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将军所属的整编51师。将奉命从汉中向北经川陕公路穿越秦岭向宝鸡集结。
李白的一首《蜀道难》曾经形象的道出了川蜀地带的艰难险阻。
我国西北地区历来高山大川相连,尤其是川陕地带以秦岭和大巴山相隔,地段崎岖,数千年只能依靠马匹和栈道通行。真是名副其实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川陕公路于1936年6月建成通车。
它是连接陕西、四川以及宁夏、甘肃等地区的重要通道。它贯通南北,从成都平原直通关中平原,抵达终点---十三朝古都西安。
其路线跨越了崇山峻岭,沿途剑门关、大散关、七盘关成为一道雄壮的风景线,它的建成,让曾经关山难越的名关险塞都成为如履平地的公路。
但是,在那样艰苦的年代,其修建难度之大,耗费工程量之大,在中国交通建设历史上属实少有。
川陕公路的开通,促进了西北各省经济文化的交流,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强占了东北,对华北华东地区虎视眈眈,而一旦华东华北地区被占领,中国将陷入完全沦陷的危机之中,因此陕北地区面临巨大的危胁和压迫。
为了抵御日本未来可能出现的侵略行为,国民政府不得不做好开战的最坏打算。
基于以上种种的战略考虑,川蜀地带作为最重要的后方战略基地,修建连接各省份的运输公路就迫在眉睫了。
川陕公路就是作为进入四川的交通要道,被国家列为了关键的战略枢纽地位。
1934年10月,国民政府下令打通由成都平原通往西安的公路。
该路将途径大巴山,跨越秦岭,直达陕西汉中,与正在赶工的西汉公路衔接,川陕公路宣布正式开工。
秦岭曾被誉为:“天下之大阻”、“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
修筑川陕公路时正值陕北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没有粮食,没有工具。
民工在强制要求下不得不人工进行搬运和爆破,崎岖的山路、危险的山体滑坡、湍急的河流让许许多多川陕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为了到达政府要求的国道的标准,施工进程一再延期,一直拖到大巴山的入冬,民工们身无遮掩,手生冻疮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不少人因为饥饿和劳累而死去,给沿途各县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川陕公路的修建原本最主要的作用是国民政府为遏制川北的红军所修建的!
但全面抗战爆发后,川陕公路的建成不仅联通了西北和西南,更使抗战时期在物资运输、消息传递以及战略转移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也成了连接国民党“陪都”重庆和共产党“红都”延安的陆路交通要道。
对于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建设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大后方基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奠定了“内线防御”的基础。
当时人数众多的百万川军正是通过川陕公路兵分两路加入战线。
一路从重庆出发,顺长江而下,在两湖地区进行与日军作战;另一路则一路北上跨越秦岭,奉命开赴抗战前线,成为大西北的主力军。
全国四通八达的交通干线为各地兵线转移和战略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川陕公路联通南北兵力和物资的便利极大地缓解了对日作战的压力。
抗日战争胜利关键时,日军曾从贵州绕后打算偷袭政治中心重庆,而当时的主要战斗力都集中在前线华北、华中地带。
后方兵力空虚,一旦后方被攻陷,国民政府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关键时刻,就在距离贵阳不到200公里的独山,一路势如破竹的日军部队终于遭到了一支部队的奇袭。
原来,这是一支是从陕西紧急抽调前往贵州的生力军,当时军队经由川陕公路急行南下。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旅程,他们一路步行并抢夺运输车辆,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到达了合川。
就在日军攻占独山城的那一天,他们如神兵天降般及时赶到了战场,这场惊心动魄的行动后来被人们称为着名的“内线防御“。
正所谓“兵贵神速“,在那个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刻,川陕公路成为了解决燃眉之急的关键所在!
这条重要的交通干线不仅为军队提供了快速调动和物资补给的通道,更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与信心。
正是凭借着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我们成功地化解了独山面临的巨大危机,并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说王耀武将军。
1936年春,他被调往陕西汉中休整并扩编为第51师,升任中将师长。
51师驻防汉中的一年多时间相对稳定、没有战事纷扰。
而且汉中是历史古城,物产丰饶,气候温和,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王耀武专程去福州接来家眷,其妻郑宜芝,福建福州人,出身名门。
王耀武参加第二次东征,部队进驻福州休整时,还是黄埔学生兵的王耀武得到福州地方法院郑推事的慧眼识人,托人把女儿郑宜芝(别名郑宜兰)介绍给王耀武为妻。
51师在汉中驻守期间,除了练军习武,王耀武开始做起得心应手的生意来。
他发现汉中产稻米,关中缺稻米,就把汉中的稻米运往关中,再把关中的小麦运回汉中,赚取差价;
他还开设了面粉厂,解决了51师北方官兵多、喜欢吃面食的难题;
将他开办的武汉振兴饼干厂的一些设备和技工带到汉中,办起了饼干分厂。
生产的饼干系列产品在汉中城乡很是畅销,有部分还销往临近的四川广元和甘肃陇南地区;
为了改善官兵伙食,甚至还允许部队种菜和养鸡养猪。
王耀武还通过刚刚开通的川陕公路,用军车从外地运入稀缺日用品,既满足了市场之需,也赚取了可观利润,还为刚扩充的部队解决了经费。
王耀武重视地方建设,出钱把汉中城区年久失修的主干道进行翻修,更是赢得社会各界赞誉。
同时,王耀武还几次向汉中招收了51师军官子弟的中小学捐款捐物,逢年过节还带着妻子去学校慰问。
王耀武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后悔没读上书,再不能让我们的子弟成为睁眼瞎。”
相比3年前驻扎在汉中的胡宗南任师长的中央军第1师,汉中各界对51师的印象还是比较好的。
主要是王耀武治军有方,对官兵管束严;而胡宗南部军纪松懈,常有扰民丑闻发生。
蒋介石为了加强51师,于1936年11月,将陕西警备旅的一个团划入51师,使51师成为拥有2旅4团编制的齐装满员甲种师,这在当时国民党部队中还是少有的。
在汉中,为了补充兵员不足,王耀武还几次以抗战名义扩军招兵。
在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代里,汉中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热血青年。
他们听闻这支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大,而且待遇优厚,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向往之情。
于是,这些年轻人纷纷踊跃报名参军,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
而在这群汉中青年之中,有一个名叫曹锡的小伙子将脱颖而出。
曹锡自幼便有着过人的勇气和毅力,对军事领域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当得知这支传奇部队正在招募新兵时,曹锡毫替父亲报名参了军,并顺利通过层层选拔,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
这位来自汉中的年轻士兵曹锡,注定要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英勇。
他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逐渐成长为一代赫赫有名的兵王,书写出属于他的辉煌篇章……(关于曹锡的传奇故事,作者将在后续的章节中详细讲述。)
曹锡——先是王耀武麾下,后又因为作战勇敢,枪法精准被调入15集团军当起了机枪手。
他在日后的长沙保卫战中,因与日军拚命搏杀,大规模的斩杀敌人,战绩斐然,成就了一代神话!
