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都市 > [武周]问鼎 >第 24 章 024(三合一)

第 24 章 024(三合一)

作者:千里江风字数:10320更新:2024-08-31 02:58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这不是一出正式的朝会,而是只涉及了五位宰辅的小型议会。

但当“宸妃”二字说出的时候,依然有若一道惊雷砸下,使得满座皆惊。

李治在将其说出口的时候,甚至没忘记同时将其提笔写出来,像是唯恐诸人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一般。

这足以看得出,他不是在与人说个笑话,而是以一种端正严肃的口吻试图与在场诸人商议。

可他这个议题真不简单呐。

宸妃,好一个宸妃!

宸这个字,何止不在“贵、淑、德、贤”四妃名号之中,其内涵也非同一般。

这是个时常用来指代紫薇或者帝王的称号,可如今竟是要被李治给用在妃嫔身上。

如此说来,李治这是直接跳过了早前提议昭仪封妃之说,要在四妃名号之上再创一个更为隆重的名头,专为武昭仪所设。

真是——

前所未有之事!

来济与韩瑗相互过了个眼神,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忧虑。

凭借着二人的敏锐都不难听出,陛下开口之时,充满着来势汹汹的意思。

此番忽然召集众人议会,竟也未令太尉出席,更显出其锋芒毕露。

细想之下又觉并不奇怪,武昭仪冒险随同陛下祭拜昭陵,以求洗脱身份上的问题,更是为子嗣单薄的陛下又生下了一位小皇子。

此等行事,陛下怎能不为她所打动呢?

这也给了陛下提出晋位的契机。

但若当真放任李治行事,让他先借着去岁的籍田礼与关中水患一事除掉了柳奭,再借着册封武昭仪为宸妃取代王皇后和太子李忠的位置,进而一步步蚕食,这祸事迟早会席卷朝堂,随后波及到他们头上的。

所以哪怕明知去岁陛下便冷酷手段行事,时至今日也没给中书令起复的机会,他们也依然必须对陛下的某些决定,做出必要的反对。

不过来济到底是难以忘记去年的岐山之上夜观山洪的景象,在陛下出口提出宸妃封号之时,先是怔楞了一瞬,反倒是另一头,同样被召集到此地来的尚书右仆射可没那么多犹豫不犹豫的。

这不是别人,正是先帝顾命大臣之一的褚遂良。

尚书省左仆射于志宁年近七旬,对于陛下的种种决定已甚少干涉,全然抱着不闻不问的做派,哪头也不靠着,右仆射褚遂良便等同于尚书省明表态度的长官。

李治眼皮一跳,直觉这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果然听到褚遂良开口便道:“陛下为昭仪生造妃嫔封号,在贵妃之上另设宸妃,那欲置皇后于何地呢?皇后为陛下在藩府之时先帝赐婚而来,份属名家,至今无有过错,再观昭仪其人,门第衰微,不为贵姓,绝不堪配宸之一字!”

“妃嫔虽非中宫,四妃仍表陛下体面,何况欲于四妃之上再设名号?再看武昭仪其人,固为陛下生育有功,然从未听其有幽闲令淑之美德,还望陛下三思。”

遂良话毕,便直挺挺地站定在了那里,宛然是觉得自己的这番谏言有理有据。

唐初风尚也本就是出言直谏为美德,更令他出口之时理直气壮。

何况早在李治将他们几人找来之前,长孙无忌便已隐约自拜谒昭陵的种种迹象中推断出了些端倪。

于是在褚遂良与他早前会面的时候,长孙无忌便暗示过,若是陛下有不妥之举,褚遂良但可直接反驳,随后他会为其补上说辞的。

可褚遂良是说痛快了,却无异于在李治兴致正盛的时候,一个巴掌打在了他的脸上。

李治目光中厉色一闪而过。

但此种情形在他说话之前已有预料,开口之时倒仍是语气和缓,“褚卿,古人有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你评点昭仪家世,枉顾武德功臣,又妄言妃嫔德操,此非君子所为吧?()”

褚遂良面不改色,持笏叩首,“陛下言行举止有失,臣自然不敢屈从。若陛下以为臣此举乃是忤逆圣颜,合该万死,将臣拉下去处置便是。但加封武昭仪为宸妃,实不可行!?()?『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李治冷冷地看着在座几人的表情。

