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品牌名字的确立,修理厂完整的晋升机制
年后开始,于大为再次投入到工作当中,汽配城的事情还没有消息,便趁着这个空隙组织年后的所有核心成员开个会。
包括凡凡修理厂的总负责人老纪,配件部钱印,吕永正,会计部的杨会计以及他的助理,负责养车相关的姚金斧,孙顺利,唐朝,运输车的张彪,爪子,野外救援部门和大客户服务经理马涛,贲军,老赵。
以及油城分部修理厂负责人老朱,被外派到地方的张良等一众核心骨干。
不过像油城加油站和大为修理铺这两个地方的负责人,于大为没有把他们叫过来,第一事情跟他们关联性不大,第二虽然都是在一起管理做账,但加油站和大为修理铺属于独立运营的两条线。
赔了赚了都不影响他自己这边的事情。
会议室内,气氛有些欢快,又是一年过去了,大家的生活肉眼可见的变好。
之前在厂子里以及干活的时候,大家都在忙也没有太在意,但回到各自老屯以后,跟朋友亲戚们聊天接触才发现,他们已经在自己圈子里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了。
回到厂子里的时候自然十分开心,毕竟过年期间被各种亲戚朋友羡慕夸赞。
“今天把大家叫过来,主要有以下三个事儿,今年要落实一下,跟去年年底开会的计划有所不同,算是做了一个微调。”
于大为坐在会议室长条桌的顶头位置,红木长条桌子看着有些老旧,是段大海买二手的时候看见俩一模一样的,便给于大为也弄了一个。
二三十个人的小型会议是足够用的,再多的话就得在后面摆一些椅子了。
“大家安静一下。领导,您说。”老纪见领导要开口讲话了,赶紧起身组织一下会场纪律。
于大为见气氛安静下来,便把年前跟老纪等人商量的事情重新跟大家讲述了一遍。
讲完以后,由杨会计,老纪,钱印三人各自分组,进行一个短暂的讨论,也是通过这种小组讨论,让三个人给大家解释清楚三件事情的脉络。
差不多之后,于大为再次跟众人一起讨论。
关于汽配城的事情,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包括姚金斧在内,还是希望于大为能慎重考虑一下,因为从杨会计的粗略算计之下,前期的投入资金至少六千到八千万,算是迄今为止凡凡修理厂做的最大的一笔投资。
于大为也针对汽配城的创建初衷,以及未来的战略布局详细的解释了一下,大家也才明白原来老板在下一盘大棋。
之后对于迁移修理厂,还有品牌化的这个事情,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唯一要做的就是给连锁品牌起名字的事情。
毕竟好的名字能让人记忆深刻,但于大为属于起名废,其他人也不遑多让。
一群人围绕着连锁维修店铺的名字,讨论了半个多小时。
最后在所有乱七八糟的名字里,于大为挑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意思的词,凡荒。
起这个名字的人是目前修理厂的总讲师兼连锁店的市场部副经理,张良。
按照他的说法,凡荒代表的意思很多。
“表面意思是凡和荒两个毫不相关的字凑到一起。”张良站起来详细解释这个词,“凡单指嫂子,毕竟凡凡修理厂一路走到现在掐头去尾也有八年的完整时间,修理厂能发展的这么好,嫂子虽然不在,但她的名字绝对功不可没,我们不能忘记,所以我建议留下一个凡字。”
“啪啪啪……”在场所有人都激动的鼓起掌,甚至还有扯开嗓子喊“好”的,搞的于大为一脸的无可奈何。
修理厂这些个核心骨干哪都好,就是这阿谀奉承的风气从老纪开始到现在就一直不见好转。
于大为一手扶额,简直没眼看,有心想管管吧,人家都说是发自肺腑的,搞得现在进场的一堂必修课都不是维修手册上的基础知识了,而是语言的艺术技巧学习。
