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玄幻 > 大宋的天空 >第八十六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

第八十六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

作者:墨尚花开字数:8415更新:2022-03-11 12:37

宋军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在错误的指挥下,打了一场错误的遭遇战,被辽军给包了饺子。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这场仗有多激烈,夜幕之下,面对着十多万宋军,辽军铁骑如砍瓜切菜一般,来回的冲撞厮杀,小小的高粱河区域,顿成人间的绞肉机,几万个鲜活的生命,就此喋血疆场。

大宋皇帝赵光义大腿上挨了两箭,乘坐着一辆驴车,狂奔一百多里,辽将耶律休哥带着伤乘坐马车也跟着狂追了一百里。在幽州通往涿州的官道上,一个是拼命地跑,一个是玩命地追,夹杂着时不时的雕翎箭雨,拦截厮杀,双方玩出了一场历史上最长的飙车马拉松。

辽军追到涿州,耶律休哥见无法追上,怕中埋伏,命令大军停止追击,在高琼、呼延赞等将领的护卫下,赵光义总算捡了条命。

激战了一夜,宋军损兵折将,赵光义逃走涿州,除了他身边的侍卫,没有人知道,或者知道的人已经被辽军斩杀。天亮时分,臣子们找不到皇上,心里面那不是一般的急,皇帝是死还是被俘,没人知道。

国不可一日无君,群龙无首,必将大乱,大宋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把控不好就可能会引发混战,难道让天下再一次四吗?这正是石守信等大宋元老们最担心的事情。

皇上人选是现成的,不用找,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德昭了。于是,石守信联合潘美、刘遇、史珪等大宋股肱将领,召开阵前紧急会议,大家一致同意拥立太祖嫡长子赵德昭为新君。很快,赵德昭被众将拥至营中大帐,众将一起跪倒,要求他当皇帝,重整旗鼓,统领全军,杀败辽军。

“如今契丹武力正盛,我军新败,皇上失踪,军心动荡,社稷岌岌可危,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我等愿意拥立贵人为新皇,愿我主重整旗鼓,荡平北蛮,护我家邦,扬我国威,兴我大宋,则天下幸甚,臣等幸甚!万民幸甚!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完,众将一齐向上叩头。

赵德昭连连的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万万使不得……!”

众将愕然,这天底下还有不想当皇帝的?你是太祖赵匡胤的嫡长子,这天下本该就是该你传承的!

赵德昭道:“列位叔叔伯伯,你们很多都是跟随太祖皇帝走南闯北的两朝元老,股肱之臣,皇上平日里待我等甚厚,现在,皇上音信全无,生死未卜,大家应该全力以赴,找到皇上,稳定军心,整军再战,方为上策!”

拥立新君,无异于犯上作乱,赵德昭不接这个皇帝,就是将所有的将士们放在火上烤,此事非同小可,弄不好那是要满门抄斩的,这种事赵光义是有可能做得出来的!众将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一时间乱哄哄的,说啥的都有。

现在是什么时候,此时是关乎大宋时局和命运走向的危急时刻,如果赵德昭向前一步,像他爹当年那样,照葫芦画瓢,再搞一个“幽州兵变”黄袍加身,这天下就回到了自己的手里。可以说,此时此刻,是赵德昭一生中第二次能够当皇帝的机会,也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机。

眼看着就能夺回本属于自己的江山,赵德昭却退却了。一旦他答应做这个皇帝,就算大家找到了赵光义,那也是个过气的废皇帝,即使不除掉赵光义,也会将他软禁。这些拥立的将士们,不会让赵光义好好的。毕竟以赵光义的性格,这些拥立新君的将领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肯定都会被赵光义处死。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谁都会不惜一切地保护新君赵德昭,除掉赵光义。

赵德昭在最关键的时候,胆怯了,放弃了这么一个大好的时机,这是慈悲呢?还是愚忠而不懂变通?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有人说赵德昭这孩子太老实,还有些木讷,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不是有点傻,其实,这正是德昭的处世之道。@*~~有老爹在的时候,他是最有可能成为储君的人,如果太过张扬,整天。

