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则得到相当部分士族支持,孙权、刘备等自然也在立场上站在这边,另外未受到魏晋好处的百姓也清一色倒向朝廷。
这样一来局势泾渭分明,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一下子明朗起来。
童远感叹道:“大汉四百年雄风不减,即使外戚宦官士族先后使局势急转直下,自己与曹操平定匈奴、乌桓和羌乱,威望也不及也。”
可是朝廷如此,这是主动寻求交战啊。
洛阳方面明显来者不善,那里的浑水最好不要介入,把控住孟津、小平津。如果洛阳方面自己交手了,那就在西边把潼关给拿下。
如果曹操势如破竹,控制了天子与朝廷,那就再把弘农郡拿下。到时候就和曹操撕破脸了,决战之前要取得全面的战略优势,对洛阳处于半包围状态,对冀州、幽州也可以拦腰斩断。
如果刘协遏制住曹操,那就稳住潼关、孟津和小平津,在北边协同曹军先抵挡住强大的混沌军,然后突然提兵北上雁门代郡,从背后猛攻拓跋鲜卑与鲜卑单于部,如此不仅可将鲜卑灭一半,还能从幽州对曹操形成半包围包围之势。
简而言之,童远具有后发制人的战略优势。
曹操也本无意与大汉朝廷公然对抗,但这是朝廷第三次大规模主动挑衅了。
第一次,救吕布、支持袁绍、埋伏司马懿。
第二次,以五路兵马试图一口气掀起大乱。
第三次,又是局势平息,朝廷先出手抨击自己。
刘协主动寻战,甚至不惧魏晋同来,真不知道雄心壮志还是不知天高地厚。
曹操觉得刘协并没有实力跟自己硬碰硬,如今主动挑衅恐怕是有野心家作祟。
既如此那就入洛阳除奸臣!
曹操嘱托夏侯渊、杜袭和夏侯尚与韩福、孟坦一同留在虎牢关。
文士杜袭准备好后续物资调度,夏侯渊等人多巡查关外的汴渠沿线。
按照预期,程昱、于禁十天后就能率领20万大军入关,到时候即使是童远想阻止,也绝不是他大军的对手。
自己亲自与曹昂、曹洪、曹冲、典韦、许褚以及荀彧、荀攸和毛阶,带着5000虎豹骑、虎卫军和部曲亲卫,直接挺近洛阳。
......
如今诸葛亮手臂、手指的骨骼还在恢复新生,但头脑的新生更为重要。
自从刺杀发生以后,就洗去了之前的年少与幻想,如今虽然哀愁但思考的更加深刻了。
之前的种种巧合,已经引起他的深思,如今朝廷又先和平再激怒魏晋,这根本不可能是巧合。
巡城监为何在立足半年之际,就专注于对付董承?
是因为段煨委托调查贼寇、耿纪调查盗墓之事,以及董承的高端交易会三件事。
不多长时间,自己几个人就调查出董承的布局,并发现其漏洞。
朝廷这么多年,肯定知道这些情况,所以这派出任务是有人引导巡城监对付董承。
果然董承倒了之后,洛阳局势失衡,李儒、李选即可收编董承旧部。
然而自己拼尽全力,阻止了李儒、李选的阴谋。
假如在白马寺那一战,巡城监全员牺牲成为英雄,但天子在地道与徐庶的支持下,必然会战胜敌人。
谷</span>拿自己这些年轻牺牲的英雄,成为朝廷宣传的典范,并进一步加强天子的威望,成为对更多年轻士子的宣传案例。
再往后,自己提出:“北和鲜卑、南抚百蛮,外结好吕布、孙权,内修政理
被要求写下来签字不说,还与预期完全相反,被天子迅速夸张内容以施行,然后曹操当然反应激烈。
更糟糕的是,刺杀紧跟着自己计策被扭曲而至。
如果自己死了,那曹操更是跳进大河也洗不清,更无人能澄清那计策不是自己本意......
所以,当今天子到底想做什么?
凭他一个常年居于宫中,对外面情况了解相当有限。凭他一个人万万不可能有如此大而阴狠的手笔。
身边大臣如杨彪、士孙瑞这种略微迂腐大儒,虽然能力有限,但优先关注家族与名声,不会去做这种冒险阴毒之事。
其余如孔融、杨修等人,似乎也并非能有这等本事。
好友徐庶......这根本不可能!
国丈伏完......
士族、外戚、兵权,再加上最终获益,基本排除以后,就是他了。
可是能力上,伏完真的有这么厉害的计谋,把自己都给算进去吗?
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比如伏完与自己都是琅琊士族,听说过自己家族举荐给天子,所以才有刘协派人三顾茅庐一事。
董承的交易会的情报,也有伏完与伏寿提供帮助。
不排除还有其他厉害的帮手,但外戚肯定是高度参与。
这恰恰是200年来的顽疾啊!
必须出面制止了。
巡城监已经开始行动,但消息立刻传到天子一派手中。
找徐庶和陈群啊,那可不能让你们如愿。
一个人立刻被安排事情派走,另一人由朝中官员请去做客。
诸葛亮、黄月英、左延年三人进城后没有找到徐庶也没找到陈群,但也发现城内有人跟踪他们,只得小心作罢。
张辽、唐姬坐镇驻地,手下的巡查人员发现西市人员青壮大多已经离开,剩下的多是老弱妇孺。
这时已经有外来者抢劫,候音的手下正在搜集西市青壮,又不知候音的去向,他的手下根本不搭理巡城监派来的人。
张辽、唐姬一合计,赶快调动巡城监所属的那3000兵马稳定西市,估计其他地方更乱了。
张辽派几名巡城监吏员带着手令向东南军营赶去。几人走出五里,在前面路口出现了十几个游侠、士子拦在路口,不让任何人通过。
几人本来穿着巡城监着装也被阻拦,拿出巡城监牌照也不管用。几人退回,转了个弯走另一套路也是被游侠、士子拦住,发生争执还被世子打了一顿。
形势已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