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王的亲信可以被子阳收买,又怎么能保证就没有别的家丁经得起外界的诱惑,不成为某一些人设在这府中的眼线呢?玫果得知父兄安然的消息,去了心病,但表面上却仍是一副消沉的模样,以混人耳目。
不过却打消了遣散府中家丁的打算,她要的就是这些耳目睁大眼看着她。
也就在这时,管着镇南王府中后勤的一个管事从普王的书房出来,披上斗蓬,遮去面目,随着太监一溜烟的出了宫。
皇上身边的太监对皇上道:“太子大逆不道,胆敢违抗皇上旨意,那个卫子莫也是胆大包天,居然敢留在镇南王府中醉酒,而不回来加禀皇上。”
皇上抚了抚小八字胡,笑道:“他如果回来了,才不对了。”
太监愣了愣,没明白皇上的意思,又不敢多问。
皇上心情却是极好,道:“我这.皇儿自小就任性妄为,牛脾气来了,谁的账也不卖,哪怕我这做父亲的也强迫不得他,他自小便送了出宫,缺了教育,不知怎么染上了好男风的习性,指婚之事才迟迟定不下来,为这事,太后没少头痛,这你也是知道的。这次指玫果与他,都是强行而为之,他本不愿意,偏玫果也是个刁野妄为的性子,偏对了他的味口,他本不沾女色,这一沾上了,哪里还收得住,一心贴在了玫果身上。”
他虽然到了中年猜忌甚多,但对.儿子却并没少用心思,对弈风的一些习性也摸了不少的底。
太监跟随皇上多年,又是极心腹的,“可是镇南王”
皇上轻叹了口气,“风儿十几岁.便跟着他在关外,与他父子难免亲切,如今又迷上他女儿,维护于他自然难免。正因为他这次没能救下玫家父子,才会受到玫果憎恨。他对玫果爱极,虽然玫果憎恶于他,他又哪舍得丢她一个人离开?所以留宿王府也就在意在理了。”
“那卫子莫”太监不明为何皇上对卫子莫也不加以.追究。
“风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其护短,逸之和卫子莫.是他左右二臂,他刚失了逸这一条手臂。他因玫家之事对我心存怨意,加上玫果昏迷不醒,他自不肯回来见我,他不回来,怎么肯放卫子莫回来受罚?所以卫子莫不回来,才对了。”
“奴才愚顿,想不明其中道理。”
皇上笑了笑,“如果他有办法救下玫家父子,以他.那脾气,哪能忍得玫果的恶言薄言?还不巴巴的告之她,讨得她欢心?再说,如果玫家父子得以脱身的话,他又何必对我存下这么大的怨念,不肯来见我?他违抗皇令,我自不会斩他,难道还斩不得卫子莫?他又怎么会放卫子莫回来?”
太监这才想明.白,“皇上英明,可是太子到现在也不来见皇上,皇上对这事不再追究?”
皇上叹了口气,“我命中少子,如今也就三个儿子尚在,那小的身体又弱,还不知能不能活到弱冠,只剩下他与子阳。他自小养在外面,却死心踏地的镇守边关多年,全无怨言,召了他回来,对朝中权利也是全无争夺之心,他智勇双全,却又不争,这样的儿子,你让我为点小事,逼他反吗?”
太监心里一惊,“奴才糊涂。”
皇上也不责备,“罢了,联知道你看不得卫子莫出生贫寒,却步步高升,他对你又全无敬意。他不过一界武将,除了对风儿死心踏地,也无争强好胜之心,你当他不存在便是了,无需同他一般见识。你和子阳虽然亲近,自然偏帮子阳,但治理国家,可不是看和谁关系好便指着谁成事。”
太监冷汗直冒,皇上坐在宫中,对他们私下的动静却是明明楚楚,就连他和卫子莫之间的矛盾也了如指掌,又一言点破他与子阳窜通,哪里还敢再说什么。
玫果安排好府中事务,该装的样子也装得差不多了,怕时间长了终究会露出把柄,再加上军务上,弈风也丢不开身,索性仍回弈院避人耳目。
但父亲他们不在府中了,府中许多事务却少不得要人做主,她左思右想,将小娴留在府中打典,最放心得下。
临行前,将该交待的都给小娴交待完毕,正想起身起启,小娴突然叫住她,“小姐”
玫果回转身,见她神色古怪,只道是突然压了这么重的担子在她身上,她一时间无法适应,“你不担心,慢慢习惯了便好,我前些日子已经要佩衿修书送于姨娘,再加上佩衿吩咐了人打典,你的身份牌只怕也快下来了,到时洗了奴籍,堂堂正正的做这府中管家,也没人敢看轻你。”
小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虽然以前玫果不时会说起给她个身份的事,不想当真已经着手在办了,如果按以前,她虽然会高兴,但也不会太过在意,但现在她心存私心,这个身份对她而言却是极为重要了,忙跪下谢恩。
玫果一把拉起她,“你几时变得这么多礼了,你服侍我这么多年,也没少为我挨罚受打的,乘我现在还有这能力,尽快把这事办了,也算谢你对我的这片心了。”
小娴见她虽然说的轻松,话里却透着凄凉,乘现在还有这能力难道小娴心里一惊,有种不祥的感觉慢慢滋生,但终是胡猜之言,哪敢当真说出来,鼻子一酸,却直想落泪。她无亲无故,更不用说有什么靠山,虽然不时陪着她一起受罚,但她却抵死的护着她,要不就以玫果犯的那些错,早就够把她打死不止一百次了。
记得小时候,府中大丫头看不得玫果平时对她坦护,好吃好用的都偷偷给她。有一次,玫果溜出府玩耍被现,大丫头们便纵着管事嫫嫫责罚于她。
那个持杖的家丁正是其中一个对她最怨恨的丫头的兄长,有心要她落下个残疾,正打着,玫果回来了,喝他们住手,那家丁听了玫果的声音,知道打不得了,一狠心使了黑心打落最后一杖,那时她已是奄奄一息,那一杖落在她身上非死即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