张牙舞爪,酒肆勾栏,遛鸟泡妞,这样的人还会有人愿意推举他做皇帝吗?一直以来,赵德昭给人的感觉就是谨言慎行,为臣忠心,待人宽厚,平易近人,一心为国为民。

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并不复杂,饿了,吃上一顿饱饭就是幸福;渴了,喝上一杯水就是幸福;困了,好好睡上一觉就是幸福;累了,放松清闲一下就是幸福;爱时,牵挂是幸福;离后,回忆是幸福;车里有油,兜里有钱,四季有衣穿,这就是幸福。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赵德昭就是具有这种幸福感的人。

今天拥立不成,也为赵德昭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隐患。幸福,对赵德昭来说,意味着马上变成悲剧。

◆下旨撤军

高梁河之战,赵光义败得很狼狈,差点被耶律休哥给抓了俘虏。逃到涿州,随军太医废了好大的劲儿,将赵光义腿上的箭镞取出,箭头入骨很深,赵光义流了很多血,吃了不少苦头,半个身子都不能动弹。赵光义发誓,从此之后,再也不御驾亲征了。

赵德昭这边把“皇上”推来推去,在涿州的赵光义得到消息,被吓得半死,也气得半死。

赵光义知道自己得位不正,太祖赵匡胤死得太过突然,赵德昭没能抢在赵光义前面登上帝位。论政治经验和武装势力,赵德昭是无法跟自己这个叔叔相比,然而,赵德昭的存在,一直是自己帝位的最大威胁。所以,对赵德昭的防范,赵光义一直不敢放松,每次出征或远行,都要把赵德昭带在身边,单独将他留在开封,不放心哪!这不,一天没看到他,赵德昭竟然就要当皇帝了。

有人竟然敢背着他玩拥立,这是谁的主意?谁有这么大的胆!于是,赵光义立即派人到幽州传旨,晓谕三军将士:皇上现在涿州,一切安好,大家莫要慌张!诏令,战事稍停,大军疲惫,接到诏令,立即整军,班师回京,钦此!

潘美、曹彬、石守信、宋偓等诸将,接到诏令,只得听命,由孟玄喆、崔彦进等人带兵断后,诸将心怀忐忑,各率本部人马陆续向南回撤。

第二天,大军到达涿州,诸将纷纷前来见驾问疾,大家都跟没事人似的,既然自己说话还算数,赵光义也揣着明白装糊涂。

接上銮驾,三军人心稍安,赵光义下达口谕:诏令大军即日班师回朝。

大宋单方面撕毁了开宝七年的“宋辽和约”,捅了契丹的马蜂窝,为巩固伐辽成果,阻止辽军南下,诏令定武节度使孟玄喆屯兵定州,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屯兵关南(指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三关以南的大片区域,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间一带),都钤辖刘廷翰屯兵镇州。

七月二十八日,大军回到京师,伐辽之战,以大败收场。

◆秋后算账

回到开封,赵光义数日没有上朝,这次的箭伤差点要了他的老命,他要好好休养几日。同时,他也在彻查,到底是谁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敢于背着他,拥立新君。

这一查不要紧,拥立新君的全都是石守信这样一些开国老臣,即使这样,赵光义觉得自己也不能坐视不理,必须杀鸡骇猴,以儆效尤。

八,将河南尹、西京(洛阳)留守兼中书令石守信,以从征燕京失利为由,给他定了个“督前军失律”的罪,贬为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彰信军节度使刘遇,以“坐所部失律”的罪名,贬为宿州观察使;巡检使史珪,以“所领军队徘徊观望”的罪名,贬为定武行军司马。史珪就是和石汉卿共同诬陷,害死大宋名将、殿前都虞侯张琼的那位。

打了胜仗就该赏,就算打了败仗,也得象征性地给军人家属发放抚恤金,这是历朝历代延续下来的惯例。一文钱都不舍得出,哪里还会有人肯为朝廷卖命。

回到京师,由于北伐幽燕失利,赵光义好久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将士论功行赏。由。无错更新@

于赵德昭的身份特殊,有人就怂恿赵德昭,抽空的时候帮忙问问,看看皇上什么时候开始论功行赏,毕竟,罚的都罚了,该赏的也要赏,有些人还在等着领到赏银,拿回家盖房子娶媳妇呢。再不发赏银,将士们已经开始骂娘了!