在场五人里——

于志宁闷头不言,崔敦礼安分端坐,最是疾言厉色的,便是褚遂良。再观望得仔细一些,便不难发觉,也在此地的韩瑗和来济两位,都有意欲起身呼应褚遂良的意思,眼看就只差一把火了。

他连忙一摆衣袖,“此事容后重议,朕不想听到一家之言。”

这出册封宸妃的小会议不欢而散得很快,甚至快到让人以为,李治是不是只在突然之间冒出的想法。

可自母亲魏国夫人处得到消息后,王皇后却绝不敢这样以为。

“宸”这个字的分量太重了,重到绝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想得出来的。

陛下之所以在褚遂良提出反驳意见后,果断停止了计划,不过是因为不想看到,在此番他召集起来的五个人中,竟有三人公然对他持以反对的论调。

现在还可以说,是一人反对,四人未曾表态,在脸面上好看得多,也就有了将其重新提出的可能。

深知此刻局势紧迫,王皇后在殿中端坐了小半日后,果断出了门。

她当然不是自讨没趣去寻李治过问封妃之事的,这话说出去只怕还要起到反效果。

她是去拉拢盟友的。

-----

淑景殿中,萧淑妃将目光从面前正在修剪捯饬的盆景之上挪开,落到了王皇后的脸上,语气淡淡,“真是难得,有一天居然会从你的嘴里,说出联合这两个字。”

兰陵萧氏多出美人,萧淑妃也不例外。

昔年李治尚未登基还是太子的时候,萧淑妃以太子良娣的身份备受恩宠,这才能令雍王李素节在封号上如此特殊。

也正是这份从家世到圣宠上的优势,才让她在前些年有和王皇后争锋相对的底气。

但近两年间,除了去岁协助于雍王筹办陛下的籍田礼外,已很少听到萧淑妃冒尖的动静。

()她此刻半靠在镂空窗格旁的矮榻上,窗边竹影与案几上的盆景交映成趣,连带着她稍显美艳的眉眼都看起来柔和了不少,仿佛有几分与世无争的做派。

但当听到王皇后说出的下一句话时,萧淑妃的眉头还是倏尔一紧。

王皇后道:“你还是那么不聪明。明明优势在握,却从不明白何时该当破釜沉舟。”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笑你既看明白了一些东西,又没看明白。”王皇后在萧淑妃的对面坐下,转头往殿中宫人的脸上扫了一眼,“这是你的待客之道吗?我往安仁殿去的时候都有茶点摆在面前呢。”

萧淑妃抬了抬眼帘,摆手示意宫女退下去筹备茶水。“有话直说便是,何必弯弯绕绕的。”

她的宫女退下之时,乖觉地将殿门先给关上了,料来这出筹备不会太快,留出了充裕的空间给那二人交谈。

见只剩下了她们二人,王皇后这才缓缓开口,“当年陛下对你的期望颇高,但你只是想要母凭子贵,借着陛下对雍王的宠爱更进一步,却完全没想为陛下做更多的事情,所以陛下对你早有不满。那么武昭仪进宫后不久你便失宠,真是实属应当。”

萧淑妃的面色微变,却没说出反驳之言来。

在她面前的这位高门贵女气场凌厉,语带倒刺,竟丝毫也不顾后妃往来的规矩,给彼此留出些余地,只这一句便扎人肺腑。

可想到那句让人不必弯弯绕绕的话还是她自己说的,萧淑妃又将这份苦闷给吞咽了下去。

这几年间她一面旁观着宫中人事起落,一面也算有些觉悟了。

听得王皇后已接着说了下去,“萧淑妃,你这等习惯可真是不太好。”

“别以为我看不出来,如今你也不想多问多管,只想一边维系着雍王的地位,一边见我同武昭仪分出个高下来,好从中渔翁得利。可你别忘了,有些戏不是这么好看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坐得那个捡漏的位置!”

她伸手拍在了二人之间的案几之上,“你真以为,这会是个两败俱伤的局面吗?”

