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四十二章 最后的说客,朱棣归心

第四十二章 最后的说客,朱棣归心

作者:寒梅惊雪字数:3356更新:2022-03-10 23:47

道衍回来了?

朱棣猛地站了起来,惊讶地看着朱高煦,又将目光看向朱高炽,问道:“你刚刚不说,道衍入了翰林院,此时正在京师吗?”

朱高炽握着手中的《猫论》,皱眉道:“刚刚得到的消息,确实如此。二弟,怎么回事?”

朱高煦连忙说道:“我也不知情况,但道衍师父,已然到了燕王府门外。”

朱棣踢开了棉被,便想出去迎接,却被朱高炽一把拉住,阻拦道:“父王,道衍入翰林院,是京师来的情报,是我们的人发出来的,绝对可信。若他真的来了北平,那也是皇上派来的,您不能见他啊!”

朱高煦也拦在门口,劝道:“大哥说得没错,或是皇上派他来,试探父王。”

“天下谁都可负我朱棣,唯道衍师父不会!”

朱棣想要出去迎接道衍,但朱高炽、朱高煦如何都不肯。

道衍九月份便到了京师,如今过了三个月,他又回到北平。

人心有没有变,谁又说得清楚?

据京师传来的消息,道衍此时的身份,可是翰林侍讲学士。说白一点,那就是朱允炆身边的人。若是道衍见朱棣装疯,将此事奏报皇上,那将是藐视朝廷,欺君之罪。

“也罢,你们将他请过来吧!”

朱棣阴沉着脸,坐回了墙角。

朱高炽与朱高煦见此,无奈之下只得离开内宅,去见道衍。

道衍看着熟悉的两位世子,行礼过后,叹道:“两位殿下,本僧今日来此,只希望见到燕王,说上几句话,还请允可。”

“说几句话?还是传几句话?”

朱高煦眼神中带着几分不满,京师的消息他是看过的,这条线索提供的情报,从不曾出过差池。情报说道衍入了翰林院,那一定是入了。

若道衍只是说话,那好,还是自己人。若是传话,那便是建文帝的人。

“呵呵,两者兼有。”

道衍平和地说道,无视朱高煦的冷漠。

朱高煦霍地站起身来,一旁朱高炽连忙喝住,让朱高煦坐下,然后对道衍说道:“听闻师父入了翰林院,不知消息准否?”

道衍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皇上所命,贫僧应允。”

朱高炽与朱高煦看着道衍,两人都难以接受这个结果,要知道道衍在燕王府做事,已然十多年,可以说,他陪伴了朱高炽、朱高煦很长一段时间。

如今,曾经的朋友,竟投了朱允炆!

那彼此之间,还有什么情义可言?

朱高炽强压着心头的怒火,起身说道:“父王最近身体不太好,师父见时,可尽量站远一些,务必当心才是。”

道衍呵呵笑了笑,感谢道:“烦请殿下带路。”

朱高炽、朱高煦带道衍到了内宅,朱高煦给朱高炽了一个眼神,便落在后面,在经过丘福的时候,低声交代道:“若他是朝廷密探,不能让他活着离开内宅!”

丘福凝重地答应道。

朱高炽停下脚步,推开门,请道:“师父请进。”

道衍抬脚迈入房间,看着想要跟进来的朱高炽、朱高煦,说道:“还请两位殿下,容老僧与燕王单独叙叙旧。”

朱高炽微微皱眉,终还是点了点头。

道衍掩上门,走向室内,看着坐在墙角,披头散发,披着棉被的朱棣,他的目光中,充满了陌生与警惕。

演戏吗?

真实的令人敬佩,也令人心酸。

道衍走到朱棣不远处,席地而坐,掐动佛珠,叹息道:“王爷,你我相识于洪武十五年,仔细算算,快十七年了。人生,又有几个十七年?”

见朱棣不说话,道衍也不介意,直言道:“贫僧已六十有四,再过十七载,那时,本僧还活着吗?若于寂寂无名中逝去,无人知晓道衍之名,那贫僧平生所学,又所为者何?本僧宁愿惊雷中死去,亦不愿安老于卧榻!”

“故此,侍奉于王爷左右,挑唆所图,不过是天下颠覆,风云变幻,以留我名于千秋,证此生之道,无愧于所学之术!”

“自太祖驾崩,建文登基,本僧暗察建文,不过柔弱书生,不堪一击,王爷霸业,指日可期!然自九月入京,与建文帝坐而论天下,才惊觉神醒,当今皇上,非寻常君主,有开万世基业之霸气,有布局江山,握转乾坤之豪情,有谋断预见之能,惊才绝艳之才!”

说到此处,道衍停顿了下来,目光深深地看着朱棣,凝重地说道:“王爷当下所为,皇上九月便已有预判。皇上一直没有采取行动,只是不希望王爷起兵,不希望同室操戈,更不希望王爷您,身陨南下途中。所以,王爷,不要再伪装了。”

朱棣看着道衍的目光,逐渐变得清明,起身,整理了下头发,呵呵说道:“如此看来,师父此番入府,是来作说客了?”