赵德昭出于对将士们的爱护,也为了安抚众将,硬着头皮进宫去找叔叔赵光义,向他奏报将士们征太原的赏赐事宜。

赵光义还在生赵德昭的气,谋立这件事,说明赵德昭在军中人气很旺,赵光义郁闷了很久。现在赵德昭竟然出头给将士们讨要封赏,认定他此举又是在收买人心,赵光义立即发飙,怒斥道:“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不要问了,等你小子当上皇帝后,再赏赐他们也不晚。一句话,把赵德昭给怼回去了。

赵德昭没想到皇上还生着这么大的气,亲叔叔也不行啊!这一幕,好像是在哪儿见过,或者经历过,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赵德昭大骇,灰溜溜地离开上书房,树上,两只花喜鹊叽叽喳喳地吵闹着,似乎是在嘲笑他的愚蠢之举。

可怜的孩子,还是政治经验太低,这个时候躲都来不及,偏偏又要去捅皇上这马蜂窝,往他的伤口上撒盐。可以说,谁都可以去提去说请赏的事,偏偏你赵德昭不行,你难道忘了谋立之事了吗?我们这位心怀天下,慈悲众生的贤王赵德昭,偏偏又是躺着中枪了。

◆逼死赵德昭

赵德昭字日新,母贺皇后。打小就是一个“喜愠不形于色”的人,太祖也一直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着力培养。

乾德二年(964)出阁,皇子自幼养育在宫廷之中,成年后从宫中迁出自立府邸,皇帝老爹再给他一份政府公务员的工作,称之为出阁。按照惯例,皇子出阁即封王。“太祖以德昭冲年,欲其由渐而进,授贵州防御使”,赵匡胤为了更好地历练德昭,没有让他过早地封王,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让他多增长一些政治阅历,渐渐进封为王.

赵德昭也没有辜负老爹的厚望,积极上进,从贵州防御使,没几年,就被授任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至宰相。

可惜的是,由于太祖赵匡胤离奇猝死,赵德昭始终没有被封王。赵光义即位后,改封赵德昭“京兆尹,移镇永兴,兼侍中”,大宋的永兴军路在陕西西安,庆历二年(1042),朝廷设置京兆府(治所在今陕西西安),此处的京兆尹不是都城开封市市长,等于说京兆尹就是个虚职,估计赵德昭也高兴不起来。后又封他为武功郡王,“诏与齐王廷美自今朝会宜班宰相之上”,诏令赵德昭和齐王赵廷美在朝会时,班位列在宰相之上,以示尊荣。

早在太祖赵匡胤乾德二年(964),十四岁的皇子赵德昭就已经纳检校太傅、保信军节度使,人称“陈佛子”的陈思让之女陈氏为妻。

太平兴国三年(978)二月,赵光义又将太子太傅王溥之女王氏许配给赵德昭为妻,同时册封王氏为韩国夫人。这年冬天郊祀时,赵光义又加任赵德昭为检校太尉。外人看起来,这叔叔对自己的大侄子还不错,又是给娶媳妇又是封王的,相当的照顾。

却说赵德昭由于政治经验不足,两次都是躺着无辜中枪,上一次是拥立,这一次是请赏,他气鼓鼓地回到家中,心里面像是打翻瓶,惶恐至极,老叔这是还在怀疑自己要抢他的宝座当皇帝啊!