萧淑妃对上了她的目光,“皇后说笑了,您为后宫之首,武昭仪承您恩德入宫,需对您执礼数,何来两败俱伤。”

王皇后冷笑了一声,“这种体面话,有外人在的时候说说也就算了,在此时有什么好说的。我没同你绕圈子,你倒是来跟我比油嘴滑舌了。”

“那也别怪我将话都跟你说明白了。武媚娘此人聪明得很,她知道陛下要什么,更知道将自己的前途和陛下捆绑在一处,所以如今没有什么我与她都在陛下面前失势的可能,只有两种结果。”

萧淑妃眉心微蹙,已隐约猜到了王皇后会说出什么来。

王皇后字字紧逼,“要么,我赢,继续坐稳我这皇后的位置,太子依然是太子,前朝朝堂之上,陛下依然要对关陇势力仰仗有加。”

“要么,我输,武昭仪与陛下共同进退,到时候皇后之位转手于她,总归她膝下有两位皇

子,由谁来做这个太子都无妨。陛下已先削了我舅父的官职,谁知他会不会将两位顾命大臣也给一并削了。”

“那么,萧淑妃,你在哪儿L?”

萧淑妃人虽未动,发间步摇却有一瞬的颤动。

王皇后往回靠了靠,一面端详着萧淑妃的神情,一边用温和下来几分的语气说道:“你与我相识这么多年,不会不知道我是什么脾气的人。倘若我赢了,既已有太子在手,别管他是不是由我所出,你我起码还能对坐相谈,可若是武昭仪上位……”

这位举止端方的皇后直到此时才在脸上显示出几分软弱姿态,她叹了口气,“萧淑妃,以你的消息灵便不会不知道,陛下有意册立她为宸妃。连宸这个字都肯给她了,还有让你借机复起的机会吗?”

萧淑妃阖目深吸了一口气,虽然依然未曾开口,却已有了个答案。

没有了。

无论是因武昭仪和陛下乃是同路之人,还是因为陛下真是个痴情人,要将并无后台的武昭仪扶持上位,武昭仪和王皇后都是二中选一的结果。

不是她在此地潜心静修,又让雍王保持着对外的好名声,便能从中牟利的。

李素节不是李治。

李忠和李弘也不是李承乾和李泰。

而倘若武昭仪取胜,也就意味着陛下能在朝堂上独揽大权,不再被一些东西牵绊住手脚,她萧淑妃何止无功,在此前的“无为”只怕还要被追究责任!

她们这位陛下,说有情也有情,说无情……也无情啊。

所以一点也不奇怪,来找她的会是王皇后,而不是看起来更为势单力薄的武昭仪。

听得门外隐约传来了宫女走回的动静,萧淑妃重新捡起了案上的剪子,对着面前的盆景又落了一刀。落刀咔嚓的声响稍稍盖住了她开口的声音,倒也足够让王皇后听个清楚,“你需要我做什么?”

王皇后答道:“让有些该办事的人给陛下施压。”

哪怕宸妃因“宸”字贵重,也绝不能开这个先例!

“不过,也得小心一些,”王皇后起身之时又补充了一句,“若是真将陛下围追堵截到死路,谁知道会不会激起他的逆反之心呢?”

那毕竟还是天子啊。

萧淑妃颔首,“此事不必你教我。且恕我不能多款待皇后殿下了。”

