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公府内,虽然存在一些士族主张支持天子的提议,但多数人心中也知道朝廷到底在想什么。
说得好听的话,朝廷想要拉拢童远和曹操,延缓晋国公和曹国公对洛阳的压迫以积蓄力量准备反扑。
说得难听些,答应结亲那渭阳君和曹操的女儿就成了人质,晋国公和魏国公就会被动,受制于朝廷。甚至给一方罗列罪名,联合另一方和其他诸侯攻打一方,另一方覆灭就不远了。
王异、蔡琰与董白感情甚好,她们内心非常厌恶这种把女子作为政治工具,甚至交易品的行为。
贾诩、法正、许攸等人也分析,如果两方均接受结亲,短期内将无法遏制朝廷,天子及相关士族必将壮大。甚至朝廷可能会故意亲近一方,引起一方不满,另一方则认为一方嫉妒,从而让两方打起来,坐收渔翁之利。如果一方接受,另一方拒绝,更容易让两方互斗,这正是朝廷所要看到的局面。
童远当然不会同意将董白嫁给刘协。
明面上不能跟刘协翻脸,可私下里当然清楚他是重要的敌人之一。
可是,自己这边坚决反对,曹操那边要是高高兴兴接受,那自己这边就彻底吃亏了。
必须派人前往曹操处,以利害说之,魏晋两公国联合行动,两方统一拒绝才是最安全的办法。
当然说动曹操接受,肯定要做好交易条件。
派出杨阜作为使者,见到曹操陈说朝廷之用心,如魏晋先争锋交兵,最后胜者只能是士族与胡人两者之一。不论此二者谁胜谁负,最终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如魏国公接受,晋国公愿意在贸易上做更多交易,对一些西域特产降低税收,增加向关东货运。
曹操大笑道:“哈哈哈!童远这晚辈可不要小看吾曹孟德。这样的情况无又如何不知?”
“吾其实并不想单独接受联姻,要不然双方都接受日后慢慢竞争个高下,要不然都不接受,一起让朝中奸邪蒙羞。”
双方很快达成共识,共同拒绝刘协与朝廷的美意。
刘协等人得知以后自然心中窝火。
孔融等人开始在士族中散步魏晋两方僭越,无视大汉权威,有非分之想的流言。
童远、曹操当然也安排人在舆论反击,专门抨击朝廷有沽名钓誉之人,甚至妄图搅乱天下使自家飞黄腾达。
矛盾渐渐激化,三方都在加紧行动。
......
与此同时,诸葛亮与黄月英正忙着搬家。
之前几人全都住在西市皇女台的驻地,这回天子赏赐房屋,就数他们夫妻的这一套离西市最近,且临近洛水景色极佳。虽然与其他房屋距离超过百步算是较远,但也格外的安静。
天子赏赐他们不能拒绝,住处专门考虑了到驻地距离较近,搬家与办公非常方便,还能读书搞发明不被打扰。
“夫君,今天应该就能搬完了,这宅子感觉真不错啊。”
月英看着这套四进的宅子感到一丝温馨。
诸葛亮也觉得陛下是一位胸怀大志又体贴人心的帝王,大汉的天亮了。
虽然有点过于巧合、顺利,但目前事情朝着有利于朝廷的方向发展,重点暂时不在此处而是该如何对付魏晋。
月英凝视着院子,流露出回忆的笑容。
“夫君,这里能种竹子吗?”
谷</span>“嗯……洛阳虽然较南阳寒冷,但靠南的地方也有过竹林,可以试一试。”
“那时候茅庐外的竹海可真漂亮啊,风吹过竹海哗哗作响,夫君抱膝长啸
黄月英的笑容很幸福,诸葛亮也一扫疲惫开心地笑了。
远处洛水对岸,有四个人影目光各不相同地扫过这栋宅子。
那眼神里有仇恨、有贪婪、有欲望还有野心。
总之绝对不善。
第二天,巡城监忙着搬家和处理事务。朝廷则召集了九卿、尚书令、河南尹及主要的将军、校尉、都尉,讨论重要对外事务。
当徐庶早早进入殿内,惊讶地发现除了伏完,竟然另有一位陌生的熟悉者,早早出现在这里。
“司马懿,司马仲达?”
“哈哈哈哈!”停止鹰顾狼视,司马懿与徐庶相见。
徐庶、司马懿两人从未相见,但通过气质一下子认出了彼此。
“那一年吾被曹贼与鬼才所困,设计诓骗朝中,幸亏疾风剑圣非常谨慎啊!”
他说的是当年,在曹操那边潜伏,通过成家的成休给徐庶传信,再由徐庶传递给伏完的往事。
郭嘉控制住司马懿,让刘晔佯装投靠,向洛阳传递假消息麻痹他们。结果被徐庶猜出刘晔绝非真心。
之后才多做准备让贾逵、孙资、刘豹接应司马懿逃亡草原。
徐庶回道:“曹贼狡诈,吾等需继续努力!”
“哈哈哈,然也!”
伏完咳嗽一声,走近说道:“仲达、元直,这次天子有重要军政之事讨论,一会不要担心职位高低,尽管支持天子剿灭曹贼即可。”
“诺!”
不一会二十几位文武就位,天子也入内威严挺立就坐,他一挥手,侍卫、宫女、太监全都告退,关闭门窗供他们商议要事。
刘协说道:“如今魏晋两公国已经建立,但他们都有严重的僭越之举。”
“曹操回到邺城后,拒不履行会议讨论的钱粮支持,而且有曹真等重要人员盘踞在虎牢关。童远将皮氏改为龙门,还修建黄帝与大禹的巨型雕像。”
孔融出列道:“野心欲望会随着地位提升而愈发不可控制,没有士族文化礼仪熏陶提升素质,其逐步僭越是必然结果。”
这一套话显然是安排好的,大司农王邑坐不住了,起身说道:“非也,纪念黄帝与大禹是华夏子民应做的事,大禹开凿龙门,如今恢复这个名称,又何必乱扣帽子?”
杨修立即驳斥道:“大司农拿人家的粮食,不入国库不给君子,直接拨到郡县百姓手中,甚至给那四海商帮去售卖,好一招收买人心啊。”
双方剑拔弩张,对立的立场逐步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