道衍看着果然装疯的朱棣,折服于朱允炆的预判,起身道:“说客么?或许吧,贫僧此来,只希望与燕王一起,共襄大业。”

“大业?哈哈,你道衍已入翰林院,何来大业?恐怕师父出府之后,本王便已身入槛车!”

朱棣满含怒火地喊道。

道衍上前一步,肃然道:“王爷,贫僧所言的共襄大业,并非谋逆之事,而是大明内外之事,于内,共开盛世,于外,拓山辟海!重开丝绸之路,再塑汉唐伟业,再现万朝来贺辉煌!”

朱棣甩袖道:“那又与本王有何干系?历史只会记住他朱允炆,而不会记住我朱棣!”

道衍沉默了。

朱棣坐在桌案旁,咕咚咕咚地喝着酒。

道衍突然打破了沉默,说道:“若历史记住王爷,王爷便可归服皇上吗?”

朱棣皱眉,看向道衍,问道:“你是何意?”

道衍目光深邃,对朱棣说道:“王爷尚未读过《猫论》吧?”

朱棣有些诧异,不久之前,朱高炽是带了一本册子,名为《猫论》,但自己并没有来得及看。难道说,这《猫论》还有什么玄机不成?

道衍从怀中,拿出了手抄本《猫论》,交给朱棣,说道:“王爷,此乃《猫论》,为当今皇上所作,如今此本,已传抄无数,众府县皆有《猫论》之言。”

朱棣打开《猫论》仔细看去,被朱允炆新奇的思想与观点所震撼。

没错啊,老百姓不管什么黑猫白猫,只要是能抓老鼠的,那就是好猫。

朱允炆效法,不问出身,不拘一格,敢于启用有能力之人,一切以治国有为、施政有方为根,那也是没错的。

《猫论》,是驳不倒的,是有利于大明的。

朱棣的手有些颤抖,朱允炆才登基半年,便已展露出了惊人的治国天赋:

新军之策,以堂堂正正的阳谋,收走了天下军心;

《猫论》一出,又是以浩荡之势,收走了天下读书种子之心;

听闻不久之后,朝廷便会推出一条鞭法,改革农业税,到时,万民之心必将归服。

有迹象表明,朱允炆正在破除商业藩篱,北平张昺敢于解除商人户籍问题,便是一个征兆。一旦施行,必得商人群体的大力支持。

短短半年时间,朱允炆便多点出击,各个击破!

军、士、民、商,若悉数归服建文帝,那天下,谁能与之争?

朱棣有些苦涩,难道说,自己的父亲没有错,朱允炆将是大明帝国伟大的帝王?

道衍看出了朱棣的动摇,上前补了一句:“皇上托本僧转告王爷一句话。”

朱棣放下《猫论》,摇了摇头,释然道:“罢了,本王输给他了!这天下,是他朱允炆的!本王认了,明日便自缚京师,听凭发落。”

道衍老脸绷着,他清楚朱棣的脾气、性情与思维,知道他并不会轻易认输,臣服,走至桌案旁,肃然道:“皇上所托之言,是:燕王叔,朕需要你,大明需要你,不知四叔可有勇气,随朕披荆斩棘,开一条万古不曾有之路?!”

朱棣惊讶地看着道衍,问道:“皇上真如此说?”

道衍含笑点头。

朱棣皱眉问道:“何为万古不曾有之路?”

道衍摇了摇头,叹道:“本僧不知,但本僧曾在皇上之所,见过一幅宇内山河舆图。”

“宇内山河舆图?”

朱棣满眼疑惑。

道衍认真说道:“在那宇内山河舆图中,我大明只不过是其一域,宇内之大,令人震撼。虽然本僧不知皇上如何得到如此舆图,不过本僧相信,万古不曾有之路,应与此有关!”

朱棣深深震撼,大明国土足足有九百万平方公里,如何浩大无边的国土,竟只是宇内一域?

这是真的吗?

大明难道不是这天下之间,最大的国度吗?

道衍劝道:“王爷若是不信,可前往京师问询皇上。本僧可以感觉的到,在皇上心中,有着一副大棋盘,而这,才是真正旷古绝今的大业!”

朱棣深深看着道衍,缓缓说道:“本王小看了他,也罢,如今本王也无路可走,不是吗?燕王三卫虽听命于本王,可若让他们南下对抗朝廷,恐没人听命。何况北平有平安、盛庸,周围有瞿能、郭英、耿炳文、铁铉,呵呵,他谋势已成,本王就算是有心举事,也无力施行。”

“我朱棣,臣服了!”

“我朱棣,尊他为帝王!”

“我朱棣,便托这余生,追随皇上而去,开一条万古不曾有之路!”

道衍含泪,跪拜行礼:“臣拜见燕王。”

依朝廷之制,行官员之礼。

这一刻,他是翰林侍讲学士姚广孝,他是大明燕王朱棣,他是大明帝王朱允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