皇后不愿让人知道她来此地拜访,不会在这里久留,宫女备下的茶点是派不上用场了。

至于她……送走了王皇后之后,萧淑妃揉了揉额角,又忽觉有些怅然。可局势至此,正如王皇后所说,她不能给武昭仪取而代之的机会。

她也并不只是自己一个人,还有一个儿L子两个女儿L在身侧呢。

若她倒了,那三个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大概是讨不了好的。

她抬手对着心腹宫女招了招,示意对方为她铺纸研墨。

王皇后来得匆匆,她这头也不能太过拖沓,她也当然知道王皇后话中所说的

意思,不会弄出过犹不及的花招。

陛下如今还未将册封宸妃之事宣之于众,她便不能让人以明确的方式做出反对,还是得以迂回的方式来做了。

比如说……

她落笔写下了第一个字。

——————

清月看着面前的画本,用拳头握着笔又往一旁的颜料盘里蘸了蘸。

当然,给一周岁多点的小孩子涂鸦所用的颜料,都已经过了专门的筛选,唯恐她将颜料给吞咽下肚,比如藤黄这种颜色,便被排除在外了。

不仅如此,还需另有一人监督着她的行动,防止她搞出什么其他的名堂。

她沉默地和盯着她的澄心对视了一眼,又鬼鬼祟祟地往内室的方向瞟去,见听不到那头的声音,颇有些不满地转回了视线。

不过就算听不到,眼见李治来时的躁怒压抑神情,她也能大致猜得出来发生了何事。

哎,好惨一皇帝。

去年年末的李贤出生,因武昭仪是在拜谒昭陵的半道上发动,险些出事,又有她以幼儿L对母亲的担忧加深了李治的同情,直接将他意图彻底打开局面的情绪逼迫到了顶峰。

柳奭被削官遣返后并无再度被拽回朝堂的迹象,也让李治意识到,只要他行动得法,完全有实现自主权的机会。

而这两厢合并,便让李治下定决心要尽快打开局面。

将媚娘自武昭仪的位置上封妃,便是他意图再度观望朝堂局势的第一步。

这个妃还不能是寻常的妃嫔,起码要先压过萧淑妃才好。

这份特殊或许多少也有些出自李治的本心。

所以才有了那一个“宸”字。

可李治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步走出后遭到的反对会有如此之激烈。

先是在那出召集了五名臣子的议事上,褚遂良以“先朝托付”的立场表达出了明确的反对。

同为宰相的韩瑗、来济虽还未来得及说话,眼看也是站在褚遂良这头的。

至于长孙无忌……李治都不想多说了。

去年在将柳奭问罪的时候,为了显示他依然尊敬这位太尉,他令韩王在绘制武德功臣画像后,又为长孙无忌重新绘制了一份,以显示天子对他最为特殊的深情厚谊。

这还不算,李治又亲自拜谒了一趟长孙无忌,将他的三个庶子都给喊到了面前。

以这三人年纪已到,不当在家赋闲为由,给这三人都找了个官做。

体贴到这个份上,已是没什么好说的了。

可长孙无忌竟好似觉得,他得到这样的待遇是理所应当的。

儿L子的官职照领不误,等李治在和褚遂良等人不欢而散后,将册封宸妃一事旁敲侧击问询于他,得到的却是长孙无忌“为何不听听遂良所言”的答复。

言外之意,褚遂良的想法便是他的想法。只是他要多给陛下留一点面子,不会将这种话以过分直白的方式说出来。

更让李治意想不到的是

,虽说褚遂良其人出自南方,但他平日里往来的,几乎都是关陇人士,将其归并入长孙无忌的朋党行列,才是合理的。

结果近来不乏南派贵族拜谒于他,似有同气连枝之意。

李治对这些人际往来清楚得很,又怎么会猜不到,这代表的是谁的想法!

这些话同样没有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来,就好像只是一出出踏春邀约一般。可暗流涌动里,只有他这个天子是被孤立在外的。

好得很,只是一条册封宸妃的消息,居然炸出来了这么多条大鱼。

偏偏除了这些明确反对的声音之外,其余众人都还保持着中立缄默的样子,像是在静静地观望着这出无声交锋分出高下来,不敢多往前表态。

时至今日,也还没有一个足够有分量的官员,真正决定站在他的身后。

这就让他的那道敕封指令迟迟无法颁布下去。

若是他贸然在所有的反对声音中宣旨,在众人非议之中,他便成了个昏君!

而李治绝不甘心担上这样的骂名。

或许,他还可以再等上一等,让自己的羽翼再丰满些,随后出手便更为稳妥了?

这想法已到了他的嘴边,却在他望向面前的武媚娘时,卡壳在喉咙中没能说出来。

虽已距离她产下六皇子过去了两月,但大约是这半道生子对她的身体还是造成了些亏损,今日她还是靠在榻上歇息。并不仅仅是因室内光线的缘故,她的面色确实比之李治印象里的模样苍白不少。

那张本有雍容之貌的脸也清瘦了几分。

这要让他如何才能将封妃一事难以进展宣之于口呢?