赵德昭这人心思重,不善言语,也不愿意与人多话,人不能总想着自己的不是,或者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否则,再进一步就是万丈深渊,那些寻思着跳楼跳崖的,还是心结没有打开。

既然皇上怀疑自己要抢他的皇位,自己多说无益,最好的辩白就是死,死了,皇上对自己的疑虑将不攻自破。

这世上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绝对不是死了认怂,既然死的决心都有,那为什么就没有。

解决问题的勇气?既能作茧自缚,何不破茧成蝶,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能不能行。

这里面,我们要说一件事情,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吧:眼前发生的某件事,自己似曾经历过,但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在哪儿经历过,很快,这种感觉瞬间就消失不见了。有人说,这兴许是我们的灵魂在投胎前,有看过接下来这一生的整个剧本。这个剧本会在我们出生后的那一瞬间全给忘了,因此,任何的似曾相识似乎都不值得奇怪。如果我们看过了剧本,依旧选择投胎,说明这一生一定会有一个极其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历经磨难,去拥抱它,拥有它。所以,请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的人生。老人言: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这个理。

司马懿要不是因为活得久,熬死了诸葛亮,活过了曹家三代人:曹操、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操的孙子曹叡,也不会有后来的西晋王朝,司马懿死后也不可能被追封为宣皇帝。

南京燕子矶,有一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立的救命木牌,木牌两面写着“想想死不得”,给那些想在此处了结余生、撒手红尘的轻生者以当头棒喝,很多来这里投江的人看到木牌,从而死念顿消,悬崖勒步,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苦难是一所大学,它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否极泰来,有些时候,再坚持一下,一切就好了!佛家讲“自杀是最大的杀生”,如果轻易地放弃生命,等做了傻事,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然而,赵德昭,赵得招,此时也认为自己没招了。皇上都已经说了,“等你当了皇帝再封赏,”老叔这是怀疑自己要跟他争皇位,如果自己不死,按照赵光义的脾气,他也会派人送来一壶毒酒。一山不容二虎,如今已经到了“有我没他,有他没我”的地步。

“我将何去何从……?”赵德昭一遍一遍地质问着自己,最是无情帝王家,如果有来生,他宁愿不要生在帝王之家。

既然遭到赵光义的怀疑和猜忌,与其被人所杀,不如自杀,自杀还能不拖累自己的妻儿。

史载,赵德昭一共儿子:长子赵惟正,次子赵惟吉,三子赵惟固,四子赵惟忠赵惟和。无错更新@除次子赵惟吉明确记载其生母为“郑国夫人陈氏”外,其他四子都没有说明他们是谁所生。韩国夫人王氏嫁给赵德昭才仅仅一年的时间,生一子的可能性比较大,史书上没有记载赵德昭另外三个儿子的生母是哪一位。

为自证清白和维护尊严,赵德昭决定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宋史》就一句话记载:“德昭退而自刎。”这是官方给与的说法。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德昭惶恐,还宫,谓左右曰:‘带刀乎?"左右辞以宫中不敢带。德昭因入茶酒合,拒户,取割果刀自刎。”赵德昭回到府中,问侍从带刀了吗,侍从回答说王府之内不敢带刀,于是赵德昭跑到洒楼,把门反锁,用削水果的刀自刎而死。

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记载,“德昭好啖肥劕肉,因而遇疾不起”,说赵德昭喜欢吃肥猪肉,吃多了把自己身体吃坏了,结果中毒而死。天下养猪吃肉,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也没听说过,谁是吃猪肉给毒死的,很明显这种说法站不住脚,显然是在掩盖赵德昭的真正死因。

关于赵德昭的死法,还有一种说法出自野史,说赵德昭回到府中,当晚中毒而死,下毒的人不用说,除了赵光义,天下哪里还能找出第二个人选。

太平兴国四年(979)八月二十七日,年仅二十九岁的一代贤王,“玻璃心”的赵德昭因为这样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送了命。这一天,汴河水在宋城(赵匡胤当年的封地,宋朝名字的由来地)汹涌着,夺堤而出。

“上闻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邪!"”赵光义闻讯,又惊又悔,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大哭道:“痴儿何必这样呢!”

