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都市 >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 316 章 316

第 316 章 316

作者:近日光字数:3418更新:2024-08-25 18:27

一秒记住【宝书网】 lzbao.net,更新快,无弹窗!

李适听神迹开始讲述自己登基之后的事,整个人忽然紧张起来。()

不过方才神迹说过,唐朝后面的皇帝都不错,应该也包括自己吧?

?近日光的作品《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作为嫡长子的李适,看过大唐的繁华,亦经历过安史之乱。

因此李适一直有一颗光复大唐的心,他对节度使厌恶至极。

若他登基,绝不会对节度使听之任之!!

李适特别看不惯他家父皇软弱的政策,对那些不听朝堂指令的节度使就该杀鸡儆猴,打击到底!

【这次咱们从唐德宗李适重用的大臣,一起来看看唐德宗李适的政策变化。

唐德宗李适登基后,先加封大将郭子仪被为中书令,但同时免去了郭子仪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的职务。

还是老套路,明升暗降,夺了郭子仪的军权。】

听到大将郭子仪再次被罢免,李豫不知该说什么,好的不学学坏的,自家儿子倒是把自己的“小心眼”学的淋漓尽致。

“郭子仪是可用之才,他对咱们大唐忠心不二。”李豫对李适道,“等之后为父和你说说郭子仪之功。”

李豫太怕李适重蹈覆辙,他想等着神迹消失后和李适仔细讲讲大将郭子仪的功劳。

若是能好好重用郭子仪,能避免很多麻烦。

【赵匡美】:这是老李家的传统么,有事大将郭子仪,没事闲人郭子仪。

赵匡美觉得郭子仪真的太能隐忍了,若换成其他节度使早就造反了。

这么一想,大唐后期也不是没有能臣只是被帝王猜忌罢了。

【随后唐德宗李适又贬黜了大臣崔祐甫,把他贬为河南少尹。

咱们一起来看看崔祐甫被罢免的经过,罢免风波的两位主人公分别为宰相常衮和崔祐甫。

宰相常衮是唐代宗一手提拔的寒门宰相,唐代宗李豫死后,常衮念唐代宗李豫的提拔之恩,想按照礼制进行丧礼。

而唐代宗李豫驾崩前曾留有遗诰,一切从简,只发丧三日即可,因此崔祐甫反对按照礼制发丧。

常衮和崔祐甫二人因此丧礼之事发生冲突,身为宰相的常衮直接上书弹劾崔祐甫,要求把崔祐甫贬为潮州刺史。

但是唐德宗李适觉得处罚太重,于是把崔祐甫贬为河南少尹。】

天幕中出现唐德宗李适的卡通形象,只见他指着大臣崔祐甫,头上两个大字,“你走”

【但是宰相常衮此举却犯了个错误,按理说谪崔祐甫的诏令需要所有宰相签字,但是常衮却代替了中书令德郭子仪和朱泚签字走流程。

郭子仪和朱泚觉得为了此事不至于将崔祐甫罢免,于是上书。

唐德宗李适认为宰相常衮欺君罔上,于是将衮贬为潮州刺史,而崔祐甫则被召回,继续当宰相。】

李豫再次看向李适,眼神变的深邃起来。

之前李豫一直觉的李适冲动,方才神迹所述仿佛也是冲动之举,但

()是细细想来却是暗藏玄机。

“宰相常衮违背朝纲,应罢免。”李适道,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李豫没有说话,继续听神迹所述。

*

“唐德宗李适前后的反差真的大。”赵匡美感叹,“前期真是说一不二,眼睛不揉一点沙子的雄主。”

“太子,你如何认为。”赵匡胤问赵德芳。

和秦始皇嬴政一样,赵匡胤也十分注重培养太子赵德芳。

“儿臣倒觉的唐德宗此举不是意气用事的冲动之举。”赵德芳道。

“哪里不冲动了?”赵匡美问。

“李适可是当了这么多年太子,怎会不知朝堂的潜规则,郭子仪不过是挂名的宰相罢了,平日都是由宰相常衮执行指令。”赵德芳找出疑点。

赵匡美眼神一亮,他觉的自家侄子分析的很有道理。

赵匡胤也赞许的点点头,示意赵德芳继续说下去。

“且开始唐德宗也同意罢免崔祐甫,那时候他怎么不说宰相常衮不合规矩。”赵德芳越分析越觉的唐德宗故意为之。

“那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赵匡美有点想不明白。

“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是为了改朝换代。”

【从罢免任用崔祐甫这件事,咱们便可看出唐德宗李适的“真性情”。

但是唐德宗李适此举真的是冲动么?宰相常衮可是直接被贬潮州,早知道古代的潮州可是想当偏僻,贬官去那里的人多有去无回。

并且郭子仪虽然为宰相,实际上只是挂名罢了,唐德宗李适并没让他掌握实权。

宰相常衮此举虽然不合规矩,但实际上也是约定俗称。

且常衮还是为了先帝唐代宗的丧礼,即便有错,也不至于贬到如此偏远的地方。】

【阿斗】:宰相常衮和唐德宗有仇?

