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仙侠 > 胡宇伦 >为什么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

为什么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

作者:胡宇伦字数:3274更新:2024-09-25 12:15

兜兜历史迷

2024-8-2914:42河北

为什么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现在,也许你也会发疯

听全文

约11分钟

86人听过

上学时,读到范进中举时,喜极而疯,觉得古代读书人非常可笑。

那些为求取功名利禄而饱受八股文荼毒的士子,也一直为我们不齿。

在电视剧和小说中看到太多的状元和进士,而范进考了一辈子,只考中个举人,值得这样吗?

范进中举

小说中的范进是一个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但依旧要去参加科举考试的老秀才。

可他的秀才也是五十多岁才勉强考上的,所以大家都瞧不起他。

尤其是他那个杀猪卖肉的岳父,动不动就打骂范进。

面对咒骂,范进也是唯唯诺诺,根本不敢反抗,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家老小能活下来全是岳父接济的。

范进不只读书能力差,谋生能力更差,都五十多了还靠着老母亲和妻子为生。

学了五十多年才考中秀才,对生活一点帮助都没有。

如果是平常人,早就寻找其他谋生手段了,可范进一心扑在科举上面,根本不关心家里能不能吃饱饭。

平日里,不是窝在家里读书写字,就是出去和其他文人交流心得。

因为没钱去参加乡试,想找岳父借点钱,结果被骂得狗血淋头。

本以为他会放弃,结果范进瞒着家里人,偷偷跑到省城考了三天。等回到家中的时候,老母亲已经饿了三天,看不见东西了。

没办法,只好把家里正下蛋的老母鸡卖掉换米。

范进没有任何其他想法,居然直接抱着鸡去街上叫卖。鸡还没卖掉呢,就被人揪回来,告诉他考中了举人。

一听中了举人,一口痰噎住,变得疯疯癫癫。

被救醒后,他摇身一变,从穷书生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大老爷”。

之前看不起范进的人,开始将他吹捧为天上的“文曲星”;之前贬低过他的人,围绕在他身边殷勤奉承。就连早前不曾理会他的邻里也纷纷前来帮忙。

因为范进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没钱财、酒菜招待前来报喜的官方信使。

于是他们拿来鸡蛋和美酒,还有鸡鸭鱼肉。

先前一直瞧不起范进的岳父,也拿了七八斤肉和四五串铜钱,范进将这些钱财赏给众人。

这些钱刚刚花完,只出不进,岳父又忍不住埋怨了两句,然后就看到县里的张老太爷来了。

张老太爷之前也是举人,还做过知县,家里有钱有势。

之前一直嚣张跋扈的岳父瞬间没了底气,竟然直接躲进女儿的房间,连面都不敢露。

而张老爷过来一看,发现范进一家穷得可怜,直接送上五十两银子。

而且怕伤范进的自尊心,委婉地将范进的“破屋”称为“华居”,劝其不要在这里住了,可以住到他在县城的房子里。

范进还没搬县城之前,又有很多地主、乡绅送来田契、店铺和房子,有些人实在没钱,就把儿女送来当奴仆。

后来搬到张老太爷的房子后,大摆三天宴席,来招待各地乡绅。

而张“老”太爷在范进面前自称贤弟,原来他比范进还小几岁。

这就是古代科举制度的残酷之处,没考中之前,人人都瞧不起。

在考中之后,陡然一变,之前贬低之人也来巴结奉承,之前见一面都难的富豪也前来祝贺。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见古人的百般丑态。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想不想成为范进?

中举的难度

估计很多人不想成为范进这样的“书呆子”,为了考中一个举人,将自己大半辈子搭进去,太不值得了。

都五十多岁了,连妻子和老娘都照顾不了,这样的人,确实不值得学习。

但你知道成为举人的难度有多高吗?

要知道,在古代是没有学校的,那时候都是私塾。

想让孩子进去读书,要么有权有势,要么有钱有粮。

寻常人家根本读不起,大部分穷人家孩子十几岁就开始赶骡子赶马,开始下地务农了。

即便家里有几两碎银子,那也是读上两年,认识字后就辍学了。

现在我们很多人拿“目不识丁”嘲笑没有文化的人,但在古代,目不识丁是常态。

再加上古代生产力低下,纸墨笔砚都是极其昂贵的支出,这又劝退了很大一部分人。

古代不像现在,人手一本复习资料,还有大量网络名师教学。

在古代,书籍也是非常宝贵的,一本书可能要好几个人轮流看,一旦出现缺字少页,也会增加学习难度。

而且有些名典名籍寻常人家根本无法拥有,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只能天南海北地四处求学。