赵光义明面上是在哭,实则肚子里乐开。

了花,终于又扳倒了一个政治强敌,他此时流的不过是鳄鱼的眼泪罢了。干嚎了几声,赵光义转身就起驾离开了,下令追赠赵德昭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赐谥号为懿,后改吴王,又改越王。

赵德昭一死,封赏将士的事,就没人敢再提了。

◆满城大捷

为了报复宋军的进犯,太平兴国四年(979)九月初三,辽景宗耶律贤派遣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领十万铁骑自南京(今北京)分两路南下,企图攻占镇州。

东路军由韩匡嗣、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领,沿平原开进;西路由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沿山后南趋,九月三十日,辽军进抵满城(今河北保定满城区)集结。

赵光义在高粱河战败,料定辽军必将反攻,南撤时,在镇州、定州、关南这些要冲之地,全都设下重兵防守。赵光义定下的总体防御战略是:“会兵、设伏、夹击之”,将定州、镇州、关南三地的军队汇集起来,集中兵力,共同防御。同时准其便宜从事,并授阵图予诸将。为彻底阻击辽军南下,八月十六日,赵光义又派遣潘美驻屯河东三交口,抵御山西南下的辽军。

接到辽兵进犯的消息,按照赵光义的“会兵、设伏、夹击之”战略,镇州都钤辖(河北前敌总指挥)刘廷翰率部急行军二百余里,列阵于徐河(今满城区北部的漕河)南岸;关南守将崔彦进率所部自关南北上黑芦堤(今河北容城西南)北转向西进,沿长城口(今河北徐水西北)潜师辽军侧后,对辽军形成夹击之势;很快,镇州兵马钤辖李汉琼、定州守将崔翰、孟玄喆也领兵赶到徐河岸边。@·无错首发~~

赵光义在布置河北防线时亲授阵图给众位守将,要求众将按照阵图排兵布阵,指挥打仗。八万宋军瞬间集结到徐河南岸,崔翰下令按赵光义所授阵图,布下八个方阵,以此阻止辽军渡河南下。

赵光义太高估了自己,高粱河一战,他还没吸取教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种理想当中的事想想可以,千万别当真,好奇会害死猫,蹩脚的军事指挥,再结合这种纸上谈兵的战法,那可是在拿八万宋军的性命开玩笑。

同时,宋军的总指挥也不符合常理,低级军官(都钤辖刘廷翰)代表皇帝指挥高级军官(定武节度使孟玄喆、河阳节度使崔彦进等),谁敢不服,那就是抗旨不遵,赵光义的用意或许是想让自己不在前线指挥作战时,仍能牢牢控制前线的军队,不在前线,胜似前线。

光禄大夫赵延进登高远望,发现辽军骑兵“东西亘野,不见其际”,宋军按照赵光义的部署分为八阵对峙,每阵之间间隔百步,相当于一百米,力量过于分散,容易被敌人分割歼灭。

赵延进不看不当紧,一看吓一跳,宋军八个方阵,各自为战,这是摆明了要让人家分开了屠杀,一根筷子轻轻掰折断,一捆筷子才能牢牢抱成团,才更有战斗力。

赵延进立即向崔翰建议,马上改八阵为二阵,集中兵力对敌,否则无力阻挡契丹铁骑的横冲直撞,如果被敌人分割包围,各个击破,那就惨了!

赵延进道:“主上将边事委托给我们,不过是期望克敌制胜罢了。如今敌人兵力如此强大,而我军零星分散,气势相差甚远,如果敌军挟势围困,将要如何应对!我们不如合军进击,可以决一胜负。如果违背诏令能获胜,不比丧师辱国更强吗?”

定州知州崔翰犹豫不决,恐怕违反了皇上的命令不好交待。道:“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当初赵光义想要征伐大辽,众将都不表态,只有崔翰站出来,力挺赵光义,结果,宋军损兵折将。

赵延进道:“倘有丧败,那我独当其责!”