【宰相常衮和唐德宗李适并没有太多交集,咱们不妨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

唐代宗李豫对藩镇的政策是制衡安抚,而唐德宗李适对藩镇的政策则是强硬打击。

那作为前朝宰相,常衮会支持怎样的政策呢?】

乐瑶觉的唐德宗李适并不像史书上记载的那么冲动无知,一个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太子能单纯到哪里呢。

李豫早知道李适对藩镇的态度,但是没想自己一死,李适就要实现他的抱负。

李豫长叹一声气,“可是觉的父皇窝囊。”

李适犹豫了一下,最后点点头。

“儿臣不明白,父皇为何对藩镇姑养生息,听之任之。”李适显然不赞同李豫的政策。

之前李豫的想法一直是休养生息,因此才采取怀柔制衡的政策。

但如此他发现自己此举虽然为大唐续命,同时也埋下隐患。

【唐德宗李适任命崔佑甫为新任宰相后,又重新重要了大臣杨炎。

提起杨炎大家应该不陌生,两税法的推行人,在经

济方面,杨炎的成就和刘晏不相上下么,但是同为能人的二人却不怎么对付。

杨炎成为宰相后,立马上书弹劾刘晏,说刘晏在唐代宗李豫在位时参与过谋反之案。

因此唐德宗李适罢免了刘晏,将其贬为忠州刺史,收回了他手中的财政大权。

随后司农卿庾又跟着上书弹劾刘晏,说他对朝唐不满,因此唐德宗李适便赐死了刘晏】

听到能臣刘晏被赐死,李豫大为震惊,若赐死常衮是为了实施自己的政策,但是赐死刘晏又是为了什么?!

【阿斗】:竟然赐死刘晏,唐德宗李适是个昏君!!

阿斗气的不行,如此有才能的大臣说赐死就赐死,这样的皇帝不是昏君是什么。

*

唐太宗,唐殿

唐太宗李世民却没急着发表言论,方才神迹也说过,后世李适合他父皇的执政理念不同,先是对掌握权利的宰相动手,随后又是对掌握财政的臣子动手。

唐太宗李世民想看看李适到底做何打算。

【目前根据史书记载,刘晏全因为杨炎对其打击报复。

但是刘晏对大唐的功劳众人皆知,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李适难不成一点不知,他就昏庸到如此地步么?

既然昏庸,那么唐德宗李适为何还大力支持杨炎日后的“两税法”呢?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乐瑶分析史料,总觉的刘晏之死太过突兀,甚至史书上都没提审讯之事。

好似唐德宗李适特别着急让刘晏死一样。

*

武周

“三郎,你如何看。”武则天问李隆基。

如今离着神迹出现过去三年,李隆基已经十岁,武则天立李隆基为皇太孙。

虽然李隆基晚年昏庸,但是从目前的子孙后代来看,李隆基的确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选。

这三年,武则天完全按照培养帝王的标准来培养李隆基。

武则天最担心的就是李隆基飘,因此除了培养李隆基外,武则天同时加封太平为镇国公主。

有权利制衡李隆基,才不会让他发飘。

【李隆基】:什么两税法?

李隆基没有急于回答武则天提出的问题而是求问神迹什么是两税法。

【唐朝之前一直实行的是租庸调制。

所谓租庸调制度,是以人头为基准收税。

但是随着土地兼并,大量的百姓失去了土地,交不起税的他们只能逃亡成流民。

两税法则是户为户为单位收税,且以贫富分等征税,土地越多交税越多,一年收两次税。

并且交税必须要交银子,不能以粮食布匹代替。

两税法的实施充盈了唐朝的国库,但同时也触及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可以说要没有唐德宗李适的支持,两税法很难实施。】

*

阿斗没有想到这个杨炎也是个有本事的大臣,但是再有本事也不该陷害同僚。

【李隆基】:刘晏可否支持两税法?

李隆基再次提问,没想到他的心声又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这个史书上并没有提及,但是掌管赋税官吏却是集体反对。

这些官吏很多都是刘晏的门生,若是按照这个逻辑推断,刘晏应该也是反对的。】

【路人甲】:所以刘晏之死是唐德宗李适为了实行新的经济政策。

路人甲还第一次听到这种观点,其实之前他也很纳闷,贤臣刘晏怎就因为一两人的诬告就被赐死。

若是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刘晏之死好似成了必然。

*

唐代宗,唐殿

“为了新政便杀能臣。”李豫看向李适,“作为皇帝果断并没错,但是半分退路不给自己留……”李豫再次叹气。

“你当真觉得你做的决定不会错?”李豫问李适。

李适没说话,起码就目前而言,他做的决策都没错,想要实行新政就必然有杀戮。

【从这几个官员的任用,咱们可以看出唐德宗李适的果断和狠厉。

一旦被他厌恶的臣子,下场就是死。

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他对节度使的态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