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破墓01
我本来以为早点开溜走反,元清那嘶就不会找上门,没想到我们前脚才出了旅馆,后脚那嘶就追了上来,我看他的一身行头就是要出远门的样子,看到他便面子上说着客气话:“哟!哥们,你这是要上哪儿去哪?”
元清皱着一张皮脸,一大早的就没给我好脸色看:“你这是明知故问,你们要上哪儿我就上哪儿,你们也别想抛锚了,我这锚就赖在你们身上了。”
敢情这小子昨晚跑到了我的梦中去了,知道我们要去倒曹陵不成?
元清说:“昨晚你没把话说清楚,我元清也不是好唬弄的,我猜着你们就是想着要去盗曹操的墓,我这跟着去一不为财,二不为名。我只是对盗墓天生有一种爱好,盗他人所不能盗之墓,就这么简单。”
果然,这嘶还真猜准了,只听他继续说道:“你们昨晚为日清之事而来,日清又与曹操有关,虽然我不知道你们谁为何事,当然我也不想知道,不过从前面那两点我就猜到你们应该是瞄准了曹操的墓去的。”
看来这身狗皮膏药是贴死了,甩也甩不掉,我琢磨着就跟他耗下去只会耽误我们的宝贵时间,所以就答应让他同行,等到许昌的时候,一有机会就撇开他走人,免得他阻碍了我们要办的事情。
不过我还是提醒了他,此行一切都要以我和白露的注意为主,不然的话就别跟着我们去闹事了。
元清说:“盗墓就是要合作,不过你说错了一点,应该不是以你们的主意为主要,而是考虑可取程度而决定,有时候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想法会比两个人加在一起的想法要好,虽然我以前一般都是独自盗墓的,不过这次的情况不同以往,我也不计较那么多了。”
他后面的那些话好像是我们求着他跟我们一起去似的,我他妈这火气就不知道该往哪儿发去,白露看我的脸色不对,怕我会对元清发难,于是便说:“好了,我们走吧!其他的事情等到了许昌之后我们在一起商量。”
许昌之名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
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许昌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军事要地,三国时期,曹操据许昌为根据地亦是历史中高明的一智。
到了许昌之后,我们分成三个方面,几天来我们都在当地四处摸风探点,所总结得来的线索更加是层出不穷。
传说,曹操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宝贵墓葬很多,但是总是受到盗墓者的威胁,诸多宝贵文物也面临着在被考古挖掘之前就流失的危险,那么我们如何反盗墓?古人对付盗墓者又有怎样的高招?或许曹操的72墓之谜也着实让很多盗墓者头疼……
我们三人聚集在休息的旅馆里头,打算就这几天以来各自搜寻的线索作一个初步的断定。
元清先说出了他找来的线索,老许昌人都知道,许昌自古就有“七十二疑冢”的传闻。《聊斋志异?卷十?曹操冢》传:“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敲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如此之所便证明了古墓可能就葬在许昌有水的地方,《聊斋志异》虽为乡间野闻、文学作品,但以其作品的综合品格来看,并非都是空穴来风,最起码,“七十二疑冢”之说在许昌早已有之,并且比其他地方流传更为广泛。
白露点了点头,这和我所知道的不谋而合,“许昌皆因为‘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许昌由此得名。以汉魏方术盛行,能得昌盛之地,必视为家族兴隆之风水宝地,会全力维护并期望得其力;又以曹操成就大业的历史基本都是在许昌完成,是其一生关键之地,综合此两点,许昌必定作为曹操陵墓的首选。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许昌地处中原腹地,自古陵墓繁多,且以现知的陵墓看,汉魏时期着名人物的陵墓不在少数。
我听了他们的言辞之后也不免为之拍掌叫好,这下子可绝对不能低估了他们,特别是哪个元清,白露身为靠古学界有名的考古家,能够掌握这些信息自然不容怀疑,可元清那小子能够知道怎么去踩点,这说明他以前对我说过的话一点也不假,看来他的盗墓技巧可不是吹出来的。
我对他们说:“我亲自去地方上看了一下,现在我给你们作一个简单的推测。在我判测的曹操墓区南部时村营乡上七垣村以南约1公里多的地方(这个地方现属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与上七垣村相隔一条漳河),听当地的许昌人说,这里曾发现过一块十六国后赵时期的鲁潜墓志,这块墓志为青石质料,长30厘米,宽20厘米,墓志有120字,记述了鲁潜墓与曹操墓的具体相对位置。我曾三次到出土墓志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也许这不是一块距今最早的出土标明曹操墓具体位置的文物史料,但是它对曹操墓葬地点产生了疑问。鲁潜墓志的出土地点是西门豹祠西原上,在邺城上看偏西南。但是,这块墓志尚有诸多的疑点需要研究。一是曹操墓没有陵,是‘因高为墓,不封不树’的,地表没有任何人为标志物。所以墓志记述的曹操陵墓很可能是来自民间传说,而据传说作为确定的曹操墓址还值得考虑。二是这块墓志不是在墓圹中出土,而是在漳河南岸一处高地上的砖窑取土坑壁中发现的。墓志中所说的标志物都还不能确定准确的位置。如果墓志中所说的曹操墓曾被盗挖过,那么历史文献应有记述,可是直到现在并未见到可信的挖掘曹操墓的史料记载。如果挖掘过的是证据不准的曹操墓,那么认定墓主是曹操的可信性就值得怀疑,也许是疑冢也说不定,三是墓志出土的地点在漳河之阴,这是魏晋以后相墓所忌的。按当时已用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相墓标准,玄武为北,为龟象,为冈丘地貌,墓志出土的地点西高穴村西北一带不具备这个条件。四是墓志出土的地点不是‘瘠薄之地’。据传,曹操曾在这里兴修水利,建天井堰,灌溉条件较好,是较为富饶的地方,与曹操遗令要求葬在‘瘠薄之地’的标准不符合。五是墓志出土的地点北面就临靠漳河,不能再埋葬陪葬的诸多公卿大臣列将,这一点也与曹操的遗令不符合。我的看法是,曹操墓应在讲武城以西的地带,鲁潜墓志出土的地点在我判测的曹操墓区南部边上,曹操墓在这一带的可能性较小。不过,鲁潜墓志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历史文化信息,就是在十六国后赵时期,这里就有曹操墓的民间传说。这块墓志还表明,曹操墓在邺西西门豹祠西原上的区位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