,今人在看古籍时,可能会有误解。”
“民间日晷、漏刻,也要重新制作。”
“不如按陛下所说,在使用自鸣钟时,不再用刻。”
朱由检点了点头,觉得确实如此。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晷、漏刻仍是民间主要计时工具。如果为了配合小时制就强行要求民间改动,对自己的名声一定会有损害。
不如按之前所说,用自鸣钟时不再用刻。
从后世的经验来看,钟表普及之后,刻这个单位已经很少用到了。
人们都是说几点几分,而非几时几刻。
干脆撇过不用,让刻仍旧和时辰制搭配。
自己的想法被皇帝赞同,余煌极为激动。认为新皇帝能察纳雅言,是一位英明之主。
想到自己在史书上所看,余煌又说道:
“其实一日百刻,和十二时辰也难对应。先汉哀帝时,便曾按甘忠可之说,改百刻为一百二十刻。”
“百刻更对应的是十时,《隋书》漏刻篇记载:昼有朝,有禺,有中,有晡,有夕。夜有甲、乙、丙、丁、戊。”
“此为十时百刻。现在所谓的五更,便是从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而来。打更也是按漏壶的刻度,所谓更漏是也。”
听着余煌的介绍,朱由检若有所思,想到了和地支对应的天干。
如果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时辰制,被称为地支纪时法的话。
甲乙丙丁戊后面的“朝禺中晡夕”,只要用“己庚辛壬癸”代替,那就是天干纪时法。
和一日百刻搭配的,更应该是天干纪时法。十时百刻对应,更加简单明了。
十进制在数学上的好处显而易见,等以后计时工具进步了,说不定以后会像十进制的分秒、厘秒、毫秒那样,发展出分刻、厘刻、毫刻。
所以一日百刻完全不用改动,可以留着以后发展。不用像清朝那样,改为九十六刻。
想明白这一点后,朱由检彻底放下了改动刻的打算。又向余煌介绍二十四小时制,和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宋朝的时候,一个时辰就发展出初、正两个小时。以子时对应23点到次日1点,那么子初对应23点到0点,子正对应0点到1点,切换非常容易。
余煌不一会儿,就掌握了二十四小时制,并且写出了对应关系。
朱由检见此大赞,让他写一篇文章,介绍二十四小时制,以及时分秒等单位。又向王国泰道:
“以后宫中就用二十四小时制,直接看自鸣钟报时,说清楚几点几分。”
“相比几时几刻,时间要更精确。”
恰在这时,去询问自鸣钟状况的小太监回来了,还抬来一座自鸣钟,回报道:
“利玛窦觐见后,给宫里的匠人传授技艺。”
“不但在自鸣钟的部件上都写了名称,还反复拆卸、组装,演示如何运行。”
“宫里的匠人能够修理,自鸣钟仍能使用。”
朱由检闻言大喜,道:
“赏赐会修理的工匠!”
“如果能仿制出来,朕重重有赏。”
说着,他想起这座自鸣钟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产品,如今西方或许有更好的,又说道:
“命沿海官吏、商人搜集更好的钟表。”
“无论是计时更准确的座钟,还是能放进怀里的怀表,都要搜集过来。”
“让钦天监派人学习制造工艺,如果条件成熟,朕会建一座钟楼,向全城报时。”
听到朱由检因为一座钟表就要大兴土木,余煌急忙劝道:
“陛下不可沉迷奇技淫巧、建造奇观误国啊!”
朱由检听得皱眉,却不得不正色道:
“这不是奇技淫巧,也不是奇观误国。”
“对钦天监来说,精确的时间能够更好地记录星象,制定出更精确的历法。”
“而且家家有钟表,或者用钟楼代替打更,会节省很多人力。”
“大臣上朝也会更加精确,不用担心误了时间。”
说着,他指着起居注道:
“以后大臣觐见,要记录好时间。”
“是十分钟,还是二十分钟,都要准确记录。”
“朕的一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时,不比那么多大臣,每个人都有二十四小时。”
“只有精确用时,才能更好地分配时间。”
余煌出于身份劝谏了一句,听到皇帝给出了理由,当即不再多言。
朱由检见此松了口气,却记住了这个教训。决定以后办什么事先让臣子提议,免得自己提出,会被臣子乱喷。
这么想着,朱由检连接下来的话都不想说了。但是事已至此,他也不能半途而废,给人留下不喜谏言的印象。只能继续说道:
“再说纪年,也不能只写皇帝年号,这样不便计算。”
“朕先问你一下,张居正是哪年出生,哪年去世,终年多少岁?”
余煌急忙计算,过了好一会儿,方才认真回道:
“张居正是嘉靖四年出生,万历十年病逝,终年五十八岁。”
“嘉靖四年是乙酉年,万历十年是壬午年。从乙酉到壬午,正好是五十八。只隔癸未、甲申,便是一个甲子。”
微微点头,朱由检对余煌没用年号、而是用干支纪年计算的方法,点头表示认可,但他还是说道:
“你看这样计算,需要记清楚年号对应的干支不说,还要计算干支顺序。”
“可以说十分麻烦,一点都不直观。”
“如今,西方传来基督纪元,嘉靖四年对应西元1525年、万历十年对应西元1582年。”
“以此计算张居正的年龄,需要多少时间?”
呆了一呆,余煌不用思考,便知道只要懂得算数,便能计算出来。不像干支纪年,需要推敲斟酌。
发现了其中的方便之处,再结合朱由检所说,余煌吓了一跳,急忙劝谏道: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陛下,这是太祖奉天讨元北伐檄文。陛下切不可因为西元简便,使用基督纪元啊!”
同样被吓了一跳,朱由检没想到余煌说得好好的,突然背诵起北伐檄文。见到他这么大的反应,朱由检急忙解释道:
“朕什么时候说用西元了?”
“是想让你参考西元,制定一个纪元和干支、年号并用。”
“免得以后有人觉得西元方便,代替干支、年号。”
《明史》:(万历二十八年)大西洋利玛窦进方物。
明神宗时,西洋人利玛窦等入中国,精于天文、历算之学,发微阐奥,运算制器,前此未尝有也。
万历中,西洋人利玛窦制浑仪、天球、地球等器。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