能在私塾教书的大多是落榜的秀才,不像现在,很多老师都是正规师范大学出来的,教学体系完善。

落第的秀才可能本身的学问功底就有问题,想在其教导下再进一步,难度可想而知。

在古代,能读十几年书,并且考上秀才的,这已经是大部分读书人的尽头了。

如果想成为举人,需要参加“乡试”。

别以为这个“乡试”中带着一个“乡”字,就以为是乡县之间的考试。

其实不然,乡试的考试地点是全国各大省城,也可以称之为“省考”。

在明清两代,省考录取率非常低,不足10%.

而现如今,在教育体系如此健全的时代下,我们本科录取率也不过20%左右。

所以,想成为举人的概率和考上211的难度差不多。

可能有人认为,考上211也不是很难。

那是因为现在学校扩招,每年有近46万名考入211学校,而古代科举是三年一次。

每三年录取不到600名举人。

分摊到每个省份后,也不过几十人而已。

想报名参加乡试的,得提前通过各部门面试,长相、举止及谈吐都要合格,才能允许参加。

考试内容局限性也非常大,并不能任其发挥,行文方式更是严格,只能遵守八股文规则,堪比戴着脚镣跳舞,还要跳出新颖。

除此之外,书法也必须好看,不能涂抹一字。

很多考生洋洋洒洒写满试卷,最后因字迹不合考官心意,被直接扔掉试卷的大有人在。

如果你熬过上面的重重难关,那么恭喜,你终于成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举人。

为什么在古代有那么多人历尽千辛万苦,也要考取举人?

举人的好处

如果你在清明两朝考中举人,那你已经用半只脚踏上了仕途。

考的名次差一些,在各大县城寻个闲职,每日写写文案,整理卷宗,每月俸禄非常可观。

考的名次好一点,就有希望做个县太爷,完全可以保证荣华富贵一生。

现在很多人认为县长也不过如此,官职权力也没那么大。

但在古代,因为交通信息不发达,知县的权力基本等同于这个地方的小皇帝。

无论经济还是治安,事无大小,都要得到知县的许可才能办。

而范进考中的是亚元,乡试第七名!

全省第七名,这意味着他已经成为知县的候选人,只要有空缺,可以立马补上,未来前途无量。

除此之外,古代赋税是非常重的。

而成为举人后,可以免除很大一部分赋税。

即使范进中举后暂时不入仕,也会被当地各大乡绅拉拢,将大量土地挂在举人名下来逃避官府的赋税,其中自然少不了好处。

如果范进一心求学,那他可以无限制参加会试,也就是全国大考。

同时,他也不用担心日常花销问题,朝廷每年最少也会给30两白银,外加1800斤稻米。

古代,一户农家每年收入不过三五贯铜钱,也就是3至5两银子。

换算成现在,范进每年可以拿到三十多万。

且看小说中,张老爷明面上直接拿了50两银子送给范进,更别说其他豪绅私底下送的银子。

而范进也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成为举人后,守着金银财宝过一辈子。

他后来参加了会试,考中了进士。

成为进士没多久,被皇帝钦点为山东学道,掌控一省的教育大业。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官职,放在现代就是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权力非常大。

因为在古代,讲究师承,所有考生想出人头地,必须要和主考官打好交道,见面要称为老师。

再加上山东本就是孔孟之乡,考生众多,入朝做官的也多。

无论这些考生后续官至几品,身兼何职,见到范进后,都要尊称其为老师,不能顶撞半句。

很多历史名人都做过这一职位,比如刘墉、纪晓岚和张之洞等重臣。

只要担任过这个职位,必然会拉拢一众人脉,在朝堂中也会备受尊重。

后来,范进还担任过通政使,掌管这通政使司的一切事务,位列九卿之一。

这已经算是普通文人能做到的最高官职,这个职位还可以与皇帝一同参加国家大事的决策。

范进把五十年的穷苦全押在了科举考试上,最后终于赌赢了这场“科举游戏”,差点喜极而疯。

我们看到的是一人闯过了独木桥,可还有成千上万人倒在科举考试面前,根本没有“上岸”机会。

而我们身边又有几人能像范进一样,闯过独木桥呢?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搜索

范进最终结局

真实的范进个人简介

历史上有范进这个人吗

历史上范进原型

范进

历史上范进真的疯了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