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 历史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五百一十五章 内阁大臣都虚伪

第五百一十五章 内阁大臣都虚伪

作者:寒梅惊雪字数:3498更新:2022-11-22 02:45

京师。

朱允炆一如既往,待在武英殿批复奏章,秋已过半,北方各地卫所都需要大量的绢布、棉花、煤炭等物资,南方卫所稍好一些,但也需要筹备过冬物资,鬼知道寒潮会不会卷到两广地区。

大明就像是一个庞大的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夏元吉不愧为“大明管家”,对于钱粮与物资调配,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他虽然没学过优化理论,但显然有着极为出色的优化手段与能力。

最可贵的是,朱允炆在国内摊开了那么多摊子,一个工程接一个工程,每一个都耗费巨大,即便如此,户部都支撑住了,即没有提议增加税赋,也没有推诿拖延。

该给的钱粮,从不短缺。

朱允炆看着手中的奏折,这是一位御史写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黄子澄去了青州,内阁多出来一个坑,要不要找个人填坑,如果要找,夏元吉咋样,并写上了一句:“钱粮万千头绪犹清,况忽政务千百之事。国事之才,宜重用之。”

不过话说回来,户部尚书可以说是最难的部门了,劳心劳力,还容易得罪人。每个人都伸手要钱,不给挨骂估计已经是常态……

夏元吉能稳妥地处理户部事宜,为人也不错,还能处理好与朝臣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人进入内阁,在资格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朱允炆还是驳回了,理由只有一个:

夏元吉之才,放在户部是最合适的。

他这个人善于办实事,不善于办虚伪的事,可作为内阁大臣,哪个不虚伪?

上至李善长,中间杨廷和,下面的徐阶、张居正,别看有些是出了名的名臣,但一个个都有着一张虚伪的面孔。比如姓杨的,自己有爹,不让皇上认自己爹当爹。比如姓张的,不允许人家贪污享受,自己享受的比人家还多……

解缙不虚伪吗?

虚伪,他自己家人死了不治丧,跑来京师给朱元璋奔丧,不虚伪也干不出这样的事来。郁新也虚伪,教材之争一大半都是他拱火的,结果跟旁观者似的,点了火就在一旁看热闹。

虚伪是内阁大臣的必备因素,夏元吉这么正派的家伙,还是算了,脸不够厚,心不够黑,就老老实实待在户部干活吧。

但内阁只是两个人,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想到吏部尚书蹇义、兵部尚书铁铉,户部尚书夏元吉都是新提拔上来的,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再提拔了,思来想去,只能在礼部尚书陈迪、工部尚书郑赐、刑部尚书暴昭等人中来选。

虽然翰林院中还有不少人才,比如金幼孜,杨溥,但他们还需要历练,一个刚入朝廷的毛头小子,还没办法在内阁站稳脚跟。

“给内阁传个口谕,让他们推荐内阁人选。”

朱允炆并没有直接作决定,而是交给了解缙与郁新,无论如何,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自己手中,有些事不能做得太过明显。

“皇上,顾指挥史求见。”

内侍通报。

朱允炆头也没抬,答应一声,继续处理奏折。

关于微服私访中遇到的税收火耗问题,想要真正杜绝,只依靠安全局发个通知是不够的,必须朝廷发出文书,彻底通告每一个府衙。

火耗归公,户部没有意见。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今年夏税中收取了火耗,朱允炆下旨于要求清查各地火耗的数额,然后谁负责收起来的火耗,谁再给还回去。

对于这一点,官吏可谓是哀鸿一片,毕竟好多人都伸手拿了一份火耗,到肚子里的钱还要被收走,这就有点让人苦恼了。

但最郁闷的还不是京官,而是地方经办人员,人家第一手收上来,第一手就开始搜刮,从县,到府,再到省,这之间被火耗给滋养的官员,可不只是三个,而是三级啊……

这东西都运到京师了,你现在说查火耗,相当于人家吃了一碗粉,非要说人家肚子里有两碗,还要求检查检查,这不相当于要人命嘛。

朝廷官员对于这一点,可谓是找了一堆理由来反对,一些官员甚至直接提出,火耗归公应该从今年秋税开始,以前贪了的,那就算了吧,何必折腾人呢……

可是事情已经不是这些官员能压得住的了,因为多了一批正义的官员,一封接一封的奏疏,言说火耗危害,要求将夏税中收取的火耗退回去,还不忘打感情牌,比如“一夏之火耗,犹如三冬之酷寒。百姓无食,子女无袍,皆赖火耗”等。

这些正义的官员虽然官职不同,姓名不同,但基本上都是苏州、杭州的官员……

他们的想法也很纯碎,凭什么我们苏杭没收上来火耗,你们其他地方收上来了,还瓜分了,这不公平啊。

正所谓,我没捞到好处,你们也别想捞到好处,要么朝廷给我们一笔精神损失费,要么那大家都完蛋,谁收来的火耗,一律都给退回去。

这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就是对比出现心里不平衡,这就是老子不爽,全都陪葬……

苏杭两地的官员可都不是好惹的,人家“正义”的呼声也是需要听听的。只不过现在朝廷内部有些难过,尤其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公平”一下……