“媚娘,我……”

“陛下不必多说。”武媚娘摇了摇头,“妾非前朝官员,陛下也不是来此商议政务的,陛下今日情绪不佳,实该先放下担子,只当自己是个父亲而已。”

她唇角笑意柔和,“您看,六郎都被您吵醒了。”

李治难免循声便朝着躺在一旁的幼子看去,见他已早不复刚出生时候的皮肤发红发皱,而是在两个月的看护中变得越发白胖可爱,下意识地便和缓下了面色。

他摸了摸幼子的脸,“幸好他不像是他姐姐一样非要睡个大床,不然媚娘你这儿L可要摆不下了。”

武媚娘失笑,“这话您去阿菟面前说说看?”

“那还是免了,”李治轻咳了一声,“这孩子学说话怪快的,到时候她还真当我对她有意见。”

但李治都给了她那个安定公主的封号,又怎么会不喜欢这个小女儿L呢?

他尤其喜欢的是这孩子在媚娘生产之时,既有临危不乱的稳重,又有对母亲的殷切关心,一看便是迟早能担起重任的。

说起来倒也有意思,他祖父的三女儿L便是那位巾帼女将平阳昭公主,他的三女儿L也颇有些虎将气度,起码在霸道和体格上是有些端倪了。

也不知道算不算一种无形中的缘分。

“对了,说到阿菟,

”李治的语气已从容下来了几分,“方才我进来的时候好像见到她在涂涂画画?”

武媚娘回道:“这大约得怪韩王了。早前他送了弘儿L一本识字图册,弘儿L翻阅完毕后,便送与阿菟了。阿菟年纪小又聪明,便也想学着画画。”

她像是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东西,语气都显得轻快了些,“可她人小,连笔都握不牢,能画出个什么玩意来?陛下还是别去看了,免得笑出来,让阿菟不乐意了。”

武媚娘若是不这么说,李治本也没那么大的兴趣。她这么一说,李治便还偏要去瞧瞧这孩子画出了什么歪七扭八的玩意。

阿菟眼看着就是个早熟的天才,他作为父亲,留点黑历史在手里还怪有意思的。

这一番心念急转之下,他也暂时先将那些反对声音带来的不快抛在了脑后,打算真如媚娘所说,姑且当自己只是来看望子女,享受家庭之乐的。

当他行到清月背后的时候,就看到她正聚精会神地拿着那缩小了一号的笔,正在往一片灰突突的方块边上涂浅粉色。

在她的面前还摆着一束颜色相近的花。

李治在她的身边半蹲了下来,饶有兴致地开口问道:“阿菟在画什么?”

清月头也没抬,答道:“房子外面的花。”

她动作停顿了一下,又转头一本正经地补充道:“我的。”

李治琢磨着自己在安仁殿外没看到这个颜色的花,朝着站在一边的侍女问道:“这是哪儿L来的?”

澄心答道:“小公主自得了那处宫殿的奖赏后,时常往临照殿去看看。春日方至,湖边有花开了,见小公主喜欢,我等便采摘了些回来。”

原本的皇宫布局里,临照殿该当在最西北角的偏狭之地,可李治既给了清月这个名字,又给了安定的封号,便绝不会将这宫室选出这么个寒碜样子。

之所以选它,不过是因为临照之名,和清月的名字相配罢了。

所以当宫殿封赏下来的时候,临照殿的牌匾便被挪移到了另一处,确实是滨湖,又有一片花海。

今岁春日比往年来得更早,是花开之时了。

不过……

李治抿着嘴,忍住了笑出来的冲动。

花在眼前,再一对照阿菟画出来的东西,那可真是天差地别也不为过了。

仅仅能看得出来,那灰突突的方块大概便是她的临照殿了。

因殿中的家具物事还想等到阿菟长大些后自己去选,殿中几乎是一片空旷,在婴儿L的认知中,大概是不好看的。

李治端详了片刻,才从这方块里又看出了点东西。

用绿色涂抹了一道的,应当是今日穿着绿衣服的阿菟自己,仿佛是在昭示着这座宫殿的所有权。

而间隔了几个方块的位置,用红、金二色涂涂抹抹的,大概就是……

“这里是安仁殿?”李治问道。

“对!”清月点头。

没等李治继续问下去,就见她

伸手指向了其中一处,接着说道:“这个是阿娘。”

李治努力辨认了许久,才从这奇形怪状的宝蓝色里辨认出一点人形来,而因中段还有一抹玄墨色,让李治猜测,这大概就是才出生没多久的小儿L子。

在方块外头还有个人形的玩意,边上竖着一根根杆子,可能是弘儿L?

