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幼年登基,
接手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大周,
还被当年的皇太后把持朝政十余载,
后来用计除掉了皇太后和一些权臣,
这才真正的君临天下。
剩下的四十多年的时间,
太上皇大力发展商业、农业,
让国家慢慢的富足了起来,
再加上的确是有些天运在身,在位六十年竟然没出过大规模的天灾,
所以被尊称圣君。
当然,这也是朝中文臣们的一些运作,
毕竟在这个民智未开的年代,
老百姓还是很好忽悠的。
但他还是有着一个很大的心病,
那就是他最疼爱最信任的大儿子的死!
当年父子俩齐心协力的将大周的国都迁到了这里,
彻底摆脱了南方士人集团把持朝政的弊病,
本以为一切都会按照着计划顺利进行,
谁知道最后...
如今看着皇太后这副模样,
太上皇叹了口气说道:
“等过了年,叫那个小子来宫里见见,听说长得极好,也聪慧的很。”
皇太后摇了摇头,
像是方才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说道:
“有什么见得,那贾敬不知好歹,不听皇帝召唤,直接遁入道家,想来他儿子也没什么忠心。”
听着皇太后言不由衷的话,
太上皇失笑道:
“这你可就错了,这小子不仅有头脑,还很是有些忠义的。你瞧瞧这本《三国演义》,其中所书虽然未见全貌,但内中智计描写,足见其心智。”
“尤其是这本书并非是以胜者魏国为主,而是以蜀汉为主,虽然书还没有写完,但是这期间的一些忠义、仁孝已经可以管中窥豹了。”
前几日贾政请假之后寻人一起给《格言联壁》后三卷做释义,前八卷做校对的时候,
太上皇就已经知道了大概,
当天就得了《格言联壁》的手抄本。
看过之后既有些感慨,也有些好奇,
因此就让贾家的探子将贾珺的一切都报了上来。
这《三国演义》并不全,
只是探子打听之后凭着记忆写下来的。
但即便如此,
也让太上皇深深的沉溺其中。
他御极六十载,
自然是对这种充满权谋、智计、忠臣名将的书更感兴趣,
正寻思着找个由头去弄来全本看看呢!
皇太后拿起书来翻了两页就放下了,
然后看到了另一本《白娘子传奇》,疑惑道:
“女人的书?”
太上皇失笑道:
“写什么女妖怪和书生的,没什么意思。”
谁知道皇太后却拿起来翻了两眼,
随后戴好叆叇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太上皇哈哈一笑,
也不开口,就这么在一旁陪着皇太后。
片刻后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从后面过来行礼道:
“孙儿拜见皇祖父,皇祖母。”
皇太后放下书,笑道:
“快起来,这几日不用去学习,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来者正是义忠亲王留下的唯一血脉,当今的肃王!
肃王绷着一张小脸认真的说道:
“回皇祖母,孙儿已经习惯了早起,到了时辰就自然而然的醒了。本想着早些过来,但是听宫女说皇祖父皇祖母早上出去了。”
太上皇笑着说道:
“早上和你皇祖母去凤藻宫看看,皇后最近身体不适,还操劳着后宫事务,过去看看她,让她好好歇息着。来,看看这本《格言联壁》如何?”
肃王接过书,看着太上皇的神色,
好奇的问道:
“《格言联壁》?未曾听过这书的名字,可是新著的?是哪位大儒的书,竟然能得皇祖父的喜爱?”
太上皇也不说话,
肃王只好先告罪了一声,
随后翻开了第一页......
荣国府内,
贾珺看着满屋的人为了一句格言争吵,
有站在道家角度的,有站在儒家角度的,有站在佛家角度的,
只有贾敬做了墙头草,
一会儿站在儒家,一会儿站在道家......
其实这本书对于这些人来说并不难,
或者说他们看这本书也并没有什么惊为天人的感觉。
但是!
这本书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发展,他们都是能想象得到的。
这种适合做家训、做族规的格言,
这种适合用作启蒙的读物,
必然是会成为新的万千学子必读之物!
这种情况下,
这本书的任何一句格言如何做释义,那可就有很多的说道了!
尤其是其中的养生、惠吉、悖凶三卷,
完全是可以和道家、佛家擦的上边的。
看着众人激烈的辩驳,
贾珺往后退了两步,对着贾兰小声道:
“今早上练没练广播体操?”
贾兰过了年才七岁,但已经和一个小大人一般了,
很认真的点头道:
“练了,只是教母亲的时候,母亲怎么都不肯练。”
贾珺失望的哦了一声,
心说李纨那么好的身材,不做体操有些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