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科幻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478 民国时期建的小学

478 民国时期建的小学

作者:森外字数:2825更新:2024-09-04 05:27

“我没意见,咱们个人也捐点,每人出上五千块表示一下个人心意,怎么样?”

“行,张支书说修小学需要最少要五万吗?咱们一共捐上十万块!把学校修的漂漂亮亮的,校舍、桌椅板凳、教学器材都是最好的!看有没有老师愿意来?”

“光这个不行,还得提高老师的待遇。”方明华提醒道:“就像学文那样,即便是学校再漂亮,那点微薄的收入也没法安心教书!”

“你说的对,那咱们从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谁愿意来村上教书,每月补助60元!怎么样?”

“这个可以!”

“还有失学儿童,肯定有上不起学的小孩,这也必须资助。”

“对对对,明天早上起就去找张支书说!”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方明华和赵红军起床在村委会找到张贵生,向他说了自己要捐助自己修建学校并资助学校师生的想法。

“好啊,好啊。”张贵生激动得连连点头。

“红军、明华,等学校建好之后,我们一定在学校门口旁边刻功德碑,上面写上你们的名字!”

“别,别”方明华赶忙谢绝:“只要学校条件好了,学生们学习成绩提高,将来能考上几个大学生,这对我们而言,就是最好的功德碑!”

既然决定,就早日动工,争取在秋季开学的时候能让学生搬进新校舍,关键还有个资金到位的问题。

村上当然没有电话,于是两人开着车带着张贵生赶到乡政府,主要是找个座机给西京的宋棠棠打电话,让她立刻让财务人员转账11万元到指定账户,其中一万元属于方明华和赵红军个人出资。

此事免不了让乡上领导知道,刘书记代表乡党委政府又对两人感谢一番。

校舍具体怎么建设,自然不用他们操心,由政府负责,资金到位后就没他们的事。

方明华准备开车在周围逛逛,他们计划开车去距这里不算太远的永泰城址转一圈。

因其城堡形似金龟,又名永泰龟城。是丝绸之路沿线现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军事城堡,和银川的镇北堡很相似。

结果车还开出村子,就看到进村的路上尘土飞扬,为首的是一辆奥迪100,后面还有桑塔纳、拉达、212吉普车.浩浩荡荡一大堆。

原来是市、县、乡各级领导都来了。

为首的是吴市长,五十岁出头的中年男人,他紧紧握住方明华的手说道:“方主席你和赵总来这,咋不提前给我们说一声,别人可以不说,但我们市作协刘主席你要说声吧?天下作协是一家嘛。”

吴市长旁边就是作协刘主席,立刻接过话茬:“吴市长说的对,我们省作协赵主席到你们西京,受到你们作协的热情欢迎。你这次来的悄然无息,让你们胡主席知道,会笑话我们省作协的。”

刘主席说的赵主席是甘省作协主席赵燕翼,小说家、注名儿童文学作家,一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代表作有童话《小燕子和它的三邻居》、《铁马》等。

方明华只好说自己这是一趟私人游玩,只要是想来当年插队的地方看看,不敢惊动官方。

“来的好啊.们来一趟,就为板凳村作出这么大的贡献。”吴市长接过话茬,感慨道:“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你们!”

一下子来这么多领导,一下子惊动了当地老百姓,许多人站在家门口观看,一边啧啧称奇说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领导来村子。

今天算是开眼界了啊。

村支书的张贵生有些手忙脚乱,他带着全体村上干部赶紧迎接,大家就在村委会简陋的会议室里开了个会议。

吴市长代表市委做讲话,并且决定在三天之后将举办隆重捐赠仪式,届时市委一把手书记参加,市上的电视台将随行报道。

说实在,方明华和赵红军不想这么高调。

就是捐了十万块修了一所学校嘛,但他们也知道,有些事情是由不得他们的。

简短的会议结束后,市县领导就要返回,吴市长邀请方明华他们去市区居住,但被婉拒。

这次两人来就是要到曾经插队的地方回忆当年的火红日子,如果住到市区有什么意义?

等市县领导都返回之后,方明华和赵红军开着车,带着干粮和水,开始了自己的游玩,到永泰龟城转了一大圈。

雄浑的城堡四周,有星落分布的村子,更远处则是大片大片的戈壁滩,尽显大西北的苍凉。

龟城虽然年代久远,但里面还有几十户人家,除了完好的城墙,里面竟然还有一所小学――永泰小学,里面还传来郎朗的读书声。

分前院后院,青砖拱洞式校门,顶部有砖雕“海潮托日”四个字,校舍、礼堂都是砖土木混合结构,哥特式门窗,中西合壁式建筑,这在周围都是一片土坯房屋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站在学校门口,赵红军感慨道:“真没想到,这么荒凉贫瘠的地方,竟然有这么一所看上去很上档次的学校。”

“那当然,《孟子滕文公上》有这么一段话“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意思就是说:说做人,如果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但是不接受教育,就近似飞禽走兽。”

“民国时期川省的军阀刘文辉你听说过吧?在他的治下如果县政府大楼比学校好,那县长就会被就地处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特别是对于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言,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而我们就要给他们提供这个机会。”

方明华侃侃而谈。

“哎呦.瞧你说的这番话,咱们捐这十万块太值了!我也觉得我越来伟大了.”

两人聊着,就听到“当当当”的下课铃响了,孩子们从教室里冲出来开始嬉戏,原本有些安静的城堡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最后从教室里出来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穿着确良短袖衬衣的中年男人,他看到方明华和赵红军面孔陌生,衣着打扮也不像普通老百姓,以为是县上哪个部门的领导,就主动过来攀谈,一问才知道是当年在板凳村插队的知青,回来看看。

“板凳村,当年有个下放姓卢的大学教授,你们认识不?”老师姓李叫李崇仁。

“怎么不认识?当年我们都住在一起,我们去干活他在小学教书。”赵红军说道。

“真是好老师啊。”提起卢教授,李崇仁赞不绝口:“书教的特别好,我当年上高中还专门去请他帮我辅导数理化,要不是他我就考不上师范。”

“你是大学生?”方明华有点惊讶。

“不,不,只上了武威师范学校,是个高中专。底子太薄,辜负了卢教授的期望,他原本希望我考东北大学,成为他真正的学生。”李崇仁一脸遗憾。

“能考上高中专也不错,那也是百里挑一。”方明华说道。

“算是吧,上了师范分配工作,算是吃上皇粮,我老家就是这里所以就主动回来教书――我们这校舍不错吧?”

“是不错,民国时期建的学校能管到现在还基本无损。”方明华说道。

“这是我太爷修建的。”李崇仁语气中充满骄傲。

“太爷?”

李崇仁就讲起这段历史。

永泰小学的校址原为把总府,民国二年把总府裁撤,他的太爷李善澈。从兰州军事学堂毕业回乡后,号召乡绅捐资助学,修建校舍,并且任第一位校长。

“我也算是接了我太爷的班,现在周围村子里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李崇仁最后笑起来,露出雪白的牙齿。

就在这个时候,上课铃铛响了,方明华他们也就告别李老师出了永泰城。

“不容易啊,不容易。”赵红军看着荒凉的城堡,不由得感慨道。

傍晚时分,方明华两人回到张建林家,白天去县城忙碌了一天的张建林也回来了,大家在一块吃饭的时候,张建林说道:“我听我媳妇说,今天来了一大帮领导,感谢你们捐资建校的事?”

“是啊,我们不想大张旗鼓,但没办法。”赵红军解释道。

“我我也想捐1000块,不知道行不行?”张建林突然开口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