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在第二天一大早从通州出发的时候,王家彦告诉胡文霆,这次把物资送往大名府,全程走的几乎都是漕渠,只有过了山东临清州之后的一小段,要改走卫河的普通河道,通过卫河就可以直接到达大名府的府城了,预计全程大概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
胡文霆听了王家彦的介绍之后,随即反应过来,原来大运河在明代时还不叫京杭大运河,而是被称为漕运,口语中则称其为漕渠。
整条大运河由北到南各段分别又被称为:白漕(白河)、卫漕(卫河)、闸漕(会通河)、河漕、湖漕、江漕、浙漕。
白漕因利用白河进行漕运而得名,是自通州至天津的一段运河,亦称北运河;卫漕因利用卫河漕运而得名,即天津至临清间一段运河,亦称南运河;闸漕即会通河,因中间有多道闸门而得名。
河漕是指后世江苏徐州以北茶城至淮阴西南口之间黄河,航道的中路叫浊河,北路叫银河,南路叫符离河。
湖漕是指运河江苏淮安至扬州段漕运航道,长约三百七十公里。沿途地卑水积,湖泊众多,漕运通过湖水相通,因此才被称为湖漕;江漕则是指漕运所经长江段航道。
浙漕则是指江苏京口闸至长江段的运河。浙江的漕运就是经此进入运河的。
后世学过历史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到胡文霆来到的大明这个时代,京杭大运河已经经历了三次比较大规模的调整开凿。
其中第一阶段是公元前五世纪,由吴国开凿的邗沟,从后世扬州附近的邗沟引长江水向北流,经高邮、宝应、淮安入淮河,沟通了长江和淮河。
第二阶段是七世纪初,隋朝定都洛阳之后,开挖通济渠,把洛水东引入黄河,再从黄河引水至后世河南荥阳北,经郑州、开封折向东南直到江苏清江与邗沟相通,长约一千多公里。
后来又开凿了永济渠,从洛阳向东北,经武陟、新乡、汲县到山东临清,北上到天津、河北涿郡,全长约一千公里在右。
两年后,又从江苏镇江经丹阳直达浙江杭州,开凿了一条长约四百公里的江南运河。至此,从北京绕洛阳南达杭州的京杭运河全部开挖完成,全程长二千七百多公里。
第三阶段是元代的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后,为了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至此,京杭大运河全长变为一千八百公里左右,从杭州起始,到北京终止,共流经后世的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个省份,且穿过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
京杭大运河全程贯通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按照王家彦的规划,他们离开通州后,下一站的停靠点将会是河北的沧州,中途经过的天津并不打算停靠下船。胡文霆本打算是经过天津的时候,想下船去看一看,在明代的天津又是什么一个样子的。
可谁让王家彦同志是本次任务的领队呢,一切行程安排都得由他说了算,因此,胡文霆也只好恭恭敬敬的向他表示,一切都听从右司马的安排。
于是,一行人的中午饭都是在船上解决的,而此时,船队却正好就经过天津。当然了,王家彦和胡文霆两人是有专门的厨子,在船上为他们准备了相对丰盛饭菜的,更何况还有两个漂亮的双胞胎姐妹在一旁伺候,因此和下不下船也没多大区别。
相比较之下,王家彦的一帮手下兵丁就比较惨了,船上根本不可能为上百号人准备热饭热菜,而只是给他们准备了一大桶热汤,让他们就着热汤吃一些干粮充饥。
胡文霆当然也不能给自己的那二十个手下搞特殊化,因此,他们也只能和那些普通兵丁一样,就着热汤吃干粮,不过还好的是,胡文霆给他们准备的干粮质量比那些兵丁要好得多,除了炒面之类的主食之外,胡文霆还让人为他们提前准备了一些肉脯之类的东西。
再加上这些人这前才刚刚经历过一段饿肚子的日子,因此,对这样的饮食安排,照样是吃得非常的香。
不过,对于那几名锦衣卫人员的饮食安排,胡文霆还是硬着头皮向王家彦进行了沟通,让船上也为他们准备了热饭热菜,虽然没有胡文霆他们丰盛,但至少是不用嚼干粮充饥了。
而林巧和林慧姐妹俩则更用说了,胡文霆在厨子询问他菜色安排的时候,就直接对他吩咐道,别的没什么要求,只要份量稍微多一些就可以了,并解释说自己饭量比较大。
对于这种公款消费,厨子当然也不会多说什么,直接就点头答应了下来。于是中午饭的时候,就给胡文霆做了满满一桌子的饭菜,别说是胡文霆和两姐妹他们三个人了,就是再来三个像他们这样饭量的人,也差不多够吃了。
期间,胡文霆还试图把高大强也拉过来一起吃饭,结果他死活不肯过来,胡文霆只好作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于是,胡文霆又让林巧把其中的一部份菜打包给随行的那二十个送过去,让他们每个人也能尝上一口热菜。
在林巧送完菜回来之后,胡文霆同样是请她们姐妹俩一起坐下来吃饭,因为林巧已经有过一次陪胡文霆吃饭的经历,因此,在稍微向他客气了几句之后,就带着她的妹妹坐了下来。
吃过中午饭稍事休息之后,王家彦就派人过来请胡文霆到他的船舱去。来到他的船舱之后,胡文霆才知道,原来王家彦一上午的时间,都是躲在船舱里看书,难怪胡文霆在上船时看到他的随行人员,往他的船舱里搬一个很重的箱子,原来里面装的都是一些书籍啊。