那问题来了——

“这是什么,乌云和太阳吗?”李治指了指在图上笼罩在方块之上、最为醒目的大片颜色问道。

他这话刚问出来,就见女儿L用一种看傻子一样的表情看着他,仿佛见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这是阿耶你呀。”

“啊?”

李治呆滞了片刻,试图从这个张牙舞爪且巨大的形状中看出自己的样子。但除了黄、黑、白三种颜色之外,真没看出任何一点和自己相似的地方。

可想想这玩意是一个才一岁多的孩子画出来的,她能记得在图上带着阿耶阿娘,哥哥弟弟,已算是很“孝顺友爱”的了,李治便觉得,还是不能对她要求太高。

虽然目前看不出她在这方面有什么天分,但不能打击她的积极性。

然而李治刚想出声夸赞两句,便见阿菟鼓了鼓腮帮子,语带不满地问道:“这不像吗?”

她把画笔丢在了一边,也没管上头还挂着颜料,甚至直接蹭在了地上,自己则伸出短短的小手,对着那张画比划道,“房子,都是阿耶的。”

又一指那“临照殿”,“阿耶给我的,喜欢。”

当清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李治清楚地看到,小孩子亮晶晶的目光里,喜欢的情绪溢于言表。

这份情绪也一点都不作伪,谁让那是一份让她能多活八年的寿命保证。

可这话听在李治的耳中,却绝不只是话本身的意思。

他怔怔地静止了好一会儿L,直到听到女儿L又一句稚气的“阿耶”二字才忽然回过神来。

意识到自己还没给出个回答,他连忙答道,“你这么一说,就很像了。”

得到这句回应,很有成就感的小公主当即指挥着宫人把丢在一边的画笔重新捡了回来,继续着刚才未完成的工作,至于陛下脸上的若有所思,可不是她这个年纪的孩子应当看得懂的东西。

她也“当然”不应该知道,自己方才状似无心的一句话,到底给李治带来了何种影响。

当步出安仁殿的时候,李治的腿因为蹲着看女儿L画画稍微有些发麻,让他的脚步里有两步走得飘了点。

随侍在旁的宫人连忙搀扶住了他,却忽听李治问道:“你觉得小孩子的话是不是更真一些?”

想着陛下方才是从何处出来的,宫人回道:“五皇子与安定公主都才一两岁大,如何能说谎呢?”

这是个理所当然的答案。

是啊,李治心中唏嘘,还这么年幼呢……

尤其是阿菟。

她幼稚到那画里连个人形都怪难辨认的,若是告诉韩王这是在他的影响下

搞出来的创作,作为京中画技一绝的存在,李元嘉可能都要怀疑人生了。

可她画中的意思,却令李治像是被一记敲钟给骤然砸醒了过来。

在阿菟的认知之中,他这个父亲乃是所有宫室的主人,所以他可以将临照殿赐予女儿L,作为送给她的礼物。作为回应,她用最大块的颜色铺满了天空,彰显着他的存在感。

这就好像是在说——看呐阿耶,偌大一个皇宫之中,你才是这个当家做主之人。

直白而坦率,充斥着孩童的幼稚无知,却又何尝不是李治心中所想呢?

他甚至觉得,这当家做主之地也该当波及于天下,哪只在皇宫之中!

偏偏,就是这个连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却总是有人闹不明白,以为他还是当年那个刚被父亲交托给臣子的稚嫩太子,非要对他做出的种种决定都指手画脚。

就连他想要册立一位妃嫔,他们都要从中横加拦阻,唯恐他的下一步举动会打乱他们的垄断,分裂他们的联盟!

