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大明太师陈云甫 >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传播文明

第三百五十五章:努力造船,传播文明

作者:煌煌华夏字数:2384更新:2022-04-21 08:41

仪辂在北平耽搁了大概五天后,便起行前往辽东。

这一次入辽东,陈云甫要看的细很多。

堪堪过山海关进入广宁中卫,俞以丰和辽东都指挥使王弼便接驾于此。

“本辅这一次来,要重点看看辽东都司的改制,还有就是整军事项。”

王弼早就收到了蓝玉、常茂等人从南京传来的风,更何况俞以丰这段时间大量的筹措军需物资,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这是要动兵,故而早在陈云甫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他接过陈云甫说的话,为其介绍道如今辽东的军备情况。

“禀太师,如今辽东已经从十六个卫扩充到四十个卫,整整两百一十九个千户卫所,其中,海州、丹东、凤凰城这一片,我们就设置了三个卫,四十九个千户卫所,另外还有岫岩堡、镇江堡、险山堡等在内的大小十三个堡城,沿着鸭绿江一代全面铺开。

可以说,如今的辽东,已经完全具备作为对朝鲜开战后的前线战略支点的能力,辽东不靠别人仅靠自己,就能够支持一场二十万规模的战争,实现军需物资自给自足。”

陈云甫频频点头,复望向俞以丰问道:“辽东现在有多少丁口?”

“明籍三百二十万,朝鲜籍五十七万。”

“好!”

陈云甫击节赞叹:“你们立大功了。”

二人具露笑容。

待进了广宁中卫所,王弼又向陈云甫介绍起如今辽东都司改制过程中旳变化。

“广宁卫之前有十一个千户卫所,军户一万一千九百人,如今正在逐步裁撤,我们挑选了最精壮的两千人编入新的辽东军营中,从以往的忙时垦田、闲时练兵完全转型为边军。

另外,在经略使司专人的教导下,抽出了五百名识字认字者,成立广宁税司衙门,配合如今一体纳粮的国策,执行征税任务。

余者全面改军籍为农籍,分田归民,务农生存。”

“如今,辽东都司四十个卫已经在改制过程中覆盖了四成,我们计划到明年中,完全落实改制,将组建一支人数大概在十二万左右的驻防边军,成立二十个税司衙门,总人数,在一万人左右,覆盖整个辽东所有府县。”

陈云甫仰头,看着卫所堂内悬挂在墙上的辽东堪舆图,一边听着王弼的介绍一边点头,等到后者介绍完便说道。

“如此甚好,等到改制全面完成之后,辽东都司和辽东经略使司便会汰撤。”

王弼和俞以丰两人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知晓陈云甫的意思。

“日后,辽州建制,这里的行政规划怎么做,本辅会和将来的辽王商量榷定,二位是打算继续留在这还是回南京,现在就可以考虑了。”

俞以丰第一個开口:“下官已经在辽东为官多年,对这里深负感情,前两年更是将一家老小都接到了辽阳大营,太师在上,下官请求留任辽州。”

陈云甫嗯了一声又看向王弼,后者就挠头:“太师,俺回南京。”

对这个回答,陈云甫倒是一点不意外,毕竟两人的身份情况不一样,各自的考虑也不可能一样。

王弼是蓝玉的把兄弟,他当然不可能在辽州待着,跟常茂混能有去蒙州跟蓝玉混更舒服?

至于俞以丰。

没人比他更懂辽东的政务民生,他留下,辽州建制之后,常家王朝的政权成立,俞以丰绝对是第一任首辅。

也可能叫宰相,不管什么吧,俞以丰会成为辽州政权的第一臣。

这不比他回南京舒服的多。

为了家族的未来,俞以丰做出了最正确、最恰当的选择。

不过陈云甫还是问了俞以丰一句:“不再考虑考虑了?”

回到南京之后,按照这些年俞以丰的功劳,加军政院行走是板上钉钉的事,说不准将来,也能混一个九州王。

俞以丰明白陈云甫的意思,笑着摇头:“太师,下官确实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感情。”

留在辽东,既有对未来利益的考量,也确有一份感情在。

利益,并不是一切,俞以丰也不是一个野心太大的人。

陈云甫含笑点头:“好,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本辅也不多劝,只是委屈你了。”

“下官能有今天,都是太师的恩赐,哪里还能言委屈。”

陈云甫笑笑不复多劝,当晚留在广宁,和二人吃了一顿不算丰盛,但气氛非常热闹的晚宴。

转天一早启程,先后视察了宁远和锦西,最后在望海台眺望辽东湾。

“咱们可以从这乘船东渡,直接抵达连云岛,在盖州坞口下渡。”

俞以丰说道:“这几年,辽东的海运越来越便捷,省却了很多的脚力时间,很多河北的商人,都从平津来辽东经商,往来很频繁。”

陈云甫欣然同意,就是杨士奇有些担心。

“海上风波恶浪,没有陆地安全吧。”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人要是到了大海之上,那可就是把命交给了老天爷,虽说辽东湾多年没出过什么大的风暴,可这事谁能说的准。

“那么多靠海吃海的渔民都从不出事,怕什么。”

陈云甫知道杨士奇这是关心自己的安全,不过还是坚持己见,在望海台登上了东渡的海船。

“这是福船吧。”

“是。”

俞以丰应声道:“福州船厂的图纸,现在辽东有三个主要的造船厂都在生产,两年大概可以下二十多艘,全船可容纳水军两千四百人,配备脚弩、船炮还有投石机等多种远程海战利器。”

“这是咱们国家的瑰宝啊。”

陈云甫站在船头,爱惜的抚摸着船身,啧啧称叹:“《旧唐书》中,阿拉伯人第一次乘船自天竺登陆广州,将可以远航的海船图纸带来咱们国家,从此有了广州通海夷道,有了泉州、广州市舶司,随后就有了福州船厂。

从那之后,咱们先人的足迹踏上了阿拉伯和东非,也让咱们的先人知道了这天地苍穹到底有多大,先人的辉煌传承到咱们这,咱们可不能给先人丢脸啊,一定要把造船业和航海业发扬光大,要努力造出比阿拉伯更大、航行更远的海船。”

阿拉伯这个地名俞以丰倒是不陌生,知道是天方,倒是这东非?

“昆仑奴生存的土地。”

陈云甫遥望万里无垠的海面,视线的尽头苍穹和海面连成了一条线,让人分不清楚。

“那片土地上,盛产黄金和各种矿产,和天竺国一样,有着丰富的物饶和廉价的人力。”

诉说着,陈云甫拍了拍俞以丰的肩头,笑道。

“但是那里落后且愚昧,都是一些未开化的蛮夷,需要咱们去传播文明。”

俞以丰便跟着笑了出来。

“是啊,我们是天朝上国,有义务去给他们带去文明。”

那一天会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