危急关头,镇州都监李继隆当场拍胸脯表示:“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监军大人都表示愿意承担兵败的。

罪名,崔翰终于下定决心,将八阵改为二阵,前后呼应,宋军士气大振。

这场仗打得有意思,如果说大宋皇帝是个蹩脚的军事指挥家,辽方主将韩匡嗣也好不到哪里去,此人也是一个军事门外汉,毫无战场经验,跟赵光义半斤对八两。

这边,宋军变八阵为二阵,需要准备的时间,为了稳住辽兵,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崔翰便遣使赴辽营以诈降计诓骗韩匡嗣。

耶律休哥认为宋军虽然经过高梁河的败仗,并未大伤元气,劝韩匡嗣严阵以待,防止宋军使诈。韩匡嗣为人傲慢,他的耳朵听不进任何人的规劝,辽军由此放松了警惕。

接着,假装投降的宋军按约定开始渡河,韩匡嗣得到信息,还在做着美梦,渡过河的宋军突然发动袭击,韩匡嗣登时目瞪口呆,感觉自己被耍了,一时间慌了手脚。

辽军慌乱而溃,韩匡嗣引兵向西败逃,在西山设伏的崔彦进,再次重创辽军,韩匡嗣残部逃往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西。

宋军大获全胜,追击至遂城,杀敌一万多人,俘获战马千余匹、老幼三万口,另缴获众多牛羊、铠甲、车帐等不计其数。_o_m

耶律休哥本来就有防备,临危不乱,率所部且战且退,安全撤回辽境,辽军才得以保存一支有生力量。辽西路军耶律善补听闻韩匡嗣兵败,亦收兵而还。

满城之战是宋辽战史上辽军首次主动入侵宋境的一场战争,宋军在颇为不利的局面下以弱胜强,违反圣旨用兵,取得前所未有的大捷,化解了河北镇州、定州、关南防线的军事危机。

此战,宋军斩杀辽军上万人,俘虏三万多人,辽军十万大军损失过半,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元气。这么重要的一场战役,《宋史》中竟然一笔带过,或许是认为自己使诈侥幸打赢的,这种事并不光彩的原因。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也只是做了如下记载:“三战大破之,获人马、牛羊、铠甲数十万”。

“冬十月庚午,捷书闻,手诏褒之。”得到满城战报,赵光义大喜,没有追究诸将的责任,也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发诏褒奖众将。赵延进因功迁升为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终得封赏

满城大捷,赵光义又有了吹嘘自己用兵如神的资本,大咖一高兴,就喜欢在朋友圈发发红包,皇上一高兴,臣子们的福利就来了。

赵德昭死了,收买人心的事情现在该轮到赵光义自己做了,此时的赵家皇帝,满脑子都是除掉政敌之后的酣畅。平定北汉有功的将士们,你们有福了,十月二十九日早朝,新鲜出炉的封赏来了。

齐王赵廷美进封为秦王;宰相薛居正加官司空;次相沈义伦(因避太宗赵光义名讳而改名沈伦)加官左仆射;次相卢多逊兼兵部尚书;检校太师曹彬兼侍中;楚昭辅、崔彦进、李汉琼都加官检校太尉;南院使潘美加官检校太师;大内部署王仁赡加官检校太傅;给事中石熙载加官刑部侍郎;大将白进超、崔翰、刘廷翰、田重进、米信都领诸军节度使,文武从臣皆升官晋爵,三军将士补发赏银。

一场沸沸扬扬口水不断的求封赏事件,至此画上了一个充满遗憾的句号。

除掉了赵德昭这颗眼中钉肉中刺,赵光义的算盘还没打完,他想要的是一家独揽大宋皇权。按照昭宪太后的遗命《金匮之盟》约定,在他的身后,还有四弟秦王赵廷美和大哥的幼子赵德芳排队等着接班呢。若想皇位在他赵老三这一系传承,他觉得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