于是胡文霆又是对王家彦一阵的恭维,还信口把民国年间熊伯伊的《四季读书歌》中的一段给念了出来: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读书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七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王家彦听了之后,不由得眼睛一亮,微笑着开口问道:“梦之,这是你做的诗句?你还别说,虽然里面的语句都非常朴实,可却把该表达的意思都表达出来了,不错啊!说明你肯定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王家彦的最后一句评价倒是一点也没说错,胡文霆在后世的时候,确实是一个比较喜欢读书的人,以至于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都没有真正的谈过一回恋爱,因为他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根本没时间出去花前月下。
但是,王家彦却把这首诗歌的作者也安在他的头上,他肯定是不能承认的,于是胡文霆就开口说道:“晚辈比较喜欢读一些杂书,这确实不假,但这首诗歌确实不是本人所作的,而是晚辈前些年在外游学期间无意中听来的。”
王家彦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你刚才念的应该只是其中的一段吧,我猜想这首诗歌应该分别包括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读书场景,要不你把整首都念出来听听?”
胡文霆点了点头之后,就把熊伯伊的《四季读书歌》从头到尾都念了一遍: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莫负春色好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读书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七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勤攻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十载寒窗一举场。
当王家彦听到胡文霆念出最后一句“丈夫欲遂平生志,十载寒窗一举场。”的时候,不禁发出了一声长叹,然后悠悠的开口说道:“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间,本官考中进士已经快十年了,可平生志却丝毫没有实现的迹象啊。唉,如今国事如此艰难,本官却时常对此感到有些无能为力,真是惭愧啊!”
胡文霆通过阅读史料中对王家彦的描述,说他是“为人刚正,胸有大志,品行高尚”,再加上最近两天自己和他的亲身接触,已经确认他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决不会在背后对人耍阴谋诡计。
于是,他就大着胆子说了一句:“右司马,您在朝中处理政事时,时常感到无能为力,那是因为我大明的朝廷内部已经出了问题,有很多朝廷重臣在处理政事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先考虑自己或者自己所属的小团体的利益。
只要是对自己不利的政策,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进行阻拦,不让这些政策推行开来。而根本不会想到,一旦大明这个国家都没有了,他们的个人利益哪还有存在的可能。正如俗语说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右司马想要实现您的平生志,唯有把这些大明的蠹虫都清理出朝堂,您才有可能毫无束缚的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您报效国家、造福百姓的志向。
晚辈知道右司马您自从入仕以来,无论是对于军事上,或者是对待百姓,您始终站在国家和百姓利益的高度,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始终以廉洁清平的姿态,反对恶势力,直言敢谏,不畏权贵阔佬,主张正义,坚持真理,革除弊端。
比如您在金华府兰溪县任县令期间,曾带领衙役下乡,到处视察民情,发现县城破烂不堪,水利失修,百废待举,民生凋敝这后。您就马上下令,果断地革除弊端,减轻赋税,贡献家资,大兴水利建设,清理护城河,修筑旧城墙。
几年间,就使得兰溪的面貌骤变,焕然一新,百姓大多摆脱了贫穷,生活安康,当地百姓无不称颂您是清官良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又比如您在崇祯元年,大义凛然,刚正不阿,无所顾忌的与兵部主事钱元悫、工部主事陆澄源等人各上疏弹劾魏忠贤,揭露其罪状,最终促使陛下下旨捕治归案,而魏忠贤也因此畏罪自缢而死。
凭您所做的这几件事,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政绩卓着的廉吏贤臣,一位铮铮铁骨的伟丈夫。
可您做了这么多事之后,结果又是如何呢?大明还是一步步的走向困境。这是因为在您做了一件对大明有益的事情之后,却有十个甚至数十个人在做着损害大明利益的事情。在这种境况之下,大明能变好才怪呢。”
当胡文霆说到这里的时候,王家彦却伸手阻止了他继续往下说,同时开口说道:“先不说这些事了,走,陪老夫到外面去走走,呼吸一下运河上的新鲜空气。”