可这件事不处理,又是不行的。

朱允炆也犯难,自己支持正义,贪来的,自然要吐出去,可问题是在这件事上,正义力量有点薄弱,就连内阁的郁新、解缙,也都哈欠连天,不愿意掺和这种事,看他们的意思,这黑锅他们不想背了。

必须找个人来背锅,问题是找谁来背……

朱允炆正盘算着,顾三审已是入殿行礼完毕。

“皇上,接开封府安全局天字号情报,白莲沫儿已经被擒。”

顾三审连忙送上文书。

朱允炆顿时从火耗问题中走了出来,连忙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长舒一口气,道:“落网了就好,如此一来,白莲教的力量就要折损不少,总算是给青州战死的军士一个交代。”

顾三审可以感觉到朱允炆的轻松与释然,白莲沫儿的逃走,让朱允炆耿耿于怀,虽没有追究山东安全局与都司责任,却可以清晰的感觉到,朱允炆对这件事很是不满。

现在好了,此人被擒,事情好办多了。

“据青州审讯与安全局消息,白莲教还有一个佛母。郑大成方面担心佛母率众劫人,安排了多路人员入京,以都司三千人护送在明,实则亲带白莲沫儿转入沿黄河顺流而下,在曹县与汤不平会和,看时间,相信用不了五日,便会抵达京师。”

顾三审仔细汇报。

朱允炆欣慰地点了点头,道:“她是一个重要人物,可不能出现闪失,让岳四海带人去接应下,一旦进入京师,便安置在安全局中,不交刑部与大理寺。”

“遵旨。”

顾三审领命。

朱允炆看了看文书,皱眉道:“束手就擒,倒真令人意外。罢了,说第二件事吧。”

顾三审嘴角含笑,道:“皇上,朝-鲜三派使臣,进献公主,以求册封。现使臣队伍也已过了山东,转行乘船南下,这要不要派人接应下?”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道:“进献公主只是手段,李芳果的目的怕是想要借大明之手压制李芳远与李芳干。这李芳果,连美人计都用上了,还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件事安全局就不需要管了,交给礼部来接待吧。”

顾三审只好点头答应。

广西,南宁。

教军场上,数百军士分为分列三行,手举火铳,第一排发射火铳,而后不再后退,而是就地填装火药与子弹,第二排再发射,同样是岿然不同,就地填充,而后是第三排发射。

张辅盘算着间隔时间,对一旁的韩观道:“京军三大营中采取的是三线战法,需要来回替换位置,不过那是老式火铳,现在看来,二炮局研制的新式火药与新式火铳,完全不需要拘泥于传统三线,若正面交锋,至少可以让敌人多折损数百先锋。”

韩观走到一名军士,看着新式火铳中的扩机与火药室,道:“当初皇上设置二炮局时,可还是有些反对声音的。尤其是抽调各地卫所精锐集于一地。现在看来,皇上是对的,匠人能如此改良火铳,可以让军士战力倍增,当真是令人惊叹。”

张辅古铜色的脸上显现出笑意,目光转向远处的房屋,道:“那里的大家伙,才是真正令人惊叹。”

韩观清楚,所谓的大家伙,就是新式神机炮。

不过在韩观看来,神机炮虽然威力巨大,但毕竟太过沉重,不易携带,尤其是广西山高林密,想要带这些大家伙上路,那是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与人力的。倒是火铳,扛着就能走,而且适合当森林战,打山地战,还能瞄准,干掉几个巡哨的。

“二炮局发展神速,听说宝船上的火炮,就装配了最厉害的火药弹,宁王之所以惨败最终溺死于海上,就是这种火药弹的功劳。你要不要再给朝廷上个奏折,多要一点火药弹,只给我们三百,太少了啊。”

韩观感觉二炮局实在是太小气了,不,是皇上太小气了。

张辅无语,看着韩观,到底你是都司还是我是都司,作为广西军方第一把手,你不去上奏折,总让我出头,好意思吗?

韩观脸皮厚,软磨硬泡:“你要知道,你每多要一枚火药弹,我们就可能少损失几十名军士,嗯,还有几十名匠人……”

提到这件事,张辅就一阵难受。

火药弹威力不凡,一旦炸开,足以凭着破碎的弹壳铸铁将周围的人杀死,可这种火药弹不是瓦罐式弹药,找个投石机点了丢出去就行了,而是适配于神机炮的。

也不知道二炮局怎么制造的,广西都司仿制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最近一次还爆炸了,结果参与仿制的匠人死了十几个,那个现场惨不忍睹。

至此,广西都司再无力仿制火药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Copyright © 2019-2022