“其次这个荒是指北大荒,大家小时候都听老一辈的人说咱们住的这片地方,以前叫北大荒,是经历一代又一代人辛苦开垦,才把这大片大片的北大荒变成了千万亩良田。”张良言辞恳切,眼睛里也有几分对过去的缅怀。
“这个荒字,也算是我的一个私心,去年我爷爷过世了,我爷爷的爷爷就是第一批来开荒的人,他口中一辈子都把黑省这个地方叫北大荒,荒字用来纪念我爷爷也是纪念曾经开荒的先辈们。”
“当年他们靠着双手,而今咱们靠着更为先进的机械,继续在这片大地上开垦美好的未来。”
“啪啪啪!”会议室里再次掌声雷动,这次大家表情都有些动容,毕竟在这边生活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多少代以前有逃难来的,有被欲望支配来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家的祖先们,都曾经在这片大地流汗流血。
张良说的光表层意思,就已经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而在他的描述中,凡荒还有另一层深意。
里层的意思是希望平凡的人在荒芜中,依旧能逆境成长,把华夏人喜欢逆风翻盘的精髓刻在这两个字里。
最后“凡荒”成了连锁品牌的名字,并且于大为脑子里已经有了全新工作服的雏形。
连锁店想要品牌化,不论是从门店的装修风格,还是服务内容,亦或者是维修养护人员的穿着,都必须得是制式统一的。
在这个会议中,于大为加深了对“凡荒”品牌化的深度探讨。
比方说装修风格,因为涉及到维修养护,本身修车就不是什么干净的事儿,会议上大多数人就想把装修风格偏暗一些,这样能保证看上去不那么脏!
最后拍板装修风格以黑红为主色调,牌匾也是黑色背景白色字体,最后把“凡荒”做成红色的LOGO。
大家起初对LOGO还有些不解,经过于大为的解释,服装上众人也有了新思路。
依旧是黑色为主体,耐穿耐脏,然后背后用一个红色的“荒”字作为衣服的图画,而“凡荒”的LOGO弄成白色小字,放到胸前某处。
虽然于大为在脑子里构想的时候,怎么想怎么觉得这衣服丑爆了,但看大家兴致勃勃的样子,他也不好打消大家的积极性。
反正衣服未来会有好多批次,就好像未来智能机系统更新似的,如果真丑到无法去看,也可以换成其他的第二版,第三版啥的。
最后众人经过一个上午的讨论,养护维修连锁店的品牌化更加细致,之后就可以按照众人的设想开始进行装修,赶工,实施了。
接下来的日子,于大为带领核心成员开始大力整顿黑省内的各个分店,将一些个工作当中多年吃回扣的“烂根”全部拔掉,重启凡凡修理厂里面刚晋升到初级修理师的新员工。
这些成为正式员工的修理师们,于大为考虑到有些人只是为了谋生,不是真的很爱钻车底,爬上爬下的修车,就想方设法的让这些年轻人多一些选择。如果想做销售,那就平移到配件部,如果想开车就平移到运输队,如果想当工程车的师傅,就平移到养车部门当中。
因为于大为曾经干过很多跟修车毫不相关的事情,方向不明确,也没有说多爱修车,最后干其他的行当就总是以失败收场。
总结了上辈子的教训,于大为想明白了一个事儿,就是当初自己没得选,只能靠修车养活一家子,后来家里条件稍微好点了,曾经不甘的心思就活络了。
所以给厂子里年轻人选择多一些不是坏事,在于大为能做主的范围之内,至少让他们干这行然后爱上这行。
至于为什么是初级修理师,还是因为刚入门的关系。
凡凡修理厂的晋升制度是,开始进来的学徒,然后是正式入职的初级修理师,中级修理师,高级修理师,最后是特级修理师。
凡凡修理厂的特级修理师,真说起来只有两个半,一个是已经离开的徐老,曾经的徐老连坦克都修过,各种工程机械就没有没碰到的,当然一些后期出现的进口牌子,确实也接触的不多。
但战绩可查,各种修理师行业的相关证书一张接着一张,还有表扬过的证书也有,这些于大为曾经去徐老家里都被他拿出来炫耀过。