当两人来到甲板上的时候,发现太阳已经西斜,橙色的余晖洒在运河的水面及两岸的大地上。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爽,让人不再感受到夏日的酷热。
古老的运河两岸,景色如画。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仿佛是一位位优雅的舞者,轻盈地舞动着翠绿的枝条。河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天空中橘红色的晚霞,如梦如幻。
运河上,古老的石桥横跨两岸,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桥墩上的青苔,诉说着久远的历史。船只在河中缓缓驶过,水波荡漾,形成一道道美丽的水纹。远处,传来船夫悠扬的歌声,与这宁静的美景融为一体。
夕阳的余晖中,古老的运河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陶醉其中,感受着岁月的静好。
胡文霆想到在真实的历史上,大明将在今后的日子里一步步的走向败亡,于是有感而发之下,就脱口而出背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家彦用极具深意的目光看了身旁的胡文霆一眼,然后淡淡的对他说了一句:“刚才还在老夫面前意气风发的指点着江山呢,怎么一会功夫之后,就变得如此消沉,以至于发出这种感叹了呢。”
胡文霆回过神来之后,连忙掩饰着说道:“晚辈看到夕阳之后,不由得想起了一些往事,情不自禁这下就感叹了一句,让右司马见笑了。”
一路上由于有漕帮派出的人员,在前面的几条船上进行指挥协调,使得一路上的行船都非常顺利,因此,船队比预计时间早了很多,就到达了南下的第一个休息站点--沧州。
在谈及京杭大运河,后世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杭州、扬州、苏州等江南古城。然而,在京杭大运河所流经的十几个城市中,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就是眼前的这座北方古城——沧州。
而且如今胡文霆看到的,位于运河两岸的沧州,还是一座年代没多久的新城呢,当地人也称它为新沧州。
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沧州,洪武二年五月徙于长芦。”长芦,位于大运河西岸,初为土筑之城。天顺二年,“奏允创建砖城”,天顺六年正式动工。次年,真正意义上的沧州新城就初具规模了。
由于沧州码头几乎就在沧州城内,因此船上所有的人员也得以下船透了一口气,同时也能吃上一顿正经的热饭热菜。
次日早上出发,同样也是在船上解决了午饭,也是在傍晚时分来到了本次行程的下一个休息站点--山东临清州。
临清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交汇处,北及北京,西抵洛阳,南达杭州,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称,人口一度号称百万,人称天下第一码头,天下粮仓,是全国着名的商业大都会。
明代文学名着《金瓶梅词话》这样形容临清州“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马头去处,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凑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此去离城不远,临清马头上,有座晏公庙。那里鱼米之乡,舟船辐辏之地,钱粮极广,清幽潇洒。”
明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过鳌头矶》这样形容临清州“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折岸惊流此地回,涛声日夜响春雷。城中烟火千家集,江上帆樯万斛来。”
虽说临清州是个非常热闹的去处,但以王家彦的性格脾气,而且还是正在办理公务的过程中,肯定不至于带着胡文霆去逛那“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也就是用目光欣赏了一下临清的繁华而已。
第二天又是一大早就开始出发,没过多久之后,船队就进入了通往大名府的卫河普通河道,而且还是逆流而上,不过由于有漕帮的人员在其中进行了妥善的安排,因此行船也还是相当的顺利,同样于傍晚时分来到了本次行程的终点站--大名府。
而胡文霆自从和王家彦第一次进行了深入谈话之后,后来又陆续进行了几次谈话,而且由于胡文霆在后世时的老家就在王家彦曾经就任过县令的兰溪县附近,因此当王家彦谈起兰溪当地的风土人情时,胡文霆了基本上能接上一些话,让王家彦对胡文霆的见识广博赞叹不已。称赞他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然了,如果胡文霆再跟他说一些大明以外国度的情况,那么王家彦非得把眼珠子都给瞪掉不可)。
经过三天时间的朝夕相处之后,胡文霆和王家彦之间的关系也已经非常融洽了,王家彦在后来的时间里,基本上都是直呼胡文霆“梦之”,胡文霆则称王家彦一声“叔父”,恍惚中,王家彦在胡文霆眼中几乎就是自己在后世时的领导余跃平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