呵,这听起来是一件多可笑又可悲的事情。

在这份异常鲜明的对比中,李治本已打算暂时搁置的册封宸妃计划,又倏尔重新浮现在了脑海之中。

这群人想要凭借着自己的地位、功勋以及手中所掌握的知识和舆论,让他服软,让他承认他想要听到的百官之言就是如此政令清明、再无缺漏,可他偏偏不想让自己继续留在先帝的阴影之中,去兑现什么“贞观遗风”。

他也偏不想承认,这世上已无人有此等胆魄站出来取代那群人的地位。

薛仁贵和周道务这类人才,不能做到这种站出来明言支持,只因他们的分量还不够,但总应当有人能做到的。

李治一边思忖着去年洪灾之时跳出来的李义府有没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一边又想着阿菟那张潦草却震动人心的画作,竟未发觉他在不知不觉间已往南走出了好一段距离,越过了数道宫墙,到了南边这块官署办公之地。

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他神思一动,朝着其中一处官舍走了过去。

守在门边的侍从惊见天子到此,下意识地便想行礼通传,却见李治朝着他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李治则自己正了正面色,朝着屋中走了进去。

听到脚步声,屋中一位年已六旬的长者回头朝他看来。

不等他俯身行礼,李治已快步上前两步,将他搀扶了起来,“司空不必行此大礼,朕今日随意走走,恰好走到此地罢了。”

他当然不是随意走走的,他是有意来找对方的。

此刻在李治面前的老者,乃是英国公李勣。

李勣本名为徐世勣,是李唐开国功臣之一,得高祖李渊赐姓为李,因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就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活到此时的大多已是年迈。大约也就是程知节能有这等旺盛的精力,还在西突厥战线上作战。

其余人里,像是尉迟敬德已在家中养老,李

勣也少有过问政务。

当然这少做事的状态,或多或少和他在永徽元年遭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势力排挤有关。

不过这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李勣此人在朝堂官员之中,从资历到地位都相当特殊。

这也正是为何,在永徽元年李勣上表请辞后,仍旧执掌着一部分政务,而到了永徽四年,他因年迈而觉力有不逮,还是挂上了个司空的名头,时常会来中书省办公之地参知政事。

李勣打量着李治的神色,缓缓开口,说破了李治的来意,“陛下不像是随意走走,才走到此地的。我人是老了,却不代表真到了老眼昏花的时候。陛下如有事务叮嘱,不如说来便是。”

李治坦然一笑,与这位长者一并行到了桌边,相对而坐,在坐定后回道:“朕确有一事想要问询于英国公。”

早在李治还只是晋王的时候,他便与李勣有了一番往来。

彼时李治遥领并州都督,李勣则在并州任职十余年,这其中的上下级往来,让李勣的身上早被打上了一层李治同党的标签。

而当先帝驾崩之前,李勣先被贬官,又由新继位的李治将其召回,一路提拔到参掌机密的相位上,正如李世民死前所愿,是让李治对李勣再施加一份恩惠,进而彻底将二人之间的君臣关系捆绑落定。

这其中种种往日旧情,虽掺杂着李勣有避祸之想一度辞官退让,李治却从未怀疑过他对自己的忠心。

也或许同样是这番交情,当李治终于将话说出口的时候,他发觉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难言。

“我欲立武昭仪为……”

他刚要将宸妃二字说出,却骤然想到,那些抗拒他做出改变之人根本无所谓他要给媚娘封的是贵妃还是宸妃,只是想要将他、将媚娘都牢牢地钉死在原本的位置上罢了。

那么他便是离经叛道一些,做出的改变更为惊天动地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看看吧,连一个小孩子都知道,天子该当执掌天下的。

这一番思虑在被逼迫得太急中升腾,只在电光石火之间完成。

以至于自英国公耳朵里听到的,便已是李治吐出的下两个字——

“皇后。”

他想立武昭仪为皇后。

这一句说出,像是打开了李治身上的某一处开关,竟让他抬眸之间容光焕然,也让李勣骤然想到,在万年宫中李治朝着长孙无忌发问的时候,在山洪爆发中他立于山巅的时候,分明都是这个模样。

不知不觉间,这位大唐天子已有了翻手风云的魄力,让他忽觉有些感怀。

李治已徐徐说出了后半句,“英国公以为如何?”

这便是他要问询于李勣的问题——

立武昭仪为皇后,如何?

若是换了褚遂良在此,只怕早已如当日那出小会上一样痛斥出声了,可英国公的反应不同。

戎马多年,让这位长者的面貌中依然有一种板正庄严之感,但回出的这句话,却更像是长辈对于晚辈的闲谈寄语。

“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问我这个外人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