他也是个实打实热爱修理的,退休后拿着劳保还不消停,去了齐市曾广志老板的修理厂,后来又被于大为请到了凡凡修理厂开心的度过了几年。
除了徐老之外,于大为也算一个特级修理师。
毕竟两世为人,很多先进的维修技术早已经超越了现在已有的时代,各种安装的小技巧,都是后世人们开发出来的。
不过虽然他能达到特级修理师的水平,但却是个野路子,跟徐老这种被国家承认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属于野战派特级修理师吧。
最后半个给了老纪和自家老爷子,两个人分开就是一人四分之一个特级修理师。
老爷子是修了大半辈子的大马力农机,进口的非进口的都弄过,但工程设备这块接触的少之又少。
后期的时候在修理厂当中待了一大段时间,也增长了很多工程机械维修的经验。
而老纪则是国产设备接触的多,进口设备也有,但总而言之这么多年接触到的工程车车型,甚至没有在凡凡修理厂这几年接触的多。
水平肯定超过了高级维修师,但达到各种疑难杂症都能处理的很到位,还是做不到太全面。
综上所述,两个人从能力上来说都摸到了特级修理师的层级,但又多少缺点什么。
但对于传授新人知识,领新人入门绝对是够用的。
凡凡修理厂这套晋升机制,每一级要修什么破损程度的车都不一样,待遇也有些不同,并且评级也不是随便靠着一张嘴就评的。
是按照这些年老纪写的那么多《大队长维修手册》,参考里面的实际案例然后出题,理论答完了后,还要进行实战,综合考量再进行评级。
每年有两次评级机会,除学徒工以外都可以报名,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审核。
学徒工的试卷是三个月的统一试卷,每年年初上班之后,由张良跟老纪,涛子等人联合出题,这一年就按照这个出题试卷去考。
当然为了避免考过的同学透题,采用历年学徒入职试卷加新一年试卷这么考。
主要的目的还是看这些新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维修时候的安全要点。
题本身很简单,对于入行的人来说。
这套晋升机制凡凡修理厂已经沿用了四年,当然了,这套评级只适用于他们厂内部,跟外面说的大师傅啥的评级还有所不同。
但就目前来看,从人员的管理和晋升上看,凡凡修理厂没有太大问题。
唯一比较美中不足的就是《大队长修理手册》,根本做不到人手一本,原版手写的更是被于大为霸占私藏了。
用他自己的话讲,这些东西都是凡凡修理厂存在过的证明,是有历史意义的,后期会专门放到一个装有展柜的屋子里。
老纪知道这事儿以后,高兴的不得了,屁颠屁颠的给自家老板送上一波彩虹屁。
大夸“领导英明!”,“领导威武!”。
时间很快来到了三月初,距离农历二月二还剩下不到五天。
汽配城的事情年后一直没什么消息,于大为去面粉厂的时候,听段大海说上面有人故意压着不同意这事儿,似乎不想这块肥肉落到芦河镇上。
但具体情况郭老也没说,于大为也不着急,反正他心中已经有了两个方案,成与不成都影响不大,或者说批地申请成了的话,反而会让于大为感到一些压力吧。
段大海这边已经准备去齐市那边了,不过相关设备和人员短期肯定没办法动,毕竟齐市那边的厂子还需要建设。
而且根据段大海的规划,占地面积不会太小,齐市那边的领导们也不允许他把厂子开的太小。
小打小闹的话也不需要他们如此大费周章,甚至各种补贴优惠政策。
所以段大海这些日子压力也不小,钱他倒是不缺,齐市给扶持了一大部分,加上这么多年攒下来的足够用了。
他难的是盘子大了,不知道能不能驾驭得了这么大的盘子。
以前手里面最多就是四五百人,而到了齐市后,员工人数后期达到四五千人都不止,至少是按照大型粮厂的规模去建的。
所以于大为最近去面粉厂找他的时候,总是能看到茶杯里的茶不翼而飞,里面全都是高度的白酒。
压力责任都太大,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