曹锡!这位汉中农家子弟。被后世称为“中国战神”、“兵魁”、“最勇敢的抗日军人”等美誉。
在中日首次长沙大会战中,中国军人曹锡,这位勇敢的机枪手,一人击毙日军500余人,成为抗战中歼敌最多的猛士。缔造出了最令人瞩目的亚洲战场传奇!
他在战火硝烟中展现出非凡勇气和卓越军事才能,成为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他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军人的担当,成为民族脊梁的象征。
这段历史将永远铭记他的功绩,激励后人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王耀武作为着名抗日名将,为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1937年8月到1945年8月,王耀武先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河南兰封战役、江西万家岭战役、三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战役、常德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战役,多次重创日军,出色的完成了作战任务!
其中他亲自指挥的上高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取得大捷!成为名震中外的“一代名将!”
1937年7月,第二次松沪会战正式打响!王耀武奉命从汉中挥师北上,准备到宝鸡集结。
他们沿着褒斜古道,来到了汉中的神秘而壮丽的紫柏山上,这里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良归隐之处啊!
当行程中的王耀武将军来到此地,他的目光被两块楹联所吸引。
楹联上面,正是当代大儒于右任先生的题词:“辞汉万户,送秦一椎!“
以及:“自古神皆智勇,一生进退本从容。“
这两句题词仿佛穿越了时空,将人们带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古代。
“辞汉万户“意味着放弃汉朝赐予的万贯家财和高位厚禄;
“送秦一椎“则象征着以一己之力送别秦朝、推动时代变革的决心与勇气。
站在于右任先生的题词前,王耀武将军不禁陷入沉思。
这些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智慧和果敢令他心生敬佩。
于右任先生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道出了一个真理:自古以来,那些被尊奉为神明的人物无不是既有智谋又有勇气之人!
进取,需要勇气!做为韩国贵族公子、一介书生,张良胆敢用铁椎伏击秦始皇!
而自己,将率百万雄师,何惧去取倭寇?
若说退却,更需要勇气!那就等功成名就以后再说吧!
而此时,需要的正是自己保家卫国、舍身忘死的进取勇气!
他们能够在人生的起伏中保持从容不迫,无论是进还是退,都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并泰然处之。
这种境界让王耀武将军深感折服,也让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眼前的景色如诗如画,但更令他感慨万分的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智慧。
在这个古老的地方,他似乎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这段经历必将成为他人生旅途中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激励着他勇往直前,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面对秦岭巍峨、想到山河破碎、面对外强入侵使,耀武将军禁不住黯然泪下......
于是对着秦岭万古长风,吟诵起了岳武穆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中无不透露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情怀。
有感于岳飞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悲愤交加的历史悲剧。
王耀武将军挥笔写下了“还我河山”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然后掏出三百元大洋,命人日后镌刻于秦岭山崖之上,以励后人!
就在他刚刚写完这四个字时,一架日本飞机从头顶飞了过去。
在秦岭广袤无垠、郁郁葱葱的森林上方,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中,一架银色的飞机风驰电掣地掠过。
而在这架高速飞行的机体之上,一面鲜艳刺目的旗帜若隐若现——那正是令人厌恶至极的日本军旗!
这面所谓的“狗屁膏药旗”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突兀与扎眼……
究竟何时起,日本的侦察机竟然会出现在这片偏远的山区上空呢?
面对眼前这一幕匪夷所思的情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王耀武将军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他眉头紧锁,凝视着渐行渐远的敌机,心中暗自思忖:这里地处深山老林,地势险要,并非战略要冲之地。
日本人为何要不惜代价派遣侦察机前来侦察呢?
种种疑问涌上心头,让王耀武将军百思不得其解。
他深知战争时期情报的重要性,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整个战局。
如今日本侦察机突现此地,背后必定隐藏着某种深意或者阴谋!
然而眼下敌明我暗,局势扑朔迷离,想要揭开这个谜团又谈何容易?
王耀武将军决定立刻将此事上报,并下令加强对该地区的警戒和监控。
同时他也开始着手调查周边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甚至选择了昼伏夜行,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